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9)
- 2023(5289)
- 2022(4807)
- 2021(4468)
- 2020(4054)
- 2019(9811)
- 2018(9865)
- 2017(19105)
- 2016(10871)
- 2015(12362)
- 2014(12717)
- 2013(12895)
- 2012(12407)
- 2011(11333)
- 2010(11331)
- 2009(10796)
- 2008(10789)
- 2007(9912)
- 2006(8425)
- 2005(7500)
- 学科
- 济(47807)
- 经济(47768)
- 管理(27194)
- 业(26886)
- 方法(24748)
- 数学(22162)
- 数学方法(21983)
- 企(20918)
- 企业(20918)
- 农(13293)
- 财(11258)
- 中国(11114)
- 学(10505)
- 地方(10316)
- 贸(9072)
- 贸易(9072)
- 易(8744)
- 农业(8547)
- 业经(8462)
- 制(8017)
- 和(7252)
- 理论(6912)
- 务(6877)
- 财务(6863)
- 财务管理(6842)
- 银(6655)
- 银行(6632)
- 融(6607)
- 金融(6604)
- 企业财务(6416)
- 机构
- 大学(160585)
- 学院(158710)
- 济(64195)
- 经济(62735)
- 管理(59133)
- 研究(54273)
- 理学(50742)
- 理学院(50099)
- 管理学(49155)
- 管理学院(48834)
- 中国(40385)
- 科学(34695)
- 京(33570)
- 农(30539)
- 财(29335)
- 所(28519)
- 研究所(26026)
- 中心(25872)
- 业大(25463)
- 江(25188)
- 农业(24278)
- 财经(23439)
- 州(22500)
- 范(21642)
- 师范(21406)
- 北京(21169)
- 经(21113)
- 经济学(20037)
- 院(18852)
- 经济学院(18298)
- 基金
- 项目(103509)
- 科学(79707)
- 研究(74232)
- 基金(73436)
- 家(64254)
- 国家(63727)
- 科学基金(53202)
- 社会(45222)
- 社会科(42750)
- 社会科学(42733)
- 省(40778)
- 基金项目(39258)
- 教育(35100)
- 自然(34966)
- 划(34942)
- 自然科(34100)
- 自然科学(34087)
- 自然科学基金(33474)
- 编号(30961)
- 资助(30888)
- 成果(25715)
- 重点(23687)
- 部(23424)
- 发(22429)
- 课题(21423)
- 创(21076)
- 科研(20480)
- 大学(19839)
- 创新(19740)
- 教育部(19693)
共检索到232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王骏川
节庆形象研究目前大多脱胎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未能充分反映节庆形象概念的独特内涵。部分已有研究强调了节庆形象作为一个总体印象的特点,启发了研究者引入皮尔士符号学这一在理论框架上注重整体性的方法来对节庆形象概念展开探讨。借鉴由"再现体-对象-解释项"构成的符号过程三元整体框架以及围绕解释项的阐释衍义分析的方法,并以广州传统民俗节庆"波罗诞"为例,该研究分析了政府、媒体、村民、游客、学者等社会群体有关同一节庆的阐释差异。研究发现,在"波罗诞"这一统一的节庆符号之下,存在着"波罗诞可被赋予新涵义"和"波罗诞不可被赋予新涵义"这一针对节庆形象的对立解释;而要更好地理解或定义节庆形象,必须综合考察它与节庆活动以及社会群体解释之间共同构成的符号过程。从皮尔士符号学角度,该研究建议从整体上将节庆形象理解为嵌入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跨越不同社会群体的对于节庆活动的一种符号阐释互动。
关键词:
节庆形象 符号学 符号过程 解释项 阐释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丹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本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知津 景璟 韩正彪
本文在对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Saussure的二元符号观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信息的概念,提出信息作为符号处于能指与所指、文字和内容、共时性与历时性、消息和意义之间的边缘领域。通过区分信息作为符号的不同角色,分析其对情报学理论的影响,并从符号学视角考察情报学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符号学 情报学 信息 符号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连森
对管理学、营销学中众说纷纭的品牌概念进行了梳理,对梳理后产生的两大疑惑用哲学家皮尔斯的“三位一体”符号思想进行了破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符号学意义的品牌定义,构建了双角度的三位一体性“整体品牌”概念模型,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品牌符号学”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品牌 概念 符号 皮尔斯 品牌符号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陈晓莹
当前以象征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节日符号研究较为忽视其自身的符号学渊源。"整体-结构-阐释"这样一种符号学分析新框架的提出,主要目的就在于从根源处对符号学的应用加以重构,凸显其在呈现社会现实和提出有效命题方面的独特性,并使之更适合于研究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传统节日及其变迁。鼓藏节、火把节以其典型性成为这一新框架初步试用的案例对象。在这些案例中,符号整体被诠释为由两组要件共同构成的符号结构:第一组为节日中的主要角色(鼓藏头或毕摩、村民、政府、游客),第二组为联系这些角色的具有简单性和涵括力的基本关系(支配关系、交换关系、委托关系)。符号阐释工作即基于这些主要角色和基本关系的不同组合而展开,从中可初步识别与命名包括符号竞争和符号演化在内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
节日 符号学 整体 结构 阐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陈晓莹
当前以象征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节日符号研究较为忽视其自身的符号学渊源。"整体-结构-阐释"这样一种符号学分析新框架的提出,主要目的就在于从根源处对符号学的应用加以重构,凸显其在呈现社会现实和提出有效命题方面的独特性,并使之更适合于研究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传统节日及其变迁。鼓藏节、火把节以其典型性成为这一新框架初步试用的案例对象。在这些案例中,符号整体被诠释为由两组要件共同构成的符号结构:第一组为节日中的主要角色(鼓藏头或毕摩、村民、政府、游客),第二组为联系这些角色的具有简单性和涵括力的基本关系(支配关
