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15)
- 2023(22508)
- 2022(19153)
- 2021(17746)
- 2020(15247)
- 2019(35062)
- 2018(34593)
- 2017(65973)
- 2016(36088)
- 2015(40772)
- 2014(40604)
- 2013(40456)
- 2012(37363)
- 2011(33738)
- 2010(33746)
- 2009(31653)
- 2008(31775)
- 2007(28358)
- 2006(24835)
- 2005(22583)
- 学科
- 济(148754)
- 经济(148560)
- 业(116260)
- 管理(114183)
- 企(100377)
- 企业(100377)
- 方法(68647)
- 数学(57544)
- 数学方法(56801)
- 财(44661)
- 农(43201)
- 中国(39592)
- 业经(37955)
- 制(32805)
- 学(31098)
- 务(29793)
- 财务(29703)
- 财务管理(29645)
- 农业(29249)
- 企业财务(28147)
- 贸(27800)
- 贸易(27786)
- 易(26998)
- 地方(26592)
- 理论(25848)
- 和(24765)
- 银(24673)
- 银行(24597)
- 技术(24563)
- 行(23402)
- 机构
- 大学(524842)
- 学院(523722)
- 济(213333)
- 经济(208868)
- 管理(203104)
- 研究(177618)
- 理学(174618)
- 理学院(172654)
- 管理学(169586)
- 管理学院(168628)
- 中国(136640)
- 京(112392)
- 科学(110001)
- 财(101710)
- 农(92458)
- 所(91036)
- 研究所(82444)
- 财经(80536)
- 中心(80496)
- 业大(79822)
- 江(78808)
- 经(73185)
- 农业(72786)
- 北京(71117)
- 范(66706)
- 师范(66003)
- 经济学(64888)
- 院(63921)
- 州(62565)
- 财经大学(59684)
- 基金
- 项目(348048)
- 科学(273514)
- 基金(253780)
- 研究(250567)
- 家(222492)
- 国家(220645)
- 科学基金(188917)
- 社会(158400)
- 社会科(150166)
- 社会科学(150126)
- 省(135074)
- 基金项目(133317)
- 自然(124028)
- 自然科(121160)
- 自然科学(121125)
- 自然科学基金(119012)
- 教育(115490)
- 划(113968)
- 资助(105651)
- 编号(100713)
- 成果(82291)
- 重点(78139)
- 部(77187)
- 发(73300)
- 创(72540)
- 课题(69764)
- 创新(67497)
- 科研(67087)
- 教育部(65877)
- 国家社会(65540)
- 期刊
- 济(236236)
- 经济(236236)
- 研究(154789)
- 中国(102616)
- 学报(86106)
- 农(84706)
- 财(81875)
- 科学(78423)
- 管理(77521)
- 大学(65214)
- 学学(61633)
- 农业(57731)
- 教育(54074)
- 融(48404)
- 金融(48404)
- 技术(46160)
- 财经(40439)
- 业经(38257)
- 经济研究(37626)
- 经(34723)
- 业(32566)
- 问题(30798)
- 技术经济(26916)
- 版(25952)
- 贸(25120)
- 统计(25078)
- 科技(24090)
- 图书(24004)
- 理论(23885)
- 现代(23446)
共检索到78229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玲 陈仲常 马大来
在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算并分解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基于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分析了制造业节能减排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能耗、排放存在"双高代价"、"不对称性",能耗结构影响行业污染排放量,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主导因素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而且制造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行业效率的异质程度虽有所缩小,但异质性将长期存在,可能的内在机制在于资本和劳动配置情况、经济改革的影响和行业本身的性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霄 屈小娥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兵 梁淑珍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对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26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的效率和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无效率水平最高的是原材料工业,环境效率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低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说明了环境管理的无效率;纯技术进步是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余浩 岳彩同 汪彦斌
利用2006—2010年我国27个大中型制造业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了创新资源和行业结构对TFP的直接影响作用,并将FDI作为中介变量纳入研究模型,分析了创新资源和行业结构通过影响FDI进而对TFP产生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财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外向度对FDI流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对TFP有正向作用,但弹性系数较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少勤 娄曼
使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次之,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小,但后两者的差异较小;(3)从不同贸易方式角度,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以上促进作用在一般贸易中强于加工贸易,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这种促进作用在加工贸易方式下更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建峰 赵田明娣
利用TiVA数据库和中国制造行业匹配数据,从行业出口异质和技术异质视角出发,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变化,检验了GVC分工地位对不同行业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高对行业整体TFP具有促进作用;在出口型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该作用更强且更显著;但在非出口型行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GVC地位提升对TFP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具有出口导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是促进中国制造业TFP提高的主导力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GVC国际分工地位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永琴 尹丽琴
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分析了各分行业TFP发展存在的异质性及其对成长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以及TFP指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制造业异质性对成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 成长能力 技术进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富森
从中观视角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投入的影响及行业差异,厘清行业异质性背景下要素价格扭曲影响R&D投入的理论机制,运用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结合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行业异质性因素在二者间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行业异质性因素的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行业特征因素如市场竞争、资本密集度、企业平均规模以及对外开放度在不同门槛值区间,要素价格扭曲对R&D投入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汤毅 尹翔硕
本文通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大型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将贸易自由化分为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同时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克服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即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的"正向效应"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的"负向效应"。在区分企业出口状态、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大小之后,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会对不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关税减免的情况下,非出口企业从贸易自由化中的受益要大于出口企业,私营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出台,表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十分迫切。但是,中国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为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文采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价格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该文研究发现,要素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行业与要素层面均呈现出方向性差异。具体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而实际工资和资本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因此,该文提出可以通过健全要素市场...
关键词:
要素价格 中国制造业 中国劳动力成本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琳 刘凯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