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4)
2023(5120)
2022(4324)
2021(3919)
2020(3337)
2019(7319)
2018(7134)
2017(13319)
2016(7462)
2015(8217)
2014(8155)
2013(8172)
2012(7597)
2011(7072)
2010(7155)
2009(6438)
2008(6553)
2007(5792)
2006(5169)
2005(4568)
作者
(23803)
(20388)
(20290)
(19154)
(12788)
(9826)
(9058)
(7985)
(7697)
(7161)
(7124)
(7086)
(6730)
(6581)
(6493)
(6140)
(5988)
(5924)
(5911)
(5844)
(5236)
(5142)
(5042)
(4783)
(4576)
(4560)
(4413)
(4192)
(4183)
(4085)
学科
(35627)
经济(35594)
管理(18162)
(16133)
方法(14308)
(12727)
企业(12727)
数学(12536)
数学方法(12386)
地方(11879)
(10409)
(8291)
中国(8269)
地方经济(7823)
业经(6216)
(6182)
环境(5972)
农业(5642)
(5230)
(4802)
金融(4800)
(4704)
贸易(4703)
理论(4659)
(4590)
(4418)
(4338)
(4295)
(4158)
银行(4134)
机构
大学(113526)
学院(111431)
研究(44214)
(41215)
经济(40274)
管理(39075)
理学(34259)
理学院(33624)
管理学(32721)
管理学院(32526)
中国(31569)
科学(31272)
(24543)
(24144)
研究所(22693)
(22358)
中心(19035)
业大(18637)
(18238)
(18173)
师范(18055)
农业(17754)
(17444)
(16419)
北京(15228)
师范大学(15120)
财经(14857)
科学院(13927)
(13610)
(13507)
基金
项目(81293)
科学(64920)
基金(60282)
(55518)
国家(55097)
研究(54298)
科学基金(45886)
社会(34876)
社会科(33002)
社会科学(32994)
基金项目(32646)
自然(31629)
(31298)
自然科(30861)
自然科学(30849)
自然科学基金(30319)
(28093)
教育(24674)
资助(23555)
编号(20384)
重点(19837)
(18660)
(17597)
计划(16776)
成果(16644)
(16339)
科研(16160)
创新(15404)
课题(15087)
国家社会(14696)
期刊
(45070)
经济(45070)
研究(30850)
学报(23048)
科学(21998)
中国(20833)
(19376)
大学(16440)
学学(15620)
农业(13373)
管理(13099)
(12029)
教育(11312)
资源(8776)
技术(7654)
(7557)
金融(7557)
(7334)
经济研究(6988)
财经(6838)
业经(6802)
(6687)
业大(6253)
科技(5894)
(5867)
问题(5816)
统计(5404)
林业(5243)
(5091)
商业(4944)
共检索到160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青青  张春玲  高郭平  魏永亮  安佰超  
利用2002-2013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数据分析了舟山海域夏季上升流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同时期的海面风场数据探讨了风对该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对多年夏季月平均的SST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结果表明,7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1.66%、16.55%,8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03%和7.30%,并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舟山近海海域的上升流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相关分析显示,经向风速和SST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夏季盛行的西南风有利于上升流的发展。并且,艾克曼(Ekman)体积输运计算结果表明,舟山海域7、8月份风生上升流的量级分别为3.0×1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柏育材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和口足目(Hoplocari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其总资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十足目18种,口足目1种。3月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衢山岛海域的主要优势种,6月的日本鼓虾无论在重量还是尾数上都是主要优势种。3月和6月两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840.65 kg/km2和92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华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鱼类总密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30种,其中暖温种15种,暖水种13种。3月的鮸和刀鲚,6月的六丝矛尾虾虎鱼分别是本海域较重要的优势种。3月和6月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25.05 kg/km2和95.01 kg/km2,尾数密度为8.41×103ind/km2和37.74×103ind/km2。鱼类重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呈现调查水域南部高于北部的分布趋势。依据贡献β值,衢山岛海域鱼类数量的变化与主要优势种数量变化有关。鱼类的种类组成与水团有着密切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雅丽  王晶  周永东  徐开达  蒋日进  李振华  朱海晨  王静  崔国辰  
根据2016—2019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生物量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两阶广义相加模型(two-stageGAM,generalizedadditivemodel)研究了影响其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小黄鱼资源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明显高于秋季;影响该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的因子主要是季节、水深和底层水温,小黄鱼主要分布于19~66 m水深及11~22℃范围内。随着水深的增加小黄鱼资源密度呈上升趋势,在60 m水深附近资源密度最高;在16~20℃资源密度呈下降趋势, 12~16℃范围内资源密度较高。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域水深和底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对小黄鱼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旨在为深入了解其空间分布、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时   林军   钟威   徐泽宇  
