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8)
2023(6583)
2022(5590)
2021(5175)
2020(4472)
2019(9138)
2018(8657)
2017(16486)
2016(9021)
2015(9623)
2014(9179)
2013(9000)
2012(8081)
2011(7313)
2010(7041)
2009(6597)
2008(6354)
2007(5437)
2006(4789)
2005(3914)
作者
(29182)
(24355)
(24304)
(22677)
(15539)
(12008)
(10699)
(9530)
(9090)
(8470)
(8369)
(8237)
(8065)
(7785)
(7516)
(7483)
(7343)
(7285)
(7238)
(7113)
(6328)
(5973)
(5777)
(5632)
(5627)
(5313)
(5291)
(5286)
(4999)
(4995)
学科
(33885)
经济(33842)
管理(26022)
(24461)
(18769)
企业(18769)
方法(17236)
数学(14337)
数学方法(14222)
(11193)
(8981)
(8905)
业经(8281)
农业(7911)
(7604)
贸易(7602)
(7406)
中国(7283)
环境(5976)
(5733)
财务(5726)
财务管理(5718)
地方(5566)
技术(5476)
企业财务(5472)
(5165)
理论(5130)
(5065)
产业(4607)
(4408)
机构
学院(131735)
大学(130478)
管理(51653)
(50356)
经济(49501)
理学(46115)
理学院(45572)
研究(45371)
管理学(44748)
管理学院(44534)
(33941)
科学(32583)
中国(32509)
农业(27464)
业大(26765)
(26672)
(23919)
研究所(22598)
(20771)
中心(20399)
(19079)
农业大学(18335)
财经(17685)
(17023)
师范(16628)
(16430)
(16242)
北京(15912)
(15239)
经济管理(14815)
基金
项目(98981)
科学(77561)
基金(74013)
(68876)
国家(68306)
研究(62679)
科学基金(57368)
社会(41722)
基金项目(40664)
自然(40645)
社会科(39695)
社会科学(39685)
自然科(39683)
自然科学(39664)
(39025)
自然科学基金(39011)
(33530)
资助(29836)
教育(27705)
重点(22469)
编号(22352)
计划(21318)
(21240)
(21059)
(20505)
科研(20289)
创新(19226)
(19195)
科技(18752)
国家社会(17922)
期刊
(49380)
经济(49380)
学报(29706)
(28974)
研究(28681)
科学(25626)
大学(20755)
中国(20375)
学学(20367)
农业(19942)
管理(15445)
(14382)
(10671)
业经(10091)
业大(8614)
经济研究(8222)
(8005)
财经(7971)
(7899)
(7897)
金融(7897)
技术(7540)
农业大学(7488)
问题(7155)
科技(7142)
商业(6939)
资源(6845)
(6774)
(6399)
旅游(6399)
共检索到173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听听  刘鑫  王昌勃  张东  
通过录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卵场附近船舶航行时的噪声,并以此为刺激源,以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噪声声压级200 dB时,刺激2 min后就出现了死亡个体。在120 dB和150 dB短期单次和多次刺激下,幼鱼血浆中的皮质醇、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这4个与应激相关的生理指标均显著上升,其中皮质醇、血糖和乳酸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另外,皮质醇单次刺激后即达到峰值,而多次刺激后反而较单次刺激有所下降;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则具有累加效益,多次刺激要高于单次刺激。在120 dB长期(30 d)刺激下,幼鱼生长明显减缓,血浆中部分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α,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也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摄食行为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幼鱼能准确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船舶噪声对大黄鱼幼鱼的危害,可为今后制定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海瑞  麦康森  段青源  马洪明  Chantal Cahu  Jose Zambonino  刘付志国  谭北平  张文兵  徐玮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开口时平均口径为240μm,40日龄达2480μm;口径的大小变化与日龄的关系是:y=0.2327e0.0682x,R2=0.9492。试验用的生物饵料与实际生产一致,包括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活桡足类和冷藏桡足类。不同生长期的大黄鱼鱼苗的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1昼夜(24h)中,仔鱼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水木   刘悦   李奕晨   田国鹏   郭心怡   林嘉琪   白玉麟   徐鹏   周涛  
刺激隐核虫感染能够导致海水鱼类感染“白点病”,而大黄鱼是受“白点病”影响最严重的海水养殖鱼类。为了探究刺激隐核虫感染对大黄鱼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刺激隐核虫人工感染大黄鱼,分别在感染后0、12、24、48和72 h采集血液、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并检测血清皮质酮、皮质醇以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实验检测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中TNF-α、IL-8和IL-1β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大黄鱼感染刺激隐核虫后的0~72 h内,实验组大黄鱼表现出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症状;血清皮质醇和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肝脏SOD活性极显著增加;肝脏MDA含量在0~12h内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随后含量缓慢降低;各组织中的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鳃、头肾、肝脏和皮肤中上调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有明显变化的皮质类激素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能够反映大黄鱼的感染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辅助抗刺激隐核虫表型测量的优化。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大黄鱼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为后续的机制解析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露  涂志英  袁喜  刘国勇  刘德富  石小涛  黄应平  
