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6)
- 2023(2293)
- 2022(1817)
- 2021(1545)
- 2020(1244)
- 2019(2828)
- 2018(2529)
- 2017(4952)
- 2016(2609)
- 2015(2634)
- 2014(2478)
- 2013(2524)
- 2012(2320)
- 2011(2151)
- 2010(2059)
- 2009(1840)
- 2008(1735)
- 2007(1526)
- 2006(1219)
- 2005(1044)
- 学科
- 济(12949)
- 经济(12939)
- 方法(7596)
- 数学(7191)
- 管理(7173)
- 数学方法(7140)
- 业(6807)
- 企(5170)
- 企业(5170)
- 财(3345)
- 中国(2935)
- 农(2623)
- 贸(2411)
- 贸易(2411)
- 业经(2363)
- 易(2354)
- 学(2333)
- 环境(2212)
- 技术(2032)
- 融(1960)
- 金融(1960)
- 农业(1917)
- 产业(1910)
- 银(1765)
- 务(1759)
- 财务(1758)
- 银行(1756)
- 财务管理(1755)
- 企业财务(1704)
- 地方(1694)
- 机构
- 大学(39770)
- 学院(39060)
- 济(18331)
- 经济(18098)
- 管理(14386)
- 研究(13295)
- 理学(13116)
- 理学院(12980)
- 管理学(12698)
- 管理学院(12628)
- 中国(8985)
- 科学(8739)
- 农(8503)
- 财(8206)
- 京(7402)
- 财经(7253)
- 业大(7109)
- 经济学(6947)
- 农业(6898)
- 所(6790)
- 经(6745)
- 经济学院(6537)
- 研究所(6439)
- 中心(6237)
- 财经大学(5646)
- 江(5108)
- 院(4914)
- 商学(4793)
- 商学院(4737)
- 农业大学(4577)
- 基金
- 项目(31680)
- 科学(25384)
- 基金(24839)
- 家(22869)
- 国家(22736)
- 研究(19788)
- 科学基金(19555)
- 社会(14609)
- 社会科(14121)
- 社会科学(14120)
- 基金项目(13080)
- 自然(12997)
- 自然科(12782)
- 自然科学(12778)
- 自然科学基金(12558)
- 省(11934)
- 资助(10289)
- 划(10163)
- 教育(9054)
- 部(7276)
- 国家社会(7142)
- 重点(7065)
- 创(6669)
- 发(6385)
- 计划(6356)
- 科研(6326)
- 创新(6311)
- 编号(6255)
- 教育部(6225)
- 人文(5878)
共检索到49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桐梅 卫双玲 李春明 张海洋 李丰 贺松涛
为了探索太空环境对不同芝麻品种的诱变效应,以实践8号卫星搭载的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郑芝06ms198等5个芝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太空诱变对芝麻SP3与SP4世代农艺性状和抗性变异的影响,并对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及其诱变后代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芝麻品种经太空诱变后在叶型、蒴型、花色、生育期、株高、始蒴部位、黄稍尖、单株蒴数、千粒质量、产量和抗病性上均产生了变异,品种间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均存在差异,抗性性状有正向增加的趋势,但农艺性状负向突变较正向突变幅度大。与对照(未经太空诱变)相比,株高、始蒴部位、黄稍尖、单株蒴数、千粒质量、产量最高分别...
关键词:
芝麻 太空诱变 AFLP标记 多态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 涂玉琴 张秀荣
【目的】揭示芝麻空间诱变品系(种)的DNA水平上的变异,探讨芝麻空间诱变的分子机理,以期为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次应用AFLP标记对芝麻空间诱变的3个品系(种)及原始对照种豫芝4号(未搭载处理的留地种子)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随机组合的30对AFLP引物对原始对照种及3个空间诱变品系(种)进行扩增,共获得117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25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53.15%,每对引物均扩增出多态性,并且每一个空间诱变品系(种)与原始对照种间均扩增出多态性DNA谱带。利用NTSYS软件进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发现3个空间诱变品系(种)明显地聚在一起,与原始对照种...
