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8)
- 2023(10219)
- 2022(8320)
- 2021(8003)
- 2020(6697)
- 2019(15397)
- 2018(14675)
- 2017(26513)
- 2016(14005)
- 2015(16238)
- 2014(15895)
- 2013(15925)
- 2012(14980)
- 2011(13770)
- 2010(13732)
- 2009(13398)
- 2008(12528)
- 2007(11037)
- 2006(9878)
- 2005(9251)
- 学科
- 济(58722)
- 经济(58627)
- 管理(37591)
- 业(35320)
- 企(28935)
- 企业(28935)
- 中国(28849)
- 融(26818)
- 金融(26818)
- 银(24391)
- 银行(24386)
- 行(23793)
- 方法(23347)
- 数学(20601)
- 数学方法(20458)
- 制(16860)
- 财(16657)
- 农(16089)
- 贸(14396)
- 贸易(14379)
- 易(14167)
- 业经(13258)
- 地方(13025)
- 中国金融(11345)
- 体(10642)
- 农业(10464)
- 学(10149)
- 务(9610)
- 财务(9579)
- 财务管理(9563)
- 机构
- 大学(196529)
- 学院(191719)
- 济(91378)
- 经济(89764)
- 研究(73816)
- 管理(70586)
- 中国(65761)
- 理学(59104)
- 理学院(58400)
- 管理学(57679)
- 管理学院(57299)
- 财(44014)
- 京(43037)
- 科学(38783)
- 中心(36072)
- 所(35905)
- 财经(33590)
- 研究所(32192)
- 经(30905)
- 经济学(30602)
- 北京(28534)
- 农(27755)
- 江(27668)
- 经济学院(27429)
- 院(26659)
- 范(25512)
- 师范(25322)
- 财经大学(25269)
- 融(23099)
- 州(22769)
- 基金
- 项目(122843)
- 科学(97721)
- 研究(94504)
- 基金(91487)
- 家(78944)
- 国家(78298)
- 科学基金(66661)
- 社会(62908)
- 社会科(59691)
- 社会科学(59683)
- 基金项目(47144)
- 省(43425)
- 教育(42884)
- 自然(39353)
- 自然科(38473)
- 自然科学(38465)
- 划(37882)
- 自然科学基金(37828)
- 资助(37609)
- 编号(37066)
- 成果(31884)
- 部(29456)
- 重点(28381)
- 国家社会(27467)
- 发(26993)
- 中国(26807)
- 课题(26313)
- 教育部(25987)
- 创(25574)
- 制(24927)
共检索到323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复 叶伟春
中国金融思想史学重要奠基人叶世昌叶世昌教授,1929年生于浙江台州,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52~1972年在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任教,1972年后一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至今。叶世昌教授于1978年起任硕士生导师,1985年被评为教授,198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关键词:
金融学科建设 中国金融史 叶世昌 成就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秀兰 马年
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贡献,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经过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匿名投票评选、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继熊教授荣获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本刊特发通讯以示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秀兰 马年
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贡献,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经过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匿名投票评选、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继熊教授荣获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本刊特发通讯以示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林
始于2011年的"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由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为拓展金融理论研究、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金融人才作出卓越贡献的金融前辈。2015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俞天一教授、王佩真教授和吴念鲁研究员共同获此殊荣。本刊特发表通讯文章以示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林
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校友发起、以刘鸿儒教授的名字命名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以金融教育、金融智库、社会公益为支点,推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卓越贡献,推进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金融学术研究,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培养优秀人才,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该奖项的参评对象为长期从事金融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学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年奖励1~3人,奖金为每人100万元人民币。"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由金融学界资深教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贸金
简介邱兆祥教授,1940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196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信贷专业,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邱兆祥教授曾担任《金融与保险》和《证券市场信息》等多家刊物的特邀顾问,现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林
始于2011年的"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由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为拓展金融理论研究、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金融人才做出卓越贡献的金融前辈。2014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奖者为长期献身于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王永明先生、杨培新先生、赵海宽先生。值此之际,《中国金融》特刊发文章以示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小萍
近日,"金融学杰出教师奖"评奖结果揭晓,11位长期在金融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并作出卓越贡献的教授共同获此殊荣。"金融学杰出教师奖"由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设立,旨在加强中国金融学的学科建设,弘扬优秀教师在金融类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进一步提高中国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促进金融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国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维益 童赟 马杰
他是一个不用微信的人。在这样的一个连爷爷奶奶辈的人都知道怎么发朋友圈、怎么点赞的"微时代"里,没有微信,确实有些"惊人"。这个人叫余敏,是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工艺美术师。没错,他是一名钱币设计师,光是这个神圣而亮眼的头衔,就又能给故事的主人公增添一抹神秘而又"惊奇"的色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维益 童赟 马杰
他是一个不用微信的人。在这样的一个连爷爷奶奶辈的人都知道怎么发朋友圈、怎么点赞的"微时代"里,没有微信,确实有些"惊人"。这个人叫余敏,是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工艺美术师。没错,他是一名钱币设计师,光是这个神圣而亮眼的头衔,就又能给故事的主人公增添一抹神秘而又"惊奇"的色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康霖
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调控,就是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要有侧重点《中国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知名的专业期刊,长期以来,在传承金融文化、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彰显金融同仁才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金融》创刊65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作者兼读者、一名长期工作在金融教育一线的教师,怀着感激的心情对她表示祝贺!这些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金融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众多金融研究成果。包括《中国金融》在内的主流专业刊物及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雄 马杰
阳春三月,江西省乐平市东湖公园绿色葱茏,湖边的杨柳"万条垂下绿丝绦",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紧邻湖滨的工商银行乐平市东湖支行,有一位年轻美丽而又干练聪慧的女行长,她对金融事业的追求就像东湖的柳枝一样执著坚韧,她对银行客户的真诚又像东湖的柳枝一样亲切平和。她,名叫段柳平。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苏文兵 熊焰韧 张朝宓
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文章通过对七位"管理会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学术贡献的回顾和分析,勾勒出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期望能对当今的管理会计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终身成就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明明
我国的金融学科起源于西方的"货币银行学",但又有所区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金融学科经历了奠基阶段(1949~1979年)和开放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随着1979年中国金融系统恢复,我国逐步形成了适应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体系,并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金融学学科起源,系统梳理了我国金融学科的演进以及本土化应用情况,并对金融学科进一步发展做出思考。
关键词:
金融学 改革开放 发展史 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为人为学为师 九十载堪称楷模——专访“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诚尧
锦绣财苑 松柏园丁——专访“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梁尚敏
为师为学60载 春风化雨润无声——专访“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叶振鹏
奇峰千仞入云 固守方寸心田——访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方汉奇
动态计量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成就评述
海岛金融服务人——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海云
贸易金融争先锋——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欣园
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Jean Tirole研究工作评述
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Richard Thaler研究工作评述
金融服务的领跑者——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