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7)
2023(12242)
2022(10705)
2021(10023)
2020(8490)
2019(19366)
2018(19164)
2017(36478)
2016(20478)
2015(22791)
2014(22530)
2013(22090)
2012(19990)
2011(17979)
2010(17631)
2009(15739)
2008(15149)
2007(12874)
2006(10971)
2005(9116)
作者
(60974)
(50471)
(50288)
(47662)
(32176)
(24472)
(22534)
(20158)
(19257)
(17866)
(17189)
(17011)
(16035)
(15850)
(15796)
(15530)
(15509)
(15041)
(14454)
(14282)
(13041)
(12341)
(12147)
(11455)
(11418)
(11331)
(11291)
(11005)
(10341)
(10290)
学科
(72682)
经济(72602)
管理(55311)
(53017)
(43229)
企业(43229)
方法(36337)
数学(31744)
数学方法(31410)
(20963)
中国(18622)
(17908)
(17868)
业经(16418)
(14598)
贸易(14594)
地方(14427)
(14178)
农业(14108)
理论(13937)
技术(12959)
环境(12224)
(11851)
(11682)
财务(11624)
财务管理(11609)
(11593)
教育(11206)
企业财务(10987)
(10750)
机构
大学(282214)
学院(281805)
管理(111225)
(103552)
经济(101253)
理学(98163)
理学院(97019)
管理学(95153)
管理学院(94694)
研究(94378)
中国(65396)
科学(64441)
(59951)
(57617)
业大(51478)
(49020)
农业(46208)
研究所(45685)
(43906)
中心(42050)
(39303)
北京(37099)
(36809)
财经(36621)
师范(36300)
(33816)
(33474)
技术(32698)
(32014)
农业大学(31196)
基金
项目(206741)
科学(159678)
基金(147778)
研究(144045)
(132356)
国家(131276)
科学基金(110804)
社会(87632)
(83089)
社会科(82944)
社会科学(82920)
基金项目(80106)
自然(76020)
自然科(74235)
自然科学(74213)
自然科学基金(72871)
(70408)
教育(66954)
资助(60315)
编号(58558)
重点(46736)
成果(45481)
(44227)
(43679)
(43534)
计划(40753)
创新(40683)
课题(40624)
科研(40318)
大学(37617)
期刊
(104704)
经济(104704)
研究(75191)
学报(56251)
(51899)
中国(50679)
科学(47040)
大学(40550)
学学(38565)
管理(37702)
农业(36722)
教育(33654)
(30991)
技术(23610)
(19111)
业经(18586)
(18024)
金融(18024)
经济研究(16926)
财经(16642)
业大(16348)
科技(15830)
(14937)
图书(14260)
(14049)
问题(13902)
农业大学(13395)
理论(13229)
技术经济(12754)
资源(12683)
共检索到385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萍  邵国军  吕文彦  王伯伦  贾艳  
以辽宁省主栽品种为试材,以减产程度对品种耐旱性进行强、中、弱分类,研究了节水栽培对不同抗旱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节水栽培时,总体而言,稻米的整精米率、长宽比降低;强耐旱品种AC%升高,不耐旱品种AC%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面积的变化较复杂,不同抗旱类型间及同一类型内品种间均存在增减变化。GT与GC在不同品种间无一致性反应,并且平均变幅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咏梅  高鹏旭  赵春华  贺长树  陈远伟  杨庭春  李玉梅  卢义宣  
选用旱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110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条件下种植,对各品种稻米的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和外观品质(粒长、粒宽、垩白率、百粒重)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显著性分析,为抗旱育种和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粒宽和百粒重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在旱地种植亲本和各品系的粒长、粒宽和百粒重的均值均小于水田种植,而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均大于水田种植;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谱中冷胶黏度(CPV)、消碱值(SBV)、回复值(CSV)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对糊化温度(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徐运清  黄天芳  邹礼平  李德华  周亚洲  杨泽敏  
为了研究栽植地域变化对太子稻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太子米主产区和对照地区进行了异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植地域,太子稻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如光量子(PAR)、CO2浓度、气温(Ta)和叶片温度(Tl)]有极显著差异。异地栽培对剑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剑叶细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不同栽植地域生产的太子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太子稻在主产区栽植稻米米质优良,在主产区外种植米质变劣;但对照品种在太子稻主产区种植米质得到改善。相关分析表明,太子米品质指标间有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糙米率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启飞  周晶  李阳  谭长龙  黄璜  
为实现中国水稻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一季主产区的粮食增产渠道。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再生稻、早稻和晚稻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早稻和晚稻相比,再生稻实现农药零输入,减少肥料和灌溉水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持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粒形、垩白率和垩白面积,增加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总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再生稻符合水稻轻简栽培和农业资源较少投入的要求,实现"种植一季,收获两季",拓宽粮食生产渠道,对中国粮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许轲  戴其根  魏海燕  龚金龙  张洪程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兰星  
