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8)
- 2023(5458)
- 2022(4488)
- 2021(4002)
- 2020(3403)
- 2019(7390)
- 2018(7192)
- 2017(13029)
- 2016(7384)
- 2015(8192)
- 2014(7856)
- 2013(7961)
- 2012(7619)
- 2011(7011)
- 2010(6862)
- 2009(6058)
- 2008(5996)
- 2007(5340)
- 2006(4845)
- 2005(4411)
- 学科
- 济(32269)
- 经济(32244)
- 管理(15043)
- 业(12529)
- 方法(11752)
- 地方(11367)
- 贸(11076)
- 贸易(11074)
- 易(10829)
- 学(10585)
- 数学(10469)
- 数学方法(10334)
- 企(9240)
- 企业(9240)
- 出(8321)
- 中国(8244)
- 口(7445)
- 出口(7434)
- 出口贸易(7434)
- 农(7396)
- 地方经济(7328)
- 业经(5483)
- 环境(5329)
- 财(5098)
- 农业(5015)
- 和(4697)
- 融(4433)
- 金融(4432)
- 制(4421)
- 税(4014)
- 机构
- 大学(106114)
- 学院(104736)
- 研究(45853)
- 济(40195)
- 经济(39286)
- 管理(33506)
- 中国(33238)
- 科学(32693)
- 理学(28605)
- 理学院(28096)
- 管理学(27267)
- 管理学院(27095)
- 所(25666)
- 农(25003)
- 京(24136)
- 研究所(23994)
- 农业(20176)
- 中心(19917)
- 业大(19291)
- 院(17615)
- 江(17297)
- 财(16875)
- 范(15903)
- 师范(15616)
- 省(15593)
- 北京(15122)
- 室(14686)
- 科学院(14616)
- 研究院(14117)
- 实验(13289)
- 基金
- 项目(77828)
- 科学(60752)
- 基金(56776)
- 家(53935)
- 国家(53583)
- 研究(49850)
- 科学基金(43454)
- 社会(30893)
- 自然(30839)
- 省(30221)
- 自然科(30074)
- 自然科学(30060)
- 基金项目(29836)
- 自然科学基金(29526)
- 社会科(29292)
- 社会科学(29285)
- 划(27500)
- 资助(23632)
- 教育(21988)
- 重点(19512)
- 发(18582)
- 编号(18163)
- 计划(17512)
- 部(16530)
- 科研(15978)
- 科技(15862)
- 创(15468)
- 创新(14727)
- 成果(14283)
- 课题(14061)
共检索到161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柏育材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和口足目(Hoplocari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其总资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十足目18种,口足目1种。3月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衢山岛海域的主要优势种,6月的日本鼓虾无论在重量还是尾数上都是主要优势种。3月和6月两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840.65 kg/km2和92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李新正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
关键词:
瓯江口 口足目 虾类 渔场 优势种 密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华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鱼类总密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30种,其中暖温种15种,暖水种13种。3月的鮸和刀鲚,6月的六丝矛尾虾虎鱼分别是本海域较重要的优势种。3月和6月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25.05 kg/km2和95.01 kg/km2,尾数密度为8.41×103ind/km2和37.74×103ind/km2。鱼类重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呈现调查水域南部高于北部的分布趋势。依据贡献β值,衢山岛海域鱼类数量的变化与主要优势种数量变化有关。鱼类的种类组成与水团有着密切关...
