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1)
- 2023(16449)
- 2022(14148)
- 2021(13047)
- 2020(10952)
- 2019(24909)
- 2018(24452)
- 2017(47270)
- 2016(25814)
- 2015(28721)
- 2014(28361)
- 2013(28243)
- 2012(25967)
- 2011(23723)
- 2010(23530)
- 2009(21354)
- 2008(21163)
- 2007(18654)
- 2006(16442)
- 2005(14163)
- 学科
- 济(108912)
- 经济(108803)
- 管理(72604)
- 业(70336)
- 企(57271)
- 企业(57271)
- 方法(49496)
- 数学(42317)
- 数学方法(41919)
- 农(28649)
- 中国(28544)
- 贸(25996)
- 贸易(25981)
- 易(25142)
- 财(24976)
- 学(24849)
- 业经(24551)
- 地方(24207)
- 农业(19365)
- 理论(18186)
- 制(17514)
- 技术(17511)
- 环境(17081)
- 和(16106)
- 务(15673)
- 财务(15606)
- 财务管理(15582)
- 产业(15267)
- 企业财务(14744)
- 融(14624)
- 机构
- 大学(380983)
- 学院(378256)
- 济(153299)
- 经济(150189)
- 管理(146270)
- 研究(129975)
- 理学(127792)
- 理学院(126298)
- 管理学(124036)
- 管理学院(123376)
- 中国(92154)
- 科学(83969)
- 京(80728)
- 农(68798)
- 所(66298)
- 财(66282)
- 业大(62006)
- 研究所(61132)
- 中心(56845)
- 财经(54589)
- 农业(54577)
- 江(53826)
- 北京(50188)
- 范(49914)
- 经(49697)
- 师范(49353)
- 院(46887)
- 经济学(46815)
- 州(43811)
- 经济学院(42572)
- 基金
- 项目(265689)
- 科学(208013)
- 基金(193788)
- 研究(186397)
- 家(172187)
- 国家(170820)
- 科学基金(145267)
- 社会(119312)
- 社会科(113232)
- 社会科学(113204)
- 基金项目(103570)
- 省(103178)
- 自然(96585)
- 自然科(94321)
- 自然科学(94294)
- 自然科学基金(92597)
- 划(87806)
- 教育(84203)
- 资助(79165)
- 编号(73332)
- 重点(60135)
- 成果(57970)
- 部(57741)
- 发(57207)
- 创(55164)
- 创新(51525)
- 科研(50789)
- 课题(50579)
- 计划(49681)
- 国家社会(49647)
- 期刊
- 济(161404)
- 经济(161404)
- 研究(109473)
- 学报(69261)
- 中国(64599)
- 农(61396)
- 科学(60497)
- 大学(51178)
- 管理(51075)
- 学学(48683)
- 财(47968)
- 农业(42459)
- 教育(35961)
- 技术(29230)
- 融(27564)
- 金融(27564)
- 财经(27327)
- 业经(26671)
- 经济研究(26590)
- 问题(24158)
- 经(23563)
- 业(22155)
- 贸(20293)
- 科技(19678)
- 版(18855)
- 技术经济(18411)
- 图书(18167)
- 业大(18046)
- 商业(17339)
- 现代(17080)
共检索到53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张毅
利用2004~2016年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资本错配的中介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该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城市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自贸区设立对城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对城市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自贸区设立通过资本错配的矫正效应实现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中,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在测度分析我国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层级分异的视角,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集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产业驱动力呈现出以制造业为主切换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演变特征,在高等级中心城市这种趋势愈加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技术效率的途径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主要提高了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集聚对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总体上并不显著,但高等级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集聚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仝锦涛
[目的]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探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集聚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全国及4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都呈上升发展趋势;全国层面看,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只会对本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有“U”型影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在4大地区、不同农产品贸易水平和不同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存在异质性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异质性。[结论]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产品贸易非均衡发展策略,同时倡导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功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张立柱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倩
基于2008—2016年96家城商行的数据,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对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城商行股权结构的调节效应和城商行信贷行为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科技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当地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商行股权结构对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与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股权制衡度起正向调节作用,而第一大股东性质起负向调节作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改变城商行的信贷行为间接影响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关联贷款比例、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流向是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促进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三个重要渠道,在科技金融发展促进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总效应中约三分之一可归因为其信贷行为的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先福
在借助一般门槛模型估计门槛值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来构建分段函数以求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利用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度分别跨越门槛值1.0299、2.1741、2.0651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改善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影响均由负转正,而跨过门槛值2.1741后对纯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却由正转负;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林辉 高庆昆
要素无效配置和过度拥挤已成为许多国家在要素配置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过于关注要素投入和TFP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忽视了不完全市场环境中要素错配引发的经济后果。文献指出,源于制度缺陷、经济非自由化和不完全信息的作用,要素间易发生不同层面的错配而引发技术效率的损失。经验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要素错配引发技术效率损失现象更为突出,在短期内提高TFP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减少要素流动障碍并抑制价格扭曲,消除要素错配的影响。
关键词:
要素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会 谷江宁 张金慧
本文利用京津冀2011~2019年13个城市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单一产业集聚与两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不同影响,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上探究要素禀赋结构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模式是现阶段京津冀城市群的合理选择,对京津冀制造业TFP提升起促进作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单一产业集聚对京津冀制造业TFP提升起抑制作用;交通仓储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制造业TFP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两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TFP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文龙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东部9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计算了东部城市传统商业集聚和多元商业集聚的程度,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估算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探索不同商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倒U型,其中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推动因素;相比于传统商业集聚,东部城市的多元商业集聚程度显示了一定的弱化现象,但多元商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仍然大于传统商业集聚,而且这种贡献是通过提升城市技术效率进行传导,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汪立新
本文采用EG指数方法测度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水平,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测度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呈下降趋势且速度随时间变缓,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大;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两者关系,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业集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陈昱帆 花俊国
[目的]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践行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方法]基于2007—2021年中国27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传导机制。[结果]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中部地区整体提升;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据此提出了推进奶牛养殖业的集聚发展、优化地理布局、完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及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梦卓 朱顺和 孙穗
本文利用2012-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呈现“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进口指数、全球价值链出口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我国仍困于集聚拥挤效应、陷于价值链低端锁定,要不断优化我国产业布局、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加强全球价值链中先进技术的学习、内化,才能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