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8)
2023(3621)
2022(3277)
2021(3205)
2020(2846)
2019(6893)
2018(7005)
2017(13927)
2016(7513)
2015(8739)
2014(8783)
2013(8445)
2012(7444)
2011(6783)
2010(7075)
2009(6529)
2008(6241)
2007(5624)
2006(4819)
2005(4258)
作者
(22164)
(18319)
(17992)
(17276)
(11562)
(8884)
(8298)
(7241)
(6830)
(6589)
(6360)
(6136)
(5906)
(5751)
(5642)
(5494)
(5326)
(5314)
(5242)
(5167)
(4549)
(4543)
(4450)
(4168)
(4163)
(4062)
(4060)
(3966)
(3748)
(3601)
学科
(34175)
经济(34153)
管理(19719)
方法(19577)
(18845)
数学(17888)
数学方法(17386)
(16394)
企业(16394)
(7410)
中国(7018)
理论(6426)
业经(6407)
地方(6101)
(5878)
贸易(5874)
(5700)
(5596)
(5404)
(5130)
农业(4709)
(4611)
技术(4460)
教学(4278)
环境(4252)
(4243)
(4175)
(4052)
银行(4044)
(3846)
机构
学院(105531)
大学(103963)
管理(43667)
(41898)
经济(40982)
理学(37844)
理学院(37477)
管理学(36432)
管理学院(36267)
研究(34583)
中国(25974)
(22662)
科学(22105)
(17893)
(16914)
(16821)
业大(16574)
研究所(16379)
中心(15928)
(15439)
北京(14512)
财经(13626)
农业(13183)
(13182)
师范(13067)
(12982)
技术(12533)
(12502)
(12266)
经济管理(11553)
基金
项目(72397)
科学(56501)
基金(51040)
研究(51038)
(44755)
国家(44456)
科学基金(38404)
社会(30697)
(29792)
社会科(29208)
社会科学(29197)
基金项目(26425)
自然(26235)
自然科(25677)
自然科学(25672)
自然科学基金(25174)
(24719)
教育(24527)
资助(22878)
编号(21147)
重点(16610)
成果(16323)
(15382)
(15100)
课题(15058)
(14947)
创新(14009)
科研(13918)
计划(13909)
大学(12950)
期刊
(43336)
经济(43336)
研究(27797)
中国(20530)
管理(16599)
学报(15005)
科学(14760)
(14459)
技术(12603)
(12543)
教育(12460)
大学(11695)
学学(11017)
农业(10316)
统计(9062)
(8210)
(7628)
金融(7628)
决策(7622)
经济研究(7306)
业经(7266)
技术经济(6749)
(6273)
财经(6028)
资源(5707)
科技(5465)
(5204)
商业(5196)
问题(5097)
图书(4823)
共检索到152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马佳  范智声  阮莹  李培松  李飞飞  苏强  
座椅是影响整车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其中人体驾驶舒适角度又是座椅舒适性设计的参考基础。本研究面向我国人体尺寸特征,召集了20个试验者,针对PASSAT和POLO两种不同级别的车型各进行了20组试验。统计计算出试验车型的人体驾驶舒适角度(包括靠背角、躯干大腿角、膝角)的均值和范围及其相关关系,并通过与国外文献参考角度之间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我国人体驾驶舒适角度与国外人体驾驶舒适角度之间的差异。在试验结果基础上,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了不同驾驶姿势与舒适度指标之间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及其改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徐翔斌   吁琴芳  
为降低装卸工在货物配装过程中因重复弯腰而罹患肌肉骨骼疾病的概率,同时优化其作业姿势的舒适性,进而减轻作业疲劳,提升社会整体效益,基于人因工程和运筹优化协同优化的视角,从装卸工作业姿势舒适的角度出发,提出并研究考虑作业姿势舒适的三维装箱问题。首先对装载作业姿势舒适性进行评价,构建问题模型;其次对货物排序优化和货物放置规则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最大空间法和有偏随机密钥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以在不增加车辆运输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装卸工的作业姿势舒适性,并且对于尺寸相对较小及规模相对较少的货物类型作业姿势舒适性的优化空间更大,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培松  马佳  杨海霞  苏强  
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复杂性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成为座椅制造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一个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应用8个座椅压力分布参数和2个人体参数等对座椅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显示:与普通BP网络模型对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广胜  李广鹏  于海鹏  陈文帅  
