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4)
2023(14460)
2022(12051)
2021(11408)
2020(9703)
2019(22284)
2018(21928)
2017(42804)
2016(22842)
2015(25660)
2014(25541)
2013(25185)
2012(23111)
2011(20811)
2010(20671)
2009(19327)
2008(19248)
2007(17311)
2006(14807)
2005(12900)
作者
(64865)
(54896)
(54347)
(51879)
(34456)
(26383)
(24949)
(21542)
(20530)
(19223)
(18447)
(18398)
(16943)
(16874)
(16797)
(16788)
(16731)
(16006)
(15690)
(15526)
(13460)
(13403)
(13277)
(12649)
(12444)
(12327)
(12068)
(12009)
(11157)
(10924)
学科
(102436)
经济(102332)
(72080)
管理(64823)
(51015)
(50542)
企业(50542)
方法(49557)
数学(44827)
数学方法(44357)
农业(33805)
业经(26273)
(25885)
中国(24921)
地方(19207)
(18658)
(17795)
贸易(17789)
(17343)
(17196)
(16609)
财务(16567)
财务管理(16525)
企业财务(15786)
(14705)
银行(14679)
(14670)
金融(14667)
技术(14514)
(13924)
机构
学院(330015)
大学(327314)
(139466)
经济(136804)
管理(132534)
理学(115986)
理学院(114837)
管理学(112836)
管理学院(112232)
研究(103789)
中国(81372)
(69463)
(66163)
科学(62596)
(62048)
农业(53593)
业大(53348)
中心(51487)
(51362)
财经(50457)
(48018)
研究所(46557)
(46143)
经济学(43085)
(40570)
北京(40444)
师范(40172)
经济学院(39301)
(37954)
财经大学(37482)
基金
项目(226104)
科学(179741)
基金(167227)
研究(164580)
(144736)
国家(143488)
科学基金(125001)
社会(107266)
社会科(101501)
社会科学(101474)
基金项目(88916)
(88479)
自然(80584)
自然科(78799)
自然科学(78780)
自然科学基金(77401)
教育(75162)
(73302)
资助(68247)
编号(66930)
成果(52885)
(50947)
重点(49896)
(48337)
(47237)
国家社会(45147)
课题(44319)
创新(44063)
教育部(43921)
科研(43735)
期刊
(148074)
经济(148074)
研究(88343)
(71057)
中国(59168)
学报(50699)
农业(48417)
(47700)
科学(47695)
管理(42860)
大学(39807)
学学(37892)
(32770)
金融(32770)
业经(30643)
技术(28076)
教育(25980)
财经(24580)
(23137)
经济研究(22139)
问题(20993)
(20933)
统计(17944)
(17720)
技术经济(16656)
(16225)
世界(16112)
理论(15454)
农村(15241)
(15241)
共检索到468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景再方  陈娟娟  杨肖丽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健康状况三方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倾向选择自雇;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流动人口选择倾向从受雇变为自雇,到达一个拐点后选择倾向又转变为受雇;而健康状况对农村流动人口选择自雇与受雇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内部异质性选择的影响发现,与低地位受雇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型自雇的概率越大;随着其工作年限增加,从低地位受雇转为高地位受雇或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增加,但到达拐点之后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均会降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长安  高春雷  左文琦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者在全部流动人口工作贫困者中占据多数。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由就业单位或雇主提供包吃或包住、工作经验丰富、较长工作时间、在本地参保城镇社保以及"雇主"和"自营劳动者"身份等,均有较好的减贫效果。因此,必须将消除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纳入到总体扶贫攻坚战略之中,推动实现农村流动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重视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村流动人口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当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宋中丽  刘晓红  张林秀  
基于2012—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讨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初中、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大专及以上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但在各教育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生存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教育阶段都如此。(3)东部地区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西部地区相反,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自雇者、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且女性机会型创业者教育回报率的增速高于男性。(5)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自雇者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得到缓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宋中丽  刘晓红  张林秀  
基于2012—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讨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初中、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大专及以上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但在各教育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生存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教育阶段都如此。(3)东部地区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西部地区相反,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自雇者、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且女性机会型创业者教育回报率的增速高于男性。(5)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自雇者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得到缓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立新  杨飞虎  吴良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家玮  
城市品质是城市满足人的需要的固有禀赋总和,在吸引人才集聚、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我国49个头部城市的特征数据,对高学历并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科技与文化创新人才的城市品质偏好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创新人才集聚的影响显著,城市层次越高、区域首位度越强就越能吸引更多、更高学历、来自更远距离的创新人才;经济水平、社会包容性、环境舒适性以及创新支持网络等城市品质要素对创新人才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短期停留相比,有长期居留意愿的创新人才会更为重视城市包容性和舒适性因素,而对经济因素的要求趋于降低。这表明,引、育、用、留创新人才,在经济支持之外,需要更加长远地考量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思想碰撞的创新网络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武  张莹  
