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8)
- 2023(12941)
- 2022(10810)
- 2021(9994)
- 2020(8126)
- 2019(18257)
- 2018(17493)
- 2017(33392)
- 2016(18296)
- 2015(19719)
- 2014(19283)
- 2013(18759)
- 2012(17004)
- 2011(15146)
- 2010(14605)
- 2009(12901)
- 2008(12508)
- 2007(10369)
- 2006(8786)
- 2005(7348)
- 学科
- 济(68150)
- 经济(68060)
- 管理(47355)
- 业(44725)
- 企(34652)
- 企业(34652)
- 方法(29400)
- 数学(26137)
- 数学方法(25861)
- 中国(21091)
- 农(19479)
- 地方(16981)
- 财(16876)
- 学(15607)
- 业经(15286)
- 农业(13723)
- 贸(12731)
- 贸易(12725)
- 易(12308)
- 环境(11635)
- 理论(11471)
- 制(11461)
- 技术(11118)
- 务(10517)
- 财务(10508)
- 财务管理(10485)
- 企业财务(9942)
- 银(9695)
- 银行(9644)
- 融(9597)
- 机构
- 学院(246883)
- 大学(245969)
- 济(96092)
- 经济(94009)
- 管理(91348)
- 研究(85496)
- 理学(80789)
- 理学院(79693)
- 管理学(78215)
- 管理学院(77761)
- 中国(60783)
- 科学(56977)
- 京(51199)
- 农(50014)
- 业大(43133)
- 所(42911)
- 财(41774)
- 农业(40030)
- 研究所(39969)
- 中心(39344)
- 江(35921)
- 财经(34776)
- 范(33618)
- 师范(33144)
- 经(31883)
- 院(31605)
- 北京(30532)
- 经济学(30363)
- 州(28675)
- 经济学院(27803)
- 基金
- 项目(183865)
- 科学(144992)
- 基金(134838)
- 研究(126379)
- 家(121636)
- 国家(120640)
- 科学基金(102849)
- 社会(82631)
- 社会科(78415)
- 社会科学(78395)
- 基金项目(73288)
- 省(72604)
- 自然(69060)
- 自然科(67568)
- 自然科学(67548)
- 自然科学基金(66336)
- 划(62340)
- 教育(58302)
- 资助(52452)
- 编号(48181)
- 重点(42270)
- 发(39686)
- 部(39628)
- 创(39251)
- 创新(36729)
- 成果(36538)
- 计划(35958)
- 科研(35925)
- 国家社会(35260)
- 课题(34238)
共检索到340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鹏鑫 朱妮娜 何金廖 胡浩 曾刚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流动人才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基于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城市舒适性理论,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以上海-池州线为界,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受其自身特征和流入地城市舒适性的共同影响,且城市舒适性表现为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实了城市舒适性理论在解释流动人才居留意愿方面的适用性;不同类型舒适性对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流动人才 居留意愿 城市舒适性 人才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郭豆豆 赵淑红
舒适性正在成为当前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新城市增长理论范式。以杭州为例,选取各类创意空间样本,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创意空间的分布格局、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创意空间整体呈现内向集聚和外向拓展的分布格局,其集聚重心和主城区范围相一致,向外拓展呈现追逐生态环境舒适性的发展特征,形成明显的生态创新轴线;(2)根据空间类型、产业功能及区位特征不同,创意空间可划分为文化创意型、特色发展型、创业孵化型、知识密集型四大类型,各类创意空间表现出多样化的舒适性偏好分布特征,与城市发展格局密切相关;(3)基于舒适性视角的创意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人才、科技及各类消费设施为核心的教育舒适性、社交与休闲舒适性相关因子作用显著,景观舒适性、交通舒适性次之,不同类型创意空间的舒适性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最后,从舒适性视角提出城市创意空间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清华 周颖萱
基于2016—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验证了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区域差异,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不改,长期居留意愿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的特点,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华东和东北地区始终是“热点”城市集聚区。从城市包容度、社会融入能力和家庭特征三方面分析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社会融入能力最为重要,其中已婚率、受教育程度、流入地已停留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更高的跨省流动比例则会降低长期居留意愿。城市包容度的重要性有限,但医疗公共服务的正向影响增强,平均工资收入和住房支出两大经济因素亦开始凸显重要性。家庭特征始终是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决策的一大因素,符合新经济迁移理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惠琴 陈苗苗 余昭航 李奕萱 鲍健强
在测算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识别了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碳达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放缓,碳强度不断下降,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逐渐呈现出脱钩趋势。除影响最大的人口和人均GDP因素外,其他驱动因素对碳达峰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城市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城镇化程度不同的城市能够实现达峰目标的情景显著不同。基于研究结果,分别就初级、中级和高级城镇化阶段城市完成碳达峰关键任务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肖凡 沈体雁 刘子亮
