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5)
2023(18551)
2022(15948)
2021(14798)
2020(12133)
2019(27876)
2018(27259)
2017(52393)
2016(27811)
2015(31190)
2014(31091)
2013(30321)
2012(27673)
2011(24960)
2010(25101)
2009(23420)
2008(21862)
2007(19225)
2006(17080)
2005(14620)
作者
(78347)
(65258)
(64753)
(61579)
(41313)
(31457)
(29599)
(25462)
(24869)
(22890)
(22435)
(21868)
(20420)
(20324)
(20111)
(19675)
(19222)
(19187)
(18672)
(18614)
(15988)
(15782)
(15663)
(15087)
(14789)
(14415)
(14228)
(14218)
(13123)
(12980)
学科
(115281)
经济(115069)
(78416)
管理(76273)
(62524)
企业(62524)
方法(52025)
数学(43709)
数学方法(43117)
(39928)
中国(34761)
(29624)
业经(28356)
(28014)
金融(28008)
地方(26994)
农业(26932)
(26316)
银行(26274)
(25303)
(23862)
(23178)
理论(21553)
(18351)
(18184)
贸易(18171)
(18095)
财务(18018)
财务管理(17981)
(17621)
机构
学院(392120)
大学(391507)
管理(155871)
(155764)
经济(152242)
理学(135606)
理学院(134093)
管理学(131591)
管理学院(130874)
研究(128426)
中国(99361)
(81826)
科学(79164)
(71473)
(63547)
(62268)
中心(60402)
财经(57862)
业大(57160)
研究所(56980)
(56268)
(54028)
师范(53548)
(52709)
北京(51238)
农业(48229)
经济学(47710)
(46644)
(46311)
师范大学(43475)
基金
项目(272912)
科学(215661)
研究(201387)
基金(198624)
(172454)
国家(170753)
科学基金(147523)
社会(129537)
社会科(122039)
社会科学(122004)
(106824)
基金项目(105728)
自然(94360)
教育(92253)
自然科(92127)
自然科学(92107)
自然科学基金(90427)
(89090)
编号(82622)
资助(81004)
成果(66323)
重点(60878)
(59930)
(58843)
(56471)
课题(56271)
国家社会(53349)
创新(52603)
科研(51927)
教育部(51775)
期刊
(170729)
经济(170729)
研究(111882)
中国(73306)
(61542)
学报(60565)
科学(57121)
管理(54413)
(53379)
大学(47301)
学学(44696)
教育(43083)
(42520)
金融(42520)
农业(41334)
技术(33180)
业经(30160)
财经(27876)
经济研究(25790)
(23906)
问题(22395)
(19350)
图书(19190)
(18687)
科技(18579)
理论(18272)
技术经济(17550)
资源(17346)
商业(16882)
统计(16801)
共检索到567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焦彦  陈冰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艺术家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而移居乡村,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社会融合问题亟待学术界的探究。文章以四川成都蒲江县明月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了深度访谈、参与/非参与式观察、焦点小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对艺术家移民与村民的社会融合进行探究。文章关注时空演进下艺术家移民在乡村社区所处的不同场域及场域内部的要素变化,基于“行动目标—行动条件—行动策略—行动结果”的分析框架,详尽解构出艺术家移民于“入”场期、“造”场期和“固”场期3个阶段,分别在乡村生活场域、乡村文化场域和乡村旅游经营场域,与当地村民的社会融合过程。在场域单元化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艺术家移民与村民的社会融合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社会融合呈现出多场域渗透机制和多群体分层机制。本研究不仅促进了对新的社会流动现象的理论阐释,也给乡村探索新的监管和治理模式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艳华  
农村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新型农村旅游社区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新型农村旅游社区建设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借鉴城市旅游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同时凸显农村旅游的本土文化特色,通过新型农村旅游社区建设反过来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龚伟  马木兰  
本文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视野下,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划分为景观层面空间、社会层面空间和制度层面空间,并提出此3个层面空间共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共同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路径形成前、路径形成、路径发展及路径停滞或衰落4个阶段,每一阶段机制的作用强度互不相同,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前卫村乡村旅游社区空间演化经历了路径形成之前阶段(1970年~1998年)、路径形成和发展阶段(1999年~2010年)以及路径锁定和衰落阶段(2011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娅  严兴  
本文在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对社区参与的概念,培育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的必要性,乡村旅游社区主体参与存在的障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力求促进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荣  赵振斌  
近十年来,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学术关注度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社区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快速增长,众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论文涉及乡村旅游社区相关内容,不少高校形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团队。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的方法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了田野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分析法,此外,还应用到了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应用到很多理论作为支撑,其中最多的是社会学相关理论。在宏观和微观领域结合时间和空间序列变化,成为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的两个维度,两大视角。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区参与方面,其次就是居民感知和利益分配问题,在每一个研究方向中,又形成丰富细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志才  张凌媛  郑钟强  张补宏  廖梓维  
