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
- 2023(1571)
- 2022(1387)
- 2021(1241)
- 2020(1022)
- 2019(2251)
- 2018(2351)
- 2017(3882)
- 2016(2244)
- 2015(2459)
- 2014(2399)
- 2013(2495)
- 2012(2268)
- 2011(1967)
- 2010(2002)
- 2009(1781)
- 2008(1814)
- 2007(1775)
- 2006(1526)
- 2005(1366)
- 学科
- 济(6423)
- 经济(6414)
- 管理(4908)
- 业(4151)
- 企(3158)
- 企业(3158)
- 方法(2468)
- 农(2407)
- 学(2127)
- 数学(2124)
- 数学方法(2071)
- 中国(1967)
- 税(1954)
- 财(1921)
- 税收(1719)
- 收(1716)
- 业经(1601)
- 农业(1601)
- 理论(1599)
- 教育(1389)
- 制(1356)
- 地方(1294)
- 务(1061)
- 财务(1061)
- 财务管理(1059)
- 教学(1054)
- 贸(1049)
- 贸易(1049)
- 策(1018)
- 易(1017)
- 机构
- 大学(30091)
- 学院(29943)
- 研究(11840)
- 济(9745)
- 经济(9419)
- 管理(9136)
- 科学(8295)
- 中国(8209)
- 理学(7686)
- 理学院(7568)
- 农(7367)
- 管理学(7228)
- 管理学院(7180)
- 所(6554)
- 京(6471)
- 研究所(5963)
- 农业(5878)
- 业大(5464)
- 中心(5167)
- 财(4990)
- 江(4972)
- 范(4700)
- 省(4697)
- 师范(4624)
- 院(4308)
- 北京(4233)
- 州(4077)
- 技术(3954)
- 师范大学(3749)
- 科学院(3721)
共检索到4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俊
尼采的艺术思想对当代艺术影响巨大,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就是当代深受尼采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博伊斯对尼采的接收很大程度上并非直接的,而是通过20世纪初奥地利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尼采研究专家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及其人智学思想的中介而达成的。因此从尼采到施泰纳、到博伊斯就构成了一条从现代哲学到现代艺术的演进路线,这是一条艺术重归生活、促使人类重新思考和认识自身的道路。施泰纳在尼采思想中看到人和生活的重要性,由此促成了他从神智学向人智学的转变,自由的人及其生活、本能和本性(自然)成为思想的核心。这个观念在博伊斯那里被运用到艺术创作上,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塑造成为他的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人人都是艺术家"则阐明了个体及其生活天然具有的创造力。
关键词:
尼采 施泰纳 博伊斯 人智学 艺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从柱 郭兴举
尼采的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思想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意蕴。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再到"作为教育家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攀升。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用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教导人类实现自我解救与生命力量的丰盈;作为教育家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用诚实、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教导人们要"成为自我",而查拉图斯特拉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智慧,培育超越于现实人类、具有超强意志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超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余明锋
在告别民族主义的热望之后,尼采用大政治概念来分析并批判俾斯麦。尼采的俾斯麦批判实际上也正是他的现代政治批判。后期尼采将大政治挪为己用,意在克服现代政治的虚无主义实质。尼采的大政治不只是欧洲一体化或全球化政治,而且更主要的是一种价值政治或精神政治。无论是前期的分析,还是后期的化用,尼采都以超越于政治的文化和价值旨趣来衡量政治。现实政治没有接受价值战争的逻辑,没有服务于文化,这是尼采批判俾斯麦的真正理由。俾斯麦所理解的权力仅为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对于俾斯麦的德国,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因而既提供了理解的路径又提供了批判的视角。对于当下来说,考察"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一方面有助于合理挖掘尼采思想的政治意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自身时代的大政治问题。
关键词:
尼采 俾斯麦 大政治 文化 民族主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贾庆军
中国传统善恶观之集大成者为阳明,西方善恶学说的顶峰则为尼采。根据阳明的良知宇宙学说,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类善恶。而尼采的善恶观则集中体现在其权力意志学说中,由此产生的超人道德乃西方道德观之顶点。将阳明善恶观与尼采超人道德学说进行比较,就能看到中西道德观的同异及良知学说之独特和高明。
关键词:
王阳明 尼采 善恶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鑫 鞠玉翠
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由于某些认知偏差或操作局限,学校美育时常沉溺于审美素养的浅表化增值。儿童所拥有的令人惊叹的素朴审美力为审美素养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而此前其在学校美育中并未得到应然的重视和尊重。从现实意义来看,学校美育在于满足儿童的生理与本能、社会生存、生命存在的审美需要。审美素养作为学校美育的追求,亦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体验、行动和信仰。为实现审美素养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将儿童的素朴审美力作为坚实抓手,努力通过对素朴审美力的彰显、发掘和升华,实现从素朴审美力到生活艺术家的跨越,实现从用美培养儿童到培养美的儿童的突破。最终,达成学校美育从个体小美到万物至美的超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金月
