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8)
2023(7119)
2022(5983)
2021(5360)
2020(4534)
2019(9874)
2018(9534)
2017(17597)
2016(9938)
2015(10870)
2014(10256)
2013(10132)
2012(9474)
2011(8456)
2010(8330)
2009(7544)
2008(7370)
2007(6512)
2006(5661)
2005(4971)
作者
(33421)
(27967)
(27843)
(26159)
(17801)
(13834)
(12467)
(11179)
(10847)
(9773)
(9681)
(9304)
(9236)
(8974)
(8911)
(8850)
(8675)
(8409)
(8103)
(8082)
(7502)
(6921)
(6625)
(6514)
(6498)
(6250)
(6227)
(6049)
(5882)
(5873)
学科
(35097)
经济(35050)
管理(26624)
(26007)
(19757)
企业(19757)
方法(16397)
数学(14663)
数学方法(14518)
(11144)
(10423)
中国(10023)
(9634)
(9226)
贸易(9225)
(9010)
业经(8079)
农业(7746)
(6884)
技术(6250)
地方(6013)
环境(5921)
(5759)
财务(5749)
财务管理(5736)
(5554)
银行(5504)
企业财务(5469)
(5285)
金融(5284)
机构
大学(142838)
学院(141061)
研究(55286)
(54856)
经济(53733)
管理(50573)
理学(44556)
理学院(43969)
管理学(42984)
管理学院(42772)
(40270)
中国(39328)
科学(39243)
农业(32733)
(31205)
(31002)
业大(30579)
研究所(29151)
中心(24311)
(22542)
农业大学(21229)
(21162)
(19965)
(19381)
北京(19106)
财经(18394)
科学院(18110)
(18074)
(17942)
(16949)
基金
项目(105021)
科学(80426)
基金(76580)
(72658)
国家(72054)
研究(65333)
科学基金(58782)
自然(42293)
(41556)
自然科(41334)
自然科学(41312)
社会(41283)
基金项目(40743)
自然科学基金(40631)
社会科(39103)
社会科学(39091)
(36439)
资助(31227)
教育(29194)
重点(24363)
计划(24067)
编号(23350)
(22541)
(22343)
(22306)
科技(21976)
科研(21540)
(21072)
创新(20938)
(19130)
期刊
(54738)
经济(54738)
学报(37235)
研究(35553)
(35373)
科学(29444)
中国(28224)
大学(25795)
学学(24901)
农业(24233)
管理(17426)
(16231)
(13670)
业大(11379)
(10775)
金融(10775)
教育(10673)
经济研究(9884)
农业大学(9737)
技术(9359)
(9305)
业经(9253)
财经(8774)
科技(8294)
(7526)
问题(7383)
林业(7251)
中国农业(6999)
(6588)
自然(6390)
共检索到201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艺美   赖亮民   钟武杰   黄舒婷   王家佩   王杰  
[目的]金针菇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对特色优质品种的选育需求更加迫切。[方法]本文对金针菇菌株F3-1进行航天诱变处理,通过拮抗实验、分子标记实验和活性物质测定等实验对航天诱变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及遗传变异多样性分析,并筛选活性物质含量高的菌株。[结果]结果表明:拮抗实验初筛获得7株与出发菌株存在拮抗现象的变异株。分子标记(ISSR、RAPD、SRA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94~0.962,且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时可分为3个类群。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总酚、类黄酮、多糖和麦角硫因等指标的变异系数为7.68%~38.97%,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53~2.00。其中,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受诱变影响大;总酚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诱变类型丰富。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3.16时分为3个类群。最终筛选获得2株活性物质含量高的菌株(T2和T5),其中T2在生长速度、生物量和活性物质等方面均优于出发菌株,而T5主要表现为高多糖含量菌株,其多糖含量高于出发菌株114.70%(P<0.01)。[结论]综上,本次航天诱变处理的金针菇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多样性,是新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该研究对优质特色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诚  陈柳萌  沈爱喜  陈庆隆  胡中娥  涂寿兰  
金针菇菌丝体经试验卫星航天搭载后,初步筛选出7个航天菌株:42-31,43-15,43-18,22-44,21-36,FV-2,FV-4.将这些航天菌株与地面对照菌株进行了比较,主要进行了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率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航天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航天菌株的产量均比原始菌株高且早熟.航天诱变为选育金针菇优良菌株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艳芳  王世恒  祝水金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并研究其变异机理,进而培育新品种,这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已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作物种子,航天诱变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对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从单一的形态观察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航天诱变育种的成就、研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正高  杨华  王贵学  柯剑鸿  祁志云  袁亮  
糯玉米纯合自交系S147、S181种子经过航天诱变处理得到的诱变系,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航天诱变处理对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可使纯合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产生变异和配合力产生显著变化;S147、S181对航天诱变处理的反应差异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艳  王波  赵瑞琳  
利用ISSR技术对29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和农艺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9个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在0.670.89,在0.67水平上29个菌株被聚为一个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0上,将29个金针菇菌株分为4个大类群;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产量上分为高产类、中产类和低产类,生育期上分为早熟和晚熟两类,子实体形态特征上分为黄色和白色、粗柄和细柄、基部绒毛分为有和无,建立了金针菇主要农艺性状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艳  王波  赵瑞琳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舒郁   赖亮民   赖义彬   连玲丹   钟武杰   王杰  