应用粗糙集模糊评价法对10种常见木质建材的"舒适性"属性进行指标约简和评价。首先初选出影响木质材料"舒适性"的14个因素指标;其次针对所选因素构建粗糙集模型,将因素集约简至5个指标;然后确定各种材料在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材料的舒适性排序;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雷达图分析和分组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为人们合理选择和利用木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丽珍  邵祺  杨加庆  赵嘉敏  宋政  戴鹏  
针对通过主观评价建立的人体姿势不舒适度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肌肉骨骼负荷的上肢姿势不舒适度评价方法(Upper Limb Posture Discomfor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Musculoskeletal Loads,UAML)。根据人体关节负荷大小、肌张力收缩程度与人体姿势不舒适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DELMIA人机工程软件进行了人体关节负荷仿真实验,测量了虚拟人在不同人体姿势下关节力矩的变化情况,利用MP150生理记录仪测量了一组受试者在不同人体姿势下的表面肌电特性。对关节力矩数据和根据相关肌肉横截面积加权计算得到的肌电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以关节动作角度为变量的关节动作不舒适度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关节不舒适度和上肢姿势不舒适度进行评价,将提出的评价方法应用到实际,与快速上肢评价法的评价结果相比,验证了其可靠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丽珍  邵祺  杨加庆  赵嘉敏  宋政  戴鹏  
针对通过主观评价建立的人体姿势不舒适度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肌肉骨骼负荷的上肢姿势不舒适度评价方法(Upper Limb Posture Discomfor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Musculoskeletal Loads,UAML)。根据人体关节负荷大小、肌张力收缩程度与人体姿势不舒适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DELMIA人机工程软件进行了人体关节负荷仿真实验,测量了虚拟人在不同人体姿势下关节力矩的变化情况,利用MP150生理记录仪测量了一组受试者在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栋   张一凡   何宇航   王正  
【目的】为了更好地满足高层胶合木建筑楼盖结构的住户居住舒适性等客观要求,提出对其合理评价及减振措施与方法。【方法】本文利用瞬态激励法、环境激励法和频谱识别法分别对同一栋6层胶合木结构建筑的A,B,C三个不同尺寸房屋进行试验模态现场测试研究,对C房间楼盖频谱识别法测试的振动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价了该胶合木结构建筑楼盖的动力特性和整体振动舒适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房间楼盖结构的一阶弯曲频率为27.50 Hz,横向二阶弯曲频率为34.75 Hz,纵向二阶弯曲频率为53.25 Hz,一阶扭转频率为56.25 Hz。该房间楼盖底部的加强筋木横梁增大了楼盖结构的横向刚度,但并未抵消纵向排列的胶合木楼盖所导致的各向异性,其楼盖整体的纵向刚度大于横向刚度;A、B、C三个房间楼盖结构的基频值分别为27.5、13和18 Hz,均符合自振频率与跨度的关系式要求,频谱识别法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得到的C房间一阶固有频率非常相符。【结论】胶合木建筑楼盖结构的木横梁起加强其整体刚性作用,并提高了其居住舒适度。由于木质楼板的各向异性,在其宽度方向上设置加强筋木梁尤其重要。该胶合木建筑楼盖整体上满足建筑固有频率规定的舒适度水平要求,瞬态激励和环境激励方式下的试验模态法、频谱识别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木建筑楼盖舒适度的测试,具有现实可靠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荆旭  李春华  范秀敏  何其昌  
作为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次级任务,内饰部件操作是否便捷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针对汽车内饰按键,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身体特征和肢体操作姿态的操作时间建模方法。首先,利用汽车模拟驾驶器和人体运动捕捉系统,采集9名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肢体操作姿态和操作时间;然后,统计分析影响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接着,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操作时间预测模型;最后,利用测试按键和5名新驾驶员的操作数据验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躯干侧倾和前倾、肩关节前后摆、肘关节屈伸以及手臂的内外旋转等肢体运动和驾驶员的身体特征均是影响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测试按键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为0.212 s,新驾驶员为0.226 s,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  卢伟  赵贤林  王玲  章永年  何小杭  
[目的]针对目前四轮农用拖拉机换挡器的特殊结构,设计了新颖的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将拖拉机换挡操纵杆的三维球面运动转化为直角坐标中的二维直线运动,机械手可以沿X、Y 2个方向的运动来实现选、换挡。[方法]拖拉机换挡操纵杆在X方向的换挡阻力很小,且选挡位置固定,因此在X方向采用传统的位置控制;由于拖拉机换挡操纵杆在Y方向换挡时,位置重复性差,换挡过程中的力存在时变、非线性等特征,难以通过位置控制进行纵向换挡,因此,构建基于力反馈的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模糊PID自适应控制系统,并通过力信号的小波入位检测判断换挡手柄是否成功入位。[结果]仿真结果及在国产JINMA(金马)300E型拖拉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丽霞  毛恩荣  
