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3)
- 2023(2016)
- 2022(1751)
- 2021(1675)
- 2020(1487)
- 2019(3260)
- 2018(3038)
- 2017(5120)
- 2016(3239)
- 2015(3670)
- 2014(3670)
- 2013(3655)
- 2012(3664)
- 2011(3210)
- 2010(3294)
- 2009(2960)
- 2008(3010)
- 2007(2473)
- 2006(2213)
- 2005(1980)
- 学科
- 济(10681)
- 经济(10672)
- 地方(6413)
- 管理(5213)
- 业(5181)
- 农(4922)
- 学(4358)
- 农业(3560)
- 地方经济(2907)
- 企(2892)
- 企业(2892)
- 方法(2708)
- 中国(2541)
- 贸(2429)
- 贸易(2425)
- 易(2342)
- 业经(2340)
- 数学(2210)
- 数学方法(2176)
- 稻(2134)
- 环境(2091)
- 财(2005)
- 制(1979)
- 生态(1746)
- 融(1626)
- 金融(1621)
- 银(1534)
- 资源(1525)
- 银行(1524)
- 和(1502)
- 机构
- 学院(45531)
- 大学(43955)
- 研究(21560)
- 农(18732)
- 科学(17428)
- 农业(15432)
- 中国(13695)
- 所(13469)
- 济(13108)
- 业大(12736)
- 经济(12711)
- 研究所(12527)
- 管理(11818)
- 省(11544)
- 农业大学(9898)
- 京(9781)
- 理学(9724)
- 理学院(9486)
- 中心(9314)
- 南(9152)
- 管理学(9087)
- 管理学院(9016)
- 科学院(8645)
- 业(8598)
- 室(8358)
- 实验(7677)
- 江(7385)
- 实验室(7366)
- 院(7247)
- 范(7056)
共检索到71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余新桥 方第端 彭晓明 吴丽君 刘成元 李永洪
为了对川南丘陵区的节水抗旱杂交稻适栽类型进行了研究,通过邻田对比调查节水抗旱杂交稻与四川主栽普通杂交稻在冲沟田及坡塝田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113号’、‘旱优715号’在冲沟田种植比四川主栽普通杂交稻减产2.65%~7.23%,在坡塝田种植增产17.57%。在严重干旱条件下的减灾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节水抗旱杂交稻更适合在丘陵稻区坡塝田种植,在坡塝田有效穗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白玉莲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较优。134个品种中98.48%的品种在蒲江和叙永叶瘟表现为感病,63.43%的品种在雅安叶瘟表现为感病;在各病圃均得到颈瘟数据的126个品种中,至少在一个病圃抗颈瘟的有4个,其中D优202在叙永、蒲江和雅安病圃叶瘟和颈瘟均表现为抗或中抗,而在各病圃颈瘟均严重感病(9级)的有27个品种。D香287叶瘟阶段在叙永和雅...
关键词:
抗瘟性 监测 主栽品种 单基因系 四川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杨成明 吴孝波 刘育生 彭云良
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有重要意义。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9、Pi-2、Pi-kh和Pi-km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2份(23份恢复系和29份不育系)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结果表明:52份亲本材料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和Pi-2(Pi-Z5),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5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32份抗源的检测结果表明:32份抗源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12份含有Pi-2(Pi-Z5),3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白玉连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优44和泸优1号对全部21个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完全一致;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各品种的抗谱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距离为0.8时可将这些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划分为7个类群;应用基因型推导软件分析,推导出D香287可能携带Pi-km、Pi-zt和Pi-7等3个抗性基因,Q优2号则可能携带Pi-k、Pi-I、Pi-t和Pi-19等4个抗性基因,其余品种则均可能携带未知抗病基因。各品...
