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8)
- 2023(6276)
- 2022(5560)
- 2021(5100)
- 2020(4641)
- 2019(10890)
- 2018(10824)
- 2017(21318)
- 2016(12030)
- 2015(13502)
- 2014(13704)
- 2013(13875)
- 2012(13142)
- 2011(11956)
- 2010(12113)
- 2009(11249)
- 2008(11481)
- 2007(10537)
- 2006(8929)
- 2005(8063)
- 学科
- 济(51255)
- 经济(51215)
- 业(30315)
- 管理(29765)
- 方法(26127)
- 企(23988)
- 企业(23988)
- 数学(23572)
- 数学方法(23367)
- 农(13965)
- 财(13692)
- 学(13356)
- 中国(12083)
- 制(10177)
- 地方(10156)
- 贸(9648)
- 贸易(9646)
- 易(9338)
- 业经(9296)
- 农业(8938)
- 务(8605)
- 财务(8591)
- 财务管理(8568)
- 企业财务(8130)
- 和(7680)
- 银(7507)
- 银行(7465)
- 融(7130)
- 金融(7128)
- 行(7078)
- 机构
- 大学(179240)
- 学院(177386)
- 济(71694)
- 经济(70123)
- 研究(64242)
- 管理(64065)
- 理学(55310)
- 理学院(54621)
- 管理学(53511)
- 管理学院(53187)
- 中国(47506)
- 科学(43188)
- 农(38698)
- 京(38145)
- 所(35107)
- 财(32533)
- 研究所(32392)
- 业大(31403)
- 农业(31114)
- 中心(29528)
- 江(27724)
- 财经(26111)
- 北京(23820)
- 经(23661)
- 范(23104)
- 院(23104)
- 师范(22746)
- 经济学(22733)
- 州(21343)
- 经济学院(20786)
- 基金
- 项目(119643)
- 科学(91702)
- 基金(85703)
- 研究(81400)
- 家(77359)
- 国家(76769)
- 科学基金(63053)
- 社会(49667)
- 省(47365)
- 社会科(47040)
- 社会科学(47022)
- 基金项目(45845)
- 自然(42693)
- 自然科(41627)
- 自然科学(41611)
- 自然科学基金(40880)
- 划(40707)
- 教育(37465)
- 资助(35799)
- 编号(32487)
- 重点(28272)
- 成果(26618)
- 部(26517)
- 发(26334)
- 计划(24651)
- 创(24249)
- 科研(24197)
- 创新(22875)
- 课题(22780)
- 科技(22427)
共检索到25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陈莉祺 李建光 孙苗 范永明 于晓南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芍药品种群品种的根茎结构发育特点,对芍药根茎进行解剖学研究,初步解析芍药根茎次生结构及生长轮特征,以期为通过根茎结构判断芍药株龄、优化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不同品种群的6个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地下根茎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育更新特征,应用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技术,对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次生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同芍药品种的地下根茎组织架构基本一致,即由根茎、着生于根茎上的根茎芽和根3部分组成,根茎每年有序更新,年龄分级特征明显;四倍体品种‘Cream Delight’根茎发育特征与其余5个品种差异明显;6个芍药品种根茎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中央髓组成。二倍体‘种生粉’、二倍体‘粉玉奴’、三倍体‘Coral Sunset’和四倍体‘Cream Delight’4个品种根茎次生木质部大小导管有规律地依次排列,口径较大的导管和周围的小导管聚集形成群团状,导管群分布较稀疏,两导管群之间的间隔明显。与四倍体‘Cream Delight’相比,三倍体‘Coral Sunset’的导管群分布较紧凑。伊藤杂种两个三倍体品种‘Prairie Charm’和‘Going Bananas’根茎的次生木质部大小导管分布较均匀,形成较连续的环带,并不聚集形成团块状。芍药根茎截面在脱水后维管组织呈白色或淡黄色,间断环状分布,中央髓部组织下凹,位于不同环的维管组织从髓部向皮层呈放射状排列。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中次生木质部口径较大的导管及其周围的小导管聚集呈团块状,导管群切向断续有规律地依次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形成清晰的生长轮,且生长轮的数目与其实际生长年龄一致。【结论】芍药不同品种地下根茎组织架构特征基本一致,且存在明显的龄级特征。二倍体及三倍体各品种根茎发育特征相似,而与四倍体不同。中国芍药及杂种芍药品种群品种根茎次生结构相似而与伊藤杂种差异明显,杂种芍药品种群内三倍体及四倍体品种根茎次生结构差异较大,芍药根茎生长轮次生结构特征与品种倍性无关。芍药根茎中的生长轮即为其年轮,且其数目能够反映芍药的实际生长年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福 刘成明
以‘早熟’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属间杂种(1、2、4、9、10、18号)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观察其枝干木质部解剖结构,测定其形态特征、有机营养成分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的树皮率、射线宽度和导管密度均小于亲本,杂种的导管分子长度大于亲本;除9号单株外,杂种的导管分子内径、一端具尾频率、株高、茎直径、叶面积、节间距均显著大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势强的杂种单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生长势弱的单株;株高、叶面积、节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属间杂种 解剖结构 生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竹青
通过对番茄根茎叶解剖结构的观察,发现在缺钙缺镁条件下,番茄植株根、茎、叶的内皮层和输导组织细胞结构不正常;髓部细胞变小,木质部导管木化程度深,薄壁细胞少,细胞壁变厚,细胞个体变小,细胞组织变形,叶片变薄,叶片上下产生较多的表皮毛。
关键词:
钙,镁,番茄,解剖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学民 东方阳 孙耀中 杨晓玲 刘永军 李素红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和分析了5个水稻品系(种):52-7、51-15、51-22、中8、白珍珠茎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表皮下和内、外圈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及发育没有明显特征;各节间的基本组织细胞淀粉粒含量少的品系,产量较高;具有少维管束数性和小维管束性;各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组织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但平均值小于白珍珠;BAD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水稻品系体内甜菜碱的含量。含量较多的甜菜碱和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旱作条件下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机物的合成与转运以及高产的形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有军 汪培军 沈天鹏 夏国华 何福基 戴诗文 陈全明
为鉴定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道地性药材,采用滑走切片法制作永久制片,在显微水平上比较了不同产地白术的解剖特征。试验表明,木质部宽、树皮宽、木皮比(木质部与韧皮部宽度比)、导管密度、油室直径和油室密度等参数在不同产地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反映了不同产地的白术根茎在解剖构造上的不一致性;但差异的表现却不尽相同,错综复杂,引起差异的遗传和环境上的因素在解剖构造上是一个综合表现。油室面积比例可作为衡量有效成分的一个较好的指标。表7参16
关键词:
植物学 白术 根茎 植物解剖 油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日雯 孙晓梅 杨盼盼 陈志婧 麻永磊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
关键词:
芍药 种子休眠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陈芃 刘必林 申丰源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富,约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50%以上,角质颚形态稳定,在头足类的种类、种群划分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2-4月调查期间赤道海域采集到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观测分析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茎柔鱼个体生长对角质颚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角质颚的各形态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赤道海域 茎柔鱼 角质颚 生长特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欣欣 张明如 邹伶俐 吴刚 阴卓越 吕铖香
植物叶片结构与其耐阴性具有密切关系。为揭示浙江西部常见树种叶片对光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片法,比较观察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乌桕Sapium sebiferum,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竹柏Podocarpus nag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周春菊 冯佰俐 冯治国 康健
采用临时制片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冷、暖型小麦叶表皮气孔及穗下节间、倒二节间中维管束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 ,冷、暖型小麦叶表皮气孔器的长度和宽度、气孔密度、穗下节间中维管束面积均无显著差异 ;冷型小麦倒二节间中维管束面积明显小于暖型小麦 ;冷、暖型小麦穗下节间、倒二节间单位横截面积中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面积占茎横截面积的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最后 ,讨论了冷型小麦蒸腾速率高、冠层温度低的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彦庆 赵大球 王静 陶俊
为了丰富芍药CHI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首先利用RACE技术对芍药CHI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并通过EMBOSS软件分析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其次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数据库对芍药CHI进行蛋白结构与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芍药CHI基因C DNA序列长度为898 Bp(GEN BANk序列号:JN119872),芍药CHI基因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28种偏好密码子(RSCU>1),其中偏好性较强的有UUG、UGU、CAU、AGA、AGG、CGG(RSCU≥2),在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上,芍药CHI基因与酵母、大肠杆菌等模式生物基因组的差异均大于拟南芥基因组。芍药CHI为非跨膜亲水的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俭 唐玉林 张福锁 崔建宇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比较了豌豆、黄瓜、菜豆和蚕豆植株对棚胁迫反应的异同。实验表明,缺硼处理可以抑制这些植物根和茎的生长发育,其中根的生长首先受到抑制。不同植物对缺棚的反应不同。缺硼处理后黄瓜和菜豆植株地上部生长点很快死亡,而豌豆和蚕豆植株的生长虽然受到抑制,但仍可继续生长,并可在植株下部数个节上长出侧芽,表明植物的顶端优势被削弱。缺硼处理导致黄瓜和豌豆植株不同器官中钾离子浓度明显下降,这种下降随缺棚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硼在植物体中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缺硼 生长发育 顶端优势 钾离子浓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晓君 张凯 彭正锋 孙姗姗 押辉远 张延召 程彦伟