关键词:
节日 符号学 整体 结构 阐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华新 马继伟
在部分多重纳什均衡博弈问题中,通过数理推演有时无法确定纳什均衡解,托马斯·谢林提出的"聚点"理论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博弈通常需要借助符号进行,从认知主体和情景等多个维度对博弈符号的意义和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围绕"聚点"的形成与凸显等方面来解读和描述其相关特征,不但有望拓展和深化"聚点"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在认知和交际层面的符号博弈能力。
关键词:
符号博弈 符号三角 符号类型 聚点 认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岗
在MacCannell旅游吸引物符号学经典理论受到诸多挑战的背景之下,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被提了出来。基于Shove等人的实践理论,文章系统地探讨了旅游者符号实践的概念框架。旅游者符号实践由旅游者、物质、技能和意义4大要素构成。旅游者是符号实践的主体,在临场亲身体验基础上进行符号的检验、消费、生产和表演。物质要素包括景物、标志和实践工具等。技能要素与旅游者拥有的身体知识、工具使用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紧密相关。意义要素则是时代精神、地方观念和旅游者主观价值共同作用于旅游者符号实践过程的结果。通过不同历史时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案例分析,发现旅游者符号实践的各个构成要素均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对旅游目的地满意度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旅游者 符号实践 概念框架 动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兴元 王连森 石岩
文章指出为赢得和保持持续的品牌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品牌创新。文章基于符号学视角建立了新的整体品牌模型,该模型由品牌"媒介"、品牌"对象"和品牌"解释"三要素构成。然后,基于符号学整体品牌模型探讨了品牌创新途径,并阐述了品牌创新应遵循的策略原则。
关键词:
符号学 整体品牌模型 品牌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 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性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符号化 符号消费 符号体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奕
从符号学的视角探析服饰设计,论述了服饰的符号含义与差异性、服饰符号的语义与象征性、服饰符号的意义与延续性问题,以期正确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实际的服饰设计问题,更好地创造出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饰。
关键词:
符号学 服饰设计 创意视觉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根琴 范玲俐
优秀的品牌文化内涵对品牌价值和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品牌认可度积极、广泛传播的基础,是提升企业或品牌竞争力的关键核心。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综合实力和全民族文化素养得到空前提升和加强,优秀品牌中的传统元素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广泛传播。各大企业为了能够跟得上消费者文化需求的转变节奏,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了品牌文化建设中。为此,本文着重研究品牌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对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影响机制以及对企业品牌文化塑造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品牌认知 符号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常春 唐雪琼
本文介绍了符号学研究的概况,综述了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并在介绍国外将符号学方法与内容分析法应用于旅游媒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以上两种方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符号学 内容分析法 旅游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秋芳
本文以Lonely Planet China(LPc)旅游手册符号文本尤其是视觉图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旅游景观和主客关系两方面探讨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在国际市场的变迁特点,并进一步基于符号学解读视觉文本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发现:一方面普通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中国元素特色东西仍是西方游客的凝视焦点,但局部发生某些转变,国际游客对中国旅游地符号的认识愈来愈客观、中性和多层次化;另一方面主客之间的亲密度存在某种程度的下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奇
多层次的大学文化诊断和一体化的文献分析显示,我国大学文化包含一个三维的概念框架,它主要由场域属性、符号统治和院校承诺三个维度构成,各个维度都内含一套核心的概念要素,可用于大学文化的解释、诊断和建设。基于这一框架,我国大学文化都应增强独特性,优化大学文化建设应以透明、创新和卓越为核心,根据各校的定位、使命和办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再造。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框架 文化场域 文化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