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5)
- 2023(9117)
- 2022(8274)
- 2021(7920)
- 2020(6573)
- 2019(15573)
- 2018(15586)
- 2017(29837)
- 2016(16690)
- 2015(18950)
- 2014(18958)
- 2013(18630)
- 2012(16862)
- 2011(15179)
- 2010(15044)
- 2009(13319)
- 2008(12789)
- 2007(10877)
- 2006(9316)
- 2005(7903)
- 学科
- 济(60841)
- 经济(60771)
- 管理(46693)
- 业(43918)
- 企(37413)
- 企业(37413)
- 方法(30397)
- 数学(25816)
- 数学方法(25505)
- 农(16601)
- 中国(15250)
- 学(14758)
- 业经(14149)
- 财(14052)
- 理论(13565)
- 地方(12390)
- 农业(11012)
- 和(11005)
- 教育(10851)
- 技术(10560)
- 贸(10337)
- 贸易(10331)
- 易(10011)
- 制(9704)
- 环境(9684)
- 务(9350)
- 财务(9292)
- 财务管理(9278)
- 划(9174)
- 企业财务(8793)
- 机构
- 大学(229590)
- 学院(228302)
- 管理(94274)
- 济(82787)
- 理学(82617)
- 理学院(81711)
- 经济(80790)
- 管理学(80311)
- 管理学院(79912)
- 研究(72956)
- 中国(51262)
- 京(48976)
- 科学(47808)
- 农(36450)
- 所(36341)
- 财(36138)
- 业大(35946)
- 研究所(33570)
- 中心(32603)
- 江(31835)
- 范(31691)
- 师范(31386)
- 北京(30862)
- 财经(29923)
- 农业(28598)
- 经(27278)
- 院(26808)
- 州(26468)
- 技术(26266)
- 师范大学(25302)
- 基金
- 项目(163483)
- 科学(127521)
- 研究(121073)
- 基金(116330)
- 家(100944)
- 国家(100076)
- 科学基金(86010)
- 社会(72488)
- 社会科(68467)
- 社会科学(68446)
- 省(65221)
- 基金项目(63077)
- 自然(57407)
- 教育(57025)
- 自然科(56039)
- 自然科学(56027)
- 自然科学基金(54986)
- 划(54786)
- 编号(51123)
- 资助(47889)
- 成果(41312)
- 重点(36277)
- 部(35637)
- 课题(35127)
- 创(34428)
- 发(33990)
- 创新(31901)
- 项目编号(31529)
- 科研(31176)
- 大学(30782)
共检索到318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 张秀荣
概述了芝麻离体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植体前处理和培养环境、外植体类型及基因型、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等.探讨并指出了芝麻组织培养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展望了芝麻细胞工程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烈健 王鸿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三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
关键词:
林木植物 组织培养 开放组培 研究进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成行 李晓婷 袁建振 马清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作为名贵中草药和草本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愈伤及芽的诱导、增殖培养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多以种子、具节茎段、茎尖、茎片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3条途径:一是原球茎途径,激素和基因型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二是带节茎段诱导丛生芽,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配合使用对其有促进作用;三是愈伤组织分化途径,以茎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大量不定芽,6-BA在此途径中起关键性作用。此外,光照条件及天然有机物也是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金线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杜宝明 季梦成
苔藓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目前对苔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苔藓的许多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开发。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苔藓植物的应用价值,并就苔藓植物在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介绍了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简史。同时,对苔藓植物培养材料、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建议加强苔藓植物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发掘苔藓的应用价值,并加强对苔藓快繁体系的研究,建立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快繁体系。