介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的学位设置及其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该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某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荣 杨德强
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建设要经历从发展特色项目到整体文化生成、从自发关注到自觉引领的过程。宜昌市实验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艺术特色,然而仅有特色是不够的。学校在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凝炼出"首善文化"理念,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框架,提出从艺术特色到首善文化嬗变的构想,其核心是培育形成"以善孕善"的环境文化、"善中求善"的制度文化、"以善育善"的课程文化、"以善养善"的活动文化以及"尚善至善"的主体文化。
关键词:
艺术特色 首善文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天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已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关注。但从整体上看,雅氏的艺术哲学思想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其丰赡而富有人文意趣的艺术家论一直是雅氏研究学域中的薄弱环节。可喜的是,孙秀昌教授历时六年完成的这部一百万字的专著《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书聚焦于“生存”与“理性”间的张力,系统阐发了雅氏的艺术家论。在作者看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天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已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关注。但从整体上看,雅氏的艺术哲学思想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其丰赡而富有人文意趣的艺术家论一直是雅氏研究学域中的薄弱环节。可喜的是,孙秀昌教授历时六年完成的这部一百万字的专著《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书聚焦于“生存”与“理性”间的张力,系统阐发了雅氏的艺术家论。在作者看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琦
世界博览会是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当今人类文明的三大盛会。举办世博会是各国争相获取的机遇,可以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以此带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首次世博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争取到的世博主办权。如何办好这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对上海甚至中国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应以艺术世博理念来谋划上海世博会的战略,寻找中国世博的创新之路。其艺术世博的创新内涵应包括:一...
关键词:
上海 世博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洪 胡春榜
艺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重点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存在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师资力量没有配齐配足等现状,在强调艺术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关键词:
中职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对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缪胤 霍力岩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一种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推进”,并讨论该课程给我国艺术教育带来的几点启示,希望能为我国艺术教育以及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助益。
关键词:
艺术 艺术教育 多元智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卫东
在司法实践中,有大量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这些纠纷如果动用司法资源,势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面对众多的纠纷,合理地利用中介机构是社会各界应考虑的问题,调解工作在其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如何做好调解工作是调解人员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如调解要巧妙、调解要不怕困难、调解要及时等。
关键词:
民事纠纷 经济纠纷 司法调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德秀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分离、再融合的过程。科学通过发现规律实现其使用价值 ,艺术通过创造形象实现其审美价值。艺术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用形象思维启发科学的创造性思维 ;用艺术想象支配自然促进科学技术现实地支配自然。艺术使枯燥的科学研究变得丰富而有趣。科学对艺术的作用表现在科学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的深入激发艺术的想象力。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对科学家、艺术家、普通人都是有价值的 ,它涉及到人的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的追求 :真、善、美 ;人的生存方式 :艺术化人生。
关键词:
科学 艺术 人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