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3)
2023(8937)
2022(7787)
2021(7223)
2020(6383)
2019(14491)
2018(14538)
2017(27853)
2016(15823)
2015(17903)
2014(18400)
2013(18123)
2012(17206)
2011(15401)
2010(15752)
2009(14604)
2008(14700)
2007(13631)
2006(11521)
2005(10464)
作者
(49693)
(41862)
(41386)
(39835)
(26466)
(20190)
(19147)
(16503)
(15612)
(15050)
(14182)
(14003)
(13497)
(13342)
(13301)
(13211)
(12921)
(12374)
(12270)
(11897)
(10598)
(10449)
(10338)
(9517)
(9512)
(9466)
(9423)
(9242)
(8703)
(8672)
学科
(61413)
经济(61336)
管理(41811)
(40047)
(31815)
企业(31815)
方法(30112)
数学(26585)
数学方法(26287)
(17453)
(17384)
(16175)
中国(16057)
(14181)
地方(12093)
业经(11683)
(11194)
贸易(11193)
农业(11058)
(11056)
银行(11012)
(10846)
(10832)
财务(10776)
财务管理(10744)
理论(10673)
(10484)
(10431)
金融(10423)
(10364)
机构
大学(230617)
学院(229669)
(88723)
经济(86533)
研究(82067)
管理(81937)
理学(70125)
理学院(69250)
管理学(67725)
管理学院(67303)
中国(60678)
科学(54693)
(50206)
(50016)
(44507)
(42265)
研究所(40718)
业大(40651)
农业(40011)
中心(37898)
(36363)
财经(33270)
北京(31201)
(30103)
(30097)
师范(29645)
(29240)
(28473)
(27418)
技术(27277)
基金
项目(153411)
科学(117423)
基金(108867)
研究(106457)
(97922)
国家(97127)
科学基金(80094)
社会(64442)
(61336)
社会科(60901)
社会科学(60880)
基金项目(57468)
自然(53610)
自然科(52353)
自然科学(52324)
(52170)
自然科学基金(51397)
教育(49992)
资助(45530)
编号(43253)
成果(36297)
重点(35474)
(33676)
(32665)
(31194)
课题(30973)
计划(30630)
科研(30228)
创新(29313)
(28344)
期刊
(96266)
经济(96266)
研究(63685)
中国(46976)
学报(46957)
(45060)
科学(38414)
(34748)
大学(33836)
学学(32151)
农业(29878)
管理(27949)
教育(25759)
(20441)
金融(20441)
技术(19822)
财经(16771)
(16046)
业经(15840)
经济研究(15616)
(14373)
(13523)
问题(13105)
业大(12610)
统计(11342)
科技(11024)
技术经济(10963)
理论(10855)
图书(10802)
农业大学(10487)
共检索到340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艳欣  王林海  黎冬华  危文亮  高媛  张秀荣  
【目的】利用自然群体进行芝麻茎点枯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研究,挖掘优异抗病载体材料。【方法】利用79对EST-SSR、SRAP和AFLP引物对216份芝麻核心种质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并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供试群体抗病性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法进行芝麻茎点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定位。【结果】扩增获得608条多态性条带,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该群体由2个亚群组成,利用GLM(Q)和MLM(Q+K)模型通过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3个标记同时与供试群体两年或三年茎点枯病病情指数(DI)显著关联,对表型变异解释率在1.82%—9.46%,两种模型检测到的相同标记有3个,其中,标记M7E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诗洋  黎冬华  张艳欣  王林海  高媛  张秀荣  
为鉴定芝麻种质对不同病源区茎点枯病原菌的抗性差异,用来源于河南南阳、河南平舆和湖北武汉3个病区的芝麻茎点枯菌株,采用牙签接种法于芝麻生长苗期对30份芝麻种质材料进行接菌试验。结果显示:平舆菌株接种的供试材料发病最严重,30份供试材料中共有23份材料的病斑长度均值大于南阳和武汉菌株接种引起的病斑长度值,感病种质所占比例较大,鉴定出4份抗平舆菌株且与其他材料差异显著的抗性种质,而未发现对南阳菌株和武汉菌株表现抗性且差异显著的抗性种质。聚类分析表明:由3种菌株接种的供试材料中病斑长度10 cm以下的种质都聚在Ⅰ类,大于10 cm的都聚在Ⅱ类,可视病斑长度10 cm为抗性与敏感之间的分界线;对南阳和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林海  黎冬华  张艳欣  黄俊斌  张占英  张晓燕  张秀荣  
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茎点枯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5个菌株。通过比较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孢处理方式、不同诱孢培养条件等,确定适宜培养条件为普通PDA培养基28℃黑暗培养4~5 d切断菌丝,再培养4~5 d,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茎点枯菌株分离培养纯化技术。对35个菌株的菌落、菌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并对其rDNA-ITS区进行了测序,表明均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Maubl.)Ashby)。35个菌株在表型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芝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以危害我国黄瓜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运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病圃检测2种方法对43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枯萎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16份,感病和高感材料20份。其中抗(含中抗)材料占53.5%,感病材料占46.5%。欧洲血缘的抗病(中抗以上)材料占39.5%;华北和日本血缘的抗和中抗材料占13.9%。成株期田间病圃的鉴定结果与苗期接种基本一致,符合率达86.7%。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表明了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枯萎病抗性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其中欧洲黄瓜抗源较丰富,华北和日本类型的黄瓜枯萎病抗源相对匮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齐君  盛宝钦  段霞瑜  周益林  
