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9)
- 2023(11772)
- 2022(9221)
- 2021(8323)
- 2020(7022)
- 2019(15484)
- 2018(15533)
- 2017(30219)
- 2016(16361)
- 2015(18320)
- 2014(18066)
- 2013(17862)
- 2012(16025)
- 2011(14199)
- 2010(14449)
- 2009(13831)
- 2008(13921)
- 2007(12934)
- 2006(11752)
- 2005(10845)
- 学科
- 业(84103)
- 济(71630)
- 经济(71514)
- 企(67306)
- 企业(67306)
- 管理(57487)
- 农(45415)
- 农业(30322)
- 业经(29380)
- 方法(27518)
- 财(23602)
- 中国(20621)
- 数学(19699)
- 数学方法(19533)
- 务(17158)
- 财务(17134)
- 财务管理(17117)
- 制(16502)
- 技术(16489)
- 企业财务(16193)
- 策(15284)
- 体(13494)
- 地方(13259)
- 划(12978)
- 理论(12955)
- 和(12679)
- 贸(12488)
- 贸易(12479)
- 易(12161)
- 发(11619)
- 机构
- 学院(241083)
- 大学(232843)
- 济(103690)
- 经济(101852)
- 管理(96499)
- 理学(83125)
- 理学院(82371)
- 管理学(81108)
- 管理学院(80711)
- 研究(79313)
- 中国(63748)
- 农(59146)
- 京(48733)
- 科学(47649)
- 财(46082)
- 农业(45467)
- 业大(41718)
- 所(40942)
- 江(39001)
- 中心(36876)
- 研究所(36758)
- 财经(36209)
- 经(32855)
- 经济学(30344)
- 州(30123)
- 北京(29898)
- 经济管理(28543)
- 农业大学(28038)
- 范(27812)
- 院(27522)
- 基金
- 项目(157615)
- 科学(125778)
- 研究(116105)
- 基金(115280)
- 家(100475)
- 国家(99408)
- 科学基金(86435)
- 社会(76374)
- 社会科(71981)
- 社会科学(71963)
- 省(64279)
- 基金项目(61372)
- 自然(55226)
- 自然科(54007)
- 自然科学(53992)
- 自然科学基金(53107)
- 划(51591)
- 教育(50924)
- 编号(47504)
- 资助(45285)
- 业(38518)
- 成果(36938)
- 创(35881)
- 发(35647)
- 重点(34730)
- 部(34662)
- 农(33045)
- 创新(32736)
- 课题(31703)
- 国家社会(31601)
- 期刊
- 济(126279)
- 经济(126279)
- 研究(68857)
- 农(62261)
- 中国(51175)
- 农业(41982)
- 管理(38382)
- 财(37461)
- 科学(37423)
- 学报(37374)
- 大学(29541)
- 学学(28493)
- 业经(28083)
- 融(24373)
- 金融(24373)
- 业(22000)
- 技术(21831)
- 教育(19751)
- 经济研究(18152)
- 财经(18072)
- 问题(17271)
- 经(15639)
- 农村(14348)
- 村(14348)
- 技术经济(14153)
- 世界(14136)
- 农业经济(13940)
- 版(13311)
- 现代(12301)
- 商业(12048)
共检索到368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迪 崔宝玉 霍梦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途径,不同就业身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可能会存在差异。本文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选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样本,应用Logistics模型和PSM方法对不同规模城市自雇和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模城市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存在明显分异;②超大、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而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却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③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大、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本文建议不同规模城市应实施精准化落户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超大、特大城市,优先推进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中小城市,优先推进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大城市,兼顾自雇和受雇2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刘丽丽
文章运用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数据,采用OLS、PSM、标准logit模型等方法估计市民化意愿(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分别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长期居住意愿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高于转户意愿。政府应适当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结合"户籍化市民化",重点推进"常住化市民化",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在消费结构方面,有市民化意愿者会显著降低食品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在住房和请客送礼方面的消费比重以促进融入城市。有转户意愿者还会显著提高教育支出比例,而有长期居住意愿者还将大幅增加医疗消费份额。因此,政府应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融入城市的条件,致力于完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从农业转移人口构成类型、户籍地与迁入城市的视角,分析了市民化意愿的状况及资本要素禀赋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总体不高,个体工商户、省内户籍、迁入特大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加愿意成为市民。经济收入高、消费节制、户籍影响小、社保参加度高、机关单位熟人数多、公共文体参与度高、年龄小和女性等特征对市民化意愿的总体影响为正向,但不同群体间可能存在一些具体差异。分析认为革除体制弊端、提升资本存量、关注分层需求、因城施策是提高市民化意愿的有效渠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宝玉 霍梦婷
利用2016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动态人口监测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考察了流动特征和政府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内流动、流入本地时间越长、流入城市等级越高以及与家庭成员一起流动能显著增强其长期居住意愿与落户意愿,由政府提供住房、缴纳住房公积金、在公有制性质单位就业也均能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和落户意愿。由政府提供就业信息只能增强其长期居住意愿,却不能增强其落户意愿。社会保险还存在着缴纳和受益领取的异地接续困难,缴纳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会显著降低农业转移人口的长期居住意愿和落户意愿。由此,政府应根据农业转移人口流动特征和需求,提供精准性公共服务,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并帮助其随迁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更快融入城市,消除城乡在住房、就业等公共服务和福利的户籍差异,建构全国统一、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政府还应大力打造省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并以乡村振兴助力城市化发展,吸引并留住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业转移人口,使他们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人口红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宝瑞 石晓军 秦国庆 朱玉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切身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畅通城乡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不同地级市的社会流动性水平,并将地级市特征信息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进行匹配,实证考察了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具有稳健性,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的社会流动性能够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经济、社交和心理融入,进而提升其市民化意愿。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据此,文章建议积极营造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以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安居落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淑平 程业炳 张德化
