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1)
2023(10020)
2022(8862)
2021(8515)
2020(7089)
2019(16471)
2018(16544)
2017(31655)
2016(17381)
2015(19568)
2014(19529)
2013(19441)
2012(17678)
2011(16028)
2010(15923)
2009(14458)
2008(13925)
2007(11941)
2006(10450)
2005(8985)
作者
(51096)
(42271)
(41887)
(39928)
(26907)
(20440)
(19055)
(16775)
(16174)
(14958)
(14701)
(14218)
(13394)
(13294)
(12994)
(12810)
(12763)
(12519)
(12064)
(11863)
(10606)
(10375)
(10069)
(9563)
(9419)
(9376)
(9352)
(9301)
(8512)
(8451)
学科
(67670)
经济(67603)
管理(51135)
(44592)
(37451)
企业(37451)
方法(31709)
数学(27049)
数学方法(26737)
(20186)
(17467)
中国(16297)
环境(15192)
(14716)
业经(14652)
地方(14246)
(13496)
理论(12750)
农业(11897)
(10875)
资源(10745)
技术(10556)
(10469)
贸易(10463)
(10127)
教育(10031)
(10010)
(9649)
财务(9589)
财务管理(9575)
机构
大学(248166)
学院(245095)
管理(100668)
(90709)
经济(88534)
理学(87764)
理学院(86750)
管理学(85235)
管理学院(84796)
研究(81687)
中国(58192)
科学(54862)
(53932)
(41407)
(40007)
(39215)
业大(39109)
研究所(38391)
中心(36384)
(34317)
(34283)
北京(34207)
师范(34017)
财经(32495)
农业(31555)
(29875)
(29543)
(28624)
师范大学(27737)
经济学(25994)
基金
项目(175798)
科学(136940)
研究(127316)
基金(126351)
(110683)
国家(109798)
科学基金(93677)
社会(77670)
社会科(73440)
社会科学(73416)
(68822)
基金项目(68266)
自然(62661)
自然科(60971)
自然科学(60957)
自然科学基金(59824)
(58350)
教育(57482)
编号(52876)
资助(51562)
成果(42170)
重点(39078)
(37921)
(37188)
(36053)
课题(35375)
科研(33610)
创新(33553)
项目编号(32254)
大学(32146)
期刊
(97685)
经济(97685)
研究(67519)
中国(43514)
学报(42190)
科学(38165)
(35079)
管理(34641)
大学(30106)
学学(27888)
教育(27796)
(27326)
农业(25421)
技术(20050)
图书(17906)
业经(16271)
(15123)
金融(15123)
资源(15092)
财经(14627)
经济研究(14222)
(13187)
科技(12951)
理论(12742)
问题(12635)
(12278)
情报(12254)
实践(12014)
(12014)
书馆(11828)
共检索到343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煜  张旭  邱子豪  陈远其  
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荒草坡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故芒萁的资源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近10年国内外学者在芒萁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芒萁对遮阴、酸雨等环境干扰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过程,追踪了芒萁对金属元素胁迫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归纳了芒萁的化感作用及其在养分循环和对土壤生物影响等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芒萁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针对芒萁可能开展的研究,包括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其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遗传机制;阐明其群落动态与驱动机制;揭示芒萁及其与植物/土壤动物互作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分离与鉴定化感物质;解析、分离、纯化药用成分并检测其药物活性。本研究为芒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李翠翠  李俊  牛金林  
道路建设影响了诸多生态过程,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成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地形稳定性、侵蚀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生境破碎化及鱼类的屏障效应。道路生态学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道路生态影响的大尺度性和长期性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作为一个广阔的前沿领域,其研究应把握好与国际同步这一良好契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社教  沈固朝  
首先探讨有关知识生态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包括知识生态学的含义、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其次给出本文研究的内容,认为知识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特别是生态哲学、人类生态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探讨知识与环境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知识工作者、知识型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由此重点研究:知识工作者生态学、知识型组织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与它们相互关联的知识环境。最后是知识生态学研究及应用的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管云云  费菲  关庆伟  陈斌  
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中小尺度干扰,是促进森林更新、养分循环、功能提高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阐述林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林窗理论研究和森林经营实践提供参考。林窗生态学研究集中于林窗的形成、基本特征以及林窗对森林小气候和植物群落特征等地上结构与过程的影响;近年来,林窗对细根与枯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动态及酶活性以及对森林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影响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的时空尺度较小且不够全面、深入。今后应着重研究林窗如何调控林分结构和森林生态服务过程与功能,重点阐明林窗对土壤碳氮分配、循环和固持,细根分解及根际效应等地下生态过程,以及对动植物与微生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与影响机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解释了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的原因。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大银鱼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移植增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除,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娇  公丕海  常青  孟振  关长涛  李佳佳  
岩礁鱼类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岩礁鱼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量锐减,栖息地退化。为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的重重压力,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措施的海洋牧场建设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开展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解析生物对鱼礁结构物和人工生境的响应行为及人工环境对岩礁鱼类行为的影响,对优化水生生物放流策略,提高增殖物种成活率,养护生物资源,科学开展人工鱼礁工程建设,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岩礁鱼类在栖息地选择、索饵、繁殖、集群、领域、防御等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梳理了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就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更高效的技术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福  何中声  洪伟  郑世群  王兆杰  
