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8)
- 2023(9867)
- 2022(8901)
- 2021(8513)
- 2020(7136)
- 2019(16614)
- 2018(16645)
- 2017(32524)
- 2016(17906)
- 2015(20378)
- 2014(20632)
- 2013(20328)
- 2012(18507)
- 2011(16536)
- 2010(16285)
- 2009(14726)
- 2008(14003)
- 2007(12066)
- 2006(10371)
- 2005(8959)
- 学科
- 济(66983)
- 经济(66904)
- 管理(48679)
- 业(45948)
- 企(38575)
- 企业(38575)
- 方法(32658)
- 数学(27350)
- 数学方法(27029)
- 农(19280)
- 中国(18099)
- 学(16893)
- 业经(15507)
- 财(15455)
- 地方(15272)
- 农业(12886)
- 理论(12596)
- 和(12487)
- 环境(11323)
- 贸(11092)
- 贸易(11087)
- 教育(10844)
- 技术(10792)
- 易(10720)
- 制(10700)
- 务(9745)
- 财务(9684)
- 财务管理(9668)
- 划(9536)
- 发(9345)
- 机构
- 大学(249778)
- 学院(247518)
- 管理(100841)
- 济(90774)
- 经济(88502)
- 理学(87751)
- 理学院(86747)
- 管理学(85218)
- 管理学院(84773)
- 研究(82432)
- 中国(59297)
- 科学(54286)
- 京(54068)
- 农(42625)
- 所(41710)
- 业大(40157)
- 财(39672)
- 研究所(38440)
- 中心(37341)
- 江(36019)
- 范(34770)
- 师范(34470)
- 北京(34174)
- 农业(33390)
- 财经(32553)
- 院(30219)
- 经(29628)
- 州(29423)
- 师范大学(27972)
- 技术(26158)
- 基金
- 项目(177580)
- 科学(138156)
- 研究(129425)
- 基金(127339)
- 家(111397)
- 国家(110403)
- 科学基金(93929)
- 社会(79067)
- 社会科(74653)
- 社会科学(74634)
- 省(69786)
- 基金项目(68695)
- 自然(62506)
- 自然科(60933)
- 自然科学(60916)
- 自然科学基金(59765)
- 划(59082)
- 教育(58840)
- 编号(54190)
- 资助(52229)
- 成果(43981)
- 重点(39204)
- 部(38617)
- 发(37388)
- 课题(36670)
- 创(36407)
- 科研(34005)
- 创新(33805)
- 项目编号(33142)
- 大学(32834)
共检索到352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存斌
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各地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本。素有"海上河姆渡"之称的舟山马岙古镇,5000年的发展历史留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本文在对马岙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细致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马岙历史文化遗存评估体系,采用德尔斐法确定评价项目与评价因素的权重,对其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马岙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保护对策与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国荣
中国风水林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林业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墓葬风水的发展演化、历史文化内涵及保护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墓葬风水林 文化内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邦道 吴翔
文章结合开封历史遗存再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历史遗存再文化现象在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挖掘和提炼历史遗存文化内涵核心,准确感知和把握其外显系统及特征是遗存再文化的关键,提出了开封历史遗存再文化尤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化应注意的问题与实施战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哲军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竟成
在保护薄弱的历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人去房空,一片破败,金华市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制定认养保护历史建筑政策并付诸实践,激发吸引民间力量介入名城文物保护,倡导就地认养与异地迁建并重,在政府部门认养带动下,成功认养何氏三杰陈列馆、满堂书院、晚清大戏院、婺州窑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等18幢(组)历史建筑,显著增强金华古子城核心区的文化特色力与兴奋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振华 李建军 毕于建
当前,中国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在促进中国城乡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城镇化本质是人口的城镇化。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并成为城市的常驻市民会大大增加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何种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值得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丽芹 熊乙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将满意度的衡量标准细分为31个指标,即观测变量,然后运用IPA分析法进行游客满意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以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游客满意度的31个观测变量划分为四种类型——优势变量、弱势变量、改进变量和保持变量,研究观测变量分布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古镇建设的重点及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坦 常江
从"熵"理论中熵恒增定律及耗散结构角度,以苏北古镇窑湾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当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封闭系统时,其自身的发展将从多维度趋向熵增进而进入衰亡状态;当系统接受负熵而消除熵时,名镇将从衰亡走向复兴。所以,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镇需要采取适宜的科学发展策略,引入负熵,促成名镇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熵增 耗散结构 窑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方法,并以苏州市光福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规划方法的实践和总结,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思路。
关键词: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化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
关键词: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化传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志兰 柳敏海 傅荣兵 罗海忠 夏枫峰 徐志进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舟山近海海域野生亲代和人工繁育子一代(F1)的2个鮸鱼(Miichthysmiiuy)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50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片段为369条,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73.07%。亲代和F1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67、349、72.51%、68.86%、0.422 2、0.4139。两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亲代为0.987 6,子代为0.971 5。鮸鱼亲代群体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相似度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比子代...
关键词:
鮸鱼 舟山 遗传多样性 AFLP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丽 李泽新 杨琬铮 陈璐 高燕妮
文化线路、街巷、桥梁等,构成人类交通文化遗产。然而伴随交通"快速时代"与大规模人类活动,交通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聚落交通遗产"作为交通文化遗产的重要"单元",是其"整体活化"之关键。将交通文化遗产融入历史城镇聚落环境,有助于实现人类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基于聚落交通遗产概念及构成分析,阐述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与"胞—链—形—体"整体活化思路,进而结合上里古镇实证研究,通过剖解其聚落交通遗产活用之基础条件、要素耦合与问题挑战,提出古镇及其交通遗产开发之构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常春 吕昀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传统村镇 保护 谱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