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691)
- 2022(1450)
- 2021(1487)
- 2019(2820)
- 2018(2387)
- 2017(5329)
- 2016(2761)
- 2015(3164)
- 2014(3275)
- 2013(3312)
- 2012(3070)
- 2011(2841)
- 2010(2804)
- 2009(2809)
- 2008(2803)
- 2007(2573)
- 2006(2316)
- 2005(2259)
- 2004(2230)
- 2003(2061)
- 学科
- 济(15770)
- 经济(15759)
- 土地(7343)
- 业(7215)
- 管理(7012)
- 方法(6026)
- 数学(5617)
- 数学方法(5599)
- 企(5367)
- 企业(5367)
- 学(4418)
- 农(4017)
- 经济学(3834)
- 中国(3804)
- 制(3462)
- 市场(3439)
- 问题(3324)
- 融(3307)
- 金融(3307)
- 财(3031)
- 银(2810)
- 银行(2810)
- 行(2748)
- 贸(2493)
- 贸易(2489)
- 易(2387)
- 体(2219)
- 农业(2141)
- 业经(1982)
- 体制(1933)
- 机构
- 大学(44715)
- 学院(43330)
- 济(21292)
- 经济(20899)
- 管理(17614)
- 研究(16044)
- 中国(15245)
- 理学(14517)
- 理学院(14352)
- 管理学(14188)
- 管理学院(14109)
- 财(10697)
- 京(10256)
- 财经(8507)
- 所(7964)
- 中心(7930)
- 经(7792)
- 科学(7751)
- 农(7519)
- 经济学(7407)
- 研究所(6859)
- 江(6760)
- 经济学院(6631)
- 北京(6520)
- 财经大学(6444)
- 融(6008)
- 金融(5927)
- 农业(5867)
- 业大(5825)
- 院(5804)
共检索到73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为民 唐扬辉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土地市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从无偿到有偿,从协议到"招拍挂",从城市到农村,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实现了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供应从无偿向有偿转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欣 陈江龙 吕赛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揭示土地制度的演化方向。研究方法:蛛网模型和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重心从收益、产权制度向价格、公共平台和秩序制度转换。研究结论:未来制度完善的主要方向是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公共平台的架构以及将产权基础、交易规则等既有的制度应用到农村土地市场中。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制度变迁 演化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淑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本文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特征,揭示蕴含其中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事人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围绕外部利润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外部利润的产生又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性,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土地市场化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相关制度在边际上调整,并沿着不断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方向演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关键词:
土地市场化 中国改革 特征分析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田光明 曲福田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方式及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等。研究结果:制度变迁的初始阶段中央政府为"第一行动集团"推动制度变迁,成为制度的供给者;第二阶段地方政府发现潜在收益并转换角色变为"第一行动集团",第三阶段农民等非政府利益集团成为行动集团推动变迁。研究结论:中国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制度变迁在初始阶段须由中央政府推动,并在政策法规的修订完善、改革征地制度、创新公共财税体系、制定城乡一体土地市场管理办法和规则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此全面启动和推动城乡一体土地市场制度变迁。
关键词:
土地市场 制度变迁 利益均衡 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海宁
近期土地市场供应井喷,大型房企拿地也越来越积极。有机构统计显示,2012年三季度全国10个主要城市土地市场成交规划建筑面积环比二季度上涨70.1%;总土地出让金环比上涨123.8%,其中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更是环比大涨355.7%。10月10日,保利地产在一天内斩获上海、长沙的两块高价地。万科、龙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映红 张湘东
一、非洲经济调整改革的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从长期遭受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独立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建立民族工业,以真正实现经济独立。从60年代至80年代初,非洲国家主要选择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两种发展战略。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工业化,认为工业化才是国家现代化的经济独立的根本标志。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昌黎
一、波茨坦谈判破裂2006年7月,因六个主要谈判方——美国、欧盟、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未能就农业和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等谈判焦点问题达成协议,WID被迫宣告无限期冻结多哈回合谈判。由于谈判冻结不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经各方共同努力,2007年1月27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新回合谈判的非正式部长会议,终于就及早重开谈判达成了一致。2月9日,农业谈判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马红坤
以1961年出台《农业基本法》为起点,日本开启了破除小农生产格局的艰难探索。60多年来,以放松农地流转管制、开放所有权转移、开辟经营权流转、实施“认定农业者”制度、扶持“集落营农”以及赋权农地中间管理机构等重大改革为关键节点,日本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进农地集中的政策法规。然而,日本的艰难探索未能有效破除小农生产格局,地块狭小、分布零散依然是日本农地的典型特征。其深层原因包括:受到农协庇护的兼业农户长期滞留农业生产,政权频繁更迭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价格上涨推高流转成本,以及农耕文化等多因素影响下的农地流转市场失灵等。日本通过艰难探索得到的启示是:对推动农地集中的复杂性、长期性要有充分思想准备;瞄准目标群体,有序推动离村农民放弃兼业经营;充分调动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性,防范和化解农地流转市场失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三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元庆 刘荣增
城市土地市场的混乱会降低土地配置的效率,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城市土地市场的混乱有诸多原因,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其根源。在剖析城市土地市场混乱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财政的原因与后果,论述了权力寻租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市场秩序 寻租 垄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志杰 李少昆
由于美国拖而不决,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至今无法生效。在2015年4月IMF春季年会上,讨论过渡方案也只是对期待改革的成员国的心理抚慰。全球治理需要改革有共识,但真正落实还很艰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需要有新思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有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