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6)
- 2023(12408)
- 2022(10971)
- 2021(10377)
- 2020(8685)
- 2019(19847)
- 2018(19975)
- 2017(37848)
- 2016(20976)
- 2015(23502)
- 2014(22972)
- 2013(22546)
- 2012(20391)
- 2011(18513)
- 2010(18448)
- 2009(17016)
- 2008(16317)
- 2007(13959)
- 2006(12185)
- 2005(10446)
- 学科
- 济(76491)
- 经济(76403)
- 管理(58788)
- 业(52329)
- 企(43707)
- 企业(43707)
- 方法(35561)
- 数学(30228)
- 数学方法(29806)
- 农(21604)
- 学(20188)
- 中国(19371)
- 财(18254)
- 业经(17891)
- 环境(15921)
- 地方(15855)
- 理论(14635)
- 农业(14424)
- 和(14078)
- 贸(13790)
- 贸易(13783)
- 易(13347)
- 制(12768)
- 划(12069)
- 技术(11870)
- 务(11738)
- 财务(11671)
- 财务管理(11651)
- 教育(11364)
- 融(10934)
- 机构
- 大学(291686)
- 学院(291106)
- 管理(113354)
- 济(105174)
- 经济(102682)
- 理学(98864)
- 理学院(97693)
- 研究(97392)
- 管理学(95718)
- 管理学院(95232)
- 中国(69687)
- 科学(65462)
- 京(62389)
- 农(50558)
- 所(50046)
- 财(47308)
- 业大(46998)
- 研究所(46186)
- 中心(43211)
- 江(41316)
- 范(40835)
- 师范(40446)
- 农业(39831)
- 北京(39185)
- 财经(38722)
- 院(35419)
- 经(35135)
- 州(34263)
- 师范大学(32742)
- 技术(31902)
- 基金
- 项目(206630)
- 科学(160953)
- 研究(149468)
- 基金(148031)
- 家(130600)
- 国家(129530)
- 科学基金(109702)
- 社会(90929)
- 社会科(85857)
- 社会科学(85831)
- 省(81648)
- 基金项目(79331)
- 自然(73340)
- 自然科(71492)
- 自然科学(71471)
- 自然科学基金(70136)
- 划(69799)
- 教育(68446)
- 编号(61957)
- 资助(60240)
- 成果(49979)
- 重点(46715)
- 部(44349)
- 发(44063)
- 创(42811)
- 课题(42581)
- 创新(39895)
- 科研(39845)
- 计划(38713)
- 大学(37879)
共检索到40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冬小麦 耗水规律 生态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千钧,罗毅,欧阳竹,柴怀堂,刘传收,盖广明
本文利用禹城综合试验站土壤-植物-大气综合观测场冬小麦田间的小气候梯度仪和大型蒸渗仪的观测资料,结合作者建立的模拟SPAC系统中水、热、CO2通量和光合作用的综合模型,研究了冬小麦全生育期的耗水过程;根据模拟计算的土壤水分动态,对山东省鲁西北平原现行的灌水管理模式进行了讨论。(1)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438mm;返青以前耗水占20%,拔节-灌浆期是耗水的旺盛时期,占67%;(2)灌水后地表以下1m处的渗漏量与土层前期储水量和灌水量有关,前期含水量越大,灌水量越大,损失越大,灌水利用率越低;(3)鲁西北平原现行的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黄熟水的灌水模式在各次的灌水量控制上应谨慎处理,否则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从而影响灌水利用率。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 蒸发蒸腾 波文比 土壤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居辉 兰霞 李建民 周殿玺 苏宝林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 ,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 ,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 ;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 ,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 ,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 ,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 ,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 ,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 84 .9% ,其中 19.0 %来自于 130~ 2 0 0 cm的深层贮水 ,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 4 9.9%和 1.9%。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耗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王璞
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 (于拔节、开花期各灌 750 m3 .hm-2 )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在 N0~ 375kg.hm-2范围内 ,随氮肥用量加大 ,小麦产量提高 ,每平方百米施 2 2 5kg纯氮的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6 4 6 6 .5kg.hm-2 )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 ;氮素生理效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集中在开花期以前 ,并且增加氮肥量降低了开花—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分配于营养器官的氮素比例增加 ,其中以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氮素 吸收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兰霞 王璞 周殿玺 张建华
为探索磷肥对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贮水消耗量与灌水量成负相关关系;施磷能提高作物耗水量,促进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灌水和施磷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两者相比,灌水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提高了千粒重,而施磷仅增加了穗数。灌水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施磷对经济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冬小麦增施磷肥对限水灌溉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磷肥 耗水 产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海霞 韩国君 陈年来 黄得志 张正 张凯
以陇椒2号和美国红为试验材料,在民勤荒漠绿洲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对调亏灌溉的响应。结果表明,辣椒耗水量与灌水量显著正相关,制干专用品种美国红的耗水量(434.63 mm)显著小于鲜食品种陇椒2号(482.10 mm)。两品种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结果盛期>定植—坐果期>结果末期,美国红3个时期各处理的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4.30、3.89、2.82 mm/d,陇椒2号分别为4.85、4.03、3.57 mm/d。耗水模数表现为结果盛期>定植—坐果期>结果末期(结果盛期调亏处理除外),充分灌水条件下,两品种耗水模数相当,3个生育期分别约为46%、40%、14%,各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李谦 姚海坡 贾秀领 梁双波
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长,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分别设3个畦长(15,45,80 m)和4个畦长(15,30,45,60 m),研究了畦长对小麦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宽8.3 m时,3045 m灌溉畦长可实现高产,1545 m畦长可得到较高的WUE。小麦耗水量、灌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均随畦长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耗水量趋势与之相反,说明短畦的节水效果较好,对土壤贮水利用率更高。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和干物重变异系数均
关键词:
畦长 小麦 产量 耗水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牟洪臣 王振华 何新林 葛宇
通过小麦田间试验所测数据,研究分析北疆滴灌春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状况变化、耗水量、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根系吸水主要是0~60 cm处的土壤水,从苗期至分蘖期主要消耗0~40 cm的土壤水分,随植株根系增大、伸长,到拔节期吸水主要以0~60 cm土壤水为主,而80~120 cm土层受根系长度影响,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不大。在成熟期停止灌溉后,各土层含水率都减小;北疆春小麦生育期内总耗水量为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苗期>灌浆期。从苗期至灌浆期叶面积系数从小变大又逐渐减小,作物系数也由小变大,后又由大逐渐变小。
关键词:
滴灌 北疆 春小麦 耗水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岩 林琪 位东斌 于振文 余松烈
在温室盆栽和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干物质来自贮藏同化物的比例上升,产量下降,产量构成三因子中穗粒数、亩穗数下降均极显著,而千粒重下降较少。随水分胁迫加剧,拔节前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率增高,从播种到拔节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愈高,拔节后植株衰老死亡愈早,产量降低就愈大。中度水分胁迫下,虽然水分生产率和经济系数提高,但其综合效益均低于轻度胁迫和对照,且轻度胁迫下,其综合效益表现最高。因而可以认为相对含水量60%为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并形成高产的下限指标,可做为制定节水栽培措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土壤水分,胁迫耗水规律,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董志强 崔永增 张经廷 贾秀领
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宽,2015-2016年设定2个畦长(45,60 m),每个畦长设定3个畦宽(8. 3,5. 5,2. 8 m),研究了不同畦宽对麦田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 3 m畦宽处理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45 m畦长条件下灌溉水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但畦长45 m+畦宽8. 3 m与畦长60 m+畦宽2. 8 m土壤硝态氮含量仅相差5. 8%,并且该畦长条件下8. 3 m畦宽处理WUE与其他畦宽处理差别不明显。2. 8 m畦宽处理土壤水利用率较高,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60 m畦长条件下WUE较8. 3,5. 5 m畦宽处理分别高12. 7%和7. 9%;但旗叶SPAD值和后期LAI较低,籽粒产量减少。5. 5 m畦宽处理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但旗叶SPAD值和产量与2. 8 m畦宽处理相当,均低于宽畦处理,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中。因此,畦长45 m+畦宽8. 3 m可得到较高的产量和WUE、畦长60 m+畦宽2. 8 m可得到较高的WUE,二者均可保持较低的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作为该区推荐的畦田宽度。
关键词:
小麦 畦宽 产量 耗水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满建国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于振文
【目的】研究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创新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0:生育期不灌水;T1、T2、T3、T4采用微喷带灌溉,微喷带带长均为40 m,喷射角分别为35°、50°、65°和80°。每条微喷带沿小麦种植行向铺设在行间,灌溉左右各4行(L1—L4)小麦,实际灌溉宽度1.6 m。【结果】(1)拔节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同一处理下,各取样区间L1—L4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其中T1、T2和T3处理的各行间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张希明 王蕙
利用Flow32热平衡式茎流计,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灌溉量条件下(每次每株灌水17.5、28和35 kg)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的水分生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干液流日变化随着灌溉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灌溉量每株每次35和28 kg,其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液流速率较高;灌溉量每株每次17.5 kg,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且液流速率较低,其生长受到胁迫。相同时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随着灌溉量的减少,其清晨和午后水势逐渐降低,且气候条件越严酷灌溉量越少,水势降低更显著;整个生长季7月水势最低。相同时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单株日耗水量也随灌溉量的减少而减少,...
关键词:
塔里木沙漠公路 茎干液流 水势 日耗水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博 欧阳竹 程维新 刘丽平
为明确华北平原主导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论文搜集文献资料,结合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长期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华北平原近50 a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量变化趋势,阐明其耗水特性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最后通过对蒸发能力和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变化的主导原因。研究表明:①近50 a华北平原主导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呈下降趋势,冬小麦耗水量从501.2 mm降低到456.3 mm,夏玉米耗水量大体变化在300~400 mm,平均为350 mm左右;②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
关键词:
作物耗水量 冬小麦 夏玉米 华北平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周殿玺
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拔节期 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基肥施氮量的影响 ,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除了与追肥与否及追肥施氮量有关外 ,还受基肥施氮量的一定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 ,在拔节期处理间差异主要在 0~ 6 0cm土层内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则整个 1m根层内都有差异。 14 4~ 2 13kg/hm2 的施氮量 ,都能维持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 ,但以 14 4kg/hm2 施氮量、全部基施的处理吸氮比例 (作物吸氮量 /施氮量 )最高 ,残留比例 (土壤残留量 /作物吸氮量 )最低。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制度 硝态氮 氮肥 限水灌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琪 石岩 位东斌
在大田及防雨旱棚池栽控水条件下对土壤水分与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系及节水灌溉方案确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形成的起点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0%,最佳产量形成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土壤含水量超过80%,产量下降;小麦最高产量年耗水量为9000mm/hm2,经济产量年耗水量在6000mm/hm2左右,高产麦田的节水灌溉方案为底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
关键词:
冬小麦,土壤水,产量形成,灌溉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