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1)
2023(6101)
2022(5267)
2021(4714)
2020(4014)
2019(8967)
2018(8830)
2017(16695)
2016(9423)
2015(10444)
2014(10465)
2013(10210)
2012(9323)
2011(8546)
2010(8628)
2009(8222)
2008(8117)
2007(7354)
2006(6540)
2005(6071)
作者
(28225)
(23720)
(23524)
(22330)
(14833)
(11416)
(10701)
(9282)
(8980)
(8431)
(8105)
(7923)
(7703)
(7519)
(7514)
(7211)
(7202)
(7062)
(6863)
(6686)
(5975)
(5856)
(5745)
(5381)
(5346)
(5278)
(5259)
(5210)
(4813)
(4665)
学科
(34557)
经济(34477)
管理(33382)
(29187)
(25456)
企业(25456)
方法(14825)
数学(12371)
(12370)
数学方法(12260)
(11778)
(10401)
业经(9509)
(9184)
中国(8445)
(7705)
体制(7336)
(7152)
财务(7134)
财务管理(7115)
企业财务(6779)
(6779)
(6421)
环境(6410)
银行(6392)
农业(6355)
技术(6097)
(6097)
(5921)
金融(5919)
机构
大学(139004)
学院(137457)
(55904)
经济(54778)
管理(52493)
研究(46405)
理学(45511)
理学院(44975)
管理学(44296)
管理学院(44032)
中国(34386)
(28550)
(28526)
科学(28163)
(27323)
(23694)
业大(22807)
财经(22096)
农业(21684)
(21492)
研究所(21353)
中心(20906)
(20025)
北京(17364)
经济学(17298)
(16674)
财经大学(16466)
师范(16447)
(16240)
(16009)
基金
项目(93395)
科学(74289)
基金(69281)
研究(66599)
(61156)
国家(60684)
科学基金(51970)
社会(43927)
社会科(41687)
社会科学(41676)
基金项目(37026)
(36791)
自然(33628)
自然科(32848)
自然科学(32840)
自然科学基金(32307)
教育(31254)
(31107)
资助(27254)
编号(25624)
(23015)
成果(21656)
重点(21417)
(21361)
(20182)
(19290)
创新(18981)
国家社会(18690)
教育部(18403)
课题(18235)
期刊
(62949)
经济(62949)
研究(39757)
中国(30713)
(25633)
学报(24894)
(23540)
科学(21810)
管理(20723)
大学(18849)
学学(17923)
农业(16798)
教育(14136)
(12008)
金融(12008)
财经(11643)
技术(10830)
(9999)
业经(9867)
经济研究(9270)
(8558)
问题(8330)
(7493)
业大(6912)
科技(6869)
(6361)
技术经济(6207)
现代(6181)
农业大学(6134)
理论(5932)
共检索到20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研究了玉米素(ZT)、苄氨基嘌呤(BAP)对玉米根、花药组织呼吸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的ZT和BAP能够抑制组织的呼吸强度.结合KCN+ZT/BAP处理的实验结果,认为ZT和BAP对组织呼吸强度的抑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抗氰呼吸途径来实现的.讨论了内源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含量——呼吸系统——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僧珊珊  王群  李潮海  刘天学  赵龙飞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幼苗根显微结构及呼吸代谢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差异。【方法】以耐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浚单20(耐涝性强)和登海662(耐涝性弱)为试材,设CK、淹水2、4、6、8 d共5个处理,比较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根结构及呼吸代谢差异。【结果】淹水后,两品种幼苗的根干重、根总长度、根系活力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天数增加,下降幅度增大,两品种间表现为登海662各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浚单20。其中淹水8 d时,登海662和浚单20根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29.7%和12.1%,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30.6%和8.7%。淹水增加了两品种玉米根气腔面积和根孔积率,平均比对照增加3.9倍和2.8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少昆  赵明  王树安  曹连莆  郭小强  
对40个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2个不同类型玉米材料测定的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间呼吸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可做为基因型分析的重要生理指标。40个自交系呼吸速率平均值为(CO2)6.64mgdm-2h-1,变异系数为22.03%。不同玉米类型间呼吸速率高低依次是普通杂交组合、妹妹系、自交系、糯质玉米和甜质玉米,与类型间光合速率高低的排列是一致的。杂交种呼吸速率呈明显的正优势,超中亲率平均为24.58%,范围为-1.81%~44.11%,并且F1与母本的相关关系比父本更密切。呼吸速率低的基本型一般叶面积更大,植株更繁茂,于物质的积累也较多。不同自交系间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r=8.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亦巍  王光洁  
研究了外源Ca2+、BR对低温下玉米胚芽呼吸速率、膜透性以及对线粒体呼吸控制比、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2+、BR处理,相应提高了种苗胚芽的呼吸速率,降低膜透性。低温下经Ca2+、BR处理的玉米种苗,其线粒体有较高的呼吸控制比。Ca2+处理的线粒体中SOD活性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Ca2+和BR可能是在低温下通过维持膜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来提高玉米种苗的耐冷性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焱波  杨丛梅  高强  韩宝文  贾良良  
针对玉米传统施肥中分次施用且氮利用率低的问题,2006年在吉林、河北研究了新型稳定性长效复合肥ENTEC一次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推荐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氮肥用量,玉米产量与习惯施肥相当或略有增加,增产幅度9%;含硝化抑制剂复合肥一次施用即可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可减少施肥的劳动力投入,经济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简忠领  赵丽丽  王家豪  王飞  黄佳熊  
为探究不同行距下玉米(Zea may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间作效应,在贵州喀斯特地区设置30、50、70 cm玉米行距,监测玉米||白三叶间作以及玉米单作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土壤呼吸、玉米穗性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除50 cm行距处理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变化外,各试验组及对照组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50 cm行距处理下玉米叶片胞间CO2浓度日均值最低,对CO2利用率最高,光合速率日均值最高,玉米产量显著提高(P 0.05)。本研究设置的间作处理对土壤呼吸抑制效果不明显,而不同行距对土壤呼吸有影响且30 cm行距抑制效果最佳,达到碳减排效果,50 cm行距抑制效果次之。因此,贵州喀斯特地区在以鲜秸秆为收获对象时,采用30 cm或者50 cm行距玉米|白三叶间作最适宜;以玉米籽粒或以籽粒和秸秆同时为收获对象时,采用50 cm行距玉米||白三叶间作最适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红阳  程明明  杨青华  刘怀攀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玉米抗涝性的机制,以2个抗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抗涝性较弱;浚单22,抗涝性较强)为材料,设置正常处理、涝胁迫处理、涝胁迫+亚精胺(1 mmol/L)3个处理,分别在处理0,2,4,6 d取幼苗根测定相对电解质渗漏率、无氧呼吸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脱羧酶(PDC)和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产物(乙醇和乳酸)和亚精胺(Spd)含量,并测定幼苗相对干物质增长速率,研究了亚精胺对涝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呼吸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2个玉米品种幼苗根系中无氧呼吸酶活性、代谢产物和亚精胺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且在2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涝胁迫处理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永平  田艳  史向远  周静  张晓晨  朱教宁  林琭  赵丽  