通过更高水平的城市贸易开放实现区域劳动力市场升级和技能提升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开放经济框架下,从理论上阐释了贸易开放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内在机制,并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微观样本和186个城市的匹配数据,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贸易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约0.02个百分点;(2)产业集聚是城市贸易开放促进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的重要渠道;(3)贸易开放对劳动力的技能升级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中部地区城市贸易开放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最明显,500万及以上人口大城市贸易开放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结合产业集聚特征、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实施针对性和适宜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优进优出”的高质量贸易开放,对优化地区劳动力市场结构、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和人才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季素萍  李涛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选择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所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将城镇化水平指标和个体劳动者的户籍类型纳入分析框架,构造个体就业的计量模型,针对安徽、广东、河南等9个省份的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子女数量等)以及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分割率、生活成本等)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报告了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流动人口就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欢  
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离不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CMDS),本文实证检验了流动经历对农村人口教育获得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具有流动经历显著改善了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现为受教育年限延长与高中入学率提高,且该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也意味着流动经历有效缩小了农村地区教育获得中的性别差距。由于农村家庭存在“男性主导”的决策模式,流动经历的教育获得与性别差异缩小效应在父亲具有流动经历的家庭中更为突出。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还考察了流动经历改善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经历的教育获得效应具有显著代际传承特征,有利于提高子女就业稳定性并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距。本文为理解教育性别差距下降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孙悦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与分位数分解分析方法,探究城镇流动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之间收入差异问题。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显著;除特征差异外,户籍歧视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比重高达36.8%;同时,影响收入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不同分位点具有较大差异;在反事实状态下,随着收入分位数即工资收入等级的不断提高,两类群体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户籍歧视对其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在90%分位点的该比重高达75.1%。总之,受户籍制度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明显,社会分层现象严重。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将会缩小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政府应为降低户籍歧视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孙悦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与分位数分解分析方法,探究城镇流动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之间收入差异问题。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显著;除特征差异外,户籍歧视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比重高达36.8%;同时,影响收入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不同分位点具有较大差异;在反事实状态下,随着收入分位数即工资收入等级的不断提高,两类群体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户籍歧视对其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在90%分位点的该比重高达75.1%。总之,受户籍制度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明显,社会分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紫嫣   王鹏飞  
旅游消费属于享受型消费,受人力资本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力资本的提升既加强了旅游者的物质消费能力,也培育了旅游者的精神消费能力。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探究了人力资本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人力资本积累显著促进了旅游消费,并且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对旅游消费决策和参与度有积极影响;(2)人力资本通过支付能力、消费技能、休闲时间和社交能力,对旅游消费水平产生积极作用。为把握旅游消费新需求、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促进旅游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高质量人力资本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诸多文献表明了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的不利地位,留守是否会给人力资本质量带来持久性的影响?本文利用CFPS2010—2016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GPSM)法,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的长期效应及其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并检验留守时长、留守时机和留守模式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留守经历显著降低了个体成年期的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对“留守者”尤其是留守男性的认知能力造成了持久性的负向冲击;尽管降低了农村地区的“留守者”尤其是留守女性的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但留守经历对非认知能力发展的整体效应不显著。留守经历对认知能力的负效应随留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发生在4~12岁的完全留守对认知能力的负效应更大。为此,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消除留守经历的不利影响,以避免由“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带来的人力资本损失及由此引致的社会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纯琍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读,提出应关注家庭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谭雅峰  
户籍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持续塑造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中国的户籍制度由来已久。在这一制度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为主的庞大流动人口群体。基于中国当前的户籍制度现状,文章借助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4和2016三年形成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并将其与不同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相匹配,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落户门槛对流动人口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落户门槛每提高一个单位,家庭创业的概率降低5.3%。在变换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出生地特征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重新进行估计后,文章的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机制检验结果发现,城市落户门槛降低了社会信任水平,从而抑制了流动人口家庭的创业决策。此外,文章的估计结果还表明,相比低收入家庭和户主学历较低的家庭,高收入家庭和户主学历更高的家庭更易受到城市落户门槛的影响。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有关创业影响因素的文献,所得到的结论有助于各级政府科学把握户籍改革的方向以及激发地区创业活力的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