全球变暖会对舟山沿岸上升流的驱动机制产生深远影响,继而作用于海域内的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发生的变迁。使用三维海洋数值模型FVCOM,模拟研究了热通量、风场等气候环境因子变化下舟山沿岸上升流区夏季水动力及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通过引入跃变检验方法来评估全球变暖对过去三十多年来舟山及其邻近海域的夏季海表温度的影响,发现在2016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跃变,跃变后海表温度相对于跃变前升高了约1 ℃;热通量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云量减小,短波辐射增加导致的海水热含量增加是夏季海水升温的重要原因;风速的时空变化表明舟山海域7月风速在近几十年有减弱的趋势。通过构建气候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性数值模型实验探究了舟山沿岸上升流水动力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海气热通量增加导致的表层海水吸热及平流热输运增加引起的海水层化加强会使得底层海水不易抬升;夏季风应力的减弱削弱了长江冲淡水低盐水舌的离岸扩展,导致上升流区上层海水的层化减弱,从而加强中下层海水向岸爬升,增加沿岸上升流的强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骐  
在江苏及浙江共5个地点采集了8种贝类,使用四甲基氢氧化胺和9-氯乙基蒽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含量从15.75~218.95ng·g-1,平均含量为37.10ng·g-1,检出率为48%。有一个样品的含量超过食用标准(200ng·g-1)。从该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腹泻性贝类毒素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且在某些地区含量较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覃涛  俞存根  陈小庆  郑基  王婕妤  宁平  
根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次调查海域共鉴定桡足类65种,其中:4个季节皆出现的种类有10种,占总种数的15.38%。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和缘齿厚壳水蚤(Scolecithrixnicobarica)等10种。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欢欢  张崇良  薛莹  徐宾铎  于海庆  任一平  
根据2015年5―7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存在空间异质性的南北两个典型断面进行的鱼卵、仔稚鱼水平拖网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春、夏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获得鱼卵33587粒,仔稚鱼713尾。出现鱼卵25种(未定种1种),隶属于14科25属,仔稚鱼13种(未定种1种),隶属于13科13属。鱼卵优势种主要是鳀(Engraulis japonicus)、多鳞鱚(Sillago sihama)、(魚銜)属(Callionymus spp.)、皮氏叫姑鱼(Johnius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东  孙鹏飞  张秋丰  
于2020年7月至8月在北部湾北部海域设立50个站位对浮游细菌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细菌空间分布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33×10~(5)~91.47×10~(5)cells/mL,平均值为12.61×10~(5)cells/mL;中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22×10~(5)~7.48×10~(5)cells/mL,平均值为2.15×10~(5)cells/mL;底层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76×10~(5)~71.33×10~(5)cells/mL,平均值为17.74×10~(5)cells/mL。浮游细菌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近岸沿海向远岸深海区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垂直方向上浮游细菌丰度与深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趋势,但远岸海域表层和中层丰度接近,底层丰度大于表层和中层的丰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丰度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层丰度与温度、磷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层与铵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受到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汤昌盛  张芳  冯颂  戴芳群  王彦涛  
根据2015年6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93种,其中底层鱼类56种、中上层鱼类7种、头足类10种和甲壳类20种,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包括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鱼山渔场及舟山渔场近岸区和长江口渔场离岸区群落多样性较高,舟山渔场离岸区和大沙渔场南部多样性较低。渔业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炳庆  吕振波  李凡  包家国  徐维柱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43,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1.1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3。优势种为鳀和戴氏赤虾,重要种为方氏锦鳚、日本蟳、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枪乌贼。通过聚类分析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括3组,引起组间平均相异性贡献的分歧种主要包括戴氏赤虾、方氏锦鳚、矛尾虾虎鱼、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捷  陈佳杰  徐兆礼  
为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吕泗渔场沿岸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海海域春夏两季共出现虾类18种,其中春季11种,夏季15种;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鲜明鼓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研究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春季以暖温性生态类群为主,夏季以暖水性生态类群为主。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的外侧。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文  任中华  王田田  
根据2012年6月黄河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7种,隶属于6门53科,多毛类28种,节肢动物1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各3种。优势种有3种,为无尾涟虫(Leucon sp.)、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和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调查海域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3 g/m2和358 ind./m2。物种多样性指数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曲业兵  张焕君  徐炳庆  王田田  
为了解夏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2010年6月、7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种,全部为硬骨鱼类,隶属于7目、21科、32属。6月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7月为矛尾虾虎鱼、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和斑尾刺虾虎鱼。7月调查鱼类生物量和丰度均较6月大幅增加,分别由3.6kg/h和459ind./h增加到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