关键词:
稻瘟病 杂交水稻 抗性基因型推导 四川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庆维 刘雪源 蒋宏华
为了探讨种衣剂“适乐时”对杂交稻生产的应用效果,2000年以2.5%悬浮剂按1∶150,1∶250,1∶350,1∶500药种比对三系杂交稻金优402,两系杂交稻香两优68和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进行了种子包衣,并储存10,30,90,180,360和540d,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包衣对90d内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180至540d较对照显著提高,储存540d后,3品种对照发芽率分别降至0,14%,17.5%,而适乐时包衣处理后,发芽率最高仍然可达81.5%,96.9%和84.2%;(2)各处理区与对照区比,秧苗株高、鲜重、茎基粗等有一定的差异,但多数情况下不显著;(3)适乐时包衣和浸种都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杰 朱永昌 龚学书 黄宁远
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InheritanceAnalysisofBlastResistanceofD...
关键词:
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锐 黄富 张晋 刘巧稚 郑艳 赵世麒 彭富玲 张雪梅
以5个抗瘟性不同的杂交稻及其亲本为供试品种,测定接种稻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POD、PAL活性与抗瘟性成正相关,在稻瘟病菌侵入早期,供试品种的CAT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与抗瘟性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杂交稻组合的POD活性、MDA含量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抗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一致,感病杂交稻组合的CAT、PAL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感病不育系和恢复系相近,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恢复系和不育系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久 卢义宣 李自超
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
关键词:
水稻 优势生态型 两系杂交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樊巍 田朝阳
针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成活率低的特点,开展了以保水节水为中心的抗旱造林及水分管理技术研究。通过6种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筛选出优化造林技术模式,可使造林成活率达96%以上;确定了野生酸枣Ziziphusjujubavar.spinosa嫁接大枣Z.jujubavar.inermis的最佳嫁接方式、嫁接时间和管理技术;提出有灌溉条件和无灌溉条件下复合农林业系统水分优化管理技术;提出的果农复合系统开沟断根结合肥料深施技术,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30%,苹果Maluspumila产量提高28%;筛选出细长纺锤形为果农复合系统苹果树最佳树形。表12参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建珍 肖依波 汪志威 卢经伟 姚仪敏 邵平 王燚 张运波 田小海
培育大穗型品种是我国超级杂交稻主要育种目标之一,但大穗型水稻品种常存在结实率过低或结实不稳定等严重问题,而旱害常成为上述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以21份大穗型水稻父本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法,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开始进行连续10d的干旱处理(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至40%~50%),研究了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品种的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降低,敏感品种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强耐旱品种。试验共筛选出8个大穗型强耐旱父本材料,10个耐旱型父本材料,3个敏感型父本材料。其中R527和9 311选的结实率和总粒数在干旱条件下都表现良好。2个耐旱性差异品种的授粉生物特性分析发现,干旱处理后各品...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耐旱性鉴定 花药 授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张顺堂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 ,对 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 ,结果表明 ,生育期较长 ,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量高 ,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 ;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 ,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 ,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 ,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 5 0 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2 6 .19% ,2 3.81% ,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因而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5 0 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特性 产量 腋芽萌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如冰 王思明 刘世家
本文从理论与技术、种质资源、科技人员的中外交流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中外农业交流与合作对杂交稻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此证明科技发展离不开各国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作楣
讨论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杂交稻育种途径。指出核不育两用系除育性不容易稳定外,其配合力选择受育性选择的制约,造成育种工作的低效率。核不育两用系失去了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具备的自主防护和被动防护的双重功能。初步应用的低温敏不育系,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温度临界点的压力、方向正好相反,更容易发生混杂退化。核不育两用系繁殖和制种在地域和季节上受到很大限制,而亲本种子却难以控制,可能给杂交稻种子生产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两系法不可能取代三系法而成为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种 两系法 核不育两用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洪松 冉茂林 熊远俸 雷达 刘代银
本文根据目前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青壮年劳力短缺的实际,研究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的育秧方式、本田技术等。肯定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苗秧的标准和相应的高产技术,可供指导该项技术在省内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