关键词:
衢山岛海域 鱼类 优势种 种类组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阙江龙 康伟 徐兆礼 陈佳杰 周进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覃涛 俞存根 陈小庆 郑基 王婕妤 宁平
根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次调查海域共鉴定桡足类65种,其中:4个季节皆出现的种类有10种,占总种数的15.38%。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和缘齿厚壳水蚤(Scolecithrixnicobarica)等10种。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
关键词: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 桡足类 丰度 优势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青青 张春玲 高郭平 魏永亮 安佰超
利用2002-2013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数据分析了舟山海域夏季上升流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同时期的海面风场数据探讨了风对该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对多年夏季月平均的SST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结果表明,7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1.66%、16.55%,8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03%和7.30%,并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舟山近海海域的上升流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相关分析显示,经向风速和SST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夏季盛行的西南风有利于上升流的发展。并且,艾克曼(Ekman)体积输运计算结果表明,舟山海域7、8月份风生上升流的量级分别为3.0×1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雅丽 王晶 周永东 徐开达 蒋日进 李振华 朱海晨 王静 崔国辰
根据2016—2019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生物量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两阶广义相加模型(two-stageGAM,generalizedadditivemodel)研究了影响其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小黄鱼资源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明显高于秋季;影响该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的因子主要是季节、水深和底层水温,小黄鱼主要分布于19~66 m水深及11~22℃范围内。随着水深的增加小黄鱼资源密度呈上升趋势,在60 m水深附近资源密度最高;在16~20℃资源密度呈下降趋势, 12~16℃范围内资源密度较高。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域水深和底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对小黄鱼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旨在为深入了解其空间分布、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捷 陈佳杰 徐兆礼
为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吕泗渔场沿岸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海海域春夏两季共出现虾类18种,其中春季11种,夏季15种;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鲜明鼓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研究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春季以暖温性生态类群为主,夏季以暖水性生态类群为主。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的外侧。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晓东 徐兆礼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十足类丰度的季节变化、水团对丰度分布的影响、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以及其生态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十足类丰度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平面分布变化主要受盐度影响。夏季平均丰度最高(10.42 ind/m3),主要集中在长江口羽状锋(122°40′~123°30′E)处,冬季丰度最低(0.00 4 ind/m3)。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最主要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
关键词:
夏季 长江口 沙海蜇 数量分布 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东 孙鹏飞 张秋丰
于2020年7月至8月在北部湾北部海域设立50个站位对浮游细菌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细菌空间分布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33×10~(5)~91.47×10~(5)cells/mL,平均值为12.61×10~(5)cells/mL;中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22×10~(5)~7.48×10~(5)cells/mL,平均值为2.15×10~(5)cells/mL;底层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76×10~(5)~71.33×10~(5)cells/mL,平均值为17.74×10~(5)cells/mL。浮游细菌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近岸沿海向远岸深海区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垂直方向上浮游细菌丰度与深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趋势,但远岸海域表层和中层丰度接近,底层丰度大于表层和中层的丰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丰度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层丰度与温度、磷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层与铵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受到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浮游细菌 丰度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朋军 江新琴 俞存根 邓小艳 张平 许永久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沿岸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料,采用群聚的物种相似性、多样性指数、RDA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多样性和群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调查共鉴定出鱼类81种,隶属于12目39科63属,以近海暖水种为主;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37.04%,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优势种计算结果显示,春季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hexanema),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2.16%;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占总渔获量的43.56%;春季多样性高于秋季,但2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均为调查海域南部最低,越往北多样性指数越高,且东部海域高于西部海域;ANOSIM检验显示,各群落间差异极显著;相似性百分比(SIMPER)显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等7种,中华小沙丁鱼(Sardinella nymphaea)、鳀(Engraulis japonicu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等9种,分别是春、秋季各组群的典型种及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分歧种。RDA研究结果显示,盐度、温度是舟山沿岸渔场鱼类群落结构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袁骐 陈亚瞿
2001年2、5、8和11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进行了4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共鉴定浮游动物44种(不含16种浮游幼体),优势种15种(优势度Y≥0.02),其中4季皆为优势种的仅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1种,优势种季节更替现象明显。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春季>冬季>秋季。与20年前相比,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种类数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变化不显著,但优势种优势度(Y)和平均丰度均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H′)值一般在2左右。表明20年来调查区浮游动...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分布特征 洋山岛 杭州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常佳楠 张建琳 段元亮 沈亦非 沈茜妤 赵爽 张梅菁 赵子滔 何培民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算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及海-气界面CO_2通量(FCO_2)值,并分析pCO_2的影响因素,探讨下三横山岛该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DOC、POC的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下三横山岛海域pCO_2全年的变化范围为29.93~836.80μatm, FCO_2值的变化范围为-45.67~216.50 mmol·(m~2·d)~(-1)。pCO_2与FCO_2值四季变化显著(P<0.05),全年碳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其中,仅春季为碳汇,碳汇强度为(-32.79±3.73)mmol·(m~2·d)~(-1),夏、秋、冬季皆为碳源,碳源强度分别为(14.74±33.35)mmol·(m~2·d)~(-1)、(18.39±6.63)mmol·(m~2·d)~(-1)、(50.34±9.27)mmol·(m~2·d)~(-1),其中,春、夏、秋季FCO_2最低值均出现在鱼类养殖区,最高值出现在贻贝养殖区。养殖区内的生物活动是影响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pCO_2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下三横山岛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的碳汇研究提供了前期数据及理论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国旗 孟迪 夏斌 王荣元 曲克明 孙雪梅 冯志华
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长山列岛附近海域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现状亟待研究。本文研究了长山列岛附近海域7种常见海洋野生鱼类的胃肠道和肌肉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在鱼类肌肉中并未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普遍存在于鱼类胃肠道中,其丰度范围为0.19~3.79个/个体;微塑料的尺寸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