文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为例,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三元一体社会理论框架,研究并解析潮州古城旅游社区空间生产与发展的阶段。研究发现,在旅游的发展和推动下,政府与规划者等主体掌握着空间表征层面的绝对话语权;在现有的管理制度、资本运作和社会关系下,加之资金、话语力量、自身精力等匮乏资源的局限,居民在权力主体"底线及规则"下表现出与政府"一致""认同"等规训与顺应的行动策略。并进一步指出:在古城旅游社区的社会关系、文化资本、日常惯习等语境下,列斐伏尔空间思想的话语内涵并非单纯从消费性、生产性主体走向他者化主体,旅游社区参与的日常生活实践超出了原有意义上的旅游空间生产逻辑,是一定意义上的批判和延伸。研究最后倡导从空间表征、日常生活实践等角度挖掘出旅游场域和生活场域的融合机制,识别出古城镇甚至旅游社区研究的更多理论线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万春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步入蓬勃发展时期,但随着而来的是同模式、低质量、高成本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进一步增强其内涵和质量建设,加强与农业、文化、养老、教育的融合,开发"乡村旅游+"模式,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进而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凯洁  
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旅游乡村的人才振兴除了关注本土人才在地发展和旅游劳动力回流之外,不可忽视另一个重要群体——旅游精英移民。随着"逆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兴起,以及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广泛的市场前景,乡村逐渐吸引了一批从城向乡迁徙、定居的旅游移民,其中携带着超乎普通村民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个体可被称之为旅游精英移民。他们较一般旅游移民拥有更多的资本量和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尧  邹永广  柴寿升  陈品宇  
作为旅游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隐性冲突是旅游冲突爆发的“警示器”,剖析其演变路径及背后引致因素显得十分必要。该文以江西婺源县李坑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从社区居民视角探究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演变机理。研究发现:(1)婺源县李坑村旅游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旅游隐性冲突循环反复。(2)旅游社区隐性冲突历经潜在对立、认知介入、冲突意向3个阶段,当前李坑村依旧处于旅游隐性冲突阶段。(3)在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模型中,制度规范偏差与脱嵌是导致旅游隐性冲突持续演变重要的外在刺激源;社区居民关系型信任感丧失是导致冲突不断演变升级的内在影响因素;社区居民结构脱嵌为促进社区内部变迁提供压力。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旅游社区隐性冲突的演变逻辑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拓展深化旅游冲突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为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小琴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特色产物,以乡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人居环境、自然环境为基础,独具地域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也极具潜力。文章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的形成因素,探讨地域文化资源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以及两者的融合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丹巴  陈楷健  朱思颖  
本文在以往社区利益相关者博弈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重新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三元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的视角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各均衡点的稳定性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的限制条件下各博弈主体策略的演化稳定格局不同;第二,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都是序贯理性的;第三,各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趋势受自身对其他博弈主体行动倾向的先验信念的影响;第四,旅游地新居民是否愿意前往一个旅游社区从事商业行为,主要受投资商策略的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天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已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关注。但从整体上看,雅氏的艺术哲学思想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其丰赡而富有人文意趣的艺术家论一直是雅氏研究学域中的薄弱环节。可喜的是,孙秀昌教授历时六年完成的这部一百万字的专著《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书聚焦于“生存”与“理性”间的张力,系统阐发了雅氏的艺术家论。在作者看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天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已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关注。但从整体上看,雅氏的艺术哲学思想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其丰赡而富有人文意趣的艺术家论一直是雅氏研究学域中的薄弱环节。可喜的是,孙秀昌教授历时六年完成的这部一百万字的专著《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书聚焦于“生存”与“理性”间的张力,系统阐发了雅氏的艺术家论。在作者看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力   朱喜钢  
乡村绅士化是传统村落实现复兴的重要方式和过程,而游客、新村民等绅士群体的介入常导致地方主体趋于式微。选取成都竹艺村为实证案例,聚焦乡村旅游社区中的原住居民这一脆弱群体,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微观视角探讨绅士化对居民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延伸对其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的讨论。研究发现:绅士化重构了乡村空间形态和功能意义,原住居民为获取更高的旅游收益,选择接纳绅士群体对于地方空间的价值认知,而对旅游资源的争夺使邻里关系由亲密转为竞争;乡村空间功能的居游交织要求原住居民进行身份转换,其日常生活围绕旅游业而展开,生计行为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绅士介入和地景变迁拆解了社区关系,造成地方记忆的集体失忆和原住居民的失所体验;原住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与其日常生活互为反馈,共同实践缺失、经济收入和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区认同消解,而个体尺度的收入增长和对于地方的价值认知有利于其积极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居民地方身份认同、打造多元共治的乡村旅游社区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万春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我国林业资源丰富,尤其是林下经济基础较好。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的兴起,乡村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进行融合,既可促进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又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应因势利导,大力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