[目的]通过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调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4个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0.451、0.322、0.364(P值均小于0.001)。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工具层面的认知,主观规范中更注重参考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知觉行为控制中个体素质和社会资本影响较大,但也应充分关注老人的照顾问题,过去的行为中是否有务工经验对个体影响较大。[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淑平 程业炳 张德化
[目的]通过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调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4个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0.451、0.322、0.364(P值均小于0.001)。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工具层面的认知,主观规范中更注重参考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知觉行为控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武 欧习 徐嘉婕
本文利用CHIP2008数据,采用Ivprobit与probit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社会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规模与市民化意愿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大城市和小城市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中等规模城市不明显;(2)城乡社保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城市社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农村社保则表现为显著的负面作用。积极实施以小城市为依托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和城乡社保一体化可能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解决之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凯凯 朱喜钢 高浥尘 白彩全
目前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分布于户籍控制严格的大城市,这种错位提醒我们我国的市民化研究应该深入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本文以马鞍山市博望镇为案例区开展问卷调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市民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镇区房价、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未婚子女平均年龄、村庄与镇区的距离、住房面积和城镇品质等。进而对小城镇制定市民化政策提出建议:(1)提高城镇规划水平,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和城镇吸引力:(2)控制房价,降低市民化的经济门槛;(3)理清户籍改革的利益分配,制定具有地域化特征的市民化政策;(4)做好市民化中长期规划,分时序推进市民化工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峰 顾楚丹
为探究日常生活感受对不同类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数据,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农业政策的满意程度会降低居村农民的市民化意愿;周边城市市民的友好程度能够有效提升市民化意愿;对生活现状满意度越高的群体其市民化意愿越高。本研究的发现为未来市民化工作重心的转变提供了参考,即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注重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日常生活感受,从而构建一种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市民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北平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较为突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市二元结构一元化,首先需要测算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明确政府、个人、企业各自承担的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促进政府对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天荣 杨国玉
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农村转移人口倾向于保留农业户口,以农民工身份在城镇工作与生活,主动性市民化愿望不强烈。因地区条件差异,不同地区农村转移人口之意愿与行为有所不同,政府职责在于制定农村转移人口退出土地、融入城市的鼓励措施,以增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力和拉力,而是否市民化则由农村转移人口自由选择。
关键词:
农村转移人口 市民化 行为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昕
解决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意愿,尤其是持久性迁移意愿。文章以房租收入比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住房支付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房租收入比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而且存在拐点。在拐点之前房租收入比与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住房租赁价格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房租收入比对迁移意愿并不显现出负向影响,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选择住房价格较高的大城市,而不是住房价格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农业转移人口 迁移意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宝玉 席美月
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运用LOGIT模型对农业转移人口二孩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意愿留居和意愿返乡农业转移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机制不同;对意愿留居农业转移人口而言,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生育意愿更强,教育程度对二孩生育意愿存在倒U型影响,家庭收入提高、从事中高端职业、省内流动和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能显著提升二孩生育意愿;对意愿返乡农业转移人口而言,家庭收入、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和职业类型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均不显著;二孩生育意愿更多受年龄、一孩性别等影响。认为政府应针对意愿留居和意愿返乡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育意愿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二孩生育政策。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生育意愿 人口红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在明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分析满足就业能力与市民化现状,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综合素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大量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发现,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存在明显的职业特性,其就业能力需求与社会化培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需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行业职业导向服务、培训管理与技能运用效果等制约因素作深入探究。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就业能力 浙江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