对苔藓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学 苔藓植物 组织培养 综述 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书生 何绒绒 郑佳康 田如男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和油用植物,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加速其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历经约半个世纪的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以下3个方面:1)器官组织培养再生:牡丹器官组织培养再生主要包括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和无菌短枝扦插这3条途径。(1)牡丹器官发生途径包括愈伤组织和分生结节培养,牡丹的各种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皆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得到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器官难度较大,且尚未得到完整再生植株;牡丹分生结节培养以黄化嫩茎和叶柄薄层为外植体,前人已初步建立了紫斑牡丹和牡丹芍药组间杂种——伊藤的分生结节发生体系,并实现了不定芽和叶状体的分化,但分化率极低,且未能获得再生植株,还发现牡丹分生结节中含有丰富的芍药苷和丹皮酚,这证实了其在药用成分生产中的应用潜力。(2)牡丹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包括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前人通过筛选基因型、培养基和发育时期等实现了多个牡丹品种的体细胞胚直接发生,但体细胞胚萌发率低,且再生成苗困难;间接发生途径以叶柄为外植体,已诱导得到愈伤组织并获得体细胞胚,但体细胞胚发生率极低。(3)牡丹无菌短枝扦插技术历经约30年的研究,完善的启动、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技术体系已经建立,但该技术仍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试管苗的顶芽休眠、两步生根成本高以及移栽成活率低。2)胚珠和胚离体培养成苗:分别以完成器官分化的胚珠(花后60天)和成熟胚(花后90天)为外植体,前人通过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建立了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的胚珠和胚离体培养体系,并获得了组培苗,但组培苗在驯化移栽阶段死亡。3)花药(花粉)离体培养成苗:以处于第1次分裂期的花粉为外植体可诱导得到花粉胚,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状态的花粉胚表现出不同的器官分化能力,其中聚集成簇的花粉胚无法分化出芽和根,而独立生长的花粉胚可分化出根系,但无法分化出芽。综上,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目前仍处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初级阶段,后期研究一方面需要针对褐化、器官间接发生困难以及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问题进行技术优化,另一方面亟需从生理甚至是分子的层面对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器官发生和顶芽休眠机理等展开研究,从而为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洪军 罗晓芳 田砚亭
该文结合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从酶促褐变的底物和多酚氧化酶出发,论述了组织培养外植体的影响因子,生产过程中克服褐变的方法,目前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褐变机理的假说.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含量、多酚氧化酶的类型和活性、生物膜的透性以及外植体的种类、基因型都是决定材料是否发生褐变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光楚 王裕霞
对28年生的撑麻7号竹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用量,提高BA质量浓度有利于形成丛芽;在按正交设计的9组增殖培养基中,芽的增殖率差异不显著,芽的生长量相差近4倍,而且凡配方中加有KT的苗的生长均比同质量浓度BA而未加KT的苗要好,表明KT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经反复试验比较,认为3 4MS(m)+BA2mg·L-1+KT1 25mg·L-1较适合增殖培养;还发现试管苗在萌发新芽时最易生根,采取先将苗生根培养20~30d后,转入增殖培养5~7d,可以使苗同步地萌发新芽,此时再将苗转入生根培养,采取2次生根的办法使生根率达到78 2%,从而解决了试管苗生根时大量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佳 陈晓阳 李忠秋 骈瑞琪 丁霞
为胡枝子遗传转化奠定基础,对截叶胡枝子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2.1%NaClO对种子灭菌10min,发芽率较高,污染率为0;初代培养6-BA最佳浓度为1.0~2.0 mg/L,NAA为0.01 mg/L,2,4-D为0~0.01 mg/L,分化系数为2~2.5;继代培养最佳配方为MS培养基含1倍量的大量元素+6-BA 2.0 mg/L+IBA 0.5 mg/L+2,4-D0.5 mg/L;生根培养中IBA比NAA更有利于有根苗的生长,随着NAA浓度提高,对生根抑制作用加强,其浓度不宜超过0.1 mg/L,IBA的最佳浓度为0.5~1.0 mg/L.分化苗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黄化现...
