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5)
- 2023(17903)
- 2022(15665)
- 2021(14373)
- 2020(12190)
- 2019(27265)
- 2018(26953)
- 2017(51611)
- 2016(28456)
- 2015(31593)
- 2014(30910)
- 2013(30332)
- 2012(27727)
- 2011(25146)
- 2010(25017)
- 2009(23419)
- 2008(22815)
- 2007(19935)
- 2006(17489)
- 2005(15362)
- 学科
- 济(108861)
- 经济(108714)
- 管理(85446)
- 业(77034)
- 企(64369)
- 企业(64369)
- 方法(48643)
- 数学(41931)
- 数学方法(41448)
- 财(30808)
- 农(29752)
- 中国(27829)
- 学(26040)
- 业经(24855)
- 制(23504)
- 地方(23100)
- 环境(21136)
- 贸(19901)
- 贸易(19893)
- 农业(19777)
- 务(19340)
- 易(19291)
- 财务(19267)
- 财务管理(19231)
- 企业财务(18246)
- 理论(17779)
- 和(17755)
- 银(17223)
- 银行(17147)
- 划(17070)
- 机构
- 大学(403523)
- 学院(401872)
- 济(155682)
- 管理(154570)
- 经济(152296)
- 研究(137081)
- 理学(134590)
- 理学院(132993)
- 管理学(130510)
- 管理学院(129797)
- 中国(99745)
- 科学(88738)
- 京(85456)
- 财(72897)
- 农(72255)
- 所(70165)
- 业大(64821)
- 研究所(64458)
- 中心(61048)
- 江(58680)
- 财经(58482)
- 农业(57193)
- 范(53307)
- 北京(53231)
- 经(53046)
- 师范(52669)
- 院(49803)
- 州(47173)
- 经济学(46970)
- 财经大学(43489)
- 基金
- 项目(281909)
- 科学(220437)
- 基金(204370)
- 研究(200296)
- 家(181166)
- 国家(179711)
- 科学基金(152506)
- 社会(126358)
- 社会科(119649)
- 社会科学(119618)
- 省(110782)
- 基金项目(108868)
- 自然(101067)
- 自然科(98637)
- 自然科学(98605)
- 自然科学基金(96818)
- 划(94066)
- 教育(91692)
- 资助(83260)
- 编号(80584)
- 成果(64670)
- 重点(64010)
- 部(61311)
- 发(60108)
- 创(58758)
- 课题(55749)
- 创新(55003)
- 科研(54464)
- 计划(52764)
- 国家社会(52069)
- 期刊
- 济(168160)
- 经济(168160)
- 研究(113788)
- 中国(74353)
- 学报(72191)
- 农(65224)
- 科学(63632)
- 财(55590)
- 管理(54927)
- 大学(53294)
- 学学(50634)
- 农业(44630)
- 教育(42353)
- 融(31932)
- 金融(31932)
- 技术(31780)
- 业经(28240)
- 财经(28160)
- 经济研究(27042)
- 经(24017)
- 业(22582)
- 问题(21857)
- 版(20981)
- 科技(20598)
- 业大(19099)
- 图书(18895)
- 资源(18566)
- 理论(18201)
- 技术经济(18060)
- 商业(17493)
共检索到575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旭晓
将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成本视为节能减排压力。基于2007—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AM模型测算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分析能源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演化特征,评判区域节能减排情况,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探究区域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区域能源环境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显示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逐步降低的发展格局。东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先发散后收敛,东北地区先收敛后发散,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呈现逐步发散态势。产业结构和技术产业化阻碍中部、东北、西部能源环境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广华
能源价格工作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而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最优控制模型,研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用这一机制建立了促进能源节约模型。最后,提出尽快落实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促进能源节约等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能源价格 能源需求 能源强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杨雨石 赖培浩 於露瑾
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际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节能减排潜力和空间巨大;地形地貌、荒漠化沙化程度和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调整前的理论能效和理论碳效的排名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后的实际能效和实际碳效的排名则是中部、西部、东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梁伟 朱孔来 姜巍
文章从地方税视角,以单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利用GAMS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24部门的CGE模型,研究了环境税不同的征税环节和税率对区域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两种征税方式和模拟的三档税率下,征收环境税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单纯地征收环境税很难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2)在两种征税方式下,随着环境税税率的提高,地区产品"总调入"和"总调出"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且"总调入"的变化幅度大于"总调出",但"出口"逐步增加,而"省际调出"则趋于减少;(3)"消费性环境税"比"生产性环境税"的节能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成柏 毛春梅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构建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节能减排效率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从不同层面分析节能减排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梯度分布格局明显,从东向西递减;呈正偏态分布,第三、第四级别的区域比例略大;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同时,本文还实证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因素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效率 BP神经网络 区域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欣 韩伟伟 宋马林