稻米是一种古老谷物,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化及栽培这种植物。发展到今天,稻米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粮食,世界各地都种稻食米。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还没有人工栽培稻。随着移民到来,稻米才逐步传入美洲。北美的欧洲移民虽然不吃米,但将其当作经济作物来发展。中、南美洲也种稻,但发展较晚,且所产稻米供应本地食用。旧大陆稻米传入新大陆不仅是农作物的传播,还是新旧大陆农业文明的交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智伟  程式华  
稻米品质是稻米作为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特性。因此,不同的流通领域,不同的地区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对饲用稻来说高蛋白质含量是优质的标准,对酿酒稻米低直链淀粉含量是优质的标准,而生产米粉干的则需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就优质食用稻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彬  张俊丽  徐学欣  张英华  王云奇  赵姣  王志敏  
为探究超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采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型衡水4399;大穗型潍麦8号;中间型济麦22)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超晚播配合增加播种量,春浇1水可以获得产量为6.438.24t/hm2。在3个品种中,济麦2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粒重差异引起的。济麦22较高的千粒重和产量与其较高的开花期穗生物量分配、花后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密切相关。济麦22花前水分的穗干物质生产效率、花后水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干物质生产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立华  梁正伟  王明明  谷晓岩  王志春  杨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瑷  王伯伦  张文香  赵磊  赵秀哲  高连文  
通过9种栽培密度处理穴11.2~28.1穴·m-2雪,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灌浆速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超过适宜密度后下降,适宜栽培密度为15.0~18.7穴·m-2。灌浆速率为上部优势粒>中部优势粒>上部弱势粒>下部优势粒>中部弱势粒>下部弱势粒。在适宜密度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产量提高可以使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整精米率下降,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韦本辉  刘斌  甘秀芹  申章佑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陆柳英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长杰  田舜  张正球  韩月澎  陈峰  李欣  顾铭洪  
目的明确高产水稻品种中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性质,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方法以53个典型的籼粳品种和近年育成的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供试品种的理化品质和RVA谱特征,并利用根据籼粳基因组序列差异设计的Wx、Sbe1、Sbe3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了53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并分析了3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学效应。结果3个分子标记均能很好的区分3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籼粳来源,根据3个位点的基因型可将53个品种分为6种类型。单个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在不同基因型品种间淀粉的理化特性(AC,GC,RV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个基因的联合效应在不同基因型组合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3个基因在高产品种培育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合松  王学华  吴卫国  唐启源  邓立平  蔺万煌  
以米粉专用稻品种湘早籼33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栽插规格和基本苗数对米粉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栽培,每穴栽植4~5苗,能优化米粉稻的群体结构,缓和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的矛盾,促进其干物质生产,米粉稻产量提高2.33%,与米粉加工密切相关的出糙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高0.61%和1.5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兵辉  王维  张红芳  
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旱地玉米覆盖保水栽培试验,研究其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有明显增加和保蓄土壤水的作用,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作用更为显著,根区成为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显著层、30~8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明显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增加一般层,且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由此,研究本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可为提高本区甚至西南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