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7)
2023(8107)
2022(7040)
2021(6659)
2020(5831)
2019(13591)
2018(13663)
2017(25202)
2016(14927)
2015(17607)
2014(18425)
2013(17631)
2012(16576)
2011(15088)
2010(15423)
2009(14190)
2008(14175)
2007(13274)
2006(11268)
2005(10209)
作者
(44612)
(37364)
(37342)
(35783)
(23543)
(17995)
(17246)
(14894)
(14165)
(13475)
(12625)
(12551)
(11966)
(11957)
(11862)
(11841)
(11626)
(11062)
(10963)
(10803)
(9508)
(9496)
(9243)
(8722)
(8567)
(8563)
(8382)
(8355)
(7780)
(7779)
学科
(55528)
经济(55465)
管理(36451)
(33930)
方法(26345)
(26262)
企业(26262)
数学(23132)
数学方法(22920)
中国(18055)
(16786)
(14021)
(13548)
理论(12264)
(11976)
地方(11630)
教育(10997)
农业(10799)
业经(10772)
(10525)
贸易(10521)
(10176)
(9603)
(9200)
(9004)
银行(8967)
(8568)
教学(8503)
(8474)
金融(8466)
机构
大学(214312)
学院(211647)
(79859)
经济(77814)
管理(74472)
研究(74213)
理学(63243)
理学院(62422)
管理学(61036)
管理学院(60637)
中国(53625)
科学(48028)
(46683)
(43058)
(39272)
(37159)
研究所(35831)
业大(35277)
(34612)
农业(34145)
中心(33944)
(31259)
师范(30902)
北京(29569)
财经(29069)
(26914)
技术(26607)
(26497)
(26211)
师范大学(24481)
基金
项目(137071)
科学(104333)
研究(101551)
基金(93220)
(81850)
国家(81093)
科学基金(66881)
社会(59326)
(56974)
社会科(55810)
社会科学(55791)
教育(50489)
基金项目(49192)
(47860)
编号(44123)
自然(42778)
自然科(41744)
自然科学(41725)
自然科学基金(40947)
资助(38999)
成果(37955)
课题(32567)
重点(31758)
(30138)
(29728)
(28152)
大学(27425)
科研(26350)
(26071)
创新(26059)
期刊
(88934)
经济(88934)
研究(64070)
中国(49535)
学报(39500)
(39223)
教育(39060)
科学(32013)
(30315)
大学(29854)
学学(26700)
农业(26210)
管理(25329)
技术(20665)
(16971)
金融(16971)
业经(15058)
财经(14685)
(14353)
经济研究(14203)
(12729)
图书(12451)
问题(12280)
(11964)
职业(11075)
统计(10337)
技术经济(10167)
科技(10036)
业大(9889)
(9719)
共检索到323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莹  徐成凯  
近年来,高等院校"艺考热"招生逐渐升温,预示每年有更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两个层次共24个具体指标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指标体系,为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力水平提供参考。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悲观,就业观念过于滞后;首次就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二次择业现象普遍;欠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盲从随意;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职场能力素质较差。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高等教育与就业实际出发,缓解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改善大学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淑芳  孙怡  谷慧敏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反映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旨在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其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这些因子对就业的影响力程度,从而促进有关就业各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霄  刘宇雷  沈雪萍  
文章在综合分析背景因素、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品质素质四个就业竞争力内部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届、2009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就业竞争力分值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较强的可推广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建华  朱世开  
受各种因素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了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可以为日后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5届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期望,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单位排序基本一致,但对不同行业的选择比例有较大差别;择业时所看重的因素,工资排第一位,其次是发展空间;预期的工资水平与其实际工资水平相差较大。这说明大学生择业更趋向于务实性和功利性,更多追求物质待遇和发展前景,而较少考虑专业对口问题。并且工资期望较高,这不利于顺利就业。在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新  郑艺  任慧丹  
地方艺术院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着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分离、脱节,所培养的艺术人才社会竞争力不高等诸多问题。多年来,吉林艺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羽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引入毕业生供需比、薪金水平、就业结构等五个一级指标和需求单位层次、自主创业率、就业地域等10个二级指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加以解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明实用性、超前性、主客观指标结合等原则,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客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等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的测算公式和权重划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上述七大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全部,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提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志远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要转变观念,培养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人才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庆华  尹涵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正霞  陆根书  李丽洁  
应用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16 112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的不同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倾向于较满意,对职业匹配度倾向有点符合,对就业满意度接近较满意;二是个体、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是个体、学校教育、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并发现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的满意度既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测量维度,也是联系职业匹配度和其他影响因素与就业满意度的重要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特征满意更高、更匹配的职业和单位;二是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三是社会和就业单位应积极改进与工作相关的特质,以吸引、留住大学毕业生,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海军  
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受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基于SWOT理论视角探究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并提出了基于SWOT理论分析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