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6)
- 2023(4464)
- 2022(3698)
- 2021(3223)
- 2019(5990)
- 2018(5785)
- 2017(11186)
- 2016(5959)
- 2015(6679)
- 2014(6810)
- 2013(7029)
- 2012(6936)
- 2011(6715)
- 2010(6905)
- 2009(6670)
- 2008(6286)
- 2007(5595)
- 2006(5336)
- 2005(5172)
- 2004(4646)
- 学科
- 济(54138)
- 经济(54117)
- 方法(15732)
- 地方(14550)
- 管理(14368)
- 数学(14304)
- 数学方法(14254)
- 地方经济(11580)
- 学(10701)
- 业(10552)
- 中国(9415)
- 企(8393)
- 企业(8393)
- 业经(7830)
- 融(6427)
- 金融(6427)
- 经济学(6327)
- 贸(6308)
- 贸易(6302)
- 农(6268)
- 易(5946)
- 制(5836)
- 环境(5642)
- 财(5558)
- 体(5309)
- 银(5136)
- 银行(5124)
- 理论(5097)
- 发(5056)
- 产业(5043)
- 机构
- 大学(100196)
- 学院(97471)
- 济(55675)
- 经济(54808)
- 研究(39998)
- 管理(33004)
- 中国(30845)
- 理学(27284)
- 理学院(26949)
- 管理学(26601)
- 管理学院(26406)
- 财(23163)
- 科学(20813)
- 所(20689)
- 京(20308)
- 经济学(19741)
- 研究所(18395)
- 财经(18392)
- 经济学院(17445)
- 中心(16819)
- 经(16636)
- 江(14656)
- 财经大学(13615)
- 院(13466)
- 北京(13293)
- 范(12620)
- 农(12547)
- 师范(12527)
- 科学院(12085)
- 州(11603)
- 基金
- 项目(55733)
- 科学(43688)
- 基金(41494)
- 研究(40890)
- 家(35556)
- 国家(35316)
- 科学基金(29628)
- 社会(28921)
- 社会科(27568)
- 社会科学(27560)
- 基金项目(20623)
- 省(20122)
- 资助(18275)
- 教育(18164)
- 自然(16774)
- 划(16554)
- 自然科(16359)
- 自然科学(16356)
- 自然科学基金(16077)
- 编号(14677)
- 济(13297)
- 经济(13185)
- 发(13182)
- 部(12943)
- 国家社会(12887)
- 成果(12748)
- 重点(12695)
- 教育部(11558)
- 发展(11371)
- 展(11250)
共检索到165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志雄
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世界经济正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淖,中国也不例外。然而,日本经济不景气持续已久,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尽管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却仍保持较高增长。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陷入通货紧缩的时候,其经济景气也会下跌,就像日本当前这样。中国为何是个例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本文对中日两国通货紧缩下的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政府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日两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了通货紧缩。两国在物价持续下降的同时,都出现了社会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且近些年都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后又趋恶化的情况,但两国在通货紧缩起点的表现和经济增长率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预期因素、不良债权问题以及外部性影响,是两国通货紧缩的共同成因,但两国在经济体制等深层次诱发因素上有很大差异。两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对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体制改革,但两国在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
通货紧缩 有效需求 不良债权 财政支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洪正 邹芳莉
当前我国通货紧缩仍在持续 ,表现为价格持续下跌 ,失业率上升及经济增速放慢 (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通货紧缩为何长期持续 ,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用信息经济学理论 ,通过分析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微观行为 ,认为 :通货紧缩时期在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上 ,因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度。劳动力市场上效率工资的存在造成失业增加 ,工资成本反而下降 ;高等教育普及使原有文凭结构的信号传送功能弱化 ,迫使人们追求更高学历层次 ,并为之增加储蓄 ,减少了即期需求 ;商品市场上厂商之间博弈会形成折弯的需求曲线和价格粘性 ;信贷市场由于银行风险厌恶程度...
关键词:
通货紧缩持续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永明
近年来,根据经济运行和各项景气指标来判断, 日本和中国经济已经先后进入通货紧缩。研究通货紧缩的特征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比较 随着1991年“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衰退。1992年度至1995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1%、0.3%、0.6%和1.5%。1996年回升到3.5%,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似乎经济景气恢复渐入轨道。但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超
该文通过对美国在1929-1933年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通货紧缩,作更长时期而不仅仅局限于通货紧缩时期的实证分析,发现产品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几乎是引起所有通货紧缩的一个共同起因,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了通货紧缩的危机环境。各种经济泡沫恰恰是危机的初始结果,货币因素可能成为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或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原因,但它们都不是危机的最初原因。
关键词:
通货紧缩 起因 过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刚 胡鞍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刚 胡鞍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 聂富强
本文从经济周期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发现了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经济周期、复杂结构性矛盾以及信用萎缩之间高度的逻辑一致性现象 ,并在以下几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看法 :( 1 )提出新的周期划分方法 ,进而判断我国总体的通货紧缩大致发生在朱格拉周期的尾声 ;( 2 )论证了我国经济中决定经济周期的结构性矛盾的多层次传递特征 ,为寻找可行的经济运行轨迹提供了相应对策思路 ;( 3)分析了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所引致的信用萎缩及其长短期效应以及培育和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必然性。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通货紧缩 信用萎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本文首先对当代日本经济做简单回顾,指出当前的通货收缩始于1997年第四季度,属经济在过度负债下由物价下降陷入萧条的一种动态过程,但政府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因此,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将对亚洲国家(地区)经济的稳定产生极大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传导机制:日本对亚洲国家(地区)的进口需求减少;日元贬值。作者认为,陷入通货紧缩性经济衰退的日本经济完全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全球性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