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4)
- 2023(9084)
- 2022(7652)
- 2021(6765)
- 2020(5336)
- 2019(12263)
- 2018(11956)
- 2017(22249)
- 2016(11724)
- 2015(13106)
- 2014(13346)
- 2013(13260)
- 2012(13041)
- 2011(12274)
- 2010(12650)
- 2009(11659)
- 2008(11394)
- 2007(10240)
- 2006(9626)
- 2005(9182)
- 学科
- 济(76344)
- 经济(76296)
- 管理(28809)
- 业(25929)
- 地方(25730)
- 中国(21068)
- 贸(20294)
- 贸易(20277)
- 方法(19982)
- 易(19537)
- 企(17850)
- 企业(17850)
- 农(17132)
- 数学(16862)
- 数学方法(16775)
- 地方经济(15730)
- 业经(15136)
- 学(13125)
- 农业(11957)
- 发(11523)
- 融(10980)
- 金融(10979)
- 环境(10817)
- 银(10035)
- 银行(10021)
- 制(9936)
- 行(9889)
- 财(9735)
- 关系(8934)
- 产业(8698)
- 机构
- 学院(180122)
- 大学(176853)
- 济(89332)
- 经济(87704)
- 研究(73470)
- 管理(60854)
- 中国(54821)
- 理学(50221)
- 理学院(49574)
- 管理学(48872)
- 管理学院(48541)
- 科学(41512)
- 京(38821)
- 所(38076)
- 财(36842)
- 研究所(34046)
- 中心(31285)
- 农(30084)
- 江(28928)
- 经济学(28614)
- 财经(28280)
- 院(26603)
- 北京(25686)
- 经济学院(25470)
- 经(25369)
- 范(25096)
- 师范(24894)
- 业大(23612)
- 州(23284)
- 农业(22780)
- 基金
- 项目(109292)
- 科学(84779)
- 研究(82143)
- 基金(76476)
- 家(66555)
- 国家(66012)
- 科学基金(54877)
- 社会(53585)
- 社会科(50979)
- 社会科学(50971)
- 省(43294)
- 基金项目(39527)
- 教育(36088)
- 划(35714)
- 编号(32699)
- 自然(31995)
- 资助(31665)
- 发(31561)
- 自然科(31107)
- 自然科学(31100)
- 自然科学基金(30475)
- 成果(26820)
- 发展(26038)
- 展(25630)
- 重点(25565)
- 课题(24380)
- 部(23747)
- 国家社会(22553)
- 创(21858)
- 创新(20636)
共检索到30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铁山 裴兵兵
建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重大机遇,发挥着促进经济要素流动、吸引和配置优质资源的功能,从夯实枢纽经济基础、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和提升资源流动效率等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推动"三个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口岸和物流枢纽建设不完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等障碍。因此,需要从打造国际综合枢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等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张铨稳
首先使用文本分析法量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并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评分体系量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之后基于2013—2020年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发现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自贸试验区,其制度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区域市场发展程度,在总体和细分维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戚桂杰 谷祖莎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在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系统集成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以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上海、北京等自贸试验区出台众多数字贸易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具备了良好的数字贸易发展基础。数字贸易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国际合作、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可以有效助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基于当前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数据价值发挥不充分、知识产权规则尚未完善、市场准入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等问题,应循序探索合理的数据流动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加快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提升数字人才素养、完善数字贸易统计测度标准、激发数字贸易创新活力,促进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数字贸易 制度创新 发展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吕越 于喆宁 李天宇
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数字贸易为引领,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加大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压力测试,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扩大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充分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拓宽贸易渠道,为企业参与贸易活动提供更多契机;有利于推动自贸试验区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价值链提质升级,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推进自贸试验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联通发展,缩小各自贸试验区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数字贸易为引领,是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自贸试验区仍存在的制度创新系统性不足,数字贸易方面负面清单较长,数据跨境流动受上位法限制且技术和平台支撑不足,以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尚不成熟等短板,自贸试验区应战略性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完善数字贸易负面清单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整合限制性措施;协助建立重要数据目录,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融入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思敏
我国对外开放正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型升级,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也正在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也是金融业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提升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我国金融业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自成立之初就强调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具有制度型开放的"基因"。我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的进程充分体现了制度型开放的理念、精神,使得金融开放向制度层面纵深推进,助力从规则、标准、管理层面上打造开放型金融体系的"升级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谋划金融开放创新,要围绕制度型开放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支持和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探索金融创新领域的中国方案、中国标准,构建对标国际高水平的金融营商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奎
<正>自贸试验区金融驱动必须考虑好“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更好做”的问题,才能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产生较好的政策效果2017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试验区)在舟山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贸试验区,围绕油气全产业链“131”目标(“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即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示范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吴楚豪
本文使用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引致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属地省份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产生经济效应的影响范围介于1000~2000公里,在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要大于不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与非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均存在转移效应,同为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的转移效应更为突出;在考虑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情况下,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其他省份的实际GDP增长率,中部和西部等内陆自贸试验区的负向影响更为突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自贸区金融改革必须主要处理好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区域试点的关系、区域金融改革与宏观政策大局的关系、顶层设计与事件驱动的关系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一直以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贸易、投资、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这必将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迈向新的阶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爱俭 方云龙
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实际,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逻辑,在深刻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发展脉络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定位进行剖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系统集成思维开拓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也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枢纽作用。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差别化探索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行先试制度红利,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用高水平开放实践助推国内外经济良性循环,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未来。
关键词:
双循环 自贸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桂虎 白明 朱刚
作为金融开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实施了逐步开放的战略,自贸试验区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文章首先分析了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争论与政策导向,然后探讨了我国自贸试验区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最新实践,并且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总结了我国自贸试验区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最后,提出了以自贸试验区为抓手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鼓励自贸试验区从全局角度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来破解各种跨境业务中的限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资本项目开放 经验总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丽平 蒋曼曼 左文进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对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基于此,应优化自贸区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制度优势、深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人才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春玲 全毅
福建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商事制度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闽台融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重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轻制度创新等问题。未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应主动适应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改革开放新形势新任务,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前沿地带。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丽平 蒋曼曼 左文进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对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基于此,应优化自贸区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制度优势、深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人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