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
- 2023(161)
- 2022(148)
- 2021(167)
- 2020(139)
- 2019(235)
- 2018(260)
- 2017(370)
- 2016(336)
- 2015(321)
- 2014(337)
- 2013(340)
- 2012(375)
- 2011(297)
- 2010(303)
- 2009(328)
- 2008(309)
- 2007(257)
- 2006(195)
- 2005(182)
- 学科
- 稻(2116)
- 农(574)
- 业(371)
- 壤(367)
- 土壤(364)
- 农业(362)
- 济(333)
- 经济(333)
- 学(269)
- 资源(222)
- 肥(171)
- 害(168)
- 虫(168)
- 技术(159)
- 土地(158)
- 染(155)
- 虫害(153)
- 管理(139)
- 病害(127)
- 方法(125)
- 数学(119)
- 生物(117)
- 数学方法(116)
- 环境(115)
- 病虫(115)
- 病虫害(115)
- 物(113)
- 植(108)
- 水资源(108)
- 生态(108)
- 机构
- 农(5170)
- 学院(4805)
- 大学(4700)
- 农业(4650)
- 研究(3282)
- 业大(3088)
- 农业大学(3016)
- 科学(2883)
- 业(2848)
- 所(2666)
- 研究所(2535)
- 省(2275)
- 实验(1883)
- 科学院(1877)
- 室(1865)
- 实验室(1787)
- 重点(1759)
- 农业科学(1551)
- 中国(1427)
- 江(1325)
- 京(1257)
- 中心(1223)
- 技术(1179)
- 南(1170)
- 作物(1155)
- 资源(1145)
- 湖(1113)
- 农学(1081)
- 稻(990)
- 环境(934)
共检索到6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祖莹 殷华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用更少的水生产更多的稻谷——提高水稻种植区水分生产率"项目是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资助,武汉大学、国际水管理研究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英联邦工业与科技研究组织土地与水研究部等单位共同承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永林 陈志俭 蔡政 周小春 周誉民 蔡继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青先国 邹君 王凯荣 马国辉
华中地区降水季节性强 ,水资源态势具有明显的盈亏期。双季稻作生产灌溉必不可少。近 10年定位测量表明 ,常年灌溉需水量 5 838m3 / hm2 ;年变异 C.V.=8.1%。晚稻灌溉量占全年的 71% ,7— 9月是灌溉需水高峰期 ,占全年灌溉量的 6 8%。本区双季稻作生产灌溉效率 (灌溉水量与产量之比 )为 :生物量 3.6 7kg/ m3 ,精谷量 1.48kg/ m3 ;生长灌溉效率为 :生物量 4.43kg/ m3 ,灌溉水量与生产效率间年变化呈反相关。不同灌溉处理试验表明 :华中双季稻生产的灌溉 ,以早稻保持水层淹灌 ,晚稻按需配额灌溉的模式比较适宜
关键词:
华中地区 双季稻作 灌溉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文斗 谭长龙 李静怡 王丹 黄璜
为了探究水稻直播轻简栽培和稻鸭共育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水稻直播和稻鸭共育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直播下饲养鸭子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撒直播(CK)、常规水稻撒直播养鸭(RD)、水稻半固态直播养鸭(RDS)和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RDP)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直播养鸭模式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养鸭不同处理间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特性存在一定差异。RDP处理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整体优于RDS、RD和CK处理,而RDS、RD和CK处
关键词:
水稻直播 稻鸭共育 产量 根系生长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进才 许俊峰 冯绪猛 刘井兰 邱慧敏 罗时石
报道了稻田常用的 5种农药 (扑虱灵 ,吡虫啉 ,井冈霉素 ,杀虫双 ,三唑磷 )对水稻 3个品种 (秀水 110 ,秀水 6 3,镇稻 2号 )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药后 3d ,5种农药处理均导致水稻体内草酸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数农药对秀水 110、镇稻 2号的影响大于秀水 6 3;农药对还原糖的影响不明显 ;对叶绿体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5种农药处理均引起镇稻 2号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三唑磷、吡虫啉、井冈霉素对秀水 6 3影响较大 ,扑虱灵、杀虫双则不明显 ;农药对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的影响也因品种和农药而异 ,同样对秀水 6 3的影响小于镇稻 2...
关键词:
农药 水稻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涛 廖敦秀 陈新平 王帅 付登伟 陈轩敬 石孝均
【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培 王开峰 王凯荣 谢小立 李志国
通过长期有机物循环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红壤稻田养分供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目的是了解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水稻生长特性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物循环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使土壤养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有机物循环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及其有效部分的平均含量分别比无循环处理提高了44.5%、34.7%、17.5%、9.4%,特别是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提高显著,有机物循环处理比无循环处理提高达46.9%、45.2%和34.7%。有机物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使水稻群体的透光率减少。有机物循环处理平均单叶净光合速率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芊蔚 陈浩 姚宇阗 笪达 陈健 石志琦
【目的】针对水稻生产中的减肥、减药措施,前期自主开发了水稻优标体系。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优标体系的稻米产量和污染物含量以及土壤质量,评估优标体系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优标体系的合理设计和及时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在江苏省、上海市水稻种植区连续实施1—5年的定点优标体系试验区,以常规施肥用药水稻栽培体系(简称常规体系)为对照。采集水稻籽粒和稻田土壤样品,测定稻米产量、委托SGS检测稻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肥力;分别采用TTC还原法、靛酚蓝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采用优标体系较常规体系在氮肥施用量减少46.8%,代以添加有机肥、EM菌剂、叶面肥、锌肥;以生物制剂为核心,协同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保证了稻米的高安全标准。在保证水稻产量、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优标体系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且连续实施1—4年的优标体系土壤肥力综合评分均高于常规体系,但连续实施5年后的优标体系土壤肥力综合评分值低于常规体系。连续实施2年优标体系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常规体系。实施优标体系的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度提高,优标体系实施1年和连续实施5年的土壤细菌丰富度上升比例重复变化的菌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属为Terrimonas(尚无确切名称)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优标体系实施1年,土壤中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变化分别与pH肥力指数、全磷肥力指数变化呈正相关;优标体系连续实施5年,土壤中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变化均与pH肥力指数变化呈正相关。另外,拟杆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变化与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实施优标体系在保证水稻产量、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而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军 谭济才 黄新 王卫国 钟浪 王志高
为探寻稻田福寿螺的有效防控办法,研究了不同养鸭密度、不同放养时间和放养不同品种鸭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田养鸭时间为40 d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94%;当稻田养鸭密度在6~14只/(667 m2)时,鸭子对稻田福寿螺的平均防效与养鸭密度和放养时间呈正相关,且平均水稻产量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稻田养鸭密度为14只/(667 m2)时,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最佳,水稻平均产量也达到最大值;当稻田养鸭密度超过14只/(667 m2)时,水稻平均产量随着稻田养鸭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采用金定鸭防控稻田福寿螺的效果和提高水稻产量的幅度都极显著优于本地麻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