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37)
- 2023(2187)
- 2022(1772)
- 2021(1529)
- 2020(1199)
- 2019(2424)
- 2018(2165)
- 2017(4026)
- 2016(2195)
- 2015(2377)
- 2014(2425)
- 2013(2318)
- 2012(2151)
- 2011(2084)
- 2010(1962)
- 2009(1784)
- 2008(1694)
- 2007(1500)
- 2006(1335)
- 2005(1235)
- 学科
- 济(14695)
- 经济(14687)
- 地方(8415)
- 地方经济(6052)
- 管理(4859)
- 方法(3797)
- 数学(3514)
- 数学方法(3486)
- 中国(3235)
- 业(2882)
- 环境(2762)
- 学(2675)
- 农(2650)
- 域(2294)
- 区域(2289)
- 业经(2203)
- 农业(2087)
- 和(1925)
- 发(1839)
- 融(1816)
- 金融(1815)
- 资源(1715)
- 企(1599)
- 企业(1599)
- 划(1507)
- 产业(1415)
- 贸(1385)
- 贸易(1385)
- 规划(1291)
- 易(1273)
- 机构
- 学院(33223)
- 大学(32511)
- 济(13465)
- 研究(13410)
- 经济(13162)
- 管理(11451)
- 理学(9987)
- 理学院(9800)
- 管理学(9602)
- 管理学院(9537)
- 中国(9341)
- 科学(9198)
- 所(7052)
- 京(6924)
- 研究所(6607)
- 中心(5787)
- 范(5744)
- 师范(5707)
- 农(5484)
- 江(5395)
- 院(5218)
- 业大(4933)
- 财(4828)
- 师范大学(4718)
- 科学院(4448)
- 农业(4365)
- 州(4342)
- 经济学(4262)
- 省(4205)
- 北京(4169)
共检索到48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王伟定 薛利建 张洪亮 贺舟挺 潘国良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和0.64%,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艳 吴惠仙 薛俊增
为防控舟山海域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安全及生物资源,2010年及2012年在舟山海域共设置11个潮间带采样点,开展外来物种调查。2010年在舟山海域采集到小藤壶属的疑似外来种,形态分析显示该种壳口呈菱形,有突出关节脊,基底膜质,大颚有4齿,小颚缺刻清晰,触须方圆呈片状,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东方小藤壶。COⅠ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舟山海域所采集的小藤壶属疑似外来种与东方小藤壶的种群遗传距离为0.994%,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该种与东方小藤壶聚为一支系,分支支持率为100%。综合形态和分子2方面的证据,确定该疑似外来种为东方小藤壶,根据文献检索和此海域的历年调查结果分析其为舟山海域的外来物种。2010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郭金富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35mm
关键词:
黑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慈英
70年代末,舟山海岛引入秃杉。15a来,秃杉生长迅速,其生长量超过杉木。迄今尚未发现病虫危害,抗风、抗病虫害、抗盐碱等性能均比杉木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舟山海岛引种是成功的,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适宜在舟山海岛推广的优良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
关键词:
秃杉 引种 海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林桂装 徐开达 郭爱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岩 杨长平 单斌斌 孙典荣 刘胜男 李腾 刘蔓婷 谢啟健
为评价大亚湾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增殖放流效果,使用塑料椭圆标志牌(plasticovaltags,POTs),开展了黑鲷幼鱼标志保持率与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背鳍鳍棘基部第4~6鳍棘下方5mm左右的背部肌肉为最适标志位置, 90 d后标志保持率为81.76%。POTs标志黑鲷幼鱼45 d内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90 d后标志组生长显著缓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大亚湾 黑鲷 标志回捕 移动分布 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国怀 潘增弟 张昊飞 许鹏
基于FVCOM数值模型,以宁波-舟山海域相关实测资料为支撑,选取环氧氯丙烷为典型溶解型危化品,模拟该海域突发溶解型危化品泄漏后的扩散行为。模拟结果表明,从不同事故等级来看,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危化品泄漏24 h后,环氧氯丙烷浓度基本扩散至安全浓度(0.02 mg/L)以下,重大事故泄漏24 h后仍存在较大(30~190 km2)超安全浓度污染水域;从不同扩散潮时来看,落潮时刻扩散快于涨潮时刻,落潮时刻扩散至安全浓度以下较涨潮时刻快2~6 h;从不同泄漏点来看,册子水道扩散快于镇海码头,其中在册子水道泄漏时,基本沿水道扩散,在镇海码头泄漏时,易在北仑区沿岸、北仑和大榭岛之间滞留。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树华 俞慈英
海岛多种立地条件类型为期14a的多点试种结果表明,铅笔柏不仅适宜于海岛山地生长,而且还能适应滨海涂地生长,在海涂农场的桔园防护林带中栽植,表现良好。与外地引种及与市内的柏木和松树生长相比,铅笔柏更适应舟山海岛生长,引种已初获成功。
关键词:
圆柏属,铅笔柏,引种,舟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丽娜
本文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海洋权益及提升舟山的核心竞争力几方面分析了发展舟山现代海洋渔业的战略意义,进而从良种培育和推广、建立海水产品期货市场、建立远洋渔业基地及塑造品牌、培育上市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战略,并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资金投入、资源保护、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
现代海洋渔业 战略 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惠飞
黑鲷是一种沿岸性极强的鱼类,主要用小型定置网、建网、钓等渔获,也是娱乐钓鱼的重要对象种。黑鲷共有7种,分布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亚洲等海域,其中日本近海有4种,从北海道南部除冲绳外的日本各海域到朝鲜半岛及东海都有分布,是鲷类中最接近海岸、定居性最强的一种。本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华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鱼类总密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共鉴定鱼类30种,其中暖温种15种,暖水种13种。3月的鮸和刀鲚,6月的六丝矛尾虾虎鱼分别是本海域较重要的优势种。3月和6月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25.05 kg/km2和95.01 kg/km2,尾数密度为8.41×103ind/km2和37.74×103ind/km2。鱼类重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呈现调查水域南部高于北部的分布趋势。依据贡献β值,衢山岛海域鱼类数量的变化与主要优势种数量变化有关。鱼类的种类组成与水团有着密切关...
关键词:
衢山岛海域 鱼类 优势种 种类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虞聪达
根据2002年6-7月在舟山渔场朱家尖外侧开展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本底调查所获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环境资料及以往有关文献中对该海域的调查资料,对朱家尖外侧拟投人工鱼礁海域的海水理化因子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于投放人工鱼礁。结果得知:该海域底质为粉砂质粘土,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水深为14~19m,温、盐度季节变化明显、透明度较高、水色相对较清,水质绝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海域适合沿岸岛礁性鱼类如石斑鱼、褐菖、鲈鱼等的栖息生长,历史上渔业资源丰富,也无工厂废水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大污染,因此,...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生态环境 评估 舟山渔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 俞存根 水玉跃 翁良才 丁建伟 邓小艳 许永久 郑基 谢旭 苗露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虾类数据,用渔获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种群变动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1种,隶属于8科15属;数量分布春秋季变化明显,总体而言秋季多于春季,调查海域北部多于南部。(2)不同季节优势种与常见种差异较大。与以往调查相比,小型虾类取代大型虾类成为优势种。(3)底层温度和盐度对舟山近岸海域虾类渔获量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按深度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覃涛 俞存根 陈小庆 郑基 王婕妤 宁平
根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次调查海域共鉴定桡足类65种,其中:4个季节皆出现的种类有10种,占总种数的15.38%。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和缘齿厚壳水蚤(Scolecithrixnicobarica)等10种。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
关键词: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 桡足类 丰度 优势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