【目的】研究航天诱变所得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的多态性及胞内活性成分含量,为秀珍菇育种及其附加价值开发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5月对秀珍菇进行航天诱变,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筛选优势变异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对优势变异株进行ITS鉴定和拮抗试验;利用ISSR、RAPD、SRAP分子标记研究优势变异株的多态性和遗传变化,测定其胞内活性成分含量;运用POPGENE 32和NTSYS-PC V2.10软件对各菌株进行遗传变异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52株秀珍菇航天诱变再生菌株,且有25株菌丝生长速度变化显著;其中有6株表现优异,且与出发菌株存在明显的拮抗现象。ISSR、RAPD、SRAP的18条引物在6株优势变异株中共扩增出62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72.58%。遗传变异分析显示,优势变异株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9 8,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99 1;基于ISSR+RAPD+SRAP的数据显示,出发菌株与6优势变异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9 0~0.871 0,6株优势变异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67 7~0.774 2。对出发菌株和6株优势变异株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62处可分为2类,说明秀珍菇优势变异菌株在遗传水平上发生了变异。最终筛选到3株总酚、黄酮含量和2株黄酮、多糖含量同时提高的菌株,其活性成分含量较出发菌株显著提高了20.30%~122.34%。【结论】航天诱变后,秀珍菇菌株发生较大变异,并筛选出5株特性优良的菌株,其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庞爱军  庞伯良  彭选明  邓钢桥  金龙新  朱校奇  
本文介绍了诱变育种的特点,国内外简况及湖南省在水稻诱变育种领域的成就。至2006年止,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突变品种有24个,并育成了一批通过地(市)级审定的品种,同时获得了一批优质、抗病、矮秆、早熟及具有恢复能力的新种质资源;诱变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hm2以上;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并提出了在发展该项研究领域的设想和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进娟  冉广葵  张召荣  刘义华  赵守忠  肖丽  张勇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SP5代芥菜变异选系的叶片为材料,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研究航天诱变对芥菜不同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下一步开展芥菜航天诱变育种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芥菜变异选系与对照相比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不同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其中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最小;不同芥菜品种对航天诱变敏感性不同,其中棒菜S50变异选系最敏感,各指标基本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茎瘤芥JL209变异选系最不敏感;不同发育时期芥菜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幼苗移栽40 d比80 d芥菜变异株系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灵  
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114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结果表明,114个金针菇菌株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66时,聚为一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5时,将114个金针菇菌株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7个菌株,类群Ⅱ包括8个菌株,类群Ⅲ包括1个菌株,类群Ⅳ包括1个菌株,类群Ⅴ包括3个菌株,类群Ⅵ包括5个菌株,类群Ⅶ包括1个菌株;在0.81水平上可划分为35个亚类群,显示出我国金针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鲜灵  
以3个金针菇为材料,研究其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双单杂交构建杂交种,并对其基因型和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形成率不同,单核原生质体率分别为31.9%、88.5%和13.4%;不亲和因子基因型为2种类型。以F32和F21的单核原生质体配对构建双核体,再与F2121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配对构建杂交种,杂交亲和率为100%;双单杂交种与亲本双核体杂交存在拮抗反应,而杂交种杂交彼此无拮抗反应。双单杂交种的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分析显示,杂交种的基因型一个与受体相同,另一个与供体的一个基因型相同。ISSR分析显示,双单杂交种与其单核原生质体和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楠  齐志鸿  毛仁俊  刘峰华  刘岩  韩蕊莲  
【目的】研究航天诱变处理对SP1代夏枯草生物学特性和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为夏枯草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夏枯草种子和地面种子(对照)为材料,在夏枯草发育过程中观测记录表型生长指标;在夏枯草收获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干燥果穗中的迷迭香酸含量,分析航天诱变对夏枯草的影响。【结果】搭载组(SP)夏枯草的株高、主茎粗、分枝粗、果穗粗度、果穗长度、果穗数、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鲜质量、果穗干质量、茎叶干质量等表型指标与对照组(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分枝粗、果穗数、果穗粗度、果穗长度、地上部分干鲜质量、果穗干质量、茎叶干质量等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搭载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  乔利仙  武秀玲  胡晓辉  王晶珊  隋炯明  
为拓宽花生的耐盐基因资源,前期以平阳霉素为诱变剂进行了花生离体诱变,并在培养基中添加Na Cl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一批Na Cl耐性苗及其后代。对Na Cl耐性植株M3个体的荚果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5个原始再生植株产生了3个以上大于60 g荚果重的M3单株。用近红外仪对M4种子的各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在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及脂肪含量发生了广泛变异,有7份变异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超过30%,11份变异材料的脂肪含量超过55%。结合M4种子在0.7%盐溶液中的发芽情况,筛选出几个综合了高产、高油、耐盐多个优良性状的个体。证明PYM离体诱变、Na Cl定向筛选与近红外技术的有效结合,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鲜灵  高俭  贾定洪  
原生质体技术在遗传分析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金针菇双核体在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会出现单核化。为了解单核原生质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3个金针菇菌株单核体原生质体不同交配型菌株以及配对而成的双核体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原生质体配对的双核体与出发菌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高的为0.97、低的为0.75;3个金针菇菌株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分别为0.77、0.73和0.59,表明不同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显示其遗传背景的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涛  汤泽生  陈蜀  王娟  陈德灿  
对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若干单株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计算了样本的列文统计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基本假设的满足条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植株的叶片存在变异;试验组SP 2代植株的叶片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叶片宽度差异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