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8)
2023(3014)
2022(2620)
2021(2368)
2020(1825)
2019(4099)
2018(3907)
2017(6939)
2016(4099)
2015(4626)
2014(4354)
2013(4445)
2012(4337)
2011(4180)
2010(4194)
2009(3802)
2008(3795)
2007(3448)
2006(3237)
2005(2855)
作者
(16786)
(13958)
(13799)
(13074)
(9217)
(6996)
(6330)
(5558)
(5496)
(5100)
(4855)
(4853)
(4849)
(4815)
(4631)
(4526)
(4471)
(4251)
(4199)
(4171)
(3858)
(3702)
(3608)
(3253)
(3221)
(3176)
(3173)
(3124)
(3123)
(3015)
学科
(13690)
经济(13667)
管理(9694)
(7811)
(7321)
(6128)
企业(6128)
方法(5594)
数学(4744)
数学方法(4656)
中国(4034)
(3936)
环境(3586)
(3451)
(3143)
业经(3005)
生态(2885)
资源(2862)
理论(2664)
地方(2641)
农业(2629)
及其(2628)
(2611)
贸易(2609)
(2524)
(2521)
(2167)
水产(2124)
(1999)
金融(1998)
机构
大学(64239)
学院(62498)
研究(29937)
科学(23759)
(23313)
(20145)
中国(20082)
经济(19651)
农业(19053)
(18173)
研究所(17064)
管理(16957)
业大(16305)
(15431)
理学(14422)
理学院(14095)
管理学(13479)
管理学院(13408)
中心(12237)
(12158)
农业大学(12091)
(11991)
实验(11283)
(11025)
(10897)
实验室(10881)
(10488)
科学院(10395)
重点(10355)
北京(9659)
基金
项目(46735)
科学(34048)
(33062)
国家(32840)
基金(32744)
科学基金(25282)
研究(25154)
自然(20329)
自然科(19622)
自然科学(19598)
自然科学基金(19251)
(19141)
(17088)
基金项目(16734)
资助(14573)
社会(13754)
社会科(12903)
社会科学(12898)
计划(12794)
科技(12673)
重点(11688)
教育(11082)
(10473)
科研(9883)
专项(9872)
(9539)
(9460)
(9410)
(9120)
创新(8980)
期刊
学报(23320)
(22727)
经济(22727)
(21126)
科学(17108)
研究(16659)
大学(15924)
学学(15432)
中国(15010)
农业(14731)
(8034)
业大(7873)
管理(7053)
农业大学(6663)
(6242)
(5593)
教育(5499)
林业(5396)
自然(4653)
中国农业(4357)
科技(4184)
自然科(4046)
自然科学(4046)
(4041)
金融(4041)
经济研究(3938)
技术(3867)
财经(3422)
农林(3307)
(3307)
共检索到96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焰平  黄薇  王国红  杨民和  
分离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内生真菌,研究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因素、季节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结果表明: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差异,茶树中最高,油茶次之,山茶最低;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差异;1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燕飞  李荭荭  黄幸然  方熊  易志刚  
以福建泉州大坪乡、三明坂面乡和福州福建农林大学茶园为研究对象,使用ICP-MS测定茶园土壤及对应茶树的根、老枝、嫩枝、老叶和嫩叶样品中镉(Cd)和铅(Pb)含量,并对Cd和Pb在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迁移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坪乡、坂面乡和农林大学茶园土壤的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介于0.022~0.076 mg·kg~(-1)和20.73~65.73 m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限定值.3个茶园茶叶中Cd和Pb含量分别介于0.003~0.054 mg·kg~(-1)和0.01~4.28 mg·kg~(-1),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研究区茶园无Cd和Pb污染.整体而言,Cd和Pb不易向茶树地上部迁移,各茶园Cd和Pb在茶树中的转移系数表现为从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嫩叶的转移系数最小,分别为0.01~0.05和0.01~0.06.此外,各茶园茶树对Cd和Pb的富集能力基本表现为叶<枝<根,嫩叶富集能力最弱,分别为0.098~1.006和0.009~0.048,且各茶园茶树对Cd的富集能力明显大于Pb.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园选址及茶园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卫国  罗燕  吴素芳  葛会敏  
为了给南北盘江河谷野生芒果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对南北盘江河谷的野生芒果资源进行了调查,并选择代表性单株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和果实性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南北盘江下游海拔395~550 m的河谷地区有野生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资源分布,并有数百年生的野生古芒果树存在。这些野生芒果果皮厚,果实小,种子大,可食率低,品质差,多胚和单胚共存,未经种质改良过的野生性状特征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蕊  林勇  
【目的】研究了不同林龄(1、5、10、15年)茶园土壤和茶叶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①茶树林冠幅、基茎、分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林密度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②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最大,生长年限超过10年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③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④土壤和茶叶全硒含量、全硒富集系数和有效全硒富集系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达到最大。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茶叶全硒和有效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不同林龄茶园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碳(载荷系数为0.689)和全氮(载荷系数为0.702),不同林龄茶园茶叶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浸出物(载荷系数为0.623)和茶多酚(载荷系数为0.72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磊  林锻炼  高志鹏  孙威江  付凤富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福建省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武夷山市、南靖县供试茶园茶树和土壤中的15种稀土元素含量,探讨稀土元素在茶树和土壤中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15种稀土全量为99.24-312.87 mg.kg-1,中值196.68 mg.kg-1;土壤中的15种稀土有效态含量为9.13-159.94 mg.kg-1,中值37.34 mg.kg-1.同一茶园土壤表层(0-25 cm)、中层(25-50 cm)、下层(50-75 cm)中的15种稀土全量无显著差异,15种稀土有效态含量部分茶园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区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含量也有差别.茶叶中的15种稀土总量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定清  周娅  雷绍荣  谢永红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较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基地土壤和芒果镍污染含量。结果表明,西区、盐边、仁和区芒果基地土壤镍平均值分别为47.9、39.2和21.7 mg/kg,超过国家Ⅱ级环境标准值的达分别达30%、41%和5%。除仁和基地外,其它二基地土壤明显高出我国其它地区镍普遍含量(20.7~31.1 mg/kg)。母质是影响土壤镍变异的主要因素。西区、盐边、仁和基地芒果镍平均值分别为0.80,0.66,0.60 mg/kg(干样计),芒果中平均镍含量与各基地土壤镍平均含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艳  张亚莲  包小村  邓欣  常硕其  傅海平  彭细桥  
