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2)
2023(4106)
2022(3290)
2021(2897)
2020(2226)
2019(4866)
2018(5014)
2017(8560)
2016(4934)
2015(5510)
2014(5701)
2013(5227)
2012(4870)
2011(4431)
2010(4426)
2009(4123)
2008(3930)
2007(3669)
2006(3167)
2005(2836)
作者
(16978)
(14232)
(14072)
(13250)
(8562)
(6635)
(6362)
(5685)
(5286)
(5006)
(4801)
(4560)
(4554)
(4537)
(4437)
(4293)
(4274)
(4222)
(4099)
(3828)
(3624)
(3499)
(3469)
(3290)
(3234)
(3191)
(3113)
(3103)
(2991)
(2956)
学科
(15080)
管理(15079)
经济(15053)
(10228)
(8164)
企业(8164)
环境(6772)
(6250)
中国(5412)
(5352)
(5330)
(5050)
方法(4625)
(4354)
(4200)
理论(3836)
(3835)
金融(3828)
地方(3798)
(3786)
银行(3766)
数学(3749)
(3672)
数学方法(3671)
业经(3484)
技术(3253)
规划(3187)
(3137)
农业(3114)
环境规划(3110)
机构
学院(70140)
大学(68360)
研究(27962)
(23293)
经济(22587)
管理(22399)
(19983)
中国(19801)
科学(19795)
理学(18755)
理学院(18505)
管理学(17995)
管理学院(17891)
农业(16088)
(15622)
(15375)
研究所(14447)
业大(14350)
中心(12563)
(11693)
(11331)
技术(10904)
(10698)
(10205)
农业大学(9914)
(9518)
北京(9443)
(9283)
(9207)
(9152)
基金
项目(49422)
科学(37504)
研究(33971)
基金(33914)
(31707)
国家(31445)
科学基金(25359)
(21659)
社会(19913)
社会科(18745)
社会科学(18737)
(18027)
基金项目(17486)
自然(17011)
自然科(16595)
自然科学(16586)
自然科学基金(16253)
教育(15246)
资助(13416)
编号(13368)
重点(11726)
(11414)
计划(11209)
成果(11200)
(10700)
课题(10672)
(10608)
科技(10526)
创新(10048)
(9779)
期刊
(28016)
经济(28016)
(19049)
中国(18631)
研究(18268)
学报(17918)
科学(13452)
农业(12559)
大学(11991)
学学(11489)
教育(10112)
(8935)
管理(8456)
(6901)
技术(6448)
(5707)
金融(5707)
业大(5325)
业经(5134)
(4827)
农业大学(4669)
经济研究(4220)
科技(4215)
财经(3998)
中国农业(3979)
职业(3651)
(3462)
问题(3389)
图书(3260)
统计(3141)
共检索到108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明山  李保云  唐朝晖  刘守斌  宋健民  毛善锋  刘广田  
用 10 0条 10碱基随机引物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间偃麦草为材料进行 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偃麦草染色体组特异引物 OPF0 3,并从中间偃麦草中克隆了该引物的特异 DNA片段 OPF0 312 91。将该片断与比萨偃麦草中的 OPF0 312 96(Gen Bank序号 U4 35 16 )比较 ,同源性为 88%。根据 OPF0 312 91的序列 ,设计了 2对SCAR引物 ,利用 OPF0 3和引物 P3、P4对普通小麦、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小麦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代换系、附加系共 6类材料进行了 RAPD和 SCAR分析 ,发现 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敬欣  彭永康  
利用105条S系列和100条Operon随机引物,对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6A)、两个易位系(6VS/6AL,6VS/6DL)及亲本簇毛麦(VV)、硬粒小麦(AABB)、栽培小麦(AABBDD)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分析。80.95%的S系列引物扩增出了结果,且条带较清晰;在100条OP系列引物中均扩增出结果,条带清晰可见。从205个随机引物中发现,只有1个引物OPW03在含有簇毛麦V染色体的4个材料中均扩增出1条约570 bp的谱带,而在栽培小麦和硬粒小麦中没有发现。因此,可以推测这个分子标记(OPW03-570)是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金华  于亚雄  王志伟  程加省  许荣娇  沈为频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铁壳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利用分布于D染色体上的29对SSR引物对31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2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60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扩增出1~4个,平均2.1个。等位变异较人工合成麦及二倍体材料(平均2.4个)和育成品种(平均2.2个)低,但较地方品种(平均1.9个)丰富;多态性信息指数变幅为0~0.639,平均为0.217;等位变异2D>5D>1D=3D>7D>4D=6D;云南铁壳麦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49,变幅在0.231~1,与人工合成麦及二倍体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与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云南铁壳麦可划分为11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红云  苏亚蕊  张大乐  李锁平  
通过对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及其亲本节节麦、黑麦的C-分带研究,表明节节麦-黑麦双二倍体含有其双亲完整的染色体组,其C-带带型与亲本的C-带带型基本一致,从细胞学水平上证实了该种质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的异源多倍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碧  王海燕  纪剑辉  曹爱忠  黄倬  王秀娥  
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具有许多优良性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非常重要的基因资源。根据定位在普通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序列开发了55个标记,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二倍体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genome SlSl;Aegilops geniculata,genome MgMg)、四倍体山羊草(Aegilops peregrina,genome SpSpUpUp)、黑麦(Secale cereale‘BLANCO’,genome RR)、大麦(Hordeum vulgare‘BETZES’,genome HH)及这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晨旭  刘志涛  庄丽芳  亓增军  