为研究增施畜禽粪肥对土壤培肥和玉米增产的效果,试验以不同畜禽粪肥种类为主区,施肥水平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增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畜禽粪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年产量和收益:当鸡粪施用量为30.0 m3/hm2时,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产量和年收益均较高,分别达6.0μmol/(m2·s),6.786 3 g/kg,11 147.1 kg/hm2和10 719.2元/hm2;当羊粪施用量为60.0 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国鹏  赵文智  吉喜斌  
准确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对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2009年生态呼吸速率(RE)和呼吸敏感性指数(Q10)的季节变化规律,探讨了环境因子对RE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模型估算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夜间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单峰型的季节动态,平均最大呼吸速率12.54μmol CO2·m-2·s-1;空气温度(Ta)比土壤温度(Ts)更明显地影响着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且影响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基于Q10模型拟合的4—10月各月的参考呼吸速率RE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连珠  赵亚平  张广才  张昀  颜丽  
【目的】针对环境中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室内分析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外源金霉素的吸持与解吸特性,以期为合理处理含金霉素废水和消减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OECD Guideline106批平衡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金霉素的吸持动力学和吸持解吸热力学特征。【结果】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金霉素的吸持动力学过程包括快速反应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适合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平均R2为0.9999),反应进行12 h时基本达到吸持平衡;不同温度下吸持等温线能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很好地拟合(平均R2为0.9174),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金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瑜  梅晓红  张京生  
用瞬态热流法测定玉米的热导率。玉米的含水率为9.25%~17.14%,温度为-32.3~17.2℃。结果表明:用0.40A电流测得的热导率与用0.44和0.36A测得的热导率没有明显差别;在加热时间分别为8,9和10min测得的热导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别。热导率与含水率和温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长赋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同时也是未来满足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粮食品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稳定性差,受干旱影响较大,实用技术普及率和机械化水平低,种业发展水平低,但玉米生产发展的单产潜力大,扩大种植面积也有潜力。促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区域布局,加大扶持力度,搞好加工业和进出口调控;大力推进良种研发应用,着力解决干旱问题,积极推进机械化,抓好主产区,减小产后损失,完善收储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丹  安雨丽  陶笑笑  王孝忠  吕典秋  郭彦军  陈新平  张务帅  
【目的】针对我国制种玉米氮素吸收与累积规律不明确的问题,研究制种玉米生物量累积、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对供氮水平的响应,旨在为制种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面积制种的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供氮水平,分别为只施底肥对照(CK)、168 kg N·hm~(-2)、240 kg N·hm~(-2)和320 kg N·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制种玉米父母本生物量、杂交种产量和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制种玉米父母本生物量累积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产量随供氮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保持稳定,N240处理同时实现了较高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籽粒氮浓度,两年结果较为一致。N168处理在试验第2年达到较高产量,但氮浓度低于N240处理。母本秸秆及父本整株氮浓度均为高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灌浆期母本实现最大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为15.08 g·kg~(-1),收获期母本生物量与氮浓度呈线性相关。各追施氮肥处理的花后生物量两年间均大于花前,且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花后氮吸收比例随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与生物量一致。N320处理与N240处理的产量水平、生物量累积和氮吸收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量与制种玉米品质时,N240可作为该区域制种玉米生产的推荐施氮量。【结论】优化施氮通过调控制种玉米父母本花前花后氮吸收比例实现增产增效。本研究揭示了优化施氮量稳定花前氮吸收,保障花后氮供应是制种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为制种玉米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正锋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普通玉米高,平均高6.9%;形成100 kg 籽粒所需氮量高于普通玉米,平均高0.13 kg,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营养体中氮的输出率比普通玉米低,籽粒中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籽粒灌浆期间直接从土壤中的吸收,占籽粒氮的70.05%(普通玉米为40.65%)。说明高油玉米的需氮量大且籽粒灌浆期间吸收的比例相对较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效义  孟军  黄玉威  梁皓  鄂洋  赫天一  兰宇  陈温福  
为了评估生物炭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潜力与价值,探究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单施氮肥处理(N)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NS),以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施炭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促进灌浆期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籽粒氮素的积累;增加玉米灌浆期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单施氮肥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增加玉米的百粒重6.03%,提高玉米产量9.06%。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特征有显著正效应,从而促进根系对氮素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