针对坦克驾驶座椅静态参数评价问题 ,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坦克驾驶座椅评价方法 ,划分了坦克驾驶座椅静态参数评价指标 ,根据我国坦克驾驶员人体数据确定了各静态参数的取值范围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各指标隶属度函数。依据德尔斐方法思想 ,由调查结果确定了各因素的评价权重 ,建立了坦克驾驶座椅静态参数定量化评价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立华  杨元  
采用Tekscan体压分布测量系统并结合主观评价的综合实验方法,剖析了人体不同坐姿形式对坐姿舒适性的影响。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提出了合理的坐姿方式建议以及相应的坐具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坐姿可明显影响体压分布情况,进而影响人体舒适性。自然放松的靠背坐姿时,各体压分布指标最小,是舒适性最好的坐姿形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浩楠  刘晓冉  孙佳  王颖  廖代强  周杰  
为探索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利用WRF数值模式,对重庆市梁平区待建湿地公园的位置与面积规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不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分别达10 km2、15 km2和20 km2等面积敏感性试验,以及湿地公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东北部和分为南北两部分等建设位置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案下垫面修改前后模拟结果的2 m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并计算热气候指标,认为湿地公园建设面积约15 km2、且将湿地分为两部分但东北部面积较大时,对当地的局地气候舒适性有较好改善。对风场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因该规划方案能产生新的风道所致,因此也说明湿地公园的规划应当将局地风环境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子谦  王登辉  胡瑞  董万静  丁幼春  
为了解决轮式联合收获机在水稻收获作业中操作繁琐及作业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采集熟练驾驶员驾驶时收获机位姿信息和驾驶员操作信息,运用神经网络构建了拟人驾驶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拟人驾驶模型的联合收获机导航控制器。根据收获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田间套行作业路径规划方法,在保证转弯精度的同时,较好的完成收获作业;与传统PID和常规纯追踪模型相比,拟人驾驶模型控制收敛速度快0.42 s、超调减小0.04 m,具有收敛速度快、超调小等特点。路面直角路线转向试验结果表明,当联合收获机行驶速度分别为0.62、0.82、1.02 m/s时,转弯后超调量不大于0.039 m,在不同行驶速度下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收获机在水稻田中以0.6、0.8、1.0 m/s的速度前进时,直角转向导航跟踪转向后超调量分别不大于0.082、0.086、0.092 m,直线跟踪部分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不大于0.031、0.032、0.034 m。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拟人驾驶模型导航控制器,能较好的完成水稻收获作业自动导航,为水稻生产无人收获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培  宋正河  周一鸣  
据文献介绍 ,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 6 0万 ,直接经济损失约 12 5亿美元 ,这些事故多与驾驶员疲劳驾驶有关。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程度的测评方法 ,对具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进行了评述 ,认为美国公路安全管理局推荐的实时测量驾驶疲劳程度优先选择的 PERCL OS法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测评方法 ,提出我国有关驾驶疲劳程度测评方法的研究应着重于驾驶疲劳的机理和数学模型、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并应开展实时、非接触式预警装置的研制 ,实现其商品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进  
燃油价格的上涨,使节油成为降低汽车使用成本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汽车油耗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正确的驾驶习惯所导致,本文对公共汽车驾驶与节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公共汽车节能驾驶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对公共汽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节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试验表明,这个模型在改进和规范公共汽车驾驶员的驾驶动作,促进公共汽车营运的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较好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