【目的】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贵的种质资源。野生矮牡丹被认为是现代栽培牡丹品种重要的祖先种之一,开展矮牡丹在内的芍药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cp DNA)特征分析对阐明牡丹系统进化、培育和改良栽培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方法】在矮牡丹叶绿体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从NCBI数据库下载凤丹牡丹、大花黄牡丹、滇牡丹、川赤芍和草芍药的cp DNA数据,利用Geneious 8. 0、EMBOSS 6. 4. 0等软件,对芍药属6个种的cp DN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矮牡丹cp DNA序列共152 628 bp,共有112个基因,使用25 988个密码子,编码蛋白78个;有19个基因(包括4个rRNA、7个tRNA、8个蛋白编码基因)在IR(反向重复)区重复。共搜索到143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位点最多,为116个(占81. 12%),没有六核苷酸重复基序。尽管芍药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但不同种间IR和LSC(大单拷贝区)的边界位置仍有一定变化,凤丹牡丹LSC/IR的rpl2基因有718 bp延伸至LSC区域,而其他种的rpl2基因均完整地位于IR区。【结论】从基因组大小和基因内容来看,芍药属cp DNA高度保守;草芍药与滇牡丹cp DNA最大,为152 698 bp;凤丹牡丹cp DNA最小,为152 153bp。矮牡丹cp DNA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SSRs位点的碱基组成也偏好使用A/T碱基,143个SSRs位点中,A/T组成的位点有134个;矮牡丹cp DNA SSRs分布具有不均匀性,14个SSR位点位于IR区段,103个位于LSC区段,26个位于SSC区段。IR边界分析显示,芍药属LSC/IRb的边界变化是IR区扩张与收缩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芍药属植物的系统进化与栽培起源等研究提供支持,对芍药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及优良品种选育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伟 于晓南
‘巧玲’和‘杨妃出浴’是杂交选育芳香型芍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为了弄清其不同花器官香气成分、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而为芍药花香相关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时空表达及芳香型芍药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典型芳香型芍药品种‘巧玲’与‘杨妃出浴’为试材,以淡香型芍药品种‘粉玉奴’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其花瓣、瓣化雄蕊、雌蕊、萼片4个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香叶醇(27.62%)、苯乙醇(18.00%)、3,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彦庆 姜宇 赵大球 陶俊
为了揭示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alcone isomerase gene,CHI)在芍药花瓣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以不同芍药托桂型品种(‘金辉’‘彤云金焰’‘红楼锦菊’)4个不同发育时期(花蕾期、初开期、盛开期、衰败期)中的内、外花瓣为对象,用qPCR分别检测CHI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芍药品种、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内外花瓣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发育时期同一品种芍药花瓣组织CHI基因的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从花蕾期到衰败期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时期‘彤云金焰’花瓣组织(内瓣和外瓣)C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蔚书涵 秦小杰 吴其超 李玲 臧德奎 马燕
【目的】芍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遭受病原菌侵染,感染病害,由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引起的红斑病是其主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目前对芍药红斑病的抗病机理尚未清晰。本研究运用生理学和转录组学手段,探究芍药响应细极链格孢侵染的生理变化及分子途径。【方法】以芍药‘大富贵’为试验材料,取A. tenuissima接种后12、24和96 h的芍药叶片,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未接种叶片为对照。【结果】病原菌接种后,芍药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脯氨酸含量降低。在A. tenuissima侵染芍药12、24和96 h后,芍药分别有5 045、5 961和2 74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有4 284、5 665和3 5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部分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光合作用、信号转导和节律相关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菌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MAPK信号等通路中。3条抗病通路(植物-病原菌互作、MAPK信号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中共同富集到53个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中包括1个MPK6、2个PR1、4个MKK4/5和46个BAK1。随机选取9个芍药响应细极链格孢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基因表达规律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RNA-seq的准确性。AP2/ERF-ERF、WRKY、bHLH和MYB-related转录因子家族是芍药响应A. tenuissima侵染的关键转录因子家族。【结论】A. tenuissima侵染芍药后,芍药通过提高SOD、POD、CAT和PAL的活性提升抗氧化能力,清除病害胁迫所产生的大量活性氧,通过增加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渗透调节保持细胞水分。BAK1、PR1、MKK4/5和MPK6在芍药响应A. tenuissima侵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推测PlERF20、PlERF1b、PlWRKY41、PlMYC4和PlMYB62是芍药响应A. tenuissima侵染的抗病相关转录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