采用携带有不同毒性基因的白粉菌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通过与已知抗病基因材料抗谱的相似性比较分析,对30多个小麦抗白粉病材料的有效抗病基因进行了测定,其中1份抗源材料具Pm2+6;7份具Pm4a;10份具Pm4b;2份具Pm5;4份与小白冬麦的抗性相同,小白冬麦含有一特定的抗病基因;另外有8份材料的抗谱异于所供试的所有已知基因系,从中可能鉴定出新的抗病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翠林   马亮   王银莹   谢富贵   赵彩宏   王文淼   李鑫   王青   高夕全  
【目的】玉米茎腐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自然条件下,玉米茎腐病多由多种病原菌共同侵染造成。筛选抗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复合侵染的优异玉米种质,鉴定与复合病原引起的茎腐病抗性相关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QTN),挖掘抗性候选基因,为玉米抗复合病原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借鉴。【方法】以一个玉米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接种F. graminearum和F. verticillioides复合病原菌,鉴定茎腐病表型;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显著抗性SNP位点,预测抗病候选基因。【结果】通过田间和室内2个环境下接种复合病原后的茎腐病表型鉴定试验,发现不同来源和亚群的自交系对复合病原侵染的表型差异显著。田间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收集于中国的自交系普遍抗性较高,而美国的自交系普遍感病性较高;热带及亚热带亚群的自交系抗性较高,混合型亚群的自交系感病性较高。室内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收集于美国的自交系材料抗性较高,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自交系材料感病性高;硬秆亚群的玉米种质表现较高抗性,混合型亚群的种质表现较高感病性。于田间和室内2个环境下分别筛选出29份和16份对复合病原侵染具有较高抗性水平的种质,2个环境共同筛选到6份抗病种质。基于田间表型GWAS分析,鉴定到18个与复合病原茎腐病抗性显著相关的QTN,挖掘出93个抗病候选基因;有4个基因表现出单倍型变异,且接种后基因表达水平在抗病材料中呈上调趋势。【结论】利用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自然群体,在2个环境中共同鉴定出6份玉米镰孢菌复合病原茎腐病抗性材料,可作为潜在的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种质资源;挖掘出4个可能参与复合病原菌抗性的候选基因,为玉米镰孢菌复合病原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许秀玉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包括4属86种13亚种,“木麻黄”是该科植物的统称。由于具有抗风、抗旱、耐盐碱、速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防风固沙、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区造林。我国引种木麻黄有近百年历史,现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由于少量无性系长期大面积种植,自2012年起,广东省木麻黄青枯病爆发并蔓延,严重摧毁了整个沿海防护林体系。木麻黄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过土壤传播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最难防治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香林  张丽莉  甘珊  石瑛  
为探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处理下,二倍体马铃薯材料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挖掘抗旱相关基因。以高抗旱二倍体资源A90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PEG-6000胁迫下不同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通过GO富集、KEGG通路分析与转录因子预测参与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挖掘抗旱调控关键基因;并通过RT-qPCR对3个抗旱候选基因进行逆境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90在20%PEG-6000胁迫处理3,6,24 h与对照相比,共有2 51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谷胱甘肽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等抗旱相关过程中。并且显著富集在通路上的340个共差异表达基因中有53个基因注释到了RLKs、AP2/ERF和Tify等15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中StST/K1、StERF1和StTify1的表达量较高,有可能是抗旱调控关键基因。基因StST/K1和StERF1受到干旱和低温胁迫主要在材料的根和叶中上调表达,基因StERF1在盐胁迫下在材料的根、茎和叶中均上调表达;基因StTify1在受到干旱在材料的茎和叶中上调表达,受到盐胁迫在材料的根、茎和叶中均上调表达,但在低温胁迫下只在材料的茎中下调表达。由此说明,筛选出的3个基因均能够对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产生响应,可为今后马铃薯抗旱分子育种中相关抗旱候选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文萍  吕伟  黎冬华  任果香  张艳欣  文飞  韩俊梅  张秀荣  
【目的】利用33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分别与18个不同的抗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掘与抗旱相关的主要基因位点,为抗旱基因定位和功能标记开发提供基础;通过对100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发掘优异的耐旱种质,为芝麻抗旱育种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盆栽和反复干旱法,对芝麻种质资源群体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获得表型指标测定值,利用SAS、SPSS和隶属函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利用GLM模型和MLM模型,将表型数据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研究群体干旱胁迫处理后,材料间响应差异明显,考察的表型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兵划  钱春桃  王红英  毕研飞  娄群峰  张永兵  伊鸿平  陈劲枫  
