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2)
2023(9947)
2022(8107)
2021(7483)
2020(5989)
2019(12791)
2018(12386)
2017(22294)
2016(12597)
2015(13632)
2014(13460)
2013(12731)
2012(11535)
2011(10252)
2010(10021)
2009(9211)
2008(8635)
2007(7635)
2006(6516)
2005(5581)
作者
(38779)
(32653)
(32435)
(30761)
(20310)
(15905)
(14433)
(12845)
(12450)
(11329)
(11120)
(10689)
(10430)
(10196)
(10117)
(10087)
(9851)
(9569)
(9311)
(9224)
(8513)
(7939)
(7786)
(7455)
(7421)
(7272)
(7122)
(7062)
(6781)
(6681)
学科
(42292)
经济(42233)
管理(33794)
(30746)
(23754)
企业(23754)
方法(16610)
(15431)
数学(14422)
数学方法(14239)
中国(12954)
(12044)
(11968)
业经(11188)
农业(10364)
(10226)
(9703)
贸易(9702)
(9464)
地方(9450)
(8287)
(7745)
银行(7694)
环境(7678)
技术(7391)
(7382)
金融(7374)
理论(7369)
(7333)
(6829)
机构
学院(172949)
大学(169573)
(63379)
研究(62002)
经济(62000)
管理(60719)
理学(53008)
理学院(52319)
管理学(51108)
管理学院(50827)
中国(44603)
科学(43214)
(42552)
(35188)
农业(34235)
业大(34035)
(32973)
研究所(30752)
(28709)
中心(28148)
(25466)
财经(22867)
(22808)
农业大学(22790)
(22216)
(22099)
技术(21681)
师范(21627)
北京(21223)
(20853)
基金
项目(127329)
科学(98254)
基金(90777)
研究(85979)
(83542)
国家(82818)
科学基金(68791)
社会(53748)
(52928)
社会科(50775)
社会科学(50757)
基金项目(48587)
自然(46613)
自然科(45577)
自然科学(45558)
自然科学基金(44719)
(44215)
教育(39498)
资助(34963)
编号(33626)
重点(29743)
(27830)
(27232)
计划(26820)
(26095)
成果(26043)
创新(25465)
科研(24931)
课题(24633)
科技(24035)
期刊
(67460)
经济(67460)
研究(43621)
学报(40311)
(39473)
中国(35839)
科学(32200)
大学(28872)
学学(27936)
农业(26659)
(21656)
管理(20894)
教育(18810)
(13656)
(13598)
金融(13598)
技术(13470)
业经(13202)
业大(12321)
(11557)
经济研究(11546)
财经(10741)
农业大学(10622)
科技(10051)
问题(9192)
(9177)
商业(7895)
林业(7692)
(7599)
资源(7556)
共检索到247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祥如  姜依何  任春梅  
为了解色氨酸处理是否影响sscd1的细胞死亡,以拟南芥野生型Columbia(Col–0)和sscd1突变体为试验材料,用色氨酸处理,观察并统计幼苗的死亡情况,检测叶绿素含量,分析酪氨酸降解途径基因HGO、MAAI和SSCD1以及活性氧诱导基因BAP1、OXI1、ZP的表达。结果表明:色氨酸处理能明显抑制sscd1突变体幼苗死亡,增加叶绿素的合成,抑制sscd1突变体中酪氨酸降解途径基因HGO和MAAI以及活性氧诱导基因BAP1、OXI1、ZP的上调。推测色氨酸可能通过增加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来抑制酪氨酸降解途径突变体sscd1的细胞死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祥如  姜依何  任春梅  
为了解色氨酸处理是否影响sscd1的细胞死亡,以拟南芥野生型Columbia(Col–0)和sscd1突变体为试验材料,用色氨酸处理,观察并统计幼苗的死亡情况,检测叶绿素含量,分析酪氨酸降解途径基因HGO、MAAI和SSCD1以及活性氧诱导基因BAP1、OXI1、ZP的表达。结果表明:色氨酸处理能明显抑制sscd1突变体幼苗死亡,增加叶绿素的合成,抑制sscd1突变体中酪氨酸降解途径基因HGO和MAAI以及活性氧诱导基因BAP1、OXI1、ZP的上调。推测色氨酸可能通过增加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来抑制酪氨酸降解途径突变体sscd1的细胞死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雨婷  汤睿  任春梅  
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CK)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观察统计了4种浓度(0.1、0.5、1.0、2.0 mmol/L)苯丙氨酸处理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分析了苯丙氨酸对酪氨酸降解途径中关键基因HGO、MAAI和SSCD1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0.5、1.0、2.0 mmol/L苯丙氨酸处理能够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和根的生长,对突变体sscd1的抑制程度高于野生型对照;0.1、0.5 mmol/L苯丙氨酸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1.0、2.0 mmol/L苯丙氨酸抑制地上部生长,其中对突变体sscd1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q RT–PCR分析发现,苯丙氨酸处理能显著上调野生型中HGO基因的表达以及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中HGO和MAAI基因的表达,表明苯丙氨酸能上调拟南芥酪氨酸降解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祥如  雷雨婷  姜依何  任春梅  
