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0)
2023(8600)
2022(7808)
2021(7453)
2020(6274)
2019(14621)
2018(14689)
2017(28380)
2016(15685)
2015(17605)
2014(17599)
2013(17477)
2012(15864)
2011(14124)
2010(13858)
2009(12524)
2008(11908)
2007(10044)
2006(8569)
2005(7214)
作者
(46051)
(38077)
(37802)
(35945)
(24227)
(18361)
(17203)
(15150)
(14520)
(13591)
(13160)
(12625)
(11934)
(11890)
(11702)
(11689)
(11538)
(11424)
(10875)
(10699)
(9629)
(9180)
(9149)
(8600)
(8560)
(8464)
(8450)
(8258)
(7719)
(7700)
学科
(58015)
经济(57951)
管理(43410)
(40943)
(34729)
企业(34729)
方法(29540)
数学(25563)
数学方法(25274)
(14854)
(14586)
中国(13941)
(13736)
业经(12877)
地方(12005)
理论(10403)
(10203)
(10009)
贸易(10005)
农业(9987)
(9699)
技术(9638)
环境(9569)
(9185)
财务(9128)
财务管理(9114)
(8978)
企业财务(8635)
教育(8602)
(8374)
机构
大学(218394)
学院(216316)
管理(89261)
(78826)
理学(78533)
理学院(77654)
经济(76918)
管理学(76213)
管理学院(75853)
研究(70947)
中国(49440)
科学(47921)
(46719)
(37779)
业大(36898)
(36215)
(34095)
研究所(33619)
中心(31516)
农业(29935)
(29695)
北京(29245)
财经(28366)
(28327)
师范(28063)
(26013)
(25850)
(24751)
技术(24036)
师范大学(22734)
基金
项目(158360)
科学(122873)
基金(113812)
研究(113043)
(99967)
国家(99144)
科学基金(84717)
社会(68145)
社会科(64434)
社会科学(64415)
(62818)
基金项目(61745)
自然(57727)
自然科(56345)
自然科学(56330)
自然科学基金(55290)
(52873)
教育(51372)
资助(47015)
编号(46393)
成果(36949)
重点(34948)
(33864)
(33006)
(32947)
课题(31602)
科研(30840)
创新(30653)
计划(29834)
大学(29145)
期刊
(81819)
经济(81819)
研究(59731)
学报(39414)
中国(35920)
科学(34832)
(34079)
管理(31076)
大学(28682)
学学(27102)
农业(24266)
(23852)
教育(23698)
技术(18037)
业经(13853)
(13808)
金融(13808)
图书(13018)
财经(12636)
经济研究(12435)
科技(12069)
(11980)
理论(11614)
实践(11012)
(11012)
业大(10766)
林业(10640)
问题(10613)
(10517)
(10458)
共检索到296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俊梅  刘仪  周仲铭  
从出现花叶症状的臭椿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经过生物学特性、病毒粒体形态、血清学及超薄切片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为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树和  张佳正  何金鹤  
[目的 ]鉴定引起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臭椿炭疽病病原菌,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 ]从病组织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特征表现一致,正面菌落先白色后灰色,背面黑色,分生孢子为圆柱状,两端钝圆,单孢,无色,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选取代表菌株CH-1和CH-3接种臭椿叶片,有伤条件下接种均能引起臭椿叶片发病,发病叶片症状与田间一致,柯赫氏法则验证成立;经多位点基因(ITS、ACT、TUB2、CHS-1和GAPDH)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与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支持率达到99%。[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明确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臭椿炭疽病为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所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广敏  郭秀林  商振清  李兴红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明  徐云  刘启富  杨大权  潘绍辉  李国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类不同有效成分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类参试药剂中除18%抑毒星和0.5%抗毒丰在烤烟生长前期对病毒病的预防有微弱效果外,其他参试药剂对烟草病毒病均未表现出预防效果,烤烟在有病原存在的情况下,施药预防与不施药预防几乎没有区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广君  刁卫平  刘金兵  潘宝贵  戈伟  王述彬  
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是辣椒抗病育种的主攻目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有效地克服传统育种的缺陷,加速育种进程。分子标记的开发依赖于基础研究,辣椒基因组数据的公布为辣椒抗CMV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所以本研究就黄瓜花叶病毒的危害、辣椒抗源材料的筛选和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为进一步辣椒抗CMV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王志军  杜建中  
本研究将病毒复制酶基因(NIa、NIb)通过花粉介导法,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中。对所转化的玉米后代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呈阳性的植株于次年播种于试验田,对转化的植株连续2代(T1和T2代)利用人工摩擦接种矮花叶病毒的方法进行田间抗病试验。将连续2代抗病的植株通过PCR以及PCR-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病毒复制酶基因已成功导入玉米自交系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获得了对玉米矮花叶病抗病性增强且农艺性状良好的玉米株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m AKT2、Gm Cnx1、Gm SN1、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等参与大豆对SMV的抗性,属于正调控因子;而Gm EF1A和Gme IF5A等则增加大豆对SMV的易感性,为负调控因子。在综合SMV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v1和Rsv3介导对SMV极端抗性的调控网络模型。Rsv1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调控模型的建立为大豆抗SMV信号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sv3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ABA信号的传导,从而使胞间连丝处的胼胝质沉积以抑制病毒从最初侵染的细胞向健康细胞的转移。本文系统综述了SMV抗病基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设计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江   马振男   王德富   牛颜冰  