【目的】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 L?ve,2n=2x=14,JJ或EbEb)是小麦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开发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对于加快其有利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和应用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百萨偃麦草分蘖期叶片RNA-seq获得的EST序列与节节麦D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出4 957条没有相似性的序列作为筛选百萨偃麦草特异序列的基础序列。从这些基础序列中随机选择部分序列设计EST-PCR引物507对,通过在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和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中的扩增分析,筛选出百萨偃麦草基因组特异标记,然后在已经选育出的8个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中进行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冉  李天亚  宫文萍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曹新有  程敦公  赵振东  刘成  刘建军  
【目的】小麦秆锈病是具潜在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之一,秆锈菌小种Ug99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生产。本研究通过对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进行抗秆锈病鉴定,筛选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并建立抗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以发掘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有效防御Ug99导致的秆锈病。【方法】将供试的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3份六倍体小麦及感病对照小密穗分别播种于直径10 cm的瓦盆中,生长到一叶一心时,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34MKGQM和21C3CTHSM进行接种,当感病品种小密穗充分发病时,按照0—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军  徐鑫  张自阳  刘明久  茹振钢  
为开发用于小麦育种的新SSR分子标记,利用普通小麦中国春2B染色体25 Mb的DNA序列进行了SSR筛选,在检测到的2 852个SSR中80.40%是二核苷酸重复。二、三、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有6,30,17,1种类型。二核苷酸中GA/CT、AG/TC、AT/TA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20.44%,19.00%,17.15%;三核苷酸中CTT/GAA的数量最多,占SSR总数的2.56%;四、五核苷酸重复出现的频率都较低。进一步分析SSR的重复次数,发现二核苷酸重复次数总体较高,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有327个,占所有二核苷酸序列的14.26%,其中,AG/TC、AT/TA的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分别有98,97个。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总体偏低,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仅有62个,占所有三核苷酸序列的11.55%,其中TTC/AAG的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最多,有12个。四核苷酸中只有ACAT/TGTA、TAGA/ATCT的重复次数分别达到了16,14次,其他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主要为5~7次。根据筛选到的SSR位点共设计合成了135对SSR引物,发现有101对(74.81%)引物在小麦品系Cf5019-21和Cf5240-41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17对引物在二者间表现出差异扩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波  马传喜  何克勤  司红起  张业伦  
【目的】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并对新标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条由小麦2D染色体上PPO基因编码的mRNA序列(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有差异的引物,对130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验证不同带型与PPO活性的相关性,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对STS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位于小麦2A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分子标记(PPO18),对新开发的标记在小麦低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在AY515506的不同位置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瑞琪  若兰德冯波士麦  扬德弗雅克  乔治费达克  爱普林德-纳尔孙  松村擀夫  
推荐一个用于小麦族的核基因组(染色体组)的符号体系,它主要是基于通行的符号。与之相同,这个体系首先用个别大写字母作为符号:当小麦族中基本核基因组数目超过拉丁字母单字时,一些基本染色体组选用一个大写字母跟随一个小写字母,例如,Ns作为Psathyrostachys的染色体组符号;上标小写字母用于基本染色体组的变型,例如,Hp作为Hordeumpusilum的染色体组符号;未知的或未鉴定清楚的染色体组都用X跟随一个小写字母,例如,Xu用于Hordeummurinum;下划线于相应的染色体组符号用来指明细胞质的来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春燕  郭楠  闫红飞  刘大群  
