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1)
- 2023(14925)
- 2022(12845)
- 2021(12251)
- 2020(10143)
- 2019(23470)
- 2018(23208)
- 2017(44031)
- 2016(23994)
- 2015(27271)
- 2014(27276)
- 2013(26929)
- 2012(24731)
- 2011(22559)
- 2010(22232)
- 2009(20544)
- 2008(20049)
- 2007(17467)
- 2006(15373)
- 2005(13898)
- 学科
- 济(95855)
- 经济(95721)
- 管理(73666)
- 业(68326)
- 企(57390)
- 企业(57390)
- 方法(43565)
- 数学(37839)
- 数学方法(37439)
- 中国(28109)
- 财(25505)
- 农(24920)
- 制(21520)
- 业经(21264)
- 学(20224)
- 贸(19375)
- 贸易(19363)
- 技术(19030)
- 易(18939)
- 地方(16500)
- 农业(16384)
- 环境(15624)
- 银(15585)
- 务(15556)
- 银行(15544)
- 财务(15480)
- 财务管理(15450)
- 理论(15437)
- 和(15285)
- 体(14952)
- 机构
- 大学(347245)
- 学院(341960)
- 济(142190)
- 经济(139301)
- 管理(135496)
- 研究(119126)
- 理学(117262)
- 理学院(115918)
- 管理学(114158)
- 管理学院(113498)
- 中国(88946)
- 京(74932)
- 科学(71461)
- 财(64964)
- 所(59357)
- 研究所(54071)
- 中心(52657)
- 农(52408)
- 财经(51896)
- 业大(49414)
- 江(48315)
- 北京(48105)
- 经(47370)
- 范(45704)
- 师范(45317)
- 经济学(43423)
- 院(43101)
- 农业(40948)
- 经济学院(39044)
- 州(38882)
- 基金
- 项目(233889)
- 科学(184802)
- 研究(172959)
- 基金(171436)
- 家(149458)
- 国家(148270)
- 科学基金(127048)
- 社会(110261)
- 社会科(104594)
- 社会科学(104569)
- 基金项目(90633)
- 省(88144)
- 自然(81340)
- 自然科(79435)
- 自然科学(79419)
- 教育(79338)
- 自然科学基金(78029)
- 划(75381)
- 资助(70430)
- 编号(69213)
- 成果(57207)
- 部(53253)
- 重点(52446)
- 发(49325)
- 创(48840)
- 课题(48075)
- 国家社会(46095)
- 教育部(46038)
- 创新(45703)
- 制(45635)
- 期刊
- 济(154385)
- 经济(154385)
- 研究(105526)
- 中国(67873)
- 学报(53435)
- 管理(50718)
- 科学(50384)
- 财(49172)
- 农(47730)
- 大学(40997)
- 教育(40910)
- 学学(38301)
- 农业(33418)
- 技术(31296)
- 融(28514)
- 金融(28514)
- 财经(25901)
- 经济研究(24765)
- 业经(22724)
- 经(22143)
- 问题(19912)
- 业(17831)
- 技术经济(17548)
- 科技(17530)
- 图书(17402)
- 贸(16853)
- 理论(16562)
- 世界(15627)
- 版(15441)
- 现代(15145)
共检索到507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艺徒制度是古代官府手工业技术传承的主要模式。其以工商食官为总体制度背景,因官业办学而与官府手工业盛衰相伴。自西周,艺徒制度的工师选择、立样程准、严格学程、令丞试工等技术传承环节逐步成熟。其技术官守、法式授艺、因能分任、技艺压抑的内在特征彰显出存在合理性与冲突并存。时代变迁,但仍有极具价值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艺徒制度 古代工艺学校 技术传承 手工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于倢 郑甬龙 黄坚钦
通过对中国古籍的考察,发现中国古代嫁接技法的产生可能是受到自然界中“连理枝”现象的启发。嫁接技法应用到生产中的年代不晚于西汉(前206-公元25);古人主要将嫁接技法应用在缩短生产周期,保持物种特异性状和扩大繁殖系数上;古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嫁接“四法”和“六法”,发现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嫁接时间和嫁接技巧等因素影响着嫁接成活率,提出“气”和“液”的概念来解释嫁接成活机理,并在总结大量远缘嫁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嫁接容易成活的观点。参18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嫁接 园艺史 中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关键词:
技术职官 中国古代 职业教育 师资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新 于珍
中国古代的技术发明熠熠生辉,无论建筑物的雕梁画栋,还是工艺品的精美绝伦,无不显示着中国技艺的精湛超然,这些辉煌的篇章皆依托于职业教育中学徒制的传承。原始社会孩子模仿父母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方式被认为是学徒制的起源;奴隶社会对官府工匠出现早期的管理,同时学徒制开始走出家庭,家庭以外的成员获得了传承技艺的机会,学徒制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发展;封建官营作坊学徒制的建立,使学徒制形成正规的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艺徒训练的制度,有了专门的训练教材,学徒制的发展达到了鼎盛;近代前夕由于行会的控制,学徒制逐渐衰落。本文在学徒制发展变迁的脉络里探寻规律,以期带给现代职业教育及其模式建构一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
中国古代学徒制 变迁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洪武 陈磊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传承与创新文化是其基本功能,也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在储才与育才的同时,日益凸显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及其特征:学校储备人才与创新文化,形成传承中华文化的长效机制;学校培育人才与整理文献,使中华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播;学校开展经学教育,促成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与确立;学校教育具有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独特功能。认识并遵循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历史规律,继续发挥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开辟一条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学校教育 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媛媛 唐锡海 蓝洁