为探索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分析5种浓度(0、0.1、0.5、1.0、2.0mmol/L)外源苯丙氨酸处理后花青素的积累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酪氨酸降解途径受阻是否影响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发现: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苯丙氨酸能提高拟南芥幼苗花青素的含量,而且花青素的含量随着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苯丙氨酸处理后,sscd1突变体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增多,同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如PAL、CHI、CHS、DFR、LDOX、UF3GT的表达水平在sscd1突变体中都显著上调,表明SSCD1基因突变会阻断酸酪氨酸降解,增加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合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弈  韩成云  支添添  任春梅  
为了探明拟南芥sscd1–1突变体中sscd1–1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是由剪切效率所致还是由自身启动子影响所致,分别构建了由外源35s启动子驱动的sscd1正常基因和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及由内源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scd1正常基因和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到拟南芥sscd1–1突变体中。采用RT–PcR分析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外源35s启动子驱动的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基因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而内源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这表明sscd1–1的点突变没有影响其剪切效率;sscd1–1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的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利兵  张琨  彭志红  任春梅  
以拟南芥野生型和psc1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蔗糖(30、60、90、120、150 mmol/L)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表明:蔗糖浓度高于60 mmol/L时,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比野生型明显降低,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DFR的表达量减少。在无蔗糖和有蔗糖(90 mmol/L)条件下,添加表油菜素内酯进一步分析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结果显示,表油菜素内酯能显著增加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含量以及DFR基因的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琦  王倩  
【目的】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的组分和含量,并鉴定导致xtc1突变体表型的基因。【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与Ler野生型茎部表皮蜡的成分;利用图位克隆确定突变基因位点,通过在拟南芥xtc1突变体中过量表达FATB基因,验证突变位点与FATB基因的关系。【结果】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总量约为Ler野生型的1/3,且各组分含量均明显减少;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顶端物理距离为80kb的2个标记T27G7-3和F22O13-1之间,该区域含有21个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及测序分析表明,xtc1突变体在At1g08510(FATB)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楠  袁光孝  刘小敏  高宏波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k60是从甲基磺酸乙脂诱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为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叶绿素含量降低。遗传分析发现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CH5-6.0到CH5-6.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231 kb区间内。本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该突变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且为研究拟南芥黄化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勇  曹一平  张福锁  
采用发芽和幼苗试验探索了筛选拟南芥抗某些抑制性物质的适宜浓度,其中2,4-D,6-BA,NaCl,AI3+,Cu2+,CrO4或2,4-DNP分别是10μmol.L-1,5μmol.L-1,2O0μmol.L-1,500μmol.L-1,20μmol.L-1,500μmol.L-1和18μmol.L-1。在该浓度下对经化学诱变处理获得的M2种子进行了发芽法筛选,得到了在高浓度抑制物存在时表现不同的可能突变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东  刘超  焦彬彬  代培红  苏秀娟  李月  