关键词:
芝麻 空间诱变 AFLP DNA指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艳平 师立松 周瑢 高媛 何延庆 方圣 张秀荣 王林海 吴自明 张艳欣
【目的】在芝麻种子中建立一种芝麻素高效提取检测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芝麻素含量变异检测和筛选高芝麻素含量的优异种质,为推动高芝麻素基础研究和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芝麻种子为原料,进行钢珠直径、粉碎时间、捣碎振幅和种子量等单因素试验,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对芝麻进行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芝麻种子中的芝麻素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芝麻素含量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绘制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分析影响芝麻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确定芝麻素含量检测的最优提取条件。利用该参数条件对1 151份地方资源和创新种质进行芝麻素含量的测定,筛选芝麻素含量≥9 g·kg~(-1)的高芝麻素种质,并送至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鉴定。【结果】建立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钢珠直径>粉碎时间>种子量,其中,捣碎振幅与钢珠直径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捣碎振幅与粉碎时间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水平;超声波辅助提取芝麻素的最佳条件为:钢珠直径6.5 mm、粉碎时间225 s、捣碎振幅1 335 r/min、种子量0.20 g,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芝麻素含量为4.601 g·kg~(-1),与模型预测值4.633 g·kg~(-1)高度相符;从1 151份地方资源和创新种质中筛选出15份高芝麻素含量种质,最高含量为14.36 g·kg~(-1),平均含量为12.35 g·kg~(-1)。【结论】建立了芝麻素高效提取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只需0.2 g种子就能提取芝麻素,不仅提高了芝麻素的提取效率,还降低了样品的损耗,操作简单,能够精确检测芝麻种子中的芝麻素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雁霞 王跃华 苟兴华 苟小军 邬晓勇 李文娴
根据发芽率、微核率参数从3种蚕豆种子中筛选最佳的微核实验材料,采用微核技术研究4种农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广元蚕豆种子是最佳的微核实验材料。4种农药单独使用时,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敌敌畏的诱变效应最大,除它杀虫剂的诱变效应最小。4种农药的最佳使用浓度为:敌敌畏1.9 mg/L,敌杀死-溴氰菊酯2.5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4 mg/L,除它强力广谱高效杀虫剂2.3 mg/L。
关键词:
农药 蚕豆根尖 微核技术 诱变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梅鸿献 刘艳阳 武轲 杜振伟 郑永战
以4种经过人工老化处理不同类型(单秆型白芝麻、分枝型白芝麻、单秆型黑麻和分枝型黑芝麻)芝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MDA含量测定、POD活性测定和TTC还原量等方法进行种子活力测定,研究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并与模拟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还原量和P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电导率变化趋势材料间不一致;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单秆型白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发芽率和电导率测定;分枝型白芝麻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是发芽率、电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茜 游均 周瑢 方圣 张艳欣 吴自明 王林海
【目的】植酸是芝麻中主要的抗营养成分之一。探究芝麻籽粒植酸高效提取最优条件,建立植酸含量高通量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芝麻群体材料植酸含量变异检测和低植酸种质资源筛选,推动芝麻植酸基础研究和低植酸品种选育。【方法】以0.4mol·L~(-1) HCl为提取溶剂,进行种子量、捣碎时间、捣碎频率、提取液体积等单因素试验,对芝麻籽粒植酸进行提取,结合微量化铁沉淀法高通量测定植酸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植酸得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绘制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分析影响植酸得率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确定植酸含量检测的最优提取条件。利用该参数条件对2个环境下种植的200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植酸含量测定,筛选低植酸种质。【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1),失拟项不显著(P>0.05),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可用此回归方程对芝麻籽粒植酸提取试验进行优化。4个因素的一次项对植酸得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植酸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种子量>捣碎时间>捣碎频率>提取液体积。响应面分析图表明,种子量和捣碎时间、种子量和捣碎频率、捣碎时间和捣碎频率、捣碎时间和提取液体积、捣碎频率和提取液体积之间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经过单因素条件及响应面设计优化的植酸最佳提取条件参数为种子量30 mg、捣碎时间6.5 min、捣碎频率50 Hz、提取液体积435μL,在此条件下的植酸得率预测值为14.03 mg·g~(-1),实际植酸平均得率为14.14 mg·g~(-1),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实际值十分接近。从200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3份稳定的低植酸芝麻种质,平均含量为11.63 mg·g~(-1)。【结论】建立了芝麻植酸高效提取检测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试验时长,减少样品使用量,检测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左阳 赵应忠
以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5ms-5为材料,对AFLP反应体系中的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中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模板DNA质量浓度为200ng/μL、37℃酶切连接6h的情况下,预扩增中最佳Mg2+浓度为1.0mmol/L,dNTP最佳浓度为0.3mmol/L,Taq酶量以0.5U为宜,预扩增引物终浓度为0.4mmol/L;选择性扩增中,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后,以Mg2+0.8mmol/L、dNTP 0.2mmol/L、Taq酶1.0U、选扩引物0.6mmol/L为宜。