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45和其背景材料Thatcher进行PCR扩增,在TcLr45中获得了单一条带,而在Thatcher中则扩增出2条与其大小不同的条带。进一步利用49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进行扩增,经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该片段为TcLr45特有片段。经TcLr45×Thatcher F2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与Lr45基因连锁距离较远。对该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片段长度为650 bp,与该引物在黑麦中的扩增序列有差异(643 bp),进一步经BLAST2对这2个序列分析,相似性为97%,表明该片段为由黑麦向小麦转移的外源片段。100个小麦品种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娟  蓝岚  李雁鸣  肖凯  
在旗叶一生中,各供试双端体材料叶绿素含量均于叶片全展前后达到最大值,以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染色体臂1BL,2BL,6BL,7BL,2BS和7BS对叶绿素含量有正效应;1BS,3BS,4BS和5BS对其有负效应。光合能量转换参数Hill反应和光合磷酸化活力也随叶片衰老进程逐渐降低,总的来看,染色体臂1BL,7BL,1BS,4BS,5BS和6BS对上述参数有负效应;2BL,6BL,2BS和3BS对其有正效应。各供试材料光合能量转换参数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老化后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珍  云岚  王俊  高志琦  马琳萍  李峥  任晓敏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麦草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大小,为新麦草的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1份新麦草种质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麦草种质染色体倍性、核DNA含量,通过根尖染色体压片法验证检测结果。同时用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为对照,采用外标法估测新麦草的基因组大小。【结果】31份新麦草种质中,四倍体材料2份,分别为200803和595289号,占新麦草种质的6.45%;其余29份材料均为二倍体,占新麦草种质的93.55%。二倍体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6.73 Gb,核DNA含量为(13.74±0.483) pg,四倍体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13.62 Gb,核DNA含量为(27.842±0.681) pg。经根尖染色体制片法验证,二倍体新麦草种质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4,四倍体新麦草种质染色体数为2n=4x=28。根尖压片法和流式细胞仪法对新麦草种质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明确了新麦草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及基因组大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学涛  裴生伟  张晋  李发弟  李刚  李万宏  乐祥鹏  
【目的】哺乳动物Y染色体雄性特异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与X染色体发生重组,遵循严格的父系遗传,是研究父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遗传资源;此外绝大多数Y染色体基因主要或者特异性的在睾丸组织中表达,并在精子发生和雄性繁殖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Y染色体测序极其困难,造成很多物种Y染色体序列很少。因此本文基于目前现有牛科动物Y染色体引物信息,旨在鉴定绵羊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比较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与岩羊、牛、山羊和牦牛Y染色体的差异,同时筛选不同绵羊品种在Y染色体基因片段内的SNPs,将找到的Y-SNPs和绵羊的睾丸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鉴定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奠定基础,并为今后绵羊Y染色体单倍型的构建、绵羊胚胎性别早期鉴定和公绵羊繁殖力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目前文献公布的29对牛科动物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序列,以母绵羊和水分别作阴性和空白对照,以公绵羊DNA为模板验证引物的雄性特异性;确定绵羊Y染色体特异引物后,利用DNA混合池测序结合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等技术在萨福克羊(n=146)、白萨福克羊(n=91)、东弗里升羊(n=6)、特克塞尔羊(n=72)、南非肉用美利奴羊(n=17)、杜泊羊(n=32)、湖羊(n=55)、藏羊(n=34)、滩羊(n=43)和岩羊(n=14)公羊群体中进行Y-SNPs扫描。用Chromas和DNASTAR等软件分析混合池测序的结果,利用DNAman软件将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与牦牛、山羊、黄牛和岩羊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测量萨福克羊、白萨福克羊、东弗里升羊、特克塞尔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杜泊羊周岁的阴囊围,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SNPs位点与公羊阴囊围的相关性。【结果】在分析的29对引物中,6对引物为绵羊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分别能扩增出ZFY3、SRY6、USP9Y、UTY、SRY11和ZFY6片段。17对引物未能出现扩增条带,6对引物在母羊DNA中出现扩增条带。通过比对发现绵羊6个基因片段与岩羊、牛、山羊、牦牛的同源性在81.51%—98.84%。此外,首次在萨福克和白萨福克羊群体的SRY11片段中鉴定得到一个G>A的突变,通过Hpy188I酶切分析发现在萨福克羊、白萨福克羊中有2种基因型(AA、GG),在其他7个绵羊品种中只有GG基因型。在白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的频率为0.747,AA基因型的频率为0.253;在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的频率为0.986,AA基因型的频率为0.014;说明在萨福克羊和白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在白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周岁的阴囊围显著的高于AA基因型(P=0.029)。【结论】鉴定得到6个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它们与牛、山羊、牦牛和岩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Y染色体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首次在萨福克和白萨福克羊群体SRY11片段中找到一个Y-SNP(G>A),其与白萨福克羊周岁的睾丸大小紧密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