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是一种传统中药,为明确造成鹅绒藤叶片花叶症状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的方法鉴定引起山西太谷鹅绒藤病毒花叶症状的病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病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鹅绒藤样品经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共获得15 039 334个原始序列,将拼接contigs与NCBI中的病毒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结果显示为苜蓿花叶病毒(A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利用特异引物克隆了AMV和CMV的外壳蛋白(CP)和移动蛋白(MP)基因全序列,分别命名为AMV-BR和CMV-BR。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MV-BR C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AMV分离物AMV-Gyn(MH332899)、Dich-rep(MW835989)和VIC-320(MF075254)的相似性均达到100%;M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AMV分离物AMV-Gyn(MH332899)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3%。CMV-BR C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与CMV亚组ⅠA中CMV分离物YA17(MH119159)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9.1%;M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CMV亚组Ⅰ分离物PV-0185(ON013887)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6.4%。MP和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MV-BR属于CMV亚组Ⅰ中的成员。这是首次在山西鹅绒藤上检测到AMV和CMV,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AMV、CMV的分子进化,也为鹅绒藤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拯研  晋艳  黄成江  段玉琪  杨宇虹  杨虹琦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烤烟中某些与抗逆性相关的酶和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不同磷、锌施用量对烤烟花叶病毒病(TMV)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磷肥用量或增施ZnSO4可增强烟株抗TMV能力,表现为PAL和PPO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升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增施ZnSO4可激活烟株的应激反应系统,提高烟株抗TMV的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新海  韩晓清  张锦芬  张世煌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讨论了这些种质资源在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遗传及育种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华山  韩锦峰  张玉丰  孟凡庭  王方  郭传滨  
研究了落葵提取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的防效,结果表明,不论在烟株接种毒液前或后,用落葵提取液处理烟株的叶片与只接种毒液的相比,叶片MDA含量、O2-.产生速率及膜透性明显降低;抗氧化物酶SOD,CAT和POD前6 d活性增强后下降;Lox和PPO活性始终高于健康或接毒液的烟株(CK);PAL活性是先升高后短时间下降,随后又升高。先用落葵提取液再接种毒液处理的烟株对TMV的抑制作用优于先接种毒液再用落葵提取液处理,落葵对TMV的预防具有积极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李祥  侯明生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传毒介体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尽一致。具体表现为抗病品种SK-4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均强,SN7859抗病毒能力强,但抗介体能力较弱;感病品种81-5抗病毒能力弱,但抗介体能力较强,而8201-69则抗病毒和抗介体的能力均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应娥  梁巧兰  魏列新  王冬  田龙  同发宇  张国印  程守丰  
为明确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在室内条件下复合侵染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的发病流行因素,以接种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的本氏烟为对照,通过对AMV和WCMV单独接种侵染、复合侵染的不同接种浓度、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RH)对本氏烟发病的影响及本氏烟中两种病毒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本氏烟发病的AMV和WCMV单独接种浓度分别为20%(AMV:PBS=1:4)和50%(WCMV:PBS=1:1),两种病毒复合侵染接种的浓度为75%和25%(AMV:WCMV=3:1);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RH为60%,在此条件下,AMV和WCMV复合接种侵染本氏烟的平均病情指数为80.12,比单独接种AMV、WCMV的病情指数分别提高了22.36%、45.28%,其病毒含量是两种病毒单独接种本氏烟中的2.11和1.60倍。综上可见,当温度为25℃、RH为60%以及AMV和WCMV复合侵染接种浓度为75%和25%时,本氏烟发病最严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遵锡  陈文久  程隆藻  张祖渊  张翼翔  何兴普  
利用百合科和忍冬科的一些植物配制的“植毒灵”对防治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有明显的效果,用1/15的“植毒灵”喷施后,小区试验相对防效达82.5%~95.1%。超微病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植毒灵”防治烟草花叶病是由于喷施“植毒灵”后的叶片内病毒数量减少,细胞结构特别是叶绿体结构破坏减轻所致。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喷施“植毒灵”后叶片无机氮的同化能力加强,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合成能力得以恢复。酶学实验结果表明“植毒灵”防治花叶病机理可能与“植毒灵”增强与植物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彬  粟寒  李艳华  缪爱斌  吴翠萍  安榆林  
建立了豇豆两种种传病毒豇豆花叶病毒(CPMV)和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lCMV)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及双重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吸附的特点,建立了CPMV和BlCMV免疫捕获反转录荧光定量(IC-RT-Realtime)PCR检测方法以及双重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单重及双重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豆类种苗中对CPMV和BlCMV的检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