以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茶园土壤中筛选到9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抗菌谱较广,对茶白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腐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3株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率分别达78.8%、61.2%、56.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李文刚  潘奇敏  杨明胜  
1991~1992年在贵州黎平、锦屏、天柱杉木种子园对园内花粉密度、树冠各部位胚珠接受花粉的数量和花粉飞散距离作了观测,结果表明,在树冠范围内,上部的花粉接收量大于下部,不同高度和方位花粉接收量的差异还受林分密度和地形的影响;在同一林分中,疏林地段的花粉云密度大于密林地段;杉木花粉传播的有效距离因年份和方位而异,顺主风方向超过600m,逆主风方向在200~400m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来义  
~~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毅  杨文浩  周碧青  杨静  邢世和  
以废菌棒炭基肥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低量炭基肥(BF1)、中量炭基肥(BF2)和高量炭基肥(BF3)4个处理,在种植7 a以上的酸化茶园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炭基肥对酸化茶园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的活性,BF2和BF3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BF1处理.施用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细菌数量、多样性指数及真菌数量均随着炭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BF3处理显著高于BF1处理;不同用量炭基肥对真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大;BF3处理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与BF1处理相比,BF3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拟杆菌门及真菌子囊菌门、被孢霉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显著降低了细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细菌产黄杆菌属、水恒杆菌属及真菌被孢霉属、树粉孢属的相对丰度,但显著降低了细菌酸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及真菌粗糙孔菌属、伞形霉属、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及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硝态氮、总氮、铵态氮含量及pH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施用高量炭基肥可显著改善酸化茶园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而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邓卫利  杨胜远  梁智群  
从广西紫花芒果病分离出了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theobromae,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4℃,最适pH值在5.0~5.5间,光可以诱导子座及分生孢子器的形成。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对该菌抑制作用最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玳琳  王廿  卯婷婷  陶刚  
【目的】确定引起贵州兴义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种类,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的芒果畸形病株花序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离体接种和活体接种方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分离真菌菌株MGXJB-1在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果实,形成褐色的水渍状圆形病斑,在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花序并引起畸形病害,根据培养特征和显微形态学特征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鉴定该菌株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霍秀娟  韦刚  
芒果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营养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研究表明,营养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7~37℃,适温范围分别为20~31℃,25~31℃。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很广,以pH5.0~8.0生长良好;产孢的适宜pH为3.5~4.5。红光,兰光抑制营养生长,但光照有利于产孢,以萤光的促进作用最强。分生孢子在10~40℃均可萌发,适温范围为25~31℃。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为30℃。在相对湿度100%+水膜的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良好。营养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1,最适pH为3~7,附着胞形成的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秋豆  胡凯  陈亚淑  彭达  谢笔钧  孙智达  
以芒果汁为主,加入少量的牛奶,接种乳酸菌强化发酵,制备益生菌发酵芒果饮料,考察益生菌发酵芒果饮料的加工及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芒果汁中的活菌数为2.13×10~(7 )cfu/mL,POD酶、PPO酶和PME酶失活;芒果汁经过发酵后,抗氧化性总体增高,营养成分含量均增加,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92.97%、总糖含量增加47.32%、水分含量增加1.66%、维生素C含量增加27.37%、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13.24%、可滴定酸增加1倍,但还原糖含量降低10.84%;发酵芒果汁中的总酚含量较新鲜芒果汁增加13.24%;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发现,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芒果苷经过发酵后含量减少,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和没食子酸糖苷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发酵后芒果汁的糖酸比值为62.91±0.72,酸甜可口,口感和谐,品质较高;发酵后果汁颜色更加柔和、颗粒度增大,但分散更加均匀,状态更加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莫文静  朱嘉伟  何新华  余海霞  江海玲  覃柳菲  张艺粒  李雨泽  罗聪  
【目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两个锌指蛋白基因MiZAT10A和MiZAT10B转入拟南芥对盐、干旱、重金属以及外源激素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为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在线软件PLACE和MEME分别对芒果MiZAT10A和MiZAT10B进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motif预测和分析,并利用TBtools软件和‘四季蜜芒’基因注释文件(GFF文件,未公开)绘制染色体定位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MiZAT10A和MiZAT10B的组织表达模式;构建芒果MiZAT10A和MiZAT10B超量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花序浸染法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观察并记录转基因拟南芥开花表型以及在盐、干旱、重金属以及外源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处理下的根生长情况。【结果】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显示,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都有许多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MiZAT10A与MiZAT10B在芽和花中表达水平最高。MiZAT10A和MiZAT10B分别获得了9株和14株转基因拟南芥,开花表型分析显示,MiZAT10A和MiZAT10B转基因拟南芥提早开花。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以及GA3和ABA激素处理下,两个超量表达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显著长于WT。【结论】超量表达的MiZAT10A与MiZAT10B可使转基因拟南芥提前开花并提高其对盐、干旱、重金属及外源激素GA3和ABA的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