蔓枯病是危害甜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于存在生理小种的变异,携带单个抗病基因的甜瓜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抗性不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聚合基因材料的抗性,并分析相关防卫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5份抗源创制8份聚合抗病基因材料,在采用梯度浓度孢子液接种鉴定的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研究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基因、几丁质酶(CHT)基因等防卫基因在聚合基因材料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当接种浓度为5×109mL-1时,单一抗源已开始出现感病现象,而聚合基因材料仍表现高抗或抗,其中,890-398(PI511890×PI482398)和145-471(PI420145×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锋  陈趣  陈青春  张姿丽  孙伟  王晓明  刘鹏飞  
为对玉米小斑病抗性进行QTL定位,以甜玉米杂交组合‘T8’בT33’的200个F2代单株为遗传作图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对各单株叶片进行图像扫描进行抗病鉴定,定位QTL。结果表明,构建了全长1 270.2cM的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含214个SSR位点,标记间平均间距5.9cM。以全株、穗三叶和穗位叶的病斑面积比作为各单株小斑病抗性表型值,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1个小斑病抗性QTL,分布于第3、4、5、6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08%~19.67%的表型变异。在第3染色体umc1746~bnlg1523和第5染色体bnlg603~mmc0081均同时检测到3个抗性指标的主效QTL,各主效QTL的贡献率均>10.00%。在第3染色体umc1399~umc1307同时检测到穗三叶和穗位叶病斑面积比相关QTL,贡献率分别为5.08%和9.4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娟娟  王超楠  华德平  张红  徐营莉  张斌  
为了明确主栽的大白菜以及大白菜育种材料与根肿菌生理小种之间的抗性关系,以现有4,7,10和11号生理小种为菌源,用注射法进行接种,对25份供试大白菜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材料中所含的根肿病抗性位点。结果表明:供试大白菜中,山地王2号等8份试材对4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德高CR117等7份试材对4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感病,C1等4份试材对2个生理小种感病,华抗301等6份试材只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所有试材均含有Crr1抗病位点,德高CR117等11份试材含有Crr2抗病位点,仅在京春CR3中检测到Crr3抗病位点,除德高CR铁甲1号和大地CR118外,其他试材中均检测到了CRk抗病位点,有21,16份试材中分别检测到抗病位点CRa和CRb,而CRc抗病位点仅在星光和CR75中存在。总之,不同大白菜材料对同一生理小种抗性反应不同,同一个材料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不同;所有生理小种中4号生理小种最强,其次为7号生理小种;大白菜材料抗病位点多一定抗病性强;Crr1抗病位点对材料抗性影响不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喆  王光辉  
【目的】为克服传统抗病水稻材料抗病性易于丧失的缺点。【方法】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创制水稻抗稻瘟菌的新材料。【结果】首先,选取稻瘟菌信号肽复合物中的关键亚基SEC11为靶基因,利用Gateway基因重组技术将稻瘟菌SEC11基因的干扰片段构建到pBDL03载体上获得HIGS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成功将SEC11基因的HIGS载体导入水稻品种日本晴中获得阳性转基因水稻植株。最后,通过水稻叶片喷雾接种试验,证明以稻瘟菌SEC11基因为靶标的HIGS转基因水稻对稻瘟菌具有显著的抗病性。【结论】本研究创制了新的抗稻瘟病水稻材料,将HIGS技术应用于抗稻瘟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喆  张强  项萍  
【目的】使用Gateway技术构建稻瘟菌RHO1基因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IGS)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入水稻后,观察稻瘟菌对转基因水稻的致病力。【方法】利用PCR技术从稻瘟菌cDNA扩增RHO1基因,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pBDL03-RHO1载体,电转化进入农杆菌AGL1;以水稻日本晴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并对其接种稻瘟菌,分析转基因水稻对稻瘟菌抗性。【结果】通过 PCR 扩增获得了RHO1基因片段,利用BP反应构建了入门载体 pDONR 221-RHO1,采用LR反应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传富  罗宽  
为探讨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及抗性机制 ,为烟草的抗病育种提供抗源和鉴定方法 ,室内鉴定了 5 4个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 ,发现不同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 ,抗病品种有 T144 8A,贵烟 ,CV 91,大晒烟 ,香烟 ,K32 6等 6个 ,中抗品种有大幅 ,D10 1,G2 8,安流晒烟 ,子州羊角大烟 ,G2 8× MD6 0 9,小样无烟 ,清间羊角大烟 ,N 32 6等 9个 ,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没有免疫品种 .选择 10个对烟青枯病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进行了生化反应与抗性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接种后 ,抗性品种的木质素、可溶性总糖、酚类物质含量、可溶性总糖 /淀粉及超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