关键词:
截叶胡枝子 组织培养 黄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德华 朱咏华
为了探讨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的可行性,以肉苁蓉的茎片段、花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茎片段、子房外植体在添加2,4-D的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别呈块状、颗粒状,都为白色;而在添加KT的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都呈颗粒状,黄绿色.添加KT,NAA的MT培养基对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生长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在从外植体母体上分割继代培养前,使愈伤组织与培养基接触培养15d后,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关键词:
肉苁蓉 愈伤组织 诱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莉 郭素娟 李吉跃
以柔枝松的幼嫩顶芽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条件进行筛选。结果发现:在附加0.5mg/LBA和0.1mg/LNAA的SH培养基中,不定芽的诱导率为86.67%;诱导4周后,将外植体继代于SH基本培养基中,使不定芽伸长生长;然后,将伸长的不定芽转至含有2.0mg/LBA的SH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4周后,增殖系数为3.75;继而在SH基本培养基或含有0.05%活性炭的SH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当不定芽长至1~1.5cm时,转入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GD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6周后,在不定芽基部形成1~3条不定根;炼苗后,植株在土壤中(V(草炭土)∶V(蛭石)=1∶1)移栽成活率为...
关键词:
柔枝松 不定芽诱导 不定芽增殖 生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辛亚龙 唐军荣 杨宇明 原晓龙 李斌 辛培尧 王娟
以从台湾地区引进的珍贵树种牛樟带叶腋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牛樟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樟幼嫩茎段经处理后用75%乙醇处理5 s,0.1%升汞处理8 min后,其污染率仅为5.14%。较适宜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 mg/L+IBA0.1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4 mg/L,而1/2 MS+NAA0.4 mg/L+IBA0.4 mg/L+活性炭(AC)0.3 mg/L为较理想的牛樟生根培养基。开展牛樟组培快繁进行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春梅 董延瑜 洪亚辉 赵燕
为建立西瓜顶芽培养与子叶培养的实验流程 ,以西瓜子叶、顶芽为外植体 ,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芽的伸长、生根以及再生植株的移栽与嫁接试验 .结果表明 :顶芽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高于子叶 ;苗龄 4~ 5 d、刚刚由黄色转为浅绿色的子叶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 ,苗龄 8~ 9d的顶芽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最多 ;用子叶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 MS+1.0 mg/L BA,用顶芽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 MS+3.0 mg/L BA+0 .2 mg/L IAA;不定芽在 MS+0 .2 mg/L KT培养基上能较快地伸长 ,伸长的芽茎在分别添加 0 .1m g/L KT,0 .1mg/L NAA或0 .1m...
关键词:
西瓜 培养 子叶 顶芽 嫁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新玲 任东岁 赵书珍
以无花果展叶腋芽、休眠腋芽、室外嫩茎和水培芽为外植体 ,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 ,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 ,如茎段、叶片、愈伤组织等 ,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 ,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激素种类及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诱导的影响 ,提出了无花果的最佳培养条件 ,并讨论了影响移栽成活的一些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饶红欣 彭信海 蒋利媛 刘先芳
以边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i茎段的顶芽或腋芽为外植体开展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成功建立了边沁桉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物种进一步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初接种芽诱导培养基以MS+BA 0.2 mg.L-1最佳,诱导率为55.8%;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BA 0.5 mg.L-1+IBA 1.0 mg.L-1+NAA 0.2 mg.L-1,芽增殖系数为4.6,平均苗高为3.1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 1.5 mg.L-1,生根率达93.3%,平均每株生根数为3.2条;试管苗练苗3~7 d,移栽到25%糠壳灰+75%黄心土的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70%.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边沁桉 组织培养 培养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菊 陶加洪 王兰珍 久岛繁
该文对元宝枫茎段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灭菌、褐变预防、增殖培养、根诱导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元宝枫外植体最佳取材时期为4月份,由4年生和2 0年生母树上取材的外植体,经0 1%HgCl2 灭菌6min后,污染率分别降为16 67%和14 2 9% ;对于4龄和2 0龄母树上取材的外植体进行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 0 0及75 0mg LPVP ,可以较好地控制褐变;当MS培养基中附加0 0 1~0 0 5 μmol LTDZ时,可有效地促进外植体增殖和生长;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0 1μmol LIBA ,每天光照16h ,生根率可达90 91% ;幼苗经炼苗后...
关键词:
元宝枫 组织培养 灭菌 褐变 快速繁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