对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生物学特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特征、遗传多样性、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旅游评价等研究进行综述,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是介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一种常绿阔叶林过渡类型,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复杂。格氏栲种群过熟、物种竞争和人为干扰等均对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格氏栲林已处于衰退之中,中龄种群个体较少,格氏栲野外种子萌发困难与幼苗生长缓慢。格氏栲林缘有米槠、木荷和马尾松自然演替趋势,需对格氏栲幼苗与幼树保护,促进格氏栲种群更新,维持格氏栲种群年龄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格氏栲天然林的碳库储量、养分库储量、土壤呼吸速率、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英  钱鲁闽  王永胜  吴成业  
硝化细菌在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保持健康水产养殖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硝化细菌的主要种类及其系统进化关系,综述了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认为中国应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为养殖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逸恒  朱竑  尹铎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治生态学以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内核,成为不同学科共同探索的研究领域。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深化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空间性和政治性。论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政治生态学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政治生态学根源于早期环境批判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人类主义理论,并与地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对近30年西方地理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保育、生态身份与微观政治及生态客体与能动性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相关研究对中国地理学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海军  秦红灵  陈春兰  魏文学  
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土壤微生物参与氮素循环的三个重要方面。自分子生态学方法应用于土壤学后,土壤微生物作用于氮素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包括:1)利用固氮菌的nifH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有机质、氮素与固氮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固氮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然而,固氮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与土壤速效N含量呈负相关,施用氮肥会抑制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施氮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2)以氨氧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为探针,揭示了土壤pH与氨氧化微生物分布关系密切,碱性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是硝化作用主要参与者,而酸性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是硝化作用的主导者。土壤中N...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新荣  赵洋  回嵘  苏洁琼  高艳红  
本文评述了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历程和特点,系统分析了其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了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植被建设是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生境的恢复、生态水文互馈机理、植物水分关系、生物土壤结皮、基于模型的预测模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地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为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理论创新和生态恢复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宏  金永焕  崔建国  赵林森  朴正吉  
道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等严重的生态学后果,道路生态学随之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道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等相关领域,包括生态学影响范围、类型及其形态、格局等。大量研究表明,道路对周边动植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周围环境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范围各不相同,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范围随着道路的利用率以及各生态因子种类及其变化特点而有所不同。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道路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应开展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道路规划的实践中,推动国内道路生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先慧  马涛  陆雪雷  沈婧  孙朝辉  温秀军  邓培雄  
[目的]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飞  吴清江  谢松光  
水文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水文学和生态学交叉领域的新兴学科,目的是寻求对水文因子与生态系统间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的方法。自1992年在都柏林的国际水环境研讨会提出以来,水文生态学很快成为国外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淡水资源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不仅是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某些社会存在的限制因素。当前,中国水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大坝的建设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贫乏,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解决这些问题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有对水文生态学机制的深入了解。从水文生态学的定义、研究进展、展望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目前水文生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中粦  
我国鱼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邓中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鱼类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鱼类个体、种群或群落,内容包括个体生物学和种群动态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个体生物学研究着重于鱼类的年龄、生长、繁殖、发育、摄食、洄游(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