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3)
- 2023(14527)
- 2022(12686)
- 2021(11934)
- 2020(9859)
- 2019(22820)
- 2018(22872)
- 2017(43487)
- 2016(24244)
- 2015(27064)
- 2014(27818)
- 2013(26941)
- 2012(24640)
- 2011(22079)
- 2010(22102)
- 2009(19998)
- 2008(19485)
- 2007(17244)
- 2006(14983)
- 2005(12985)
- 学科
- 济(89850)
- 经济(89733)
- 管理(67454)
- 业(60918)
- 企(50746)
- 企业(50746)
- 方法(40765)
- 数学(34254)
- 数学方法(33832)
- 中国(26095)
- 农(23719)
- 财(23489)
- 学(22266)
- 业经(20077)
- 地方(19784)
- 理论(18553)
- 制(17900)
- 农业(15857)
- 务(15201)
- 财务(15120)
- 财务管理(15081)
- 和(14700)
- 贸(14595)
- 贸易(14588)
- 环境(14309)
- 企业财务(14281)
- 银(14271)
- 银行(14224)
- 易(14096)
- 技术(13993)
- 机构
- 学院(336649)
- 大学(335248)
- 管理(129323)
- 济(122123)
- 经济(118916)
- 研究(111542)
- 理学(111297)
- 理学院(109910)
- 管理学(107778)
- 管理学院(107151)
- 中国(81368)
- 科学(73240)
- 京(72435)
- 财(58234)
- 所(56734)
- 农(56168)
- 业大(51856)
- 研究所(51755)
- 江(50600)
- 中心(50598)
- 范(47443)
- 师范(46921)
- 财经(46608)
- 北京(45633)
- 农业(44221)
- 经(42227)
- 州(41965)
- 院(41048)
- 技术(38759)
- 师范大学(37626)
- 基金
- 项目(231263)
- 科学(179340)
- 研究(167824)
- 基金(164110)
- 家(143737)
- 国家(142509)
- 科学基金(121507)
- 社会(102355)
- 社会科(96713)
- 社会科学(96689)
- 省(92349)
- 基金项目(87937)
- 自然(80401)
- 自然科(78484)
- 自然科学(78466)
- 教育(77761)
- 划(77260)
- 自然科学基金(77018)
- 编号(69649)
- 资助(68032)
- 成果(56768)
- 重点(51381)
- 部(49253)
- 课题(48832)
- 发(48772)
- 创(47368)
- 创新(44105)
- 科研(44103)
- 大学(42844)
- 项目编号(42524)
共检索到489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婷 苗莉 李春
“烟火气”是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汇,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烟火气”为城市休闲、游客体验注入了新颖活力,然而,目前“烟火气”尚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这也成为了旅游体验理论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关键方向。该研究透过“烟火气”这一滤镜去审视城市游客体验,建构了传统文化意蕴下的“烟火气”作为城市目的地文化符号的意象和学术内涵,运用深度访谈法获悉游客体验“烟火气”的过程,基于“认知-情感-行为”体验的框架,构建了城市“烟火气”游客体验的理论模型,实现了城市旅游体验研究新思想的创新;揭示了“烟火气”游客体验的过程,丰富了基于游客情感体验的基础性理论;通过发现“烟火气”感知下的游客“家乡”情结在目的地地方认同形成机理中的关键作用,为城市游客地方感研究的深化做出了理论贡献。此外,该研究也提出了打造“烟火气”体验消费等有益的实践启示,以及跨文化情境下烟火气感知差异等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烟火气 游客体验 情感体验 食物 地方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恒 叶慧 吴晗 李晓丹
市井是承载旅游地日常实践、滋养特色文化的根性空间,市井烟火气可以给人提供一种坚实的感觉。在数字化、城市化和全球性挑战的时代,根性体验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市井文化根植性已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然而,市井文化根植性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作用于旅游者体验却仍待探究。文章从旅游者体验视角出发,运用扎根理论挖掘出市井文化根植性维度及构成元素,并结合Kano模型区分了不同元素对旅游者而言的需求属性类别。研究表明:(1)市井文化为旅游者提供了溯寻文化和生命之根的温情空间,旅游体验视角下的市井文化根植性由接地气、接人气、接时气3个主范畴及其25个子范畴构成;(2)基于旅游者需求,将25个市井文化根植元素划分为基本型、期待型、魅力型和无差别型4类需求属性,其中包括小商小贩、生活气息等在内的“人气”属性是基本型和期待型需求的重要构成,包括历史建筑、怀旧氛围等在内的“时气”属性则是魅力型需求的重要构成,而以集贸市场为代表的“地气”属性则多为无差别型需求。研究结论可为推进地方文化旅游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借鉴,也对地方旅游功能重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鹏 余典松 石勇 吴悦芳
旅游体验质量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参与型赛事旅游在具身体验的层次和强度上具有独特性,但目前参与型赛事旅游者体验质量聚焦于短途跑者和残疾人士,较少关注马拉松参赛旅游者这一特殊群体。文章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基于“爱燃烧”平台的网络游记,探索马拉松参赛旅游者体验质量的感知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马拉松参赛旅游者体验质量感知评价维度包括参与、挑战、新奇、娱乐、审美、社交和教育七个范畴;(2)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影响着马拉松参赛旅游者体验质量;(3)体验质量同时正向影响马拉松参赛旅游者的行为意愿。文章丰富了马拉松赛事旅游的研究领域,提高了体验质量在参与型赛事旅游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促进马拉松赛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李萌 相沂晓