居留意愿是近年来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格局在南北向呈北高南低态势、东西向则呈现出"U"型的分布特征,且表征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城市外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中家庭因素通过社会网络、资源激励机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影响,而表征社会融入的流动特征变量,对居留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外部特征中社会经济水平高、包容性强的流入地更具吸引力。(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中存在空间依赖效应,其宏观影响载体是城市特征空间溢出,微观影响载体是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空间溢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欣玲 彭小兵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引发全国人才大战,如何留才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使用logistic模型首次通过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检验中国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稳健性结果表明:随着学历提升,流动人才居留意愿逐步突破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及城市特征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婚姻、户籍地等个人特征,流动范围、家庭月收入与房价比等流动特征、城市特征对专科、本科人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生人才居留仅受工资、流入地同住家庭成员数的影响。为此,应重点吸引高居留意愿流动人才、提高流动人才工资水平、协助流动人才家庭安置、制定流动人才分层沟通策略、打造流动人才宜居城市环境、缓解流动人才住房负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
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产业升级 长三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丽 王晓燕 熊瑶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泰尔(Theil)指数二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法,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2005—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城市群创新产出的相对差异有减少的趋势,且区域内部异质性作用明显;(2)城市群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存在不均衡的集聚分布,总体呈现出"北冷南热,西冷东热"的空间关联特征;(3)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影响长三角创新产出差异的主导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英姿 赵玉港 胡亚琪
将老年流动人口视为同质性群体易忽视其个体主观能动性,因此从社会融合视角,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将老年流动人口进行分类,分为积极融合型和消极融合型。不同类型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积极融合型老年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居留"。对比其影响因素的差异,发现消极融合型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明显增多。与全样本对比,潜在类别划分后的老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个人特征影响显著。针对较高的社会融入需求和不同的居留意愿,应统筹做好老年流动人口户籍需求和住房保障,积极推进老年流动人口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医疗卫生保障质量,开展老年流动人口示范街区建设,提高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航 李想 王晟昱
城市群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直接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出地方政府选择性合作的影响因素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关区域合作新闻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QAP和ERGM实证分析,总结长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府际嵌套合作网络形成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权力干预在京津冀城市群地方政府合作的整个过程中均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在长三角城市群,权力干预只在合作意愿阶段起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相关因素对合作执行的影响更为重要,存在这样的差异可以归因于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和区域城市间权力关系的异质性。本文认为,由于大多数城市地方政府间合作都表现出国家主导与地方利益驱动并存的特点,地方政府需要在区域合作的不同阶段对自上而下的压力与自利因素展开博弈,权衡出最适合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合作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教育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运用空间自相关及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各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丰富和发展城市群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普遍偏低,商住地价价格较高,符合城市间土地级差收益规律,但商住倒挂现象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工业地价从浙东南向苏北呈梯度递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表现为低值空间集聚;居住地价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为高值集聚,商服地价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财政支出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地价的影响空间差异显著,城市等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住地价的影响空间差异明显,商服地价主要受到社会消费品总额、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和公共财政支出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王长建 王佩顺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鲜鲜 左颖 李婧晗 晋秀龙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静霞 何金廖 黄贤金
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构建城市舒适性视角下的人才流动区位偏好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模型,并采用履历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以及多元回归等方法,探究我国"青年千人计划"引进的青千学者流动的空间偏好以及与城市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舒适性水平差异显著,东部发达地区、直辖市和省会等高行政等级的城市舒适性水平较高,舒适性结构差异较大;(2)我国青千学者的就业主要集聚在东部一线城市以及少数中西部核心城市,就业单位的等级层次较高;(3)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国际学校数量、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居民素质、单位等级、是否母校等指标是影响青千学者区位偏好的关键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