关键词:
油料作物 芝麻 AFLP 反应体系 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筱晓
很多年前,柴继军还是个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他每天处理全国各地摄影师用特快专递寄来的照片,但由于题材和版面所限,实际上能用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剩下的往往会被扔掉,柴继军觉得这样做非常可惜,因为他知道,拍一组好图片很不容易,有些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的。于是,他试着把一些照片转给其他媒体的同行使用,然后再将稿费邮寄给投稿者。虽然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但柴继军觉得这样做很有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苏建成
“芝麻”也要“抢”苏建成(朔州市山阴县土地局)某县一房地产公司在建造商品住宅时,贪图豪华、讲求高贵,商品楼房建成后,几乎无人问津。“一个个大西瓜”尽管惹人喜爱、撩人心扉,却无人敢动“刀”品尝。几百万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令人痛惜而感慨不已。这几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艳阳 梅鸿献 杜振伟 武轲 郑永战 崔向华 郑磊
【目的】便于管理、研究和利用芝麻种质资源,为芝麻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方法】利用新收集和种质库保存的5 020份芝麻种质资源为基础,首先基于标准化的表型数据按地理来源分组后采用组内比例法聚类抽样构建初级核心种质,然后基于SSR分子标记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逐步聚类,使用t检验检测每次聚类形成的核心种质与初级核心种质的Nei’s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Wiener指数(I),直到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初级核心种质开始有显著差异时,终止多次聚类取样,选择上一个与初级核心资源没有显著差异的核心种质作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代表性检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洋 卫双玲 卫文星 张体德 路凤银 丁法元
在 2 8℃的条件下 ,用 0 3%~ 0 5%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种 2 4h ,诱发产生芝麻同源四倍体的效果较好。芝麻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 ,茎秆粗壮 ,叶片、花器、种子较大 ,但生长发育缓慢 ,结实性较差。芝麻同源四倍体具有 52条染色体 ,其育性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形式有关 ,联会过程中形成的四价体 (Ⅳ )和两个二价体 (Ⅱ +Ⅱ )数目越多 ,育性和结实率越高
关键词:
芝麻 同源四倍体 秋水仙素 特征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亮 梁春阳 孙传清 金德敏 姜廷波 王斌 王象坤
利用AFLP和RFLP技术对 2 0个水稻品种 (系 )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AFLP分析中 ,用 6 4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 ,然后用其中适合水稻的 15对引物进行了详细研究 ,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了 4 7~ 118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 5~ 32条 ,15个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 2 99条 ;在RFLP分析中 ,4 9个RFLP探针共检测出 10 7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 ,两种标记均能将 2 0个材料分成籼粳两大类群 ,但AFLP标记比RFLP标记更能反映品种间系谱亲缘和地理生态上的差异。两种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的趋势是一致的 ,但AFLP标记相对于RFLP而言提高了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学 王运华 薛银娟
经两年的土培试验初步确定芝麻生长的土壤有效硼诊断指标为:小于0.2 mg/kg为严重缺乏,0.2—0.4 mg/kg为轻度缺乏,0.4—0.8 mg/kg为适宜浓度范围,超过1.0—1.5mg/kg为硼过量。缺硼使芝麻茎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分化缓慢或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而侧芽增生形成多头状。叶片小并呈齿状的新月形,同时叶片变薄变脆,茎基易腐烂倒伏。缺硼和硼过量均降低芝麻的产量。田间试验结果,单施硼肥增产不显著,而在适量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硼肥能显著地增加芝麻的产量。
关键词:
芝麻 硼 缺硼症状 氮磷硼配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学 王运华
缺硼使芝麻植株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片除表面变形,气孔关闭外,其内部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叶脉小且维管束相对少,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同时叶绿体发育不全,叶绿体数量减少,因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叶柄和茎的维管束导管小且次生化程度低,细胞排列紊乱。此外芝麻叶的线粒体以及花粉粒等也受到了缺硼的影响。
关键词:
芝麻 硼营养 解剖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鹏 李旭新 张春兰 张园园 张卫国
为了创新蓖麻的种质资源,以通篦5号为材料,用0,0.02,0.03,0.04,0.05,0.06 mol/L的EMS溶液处理去壳的蓖麻种子,处理时间分别设定4,8,12 h,研究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组合对蓖麻种子发芽率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4 mol/L的EMS溶液处理4 h,蓖麻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49%,为半致死剂量处理组合,平均主根长10.45mm。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蓖麻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和平均根长均表现下降趋势,处理浓度到0.06mol/L时,蓖麻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对10个突变体I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M2发生了分子水平的变异,引物P91扩增出的多态性位点达13...
关键词:
蓖麻 EMS 半致死剂量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