通过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4~2010年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省域的节能减排效率表现特征,进而运用Tobit模型对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在此期间处于波动状态,略有提升态势,这得益于技术进步,但节能管理缺乏效率;大多数省份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进步,但管理不足,亟需提高;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三因素促进了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提高,而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效率的进步有所阻碍,反映中国能源定价机制需要改革。最后提出相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田刚 孙立成 程发新 郭本海
物流业是高能耗及高排放行业,其节能减排需引起高度重视。将能源投入与污染物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投入导向与产出导向的DEA模型,测度了2006~2013年间中国29个省份物流业的节能减排效率和潜力,并对重点地区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节能效率与减排效率都较低,年均分别为0.53与0.66。西部节能效率最低,中部减排效率最低,东部的节能效率与减排效率均最高。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研发强度、外商直接投资对物流业节能减排效率有正面影响,工业化程度、国有率则有负面影响。物流业节能减排效率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曲线,实现物流业增长与环境绩效改善的双赢发展极具挑战性。
关键词:
物流业 节能减排效率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丹 王腊芳 叶晗
本文基于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理论,对中国30个省域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测度,通过丛聚分析法对其归类,并利用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区域节能减排绩效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30个省域可划分为三类不同的节能减排绩效区域:北京、上海等13个省域属于高节能减排绩效区域,湖南和黑龙江等13个省域属于中节能减排绩效区域,而山西、宁夏等4个省域属于低节能减排绩效区域;影响不同区域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高节能减排区域关键影响因素是人类发展指数,中节能减排区域关键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低节能减排区域关键影响因素是经济增长。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点政策看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启庚 冯艳婷 余明阳
工业作为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产业,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产业。为探索用能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影响作用,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资源型地区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山西省为例动态直观地考察各项环境规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为资源型地区工业环境规制政策创新提供现实依据。仿真结果显示,各项环境规制政策均能降低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量,但政策力度要把握在合理的区间。据此提出在制定基于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时,要紧跟市场形势,确定有效的交易价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狄洋宏 孙超 马彤兵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村能源节能减排已是当务之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能源消耗正逐渐增大,因此,农村的节能减排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辽宁农村能源消耗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辽宁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技术方法创新三方面提出了在农村能源建设和应用中的节能减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辽宁农村 能源 节能减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泽 严铭 顾欣
运用改进的超效率DEA-E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以揭示时间演进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考察期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得到提高。从空间分布看,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呈现出东高西低特点;从时间看,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差异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推动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缩小的主要动力,并得出结论与有意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帆 李佐军
2011年我国提出了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的节能约束性指标,以及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强度目标,并在原有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污染排放物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新增了氨氮化物、氮氧化物排放两项约束性指标,即2011年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1.5%。但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得不够理想:全国万元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均未达到预期目标。不同区域的节能减排完成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群英 陈光玖
文章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了我国产业的环境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增长趋势的分析,并选择市场竞争以及环境效率探讨了节能减排控制效率,从经济水平、产业、能源结构、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投入等角度结合SE-DEA背景下的Tobit随机效应模型予以节能减排环境效率验证,结果证实:我国产业存在节能减排效率自东向西的效率递减空间趋势特征,创新研发投入以及开放程度是影响产业节能减排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丽佳 李畅 彭红松 钟士恩 章锦河 虞虎
旅游生态效率评估及空间格局研究是揭示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质量与态势的重要基础。论文以"自下而上"法核算中国省域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基础,综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节能减排约束下2000—2017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分异、收敛和关联格局。结果表明:(1)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形演化趋势,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2)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并有较大增长潜力,纯技术效率驱动生态效率优化发展;(3)旅游生态效率在省域、地区尺度上均呈现空间分异格局,但趋向收敛平衡发展;(4)旅游生态效率呈现由强到弱的正向空间关联格局,其发展模式以低—低集聚为主,低—高集聚次之,空间集聚模式待优化。各省区应以生态效率水平较高的地区为基准,通过要素流动、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及环境规制等手段,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