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1)
- 2023(6108)
- 2022(5403)
- 2021(5031)
- 2020(4465)
- 2019(10691)
- 2018(10598)
- 2017(20367)
- 2016(11414)
- 2015(13334)
- 2014(13666)
- 2013(13959)
- 2012(13221)
- 2011(12156)
- 2010(12328)
- 2009(11646)
- 2008(11885)
- 2007(10914)
- 2006(9371)
- 2005(8357)
- 学科
- 济(51862)
- 经济(51821)
- 管理(32165)
- 业(30252)
- 方法(25460)
- 企(23586)
- 企业(23586)
- 数学(22500)
- 数学方法(22316)
- 农(14487)
- 地方(12867)
- 中国(12146)
- 学(11970)
- 财(11632)
- 贸(10719)
- 贸易(10711)
- 易(10383)
- 农业(9750)
- 和(9690)
- 业经(9662)
- 制(8694)
- 环境(8307)
- 资源(7689)
- 理论(7236)
- 务(6994)
- 财务(6974)
- 财务管理(6952)
- 地方经济(6771)
- 银(6734)
- 银行(6712)
- 机构
- 大学(175778)
- 学院(174972)
- 济(71174)
- 经济(69577)
- 管理(66501)
- 研究(60776)
- 理学(56983)
- 理学院(56289)
- 管理学(55269)
- 管理学院(54934)
- 中国(45648)
- 科学(40148)
- 京(37915)
- 农(34399)
- 所(32450)
- 财(31084)
- 研究所(29748)
- 业大(28676)
- 中心(28333)
- 农业(27315)
- 江(27093)
- 财经(24985)
- 北京(24013)
- 范(23656)
- 师范(23435)
- 经(22517)
- 经济学(21730)
- 州(21672)
- 院(21530)
- 经济学院(19847)
- 基金
- 项目(116219)
- 科学(89540)
- 基金(82726)
- 研究(82129)
- 家(73324)
- 国家(72738)
- 科学基金(60491)
- 社会(50346)
- 社会科(47650)
- 社会科学(47628)
- 省(45623)
- 基金项目(44351)
- 自然(40081)
- 划(39060)
- 自然科(38908)
- 自然科学(38890)
- 自然科学基金(38165)
- 教育(37330)
- 资助(34263)
- 编号(34223)
- 成果(27718)
- 重点(26624)
- 发(25764)
- 部(25715)
- 创(23176)
- 课题(23155)
- 科研(22547)
- 计划(22279)
- 创新(21720)
- 教育部(21251)
共检索到255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成 刘觉民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婧 李红军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 相对资源承载力 实证 参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士兴 李勇 李静
在对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指数研究模型,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发展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以河南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8个城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数、综合资源承载力指数。研究表明:①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数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②区域资源积累量较好、不足和严重不足的城市分别占7个、8个和3个;③城市的发展分为剧烈变化型、起伏和缓型、发展稳定型、良性发展型四个类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常锋 何伦志
本文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不足,对其进行了四点改进:①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水和能源承载力;②为克服原模型中权重任意取值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和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原则下的相对综合承载力模型;③给出了新的承载状态划分标准;④进一步给出各状态下承载状态度标准。其次本文应用改进后的模型横向实证分析了2008年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从纵向上对新疆2000年-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更一般化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模型改进 实证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汤尚颖
对比区域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理论值与实际人口和经济量,有助于了解案例区相对于参照区的发展状态,并能为合理调控案例区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确定其未来开发策略提供指导性认识。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普遍采用加权线性和模型,其弊端主要在于过多的权重选择和对不同类型资源之间匹配关系的忽视影响了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对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利用新模型,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78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湖北省正处于人口超载,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对人口的容纳能力,未来应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省份和经济活动集聚的...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模型 改进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约翰 张平宇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粮食主产区 吉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慧爽
为探究建设中原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型经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和置信度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地区中心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系统及子系统多数处于基本可载(II级)、弱可载(III级),不容乐观。因此,应采取一些具体的优化环境承载力的调整措施,保证和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较好承载。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原经济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高地 周海林 鲁春霞 甄霖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限度以内,又不能使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总体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表明:①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全国大范围出现生态赤字,但把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内的生态承载力还有巨大空间;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人口数量规模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但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③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略有剩余,保持长期稳定的温饱具有自然资源保障基础;④我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十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娟 史文兵 穆兴民
科学识别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科学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总结筛选出15个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应用DEMATEL方法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现有水资源的数量,并不断提升水资源质量,能够促进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改变工业生产方式,降低工业耗水量,进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水资源承载力才能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一中 夏军 谈戈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 ,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 ,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 ,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 1 0a、2 0a、5 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 ,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 ,其中以采用A1 +B2 +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宁生,匡耀求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慧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析了1978—2006年29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又超过经济资源承载力;③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际人口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新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常锋 何伦志 刘凌
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存在的不足,即未考虑各类资源间的匹配以及权重取值过于主观,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然后应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新疆1978—2008年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1978—2008年,新疆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耕地和经济资源均衡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最弱;②新疆的相对综合承载力和过剩人口1978—2000年呈递增趋势,而2001—2008年处于逐渐恢复和扩张的态势;③新疆人口目前仍处于过剩状态。同时比较分析了模型改进前后的实证结果,并对新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模型改进 实证 新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丹 雷鸣
文章选取资源承载力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资源承载力研究起源与发展历程,对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经济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85~2004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再通过对比,分析湖北省在相对自然资源和相对经济资源方面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海荣 王松良 杨建洲 陈辉
运用并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闽东南地区1988—2004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综合资源承载力逐渐由超载变为大量富余,经济资源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以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为参照区,该地区综合资源承载力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③各亚区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十分显著,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均严重超载;④趋势预测分析表明该地区2010年和2015年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均有较大的富余,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且程度在不断加剧,人地矛盾、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