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0)
2023(11376)
2022(9509)
2021(8734)
2020(7367)
2019(16741)
2018(16118)
2017(31492)
2016(16937)
2015(18953)
2014(19176)
2013(18683)
2012(17153)
2011(15391)
2010(15752)
2009(15203)
2008(15677)
2007(14101)
2006(12854)
2005(11901)
作者
(47540)
(39791)
(39739)
(37678)
(25512)
(18778)
(18081)
(15255)
(14909)
(14357)
(13501)
(13167)
(13053)
(12924)
(12557)
(12020)
(11737)
(11526)
(11521)
(11515)
(9842)
(9827)
(9597)
(9045)
(8999)
(8838)
(8821)
(8805)
(7860)
(7753)
学科
(80314)
企业(80314)
(79196)
管理(75803)
(70563)
经济(70433)
(30549)
方法(30165)
业经(24329)
(22972)
贸易(22958)
(22359)
(22159)
财务(22127)
财务管理(22100)
数学(21481)
数学方法(21227)
企业财务(20963)
(20860)
(17291)
(16695)
技术(16306)
中国(15958)
(15578)
(14948)
(14152)
理论(14070)
体制(13107)
企业经济(12424)
经营(12265)
机构
学院(249850)
大学(244668)
(111018)
经济(108859)
管理(103036)
理学(87540)
理学院(86737)
管理学(85785)
管理学院(85290)
研究(78191)
中国(63024)
(57979)
(49873)
财经(44072)
科学(41767)
(40007)
(39667)
(37658)
中心(35832)
经济学(33226)
研究所(33059)
财经大学(32215)
北京(31265)
(31005)
(30802)
商学(30109)
业大(30024)
经济学院(29906)
商学院(29820)
(29353)
基金
项目(155681)
科学(125440)
研究(118061)
基金(115581)
(98182)
国家(97295)
科学基金(85877)
社会(77722)
社会科(73850)
社会科学(73834)
基金项目(60344)
(59933)
自然(54356)
教育(53658)
自然科(53061)
自然科学(53046)
自然科学基金(52157)
(49391)
编号(47523)
资助(47363)
成果(38794)
(35733)
(35645)
重点(34420)
(34217)
课题(32770)
(32665)
国家社会(32016)
创新(31856)
教育部(31645)
期刊
(130090)
经济(130090)
研究(76962)
(50273)
中国(48572)
管理(45651)
科学(30441)
学报(28711)
(27523)
(26729)
金融(26729)
大学(23544)
财经(22664)
学学(22526)
技术(22190)
业经(21644)
教育(21167)
经济研究(20854)
(19514)
(19281)
农业(17860)
问题(17328)
国际(16927)
财会(14348)
技术经济(13505)
现代(13051)
会计(12428)
商业(12326)
世界(12307)
经济管理(11838)
共检索到389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丛颖   韩振川   周健颖  
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以来,中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各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创新举措,推进制度创新。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区内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区内企业绩效,且这种提升作用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期间费用等交易成本实现,而非通过降低税收负担实现,证实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内企业绩效提升源于制度红利,而非政策红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非国有企业、重点行业企业和公众关注度高的省份企业绩效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吴昊  
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流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提高了流通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均能促进国有与非国有流通企业绩效,但对国有流通企业作用更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位于数字基建好的流通企业绩效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政策红利,通过缓解融资困境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释放融资红利和转型红利,从而提升流通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改革,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济绩效,为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完善和复制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聂辉华  邹肇芸  
尽管20世纪80年代的制度创新曾经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但由于近二十年制度创新减缓,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人口红利"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这与既定的政策目标是冲突的。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面临多种因素的制约。即便在短期内继续拥有人口红利,如果制度质量较低或者交易费用较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也会低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预期,并且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低于贸易前的福利水平。中国必须摆脱对人口红利的依赖,通过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制度红利",以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管涛  
2013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和开放的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规划。上海自贸区进行金融开放试点的意义在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试点并不是要建立一个离岸金融市场或再造一个香港,而是要探索全国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金融管理经验,因此,相关试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蓬  胡士华  胡亚丽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风险源,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亦是各经济体面临的一大难题。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经济运行规则和执行措施的"混合体",其设立形成的政策冲击效应和契约执行效应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文章从自贸区设立这一事件产生的冲击影响出发,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讨自贸区的设立是否影响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动态检验发现其抑制作用存在持续性。机制检验发现,利润率均等化和融资约束缓解是自贸区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内陆重点城市企业、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且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文章对推进自贸区增资扩容、推广试点区域有益的制度经验和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林  肖倩冰  邹经韬  
从近年中央政策文件的变化看,党中央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正在嬗变,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改革任务在不断加强。然而,在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否落实了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红利?这个问题在实务界与理论界均至关重要,但却鲜有文献进行系统性探讨。为此,本文通过搜集全国286个地级市2009—2017年的数据,基于PSM-DID分析法,从三个"政策红利"维度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贸易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进口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对出口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对进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2)增长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提高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3)投资自由红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的外资利用水平并未产生明显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逸飞  贾向锋  
放松管制是目前我国为适应全球化和全球经济重构新趋势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放松管制必然会带来价格波动的风险,并且这种波动会在产业链中进行传导,通过"牛鞭效应"放大,最终会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甚至导致很多相关企业倒闭。本文通过分析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价格波动风险,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实现规避风险和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雪  周晓唯  
中国在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为此,政府应该吸取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采取错误政策措施导致出现"失去的20年"的教训,正确认识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应该从人口红利转向制度红利方式,通过改革提升制度质量、创造有力制度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航  孙早  李潇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呈加速金融化趋势,不利于其聚焦主业,导致系统性风险快速积累。自贸试验区在探索制度型开放进程中,通过增进资产流动性、提升盈利水平、优化信贷配置、稳定预期收益等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进程起到了明显的遏制效应。根据1596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数据可以发现,随着自贸试验区设立,其资产金融化率的增长明显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比的增长受到的遏制效应最为突出。下一阶段,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企业内外投融资一体化,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强化监管—处置—自救协同的风险防控,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主动脱虚向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龙学文  孙伟  
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生育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及其经济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构建一个异质性居民代际交叠模型,深入考察生育政策(包括最大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政策)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养老保障负担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生育政策对不同人力资本居民的生育和子女教育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效应,且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政策的影响不同。生育数量限定政策放松对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对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则具有"U"型效应,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超生罚款政策放松亦能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但会抑制经济增长、加大收入差距。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总体有助于生育政策放松取得较好效果;降低代际传导性有利于生育数量限定政策放松积极作用的发挥,超生罚款政策放松则具有相反影响。上述发现对于持续优化完善我国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有良好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立坚  
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将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将再次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通过以政府自身职能转变为基石的"制度红利",来替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所采用的、为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而实施的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政策红利"的方式,探索和确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国达  郭爱美  文雁兵  
文章运用两部门增长模型对制度质量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双重作用机制及其红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124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度质量对人力资本存在双重效应,制度质量的改善不仅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本的积累率(配置效应),同时也提高了人力资本的利用率(效率效应);制度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双重效应具有显著的红利作用,且"效率效应"发挥的人力资本"增长红利"大于"配置效应";双重效应的红利作用存在动态转换,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效率效应"的发挥逐步替代了"配置效应"。因此,发挥制度的双重效应对"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和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