随着蜜月旅行和情侣出游等新兴细分市场的迅速发展,目的地的浪漫属性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解还处在一个较为表层、宽泛、抽象的阶段,缺乏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具体内涵与维度的识别。文章通过网络文本搜索和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资料,基于中国游客感知的视角,探索并识别了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结构维度。文章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将两个定性研究阶段的编码结果进行整合,有如下基本结论:(1)游客感知视角下的目的地浪漫属性由4个主范畴(环境及资源基础、环境/景观特性、浪漫氛围营造、环境感知特质)和18个范畴构成。两个阶段的研究结果相互佐证、相互补充,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在以往"操作性-表达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加入"具体要素-抽象要素"维度,建立起一个能够更好地分析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论框架。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推进了目的地浪漫属性及目的地属性的理论研究,还对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东 张博坚 王冲 田野 Samart POWPAKA
文章从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出发,探讨了旅游环境启发的游客敬畏情绪体验对游客道德判断和道德意愿的影响,以及不同伦理意识下这种影响之间的差异。首先,通过现场实验提出在具有启发敬畏情绪特质的旅游景区中,游客具有更高的道德行为。其次,通过实验室实验操控敬畏和愉悦两种情绪发现,相对于愉悦情绪,敬畏更能促进游客在旅游情景中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意愿。最后,研究还发现情绪类型(敬畏和愉悦)与伦理意识(低相对主义和高相对主义)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对于高相对主义的游客,与愉悦情绪相比,启发敬畏的游客道德判断更加严格,道德意愿更加
关键词:
敬畏 道德判断 道德意愿 伦理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史达 张冰超 衣博文
游客感知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往研究多基于扎根理论对素材进行人工编码并归纳出范畴,或以对中介变量的假设检验来讨论其形成机制。文章以大连市5家著名景区的10万余条游客评论为资料来源,首先根据游客评分,对评论文本进行正负情感维度划分;然后以TF-IDF和TextRank两种算法对景区游客文本评论抽取关键词,并遵循诠释性研究的范式,提炼出游客正负感知的子范畴和关键范畴;随后,利用LDA主题模型方法测算出上述游客正负感知范畴的权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最终梳理出游客目的地感知形成过程的故事线。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感知的表征因素、效用因素、结构因素和特征因素等范畴内蕴含着复杂的正负情感双重维度,并呈现出动态演变的特征。(2)游客感知范畴内的正负情感主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游客正负感知之间的转换和调整,动态演绎出游客对目的地的最终认知与情感。文章建构了游客的目的地感知形成的动态过程,拓展了情感细粒度在游客感知理论的深度,同时拓宽了游客感知理论研究方法的边界。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文本挖掘 质性分析 感知范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长雯 晏雄 韩剑磊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将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和传统社区转型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创旅游空间。然而,当前中国城市文创旅游空间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地方特色符号挖掘不足、管理不够细致有效、游客体验真实性相对薄弱等。通过对昆明云纺文创园进行实证研究,从游客视角对文创旅游空间的符号化建构进行深度解读,探究不同维度的符号感知如何影响体验真实性,进而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实现,并分析游客涉入度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以构建符号感知—体验真实性—游客满意度的互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工业与历史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建构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与创意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建构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与环境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建构真实性体验和存在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验真实性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号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游客涉入度在体验真实性和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以期改善游客体验质量,助力城市特色旅游品牌的塑造,推动城市文创旅游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并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文华 姚丽华 潘绵臻
网络招聘,又称在线招聘,是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招聘渠道。目前国内关于网络招聘的研究多数尚停留在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求职者(尤其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平台求职的具体体验。文章通过访谈及问卷的形式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展开调查,探讨了在网络求职各阶段影响求职者的用户体验具体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改进用户体验的建议。
关键词:
网络招聘 用户体验 招聘有效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洪金 胡珑瑛 谷彦章