在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面临价值观冲击、传承成本过高、传承路径局限等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在传承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方面具备的引导学徒职业价值认知、降低工艺传承成本、提高民族工艺传承有效性等优势,有必要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多元培养、推陈出新、工学结合等具体策略,提高民族工艺传承的吸引力,促进民族工艺产业的发展并构建民族工艺传承新范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庞海珍
中国古代专门学校诞生久远,其中书学、算学、律学、医学、天文等领域在办学实践与历史变迁中,其课程、教法、考核等诸多方面均趋于规范与成熟。在凸显学术官守、精英教育、技能本位、远离生产特征的同时,以文化回归与传承为视角,对于古代专门学校予以厘清与体认。因古代算学馆、医馆而以修业学馆称谓,另有别于近代修业学堂。
关键词:
修业学馆 技术专门学校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柳
中国古代审计史历经数千年,恰当的历史分期是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前提和基础。现有分期虽有其合理性,但已不能适应建立富有中国特色审计文化的时代需要。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审计活动、审计的类型和审计制度的演变驱动力等方面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以古代审计活动的实际为出发点,回归审计制度作为经济监督方式的本质属性,以经济形态变迁作为审计制度历史分期的核心依据,将中国古代审计史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夏至战国;第二期为秦汉至唐;第三期为宋至清。如此一以贯之的标准,有助于打通中国古代与当代审计制度演变之间的隔阂,以史为鉴,从历史视野的角度认识经济形态的发展与审计制度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灾害频发 ,因此 ,荒政是历代政府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旨在对灾荒进行及时申报和检查的报灾检灾制度 ,是荒政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此制发端于先秦时期 ,经汉魏时期的发展 ,至两宋时期趋于成熟 ,并在明清时期得到最终完善。它的发展历程 ,集中反映出历代政府在赈灾救荒方面的制度化进程 ,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在小农经济安全运行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报灾制度 检灾制度 荒政制度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周若冲 李柔萱
受历史材料限制,会计史学界对上计制度的认识与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献典籍之中,为此,以出土简牍账簿为研究材料,考察上计制度发展的主要时期秦汉至三国两晋上计文书、上计内容、上计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计文书形式不断丰富进步,上计内容以及上计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社会封建国家治理重心的转移。这为揭示上计制度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关键词:
简牍账簿 上计制度 会计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定荣 胡邦栋
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仓储制度、漕运制度等有关财务行政的具体制度。皇室控制下的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预算制度,可以溯及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其本质是对官吏的考核,其中也含有财政预决算制度的因素。各地方政府每年年终,要把一年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核实上报到郡,各郡汇总后上报中央政府。大司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文德 方宝璋
上计制度渊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舜禹时代,春秋时期正式称为上计,汉代达到成熟完善,魏晋南北朝逐渐衰亡。上计制度中包含有审计职能,主要审核稽查地方的户口、垦田、钱谷收支,课校其功。这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督促官吏勤政廉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对当前的启示有:一是当代国家审计应不断加强,二是国家审计应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三是发挥审计在维护中央权威、政令畅通、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方面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
审计史 上计制度 审计职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国家治理 财计组织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黄玉玺
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王朝的长治久安,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重农思想和"灾异天谴"观念的制约下,古代社会形成了"救灾"与"救政"并存的两种救灾框架,这一模式贯穿历朝历代,救灾这种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救济事件亦成为政治领域的应急事务。从统治者的反应看,他们往往是救政先于救灾,对政治安定的考虑始终重于灾民的救济,救灾也服务于政治的救济。这种与重农与保民思想相悖的行为,显示对政权稳固的关注才是统治者考虑的重点。
关键词:
灾荒 救灾 救政 王朝循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晓
官府藏书的来源主要分四个方面:继承前朝官府藏书;当朝修书;民间征书;邦交献书。这四个官府藏书的来源中,以官府征书最为重要,官府征书不仅弥补了国家藏书的不足,而且集中保存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古籍资源,并为国家编修书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源。梳理中国古代官府征书制度的演变脉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国家藏书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古代 官府 征书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