利用自制的鱼类游泳实验装置,采用递增流速法,研究了鳙幼鱼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结果表明:鳙标准代谢率SMR实际测定值为187.27±5.45mgO2/(kg.h),方程拟合值为182.81mgO2/(kg.h),实测值与拟合值接近;鳙耗氧率MO2与游泳速度U的拟合方程为MO2=182.81+39.83 U1.30,耗氧率幂函数方程中U的幂值为1.30,U的幂值越小游泳效率越高,说明鳙游泳效率较高;鳙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4.57±0.56BL/s,与青鱼近似;鳙疲劳后的耗氧率迅速降低,在疲劳后45~60min时耗氧率恢复到标准代谢率。鳙EPOC值为107.16mgO2/kg,说明鳙运动疲劳后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小菊   俞立雄   吴池杰   王敏   田辉伍   王珂   刘明典   段辛斌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幼鱼在禁食胁迫下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 8种幼鱼为对象,采用流速递增法测定了不同禁食时间(0 d、2 d、5 d、10 d、15 d)条件下8种鱼类的感应流速(U_(ind))、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爆发游泳速度(U_(burst))。结果表明:8种鱼类游泳能力均为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感应流速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在(6.12~12.78) cm/s,其中草鱼、鲢和鳙的感应流速较接近且对流速的感应较敏感,感应流速为4.75~7.75 cm/s。8种实验鱼的游泳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鱼和长薄鳅的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最高,分别为(121.65±3.19) cm/s、(143.48±5.77) cm/s、(85.08±3.23) cm/s、(132.68±8.52) cm/s,游泳能力较差的为台湾泥鳅[(19.28±1.90) cm/s、(31.53±2.14) cm/s]。禁食对感应流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实验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随禁食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其中临界游泳速度的下降幅度较爆发游泳速度更为显著(P<0.05)。在禁食0 d和2 d时,实验鱼的临界和爆发游速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5 d时,两者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禁食5 d后,临界和爆发游速分别下降了13%~51%和9%~39%。禁食10 d后,临界和爆发游速分别下降了29%~70%和20%~55%,其中10 d禁食期间的游泳速度降低幅度最为显著。因此,禁食10 d是影响鱼类游泳能力的关键时期。禁食对幼鱼的感应流速无显著影响,但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受禁食时间影响明显,且禁食时间越长,游泳能力下降越显著。此外,临界游泳速度与爆发游泳速度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游泳方式在能量消耗方面的差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应平  Prashant Mandal  靖锦杰  蒋清  袁喜  涂志英  胥焘  
为了探讨水体镉(Cd)污染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Cd(0、0.36、0.73、1.09和1.46 mg/L)暴露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半致死浓度、组织(肝、鳃、肌肉)Cd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以及耗氧率(mo_2)的影响。结果显示:Cd暴露导致重金属在幼鱼组织中累积,与对照组比较,Cd在鳃和肌肉中累积量差异不显著;肝脏中累积量差异显著,暴露浓度为0.73 mg/L时肝脏中镉累积量最高。鲢幼鱼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着Cd暴露增加显著降低,浓度为1.46 mg/L时UCrit为对照组的69.75%。临界游泳速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丹  林小涛  李想  宋波澜  陈国柱  
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了杂交鲟(Huso duricusGeorgi♂×Acipenser schrenc-kiBrandt♀)幼鱼在0 m/s、0.1 m/s、0.3 m/s、0.5 m/s 4种流速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随着流速的增加趋流率增大,且在90min内趋流率达到100%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实过过程中0.3 m/s和0.5 m/s两组摆尾频率都高于0.1 m/s和静水组,但在各个时段内,摆尾频率与趋流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杂交鲟幼鱼的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0.1 m/s流速下以逆流前进为主,约占时间比例56.3%;0.3 m/s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朝红  王志勇  谢芳靖  谢仰杰  
研究操作胁迫(追赶惊扰)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幼鱼的生长、行为、肝脏、脾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幼鱼全长(5.85±0.45)cm,实验共设3个组:对照组、实验组1(每日操作胁迫1次)、实验组2(每日操作胁迫2次),每组2个重复。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0天、20天、30天,取样测定其全长、体质量、脾脏重以及肝脏重,计算脾系数和肝系数;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剧烈操作胁迫会显著抑制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其肝脾脏功能和机体免疫机能,如增加大黄鱼幼鱼脾系数(即脾肿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应平  徐勐  蒋清  涂志英  袁喜  
