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2)
2023(5569)
2022(4397)
2021(4163)
2020(3153)
2019(6930)
2018(6635)
2017(11513)
2016(5909)
2015(6141)
2014(5769)
2013(5559)
2012(4980)
2011(4360)
2010(4370)
2009(3955)
2008(3866)
2007(3580)
2006(3089)
2005(2624)
作者
(16433)
(13863)
(13688)
(12607)
(8574)
(6456)
(6087)
(5203)
(5058)
(4629)
(4459)
(4419)
(4379)
(4274)
(4224)
(4165)
(4067)
(3996)
(3948)
(3784)
(3359)
(3162)
(3126)
(3072)
(3029)
(3025)
(2980)
(2950)
(2759)
(2705)
学科
(24764)
(23463)
企业(23463)
管理(23352)
(17435)
经济(17420)
技术(13783)
技术管理(11317)
中国(6568)
业经(6389)
方法(6152)
(5332)
理论(4857)
(4751)
(4728)
数学(4261)
(4205)
数学方法(4202)
(4128)
(3810)
银行(3805)
产业(3666)
(3644)
(3620)
地方(3534)
(3531)
贸易(3525)
(3518)
(3508)
(3453)
机构
学院(80926)
大学(79761)
管理(32541)
(29957)
经济(29352)
理学(28569)
理学院(28248)
管理学(27813)
管理学院(27655)
研究(24923)
中国(18148)
科学(15747)
(15486)
(13869)
(12647)
中心(11802)
(11608)
(11530)
业大(11058)
(10913)
财经(10904)
师范(10771)
研究所(10522)
技术(10236)
(9968)
(9921)
商学(9820)
商学院(9708)
北京(9371)
(9291)
基金
项目(57428)
科学(47356)
研究(43289)
基金(41817)
(36643)
国家(36294)
科学基金(32397)
社会(28068)
社会科(26700)
社会科学(26697)
(24517)
基金项目(22222)
自然(20644)
教育(20453)
自然科(20253)
自然科学(20252)
(20230)
自然科学基金(19966)
(19689)
创新(17136)
编号(16491)
资助(14188)
(13378)
成果(13373)
重点(13037)
(12541)
课题(12223)
(12048)
(11941)
国家社会(11897)
期刊
(33402)
经济(33402)
研究(23330)
中国(20300)
管理(15744)
教育(13468)
学报(12773)
科学(12736)
(11142)
(11023)
大学(9796)
学学(9131)
科技(8678)
技术(8148)
农业(7334)
(6334)
金融(6334)
业经(6017)
经济研究(5532)
财经(5235)
技术经济(4914)
(4658)
论坛(4658)
(4636)
(4627)
(4490)
(4292)
商业(3813)
职业(3800)
问题(3768)
共检索到120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子涵  
文章所述"跨界艺术"是指一种多门类艺术自我整合的新形式,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更利于被大众广泛接受,其表现内容主要是表达一种特殊的艺术情感,这种情感要使人们趋向团结或是让人们的艺术精神趋于凝聚,并力求让普通人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艺术发展趋势应是逐步脱离小众,不应仅仅去追求只有少部分受众才能感受与理解的作品创作。尽量避免单一门类艺术所表达的特殊情感的完美性。当代艺术创作日益趋向大众化,社会普遍关注的是能够让绝大多数审美欣赏受众轻松介入,便于领会,再逐步体会到艺术精神的深邃。只有这样,艺术作品及其呈现才是完美的,与时俱进并体现时代精神的。跨界艺术追求的不是艺术形式的堆砌,也不是内容的繁复罗列,而是艺术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凯瑟琳·埃尔金  洪瑞祥  
社会上存在很多对艺术教育的迷思,比如,艺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是否可教?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吗?艺术是否值得被教?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符号理论可以表明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不应该将艺术仅仅视为达成某一具体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将其既看作目的,又视为手段。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这一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学生的感觉回应和情感反应可以被教育,艺术教育是可能的,也是有价值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卫东  
在司法实践中,有大量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这些纠纷如果动用司法资源,势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面对众多的纠纷,合理地利用中介机构是社会各界应考虑的问题,调解工作在其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如何做好调解工作是调解人员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如调解要巧妙、调解要不怕困难、调解要及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德秀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分离、再融合的过程。科学通过发现规律实现其使用价值 ,艺术通过创造形象实现其审美价值。艺术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用形象思维启发科学的创造性思维 ;用艺术想象支配自然促进科学技术现实地支配自然。艺术使枯燥的科学研究变得丰富而有趣。科学对艺术的作用表现在科学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的深入激发艺术的想象力。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对科学家、艺术家、普通人都是有价值的 ,它涉及到人的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的追求 :真、善、美 ;人的生存方式 :艺术化人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荣  杨德强  
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建设要经历从发展特色项目到整体文化生成、从自发关注到自觉引领的过程。宜昌市实验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艺术特色,然而仅有特色是不够的。学校在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凝炼出"首善文化"理念,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框架,提出从艺术特色到首善文化嬗变的构想,其核心是培育形成"以善孕善"的环境文化、"善中求善"的制度文化、"以善育善"的课程文化、"以善养善"的活动文化以及"尚善至善"的主体文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银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价值是核心;资本围绕着艺术价值获得投资回报,资本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促进艺术价值的发展;市场确定艺术交易的程序与规则,在市场各方的参与下形成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艺术价格;金融是创新手段,通过挖掘、整合艺术市场中的价值交换方式,将大量的零散资金与大众投资者吸引到艺术市场中。艺术市场金融化创新模式的建立需要分析艺术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其内在逻辑,平衡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使它们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促进艺术市场的理性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叶满波  
~~
关键词:
[期刊] 求索  [作者] 潘毅  
艺术伦理对主体艺术作品以及与艺术作品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的各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价值干预作用。艺术伦理不仅对艺术主体的艺术作品本身提出价值要求,为艺术主体的艺术活动设定伦理原则和规范,而且最终会要求艺术主体在展开各种艺术活动时要具有艺术德性和品格。因此,艺术伦理不仅是关于艺术主体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的伦理,而且是关于艺术主体之人品的伦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它将文学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使研究媒介和材料呈现方式超越传统文本、超越语言和国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尊重,增强教育研究功能的深入性和延展性,并推动教育研究由技术理性向人文关怀转型。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研究媒介宽泛直观、研究过程易产生共鸣或移情、研究者角色变换自由、研究结果动态多元等特征。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一般程序为:确定研究问题、建立委托关系、选择探究形式、明确参与者及呈现研究结果等。中西方哲学思想和认识论为构建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世剑  
在消费性时代,随着艺术产业化发展,艺术产品的批量化机械式生产,产生了种种艺术"异化消费"问题。文章认为,重视对艺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引导,及加大公共艺术建设应该成为解答艺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异化消费"症候的重要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岚  
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艺术教育离不开科学教育的支撑,反过来又推动着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教育需要艺术教育的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互动互惠,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境界,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前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艺术研究》课题组  刘达朱  
审计艺术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的和效果,在审计工作中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审计技巧。审计艺术与审计科学、审计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审计科学是审计艺术的前提和基础,审计艺术是审计科学的补充与完善,审计科学与审计艺术是相互融合的;审计艺术反映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审计艺术的发展和运用,审计艺术的发展推动审计文化的变迁。本文对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说话、访谈、询问、审计交换意见、审计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这六个关键艺术做了简要介绍。运用审计艺术要遵循审计规范和审计原则、符合审计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丹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