本文以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编码的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用户体验、创业者特质与公司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用户体验是创业动机和公司创业机会识别的前置因素;创业动机是用户体验与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作用关系的中介因素;创业者特质是用户体验与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作用关系的调节性因素;内外部环境是用户体验、创业者特质与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作用关系的调节性因素。研究成果丰富了公司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内涵,扩展了用户体验和创业者特质理论边界。研究结论为在位企业进行公司创业机会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体验经济背景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关键词:
用户体验 创业者特质 公司创业 机会识别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黄佩红 彭红松 徐彩霞 颜丙金
儿童参与的旅游,无论是"以乐为中心"的家庭旅游模式,抑或"以儿童为中心"的亲子旅游模式,均具有鲜明的成人主义性质。文章试图从儿童的视角/声音对儿童旅游认知进行探索性研究,核心命题聚焦儿童如何定义旅游,旅游与游戏/玩有什么区别,旅游之于儿童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旅游的"儿童版本"与"成人版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研究方法采用结构化的妈妈语式访谈法,研究案例地为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和玄武湖公园,研究对象主要为4岁以上、12岁以下儿童(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研究结果显示:(1)"小小人类"远超成人的想象,多数儿童能够通过空间、速度、数量、比较、因果、抽象、逻辑以及感觉、情感类语言来描述旅游、认知旅游",旅游感"十足。(2)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变换到旅游环境,儿童旅游认知呈现出4个鲜明的主题,分别是旅游与"玩"、旅游与"爸爸妈妈"、旅游与"学习""、喜欢"与"不喜欢"。(3)旅游是比"玩""更好玩"的游戏,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离开家、去外面不一样的地方、开心尽情地玩。理解旅游的"儿童版本"将会丰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同样有助于回答旅游的"成人版本"。儿童研究具有趣味性,研究者需要具有童心。妈妈语式访谈法是研究早期、中期儿童相对有效的方法,但需严格遵循儿童研究伦理和实施要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慧军
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索上下级关系中下属追随行为的特点,并尝试编制追随行为评价量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追随行为的二维结构共四类,即绩效导向的沟通合作与贯彻执行,关系导向的权威挑战和服从信赖。
关键词:
追随行为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上下级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向洋 朱国兴 邱慧
从众多的游客体验研究文献中,以研究方法为主线,框架性地提取出4种研究路径,对于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旨在介绍国外学者对于游客体验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以便拓宽国内游客体验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
游客体验 研究方法 述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耀奇 宋亚亚 梁斯琪 张骁鸣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旅游业尤其是导游职业的负面评价已经到了污名化程度,对旅游业的从业者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学术界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却关注甚少。文章以导游职业这一旅游业受污职业的典型代表为例,基于扎根理论,对导游这一职业的污名形成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施污者的角度,公众的实体感知直接决定了导游职业污名的内容,但污名的最终形成与社会认知的负面渲染作用和信息认知的负面导向作用紧密相关;从受污者的角度,由于从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受污者只能被动承受污名。以上结论对职业污名研究具有较高理论贡献,文章同时为旅游业去污名化实践路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导游 职业污名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于洪彦 Ann Veeck
在中国复杂多样的食品市场环境下,考察影响青少年食品选择因素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半结构访谈探索了影响青少年的食品选择与食品消费行为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家庭、同伴和餐饮供应商是影响青少年食品选择行为的四大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青少年食品消费行为。调查结果为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实施信息战略与环境战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饮食行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少年 消费者 食品 家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韫 陈永杰
在顾客体验以及消费者行为学相关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度假酒店的特点,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探讨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本质表现、驱动因素及其造成影响的后果。研究结果表明,顾客体验理论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假定完全符合。此次对度假酒店顾客的体验研究不仅填补了顾客体验理论实证研究的空白,而且还提出了全新的度假酒店体验管理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