为了研究流场扰动对鱼类游泳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单、双圆柱(平行)扰动条件下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和耗氧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双圆柱扰动条件下,杂交鲟幼鱼U_(crit)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71%和40.41%。游泳过程中,耗氧率和速度呈线性关系,单、双圆柱扰动条件下,速度系数b值显著小于对照组,上溯运动中能量利用效率较高。圆柱设置形成的流场环境有利于提高杂交鲟幼鱼游泳能力和游泳效率。湍动能为1.960×10~(-4)~46.92×10~(-4) m~2/s~2时,杂交鲟幼鱼游泳效率较高,上溯所需的能耗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敏  蔡露  高勇  涂志英  王从锋  黄应平  
以草鱼幼鱼(体长8.0~9.7cm,体重9.6~13.4g)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专利装置研究了不同运动消耗状态下的草鱼幼鱼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草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7.11±0.60BL/s,耗氧率(MO2)与流速(U)方程拟合为MO2=470.5+41.9U1.23,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草鱼的有氧运动效率较高。在4种运动消耗状态(0.6Ucrit、0.8Ucrit、1.0Ucrit、1.2Ucrit)流速下运动1h草鱼的消耗后临界游泳速度(Upcrit)分别为:7.25±1.35、6.33±0.6、6.26±0.8、5.60±0.4BL/s,临界游泳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龙艳  付世建  付成  凌鸿  李秀明  
为考察背鳍缺失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游泳能力和反捕食能力的影响,将胭脂鱼幼鱼(2.30 g±0.12 g, 4.59 cm±0.09 c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处理组(剪去背鳍),测定其临界游泳速度(U_(crit))及相关代谢参数、最大匀加速速度(U_(cat))、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以及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的U_(crit)、最大代谢率(MMR)、U_(cat)、快速启动过程的最大速度(V_(max))、最大加速度(A_(max))以及旋转角度与旋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在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背鳍缺失对胭脂鱼幼鱼的游泳能力没有明显影响,背鳍的存在可能是胭脂鱼幼鱼针对捕食者口裂限制的反捕食形态适应策略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孝连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刘健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7.17%±13.5%)和(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蒲德永  丁雨箫  刘小红  蒲应媚  辜浩然  何兴恒  吴毅  王志坚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和摄食率对鲈鲤幼鱼摄食代谢特征的影响,在15和25°C条件下驯化4周后,以泥鳅块为饵料,按不同的摄食率(15°C下摄食率为1%、2%和4%体质量,25°C下摄食率为1%、2%、4%和6%体质量)投喂实验鱼[体质量(38.35±0.49) g,体长(14.22±0.10) cm],随后测定其耗氧率并计算其摄食代谢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摄食率下,25°C驯化组静止代谢率、摄食代谢峰值、特殊动力作用(SDA)总耗能和SDA系数都显著高于15°C驯化组;25°C驯化组在2%和4%摄食率下的SDA时间显著小于15°C驯化组。在25°C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但是显著低于6%摄食率组,4%和6%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2%、4%和6%摄食率组的SDA系数显著低于1%摄食率组;在15°C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各个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和SDA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于低温条件,25°C水温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鲈鲤幼鱼对食物的快速消化和吸收;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鲈鲤幼鱼通过代谢峰值的增加和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其SDA耗能增加的需求。本研究结果为鲈鲤的养殖实践和物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本和  周建设  王万良  张忭忭  刘海平  旺久  牟振波  
为了探索水温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以同一批繁殖体长(48. 37±0. 58) mm,体质量(1. 13±0. 05) g的5月龄异齿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6个温度处理组(7、12、17、22、27和32℃),养殖36 d。结果显示:水温为7~22℃,各实验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水温高于22℃后,实验鱼存活率显著降低。水温为22℃,实验鱼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水温为17℃时,实验鱼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水温与饲料系数、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为抛物线关系。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幼鱼在12~22℃水温范围内均可存活、摄食及生长,最适温度为15. 15~17. 2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佳明  艾庆辉  麦康森  张璐  张春晓  刘付志国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