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0)
- 2023(5332)
- 2022(4600)
- 2021(4136)
- 2020(3307)
- 2019(8037)
- 2018(7430)
- 2017(14443)
- 2016(7329)
- 2015(8480)
- 2014(8323)
- 2013(8562)
- 2012(8270)
- 2011(7542)
- 2010(7368)
- 2009(6835)
- 2008(6804)
- 2007(5912)
- 2006(5196)
- 2005(4559)
- 学科
- 济(46326)
- 经济(46295)
- 方法(24269)
- 数学(22426)
- 数学方法(22345)
- 业(20273)
- 管理(19517)
- 贸(18609)
- 贸易(18600)
- 易(17983)
- 企(14171)
- 企业(14171)
- 地方(13698)
- 农(12811)
- 农业(9215)
- 财(8903)
- 中国(8722)
- 业经(8584)
- 出(7514)
- 地方经济(7210)
- 口(6326)
- 出口(6312)
- 出口贸易(6312)
- 关系(6268)
- 环境(6119)
- 融(5506)
- 金融(5504)
- 务(5323)
- 财务(5323)
- 财务管理(5312)
- 机构
- 学院(115757)
- 大学(115716)
- 济(58773)
- 经济(58020)
- 管理(43923)
- 研究(39711)
- 理学(38656)
- 理学院(38274)
- 管理学(37785)
- 管理学院(37596)
- 中国(28704)
- 财(24143)
- 京(22599)
- 科学(21466)
- 财经(20265)
- 经济学(19878)
- 所(19060)
- 经(18545)
- 经济学院(18480)
- 农(18128)
- 中心(17921)
- 研究所(17254)
- 业大(16491)
- 江(15971)
- 财经大学(15219)
- 院(14914)
- 贸(14288)
- 农业(14209)
- 北京(13909)
- 范(13758)
- 基金
- 项目(81507)
- 科学(64599)
- 基金(61489)
- 研究(59154)
- 家(53505)
- 国家(53160)
- 科学基金(45340)
- 社会(40753)
- 社会科(38882)
- 社会科学(38875)
- 基金项目(32664)
- 省(29815)
- 自然(28078)
- 自然科(27363)
- 自然科学(27357)
- 自然科学基金(26876)
- 教育(26505)
- 资助(25675)
- 划(25238)
- 编号(22296)
- 部(19397)
- 发(18832)
- 重点(18526)
- 国家社会(18033)
- 成果(17115)
- 教育部(17086)
- 人文(16669)
- 创(16627)
- 科研(15735)
- 大学(15682)
共检索到16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亮
选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作为度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2012年3月-2018年9月的月度周期内辽宁自贸试验区驱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工业增长情况进行了反事实研究。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对东北三省的工业增长影响在驱动方向、力度和波幅方面均存在个体异质性,自贸试验区设立后平均正向驱动辽宁和黑龙江工业增长提升了23.76和1.20个百分点,负向驱动吉林工业增长下降了0.95个百分点;对辽宁驱动效应的波幅最大,吉林次之,黑龙江最小;对辽宁的工业增长影响体现集聚和溢出效应,对吉林体现虹吸效应,对黑龙江体现辐射效应。最后,基于整体和局域的二维视角给出加强省际协同与分工、主动对接、错位竞争等优化自贸试验区驱动工业振兴效能的诸多路径。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东北地区 工业振兴 反事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施锦芳
伴随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我国形成了"1+3+7"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新格局。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横跨沿海内陆、贯通东西、兼顾东北,将推动国内"两横三纵"格局的统筹,体现了对区域战略布局和区域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新一批自贸试验区覆盖范围较广,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战略定位也将各有侧重。于辽宁自贸试验区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施锦芳
伴随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我国形成了"1+3+7"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新格局。新一批自贸试验区横跨沿海内陆、贯通东西、兼顾东北,将推动国内"两横三纵"格局的统筹,体现了对区域战略布局和区域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新一批自贸试验区覆盖范围较广,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战略定位也将各有侧重。于辽宁自贸试验区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亮
基于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共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合成控制的反事实方法,从纵向个体和横向整体二维层面考察了第三批七大自贸试验区驱动各自所在省份工业增长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在政策干预期内,辽宁、浙江、河南、陕西、湖北、重庆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分别平均提升了各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17.22、0、1.84、1.11、0.38、-3.26、2.37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驱动"的工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驱动方向存在正向驱动、负向驱动和不显著驱动,积极集聚效应和消极挤出效应并存;驱动力度有极大驱动、一般驱动和近似零驱动;驱动路径有波动上升型、倒W型、波浪型;在驱动响应方面,政策干预后的前不同几期都存在响应迟缓的时滞特征。
关键词:
工业增长 自贸试验区 经济效应 反事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姜启军 郑常伟
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可以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为区域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提供了天然试验场。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沿海自贸试验区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横向协同集聚的政策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区域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水平;经济集聚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在自贸试验区提高区域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水平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中介作用;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生产性服务业子产业和制造业横向协同集聚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自贸试验区要充分利用自身政策优势,扩大经济集聚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推动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发展;把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心枢纽,弥补金融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短板,强化功能关联,实现高效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钺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地区创新 合成控制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改革,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济绩效,为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完善和复制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玲 车立强
自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轴国家不断推出制度创新举措,制度创新红利为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对所在省域产生的辐射效应则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口额有正效应,对出口额有负效应。应充分发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开放高地作用,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省域经济效应 回归控制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杰 赵婷茹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结构转型升级亟待找到新的突破。在此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采用回归控制法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层面分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产业结构的处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先行试验的政策能够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前期作用显著,后期作用不明显。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地加大"宽进严管"力度,缩短"负面清单"长度;进一步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贸易环境;发挥贸易流通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带动作用,协调各产业之间比例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正彦 秦文宇 陈凯达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在287个城市设立子公司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资本流动,即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对于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投资。第二,自贸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第三,制度环境对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有着重要影响,制度环境越好的城市,设立自贸试验区后更易吸引上市企业投资。此外,受融资约束强的上市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更愿意到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投资。第四,不同于传统的区位导向型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并没有产生虹吸效应。相反,自贸试验区设立后,对毗邻城市的企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带动效应。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 企业资本流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月涛 胡子煜 王云
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政策对地区污染排放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可显著降低地区污染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研究得到同样结论,进一步说明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调节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地方财力增长可有效驱动自贸试验区的减排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建设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总体而言,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降低地区污染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慧 张威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1+3+7”多点开花的建设局面正式起航。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总体方案》对自贸试验区提出的总体任务之一,也是自贸试验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载体与保障。在自贸试验区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守科
日前,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金融是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自贸试验区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守科
日前,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金融是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自贸试验区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