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0)
2023(15320)
2022(12897)
2021(12133)
2020(10208)
2019(22884)
2018(22285)
2017(42341)
2016(22440)
2015(24956)
2014(24014)
2013(23629)
2012(21185)
2011(18954)
2010(18461)
2009(16959)
2008(15882)
2007(13272)
2006(11241)
2005(9724)
作者
(60356)
(50369)
(50307)
(47849)
(31669)
(24069)
(22817)
(19637)
(19155)
(17339)
(17241)
(16923)
(15770)
(15501)
(15481)
(15396)
(14979)
(14679)
(14519)
(14383)
(12243)
(12123)
(12044)
(11430)
(11405)
(11168)
(10854)
(10679)
(9952)
(9807)
学科
(97830)
经济(97746)
管理(60555)
(58327)
方法(45587)
(44516)
企业(44516)
数学(41406)
数学方法(40915)
中国(27242)
(26855)
(22364)
(19639)
贸易(19631)
地方(19548)
业经(19321)
(19158)
农业(18591)
(16927)
环境(15054)
(14789)
(13625)
财务(13585)
财务管理(13560)
(13461)
金融(13459)
(13334)
银行(13302)
(13051)
(12770)
机构
学院(306806)
大学(305908)
(136653)
经济(134480)
管理(119693)
研究(105230)
理学(104749)
理学院(103591)
管理学(101771)
管理学院(101198)
中国(80137)
(63200)
科学(62005)
(58242)
(50900)
中心(48526)
(48430)
财经(47951)
研究所(46645)
业大(44313)
(44065)
经济学(43700)
(41586)
经济学院(39562)
北京(39024)
(38830)
(38504)
师范(38436)
农业(38044)
财经大学(36036)
基金
项目(217593)
科学(174393)
基金(162830)
研究(157951)
(142648)
国家(141586)
科学基金(122720)
社会(104810)
社会科(99688)
社会科学(99668)
基金项目(85440)
(82212)
自然(78540)
自然科(76833)
自然科学(76815)
自然科学基金(75465)
教育(72728)
(70070)
资助(66508)
编号(61872)
重点(49478)
(49252)
成果(47917)
(47692)
(45788)
国家社会(45513)
创新(43003)
教育部(42702)
科研(42142)
课题(41830)
期刊
(137899)
经济(137899)
研究(87072)
中国(54283)
学报(45456)
科学(43937)
(43745)
管理(43378)
(43044)
大学(35507)
学学(33716)
农业(30578)
教育(27919)
技术(27044)
经济研究(24712)
(24337)
金融(24337)
财经(23183)
业经(21872)
(20137)
问题(18306)
(17160)
(16872)
统计(16511)
世界(15376)
技术经济(15166)
国际(14922)
(14775)
资源(14620)
(13824)
共检索到43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生产率大于传统生产率,绿色生产率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与2009年;从区域差异来看,绿色生产率东部区域最高,其次为东北部、中部,西部最低;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分解效应来看,全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主要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比例仅为5...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英  修静  李淑华  
本文运用基于熵的USBM模型建立了包含能源、环境因素的曼氏指数,对我国30个省际1992-2011年的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传统的忽略节能减排因素的生产率测度会高估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中部地区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生产率增长最快,且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生产前沿面几乎都来自东部地区,它们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引领者;全国省际工业效率水平与前沿面的差异性正在扩大,未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省际工业效率测度低估了这一差异的严重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利用2001—2009年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环境约束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考虑环境约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高外资比重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更高;外资对行业传统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高度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对行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管制显著抑制了工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海啸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利用1978-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在使用单元调查评估法计算各省份DMU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DEA技术,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于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对于政策导向意义重大;两种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有限,主要靠技术进步单独贡献,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的现象,粮食增长成本与代价相对高昂;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来看,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最优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扮演了"双重恶化"与失衡的角色。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程云鹤  
本文以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基础,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中国地区全要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0~2009年中国各地区、三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现状、来源、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揭示要素利用、节能减排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00~2009年,全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68%、累计6.27%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起到阻碍作用;资本利用、劳动利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分别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贡献了9.82%、66.43%、2.42%...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兵  刘光天  
基于绿色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的双重分解,本文首次采用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节能减排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节能减排能否实现环境和中国绿色经济的双赢。研究发现,1999—2012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3%,其中节能减排绩效为1.20%,贡献度高达90.23%,是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减排绩效优于节能绩效,SO_2减排绩效优于COD减排绩效。节能减排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实现环境和绿色经济的双赢,"波特假说"得到验证。三大地区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权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通过"管理减排"和"自然减排"实现环境和绿色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该文首先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3~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然后从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经济增长贡献三个方面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变化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总体都呈增长趋势,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增速依次递减,并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各城市群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tFP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人均GrP和资本劳动比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原毅军  谢荣辉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来源分解,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FDI及两者的交互项对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GTFP年均增长3.04%,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GTFP增长,从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波特假说"的成立;FDI虽未能对中国GTFP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FDI可驱使中国加强环境规制水平,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又能有效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门槛,对FDI起到"筛选"作用,因此两者的良性互动是GTFP增长的重要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通过Mal 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地区工业TFP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最快且波动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较为平稳,东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各地区工业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东部地区是推动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地区。收敛性分析则进一步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TFP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