低温是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限制了作物的地理分布和产量。筛选理想的抗冻靶基因用于分子育种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CBF调节子在植物抗冻反应中扮演主要的角色,CBF2是CBF调节子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抗冻反应中扮演负调控的作用。采用qRT-PCR和常规农艺性状测定法对2种CBF2基因突变体CBF2-1和CBF2-2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鉴定,结果发现在这2种突变体中CBF2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CBF2-1中CBF2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但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CBF2-2中CBF2基因诱导表达的效应完全丧失。抗冻性检测结果显示CBF2基因的表达量越低,其突变体植株的抗冻性越强,同时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红英  杨海峰  赵树堂  唐芳  戚晓利  陈军  卢孟柱  
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拟南芥维管发育有一定量的次生生长,可模拟林木木材的形成过程。前期研究中,筛选到 1 个突变体,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植株矮化且茎中下部有脊状结构附着,并伴随有发育迟缓、营养生长时期延长和莲座叶叶片边缘呈锯齿状等性状,将其命名为尾翼茎突变体( tfos) 。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尾翼组织具有明显维管结构,推测为茎内部细胞不正常分化导致该表型; 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将其定位到 1 号染色体上,与 SSLP 标记F11A17-48074 紧密连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祎  杨顺瑛  郝东利  苏彦华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光氮互作对拟南芥碳、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col-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1;1)的T-DNA插入突变体CS3721512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设置2种光照强度(正常和50%遮阳网遮阳处理)和2种NH_4~+水平(2和20 mmol·L-1NH4Cl),测定拟南芥鲜质量,分析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N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正常光照下,增加NH_4~+浓度,植株的鲜质量减少,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游离铵含量与总N量增加,GS和GDH活性升高;与col-0相比,CS3721512对高NH_4~+更为敏感,铵同化能力受到抑制,植株的长势更弱。弱光胁迫下,拟南芥的鲜质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游离铵含量与总N量降低,GS和GDH活性降低。弱光胁迫下增加NH_4~+浓度,可以增加拟南芥鲜质量、叶绿素a含量、游离铵含量和植株总N量,提高叶片中GS和GDH活性。[结论]光、氮及其互作对拟南芥的碳、氮代谢有影响,弱光胁迫条件下增加NH_4~+浓度可以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弱光对植株的生长胁迫。与col-0相比,弱光下增加NH_4~+浓度,对CS3721512的生长更为有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伟名  朱小龙  梁永恒  
[目的]以探讨参与脂滴代谢途径的一些基因缺失是否会影响细胞自噬为出发点,比较不同自噬检测方法所获得的试验结果的差异,用于优化自噬检测条件。[方法]首先用GFP标记自噬标志性蛋白Atg8以及mCherry标记脂滴蛋白Erg6并构建代表性自噬缺陷菌株,然后用普通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Atg8和Erg6的共定位情况。其次,利用生长表型检测和台盼蓝染色来检测磷脂基因相关突变体经氮饥饿处理后的细胞活性情况。最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脂合成突变体菌株cds1-DAmp经饥饿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中GFP-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翊  付建新  亓帅  戴思兰  
LFY(LEAFY)及其同源基因是控制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缩短林木幼龄期和改良花卉花期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深入研究LFY氨基酸序列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lfy2和lfy5为材料分析了这2个突变体表型变异及突变位点的特点。表型观察表明:虽然lfy2和lfy5属于不同的生态型,但是表型变异类似;lfy突变体花期比野生型推迟14d,茎生叶和次生枝的数目增多,花器官缺失并且被同源异型化。序列分析发现:lfy2的LFY氨基酸序列中只发生了P236L位点变异,lfy5的LFY氨基酸序列中发生变异的位点为F42L、V209A和P236L,其中F42L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野  郭蕊  刘唐婧君  王雪  刘林  龙鸿  
高等植物营养生长经历了幼龄期(juvenile stage)和成熟期(adult stage)两个阶段,由幼龄期向成熟期的转变称为营养生长时相转变(vegetative phase change),这个转变受到包括植物激素(含赤霉素)在内的植物自身遗传和营养、光照等外界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2种作用于不同途径的拟南芥赤霉素相关突变体ga4-1和gai-1为材料,观察和记录了其营养生长时相转变的过程。结果表明,ga4-1和gai-1的生长周期均比野生型的延长,从叶片远轴面表皮毛的出现、莲座叶总数和生长速率、叶片长宽比等营养生长形态特征和茎尖分生组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