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2)
2023(6683)
2022(5601)
2021(5118)
2020(4324)
2019(9339)
2018(9231)
2017(15651)
2016(8346)
2015(9439)
2014(8734)
2013(8123)
2012(7494)
2011(6731)
2010(6969)
2009(6060)
2008(5999)
2007(5775)
2006(5118)
2005(4127)
作者
(22616)
(19098)
(18872)
(17830)
(12088)
(9086)
(8408)
(7200)
(7191)
(6843)
(6418)
(6385)
(6355)
(5900)
(5842)
(5814)
(5601)
(5461)
(5424)
(5321)
(4734)
(4693)
(4530)
(4442)
(4434)
(4299)
(4266)
(4231)
(3880)
(3848)
学科
管理(27841)
(26054)
(25108)
经济(25087)
(22820)
企业(22820)
技术(14918)
技术管理(11274)
中国(10473)
(9178)
地方(9107)
理论(8418)
业经(8253)
教育(7235)
教学(7225)
方法(6670)
农业(6233)
(5685)
(5446)
(5320)
(5194)
学法(5028)
教学法(5028)
(4819)
银行(4805)
(4735)
(4727)
数学(4722)
(4658)
数学方法(4615)
机构
学院(107577)
大学(104092)
管理(40281)
(37747)
经济(36711)
研究(36571)
理学(33696)
理学院(33277)
管理学(32589)
管理学院(32363)
中国(26438)
科学(22689)
(22617)
(18755)
中心(17300)
(17223)
(17105)
(16512)
(16231)
技术(16094)
师范(15982)
研究所(15505)
业大(15465)
(15124)
北京(14433)
(14284)
职业(13439)
财经(12762)
(12728)
农业(12440)
基金
项目(74265)
研究(58899)
科学(58288)
基金(48939)
(42814)
国家(42380)
科学基金(36766)
社会(34674)
(33193)
社会科(32622)
社会科学(32614)
教育(29496)
(26822)
基金项目(26572)
编号(24503)
自然(23060)
自然科(22508)
自然科学(22500)
(22430)
自然科学基金(22095)
创新(19805)
课题(19670)
成果(19612)
资助(17732)
重点(17589)
(16962)
(16459)
规划(15294)
(14956)
大学(14816)
期刊
(46659)
经济(46659)
中国(33363)
研究(32957)
教育(26588)
管理(20505)
技术(15797)
(15389)
学报(14754)
科学(14425)
(12962)
大学(11587)
农业(10693)
学学(10259)
职业(9288)
科技(8927)
(8638)
金融(8638)
业经(8530)
(7519)
论坛(7519)
图书(7346)
(6845)
经济研究(6652)
财经(5945)
技术经济(5937)
技术教育(5903)
职业技术(5903)
职业技术教育(5903)
书馆(5619)
共检索到174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晓东  
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教改项目,旨在集中优质资源,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在2007年的"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济喜  
重振国学,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恰恰是为了创新。对于西方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学习、吸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简单地全盘继承,应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国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读经学典",更重要的是发扬中华民族的智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7年被教育部列入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积极开展国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突出内涵发展,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2005年7月,在温家宝总理看望学校老学长钱学森时,钱老曾意味深长地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亚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阶段的战略性转变,高校面临很多改革任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紧紧抓住育人的核心任务,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西部地方高校,甘肃政法学院勇于克服困难,从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突破,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初升  蒋家平  刘斌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对国家新的战略需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琴琴  黄德青  
实践训练课在课堂上进行受到训练场地等外部影响比较大,为了解决在有限场地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汽车营销课程采用适合近距离检测触发的自动播放系统进行教具改革。对10组采用教具学习的学生和未使用教具学习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评价。采用教具学习的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好于未使用教具的学生;使用新教具后,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车型特点和介绍流程,表达能力提升、接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表明,信息技术在课程当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祥雷  姚岚  付景川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试验计划")是培养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物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改革行动,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该试验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我们从学术上研究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杰  
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创建若干所一流大学,培养大批杰出人才。在探索培养大批杰出人才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把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华丽  鲍泓  
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引入"知识生产模式II"理论作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创新服务外包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现跨学科课程设计,创新"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服务外包区域集群发展需求,与中关村高新技术软件园及其代表性企业合作,学科专业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孵化池",建立学生大批量、长周期行业企业实践长效机制。实践证明该理论视角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可行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雷  徐凤兰  
"三区联动"指的是大学校区、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之间的联动式发展,校区为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是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产业园区为校区创设成果转化平台,社区则是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三区间的联动与融合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创造契机。高校可以从三方面需求出发,确立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三方面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与践行多种培养模式,培养差异化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维明  
大学应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从团队、学科、科研等入手,改革校内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凝练协同创新方向,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注重原始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和贡献率。综观国际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资金、技术、人才流动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职业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围绕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和基于价值链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要求,实验区教学组织应强调知识和技能递进式培养,以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在素质与道德培养方面强调卓越性,同时创新实验区管理与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为适应国家服务外包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信息技术与管理,经济等相关学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004年设立软件外包项目试点班;2009年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振强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怎样的培养理念、采取怎样的培养模式、通过怎样的培养环节,在具有一定知识背景基础上和为期不长的学制时间内,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创新人才工程内涵建设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批准了420个和707个,北京交通大学有8个专业(方向)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学校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专业的具体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