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3)
- 2023(16780)
- 2022(14193)
- 2021(13133)
- 2020(10736)
- 2019(24791)
- 2018(24288)
- 2017(45295)
- 2016(23592)
- 2015(26400)
- 2014(26150)
- 2013(25859)
- 2012(24393)
- 2011(22172)
- 2010(22124)
- 2009(20135)
- 2008(19598)
- 2007(16794)
- 2006(15028)
- 2005(13672)
- 学科
- 济(121399)
- 经济(121281)
- 管理(64810)
- 业(59798)
- 企(45583)
- 企业(45583)
- 方法(45553)
- 数学(40170)
- 数学方法(39762)
- 中国(36025)
- 地方(30580)
- 农(29402)
- 贸(27062)
- 贸易(27041)
- 易(26182)
- 业经(23825)
- 财(23657)
- 学(20865)
- 农业(20273)
- 制(18469)
- 环境(18248)
- 地方经济(17137)
- 融(16960)
- 金融(16958)
- 银(16723)
- 银行(16707)
- 发(16379)
- 行(16194)
- 和(15390)
- 理论(14933)
- 机构
- 大学(341049)
- 学院(340277)
- 济(158518)
- 经济(155663)
- 管理(128829)
- 研究(124912)
- 理学(110017)
- 理学院(108761)
- 管理学(107088)
- 管理学院(106440)
- 中国(95345)
- 京(73156)
- 科学(70930)
- 财(69141)
- 所(61195)
- 中心(56096)
- 研究所(55164)
- 财经(55031)
- 农(51050)
- 经济学(50503)
- 经(50237)
- 江(49714)
- 北京(46990)
- 院(45740)
- 业大(45380)
- 经济学院(45343)
- 范(45051)
- 师范(44589)
- 财经大学(40933)
- 州(39416)
- 基金
- 项目(226929)
- 科学(180689)
- 基金(167446)
- 研究(167243)
- 家(145967)
- 国家(144831)
- 科学基金(124764)
- 社会(110707)
- 社会科(105291)
- 社会科学(105271)
- 基金项目(87788)
- 省(85169)
- 自然(78213)
- 自然科(76296)
- 自然科学(76274)
- 教育(75896)
- 自然科学基金(74904)
- 划(72548)
- 资助(68554)
- 编号(64675)
- 发(53832)
- 重点(51657)
- 部(51476)
- 成果(51458)
- 国家社会(47694)
- 创(46761)
- 课题(45542)
- 教育部(44789)
- 创新(43984)
- 发展(43587)
- 期刊
- 济(177591)
- 经济(177591)
- 研究(109225)
- 中国(69344)
- 财(51730)
- 管理(51030)
- 学报(46690)
- 科学(46642)
- 农(46456)
- 大学(37073)
- 学学(35002)
- 教育(33435)
- 融(32853)
- 金融(32853)
- 农业(32252)
- 技术(32137)
- 经济研究(30343)
- 财经(28015)
- 业经(26720)
- 问题(25231)
- 经(24386)
- 贸(23577)
- 国际(21044)
- 世界(19404)
- 业(18156)
- 技术经济(17858)
- 统计(16807)
- 资源(15863)
- 现代(15306)
- 商业(15158)
共检索到526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飞 石铭 张毅
自贸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带来的全方位改革实验及制度创新对于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将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探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该效应随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位点与城市科教资源提升而增强;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自贸区设立在短期和长期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均较显著,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城市创新能力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二者的协同集聚,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邻近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鉴于此,非自贸区设立城市应立足自身要素禀赋条件,创造性吸收自贸区改革试验的经验及制度创新成果,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壮大城市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协同集聚的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出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蓉蓉 李天德
以不同地区相继实施的自贸区战略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自贸区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股东属性的分组检验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自贸区战略对非国有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相对更大;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地区相比,自贸区设立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相对更明显。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显示自贸区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通过提高地区的直接投资比重、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资本配置效率三个机制共同实现。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视角对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战略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由贸易区 双重差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以涛 张锡宝
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服务要素与居民需求的有机协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城市信息化高度融合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2004~2016年我国224个城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智慧城市促进金融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就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政策效果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蔚 于恩平 倪中新
本文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水资源要素禀赋的改善对受水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个指标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能够显著促进受水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提升受水城市的创新能力,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城市金融资源的供给,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水平。与此同时,受水城市的工业污水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可见调水工程并没有增加高污水排放企业向受水地区的转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缺水更加严重的城市通过调水工程释放了更多的发展潜力。以上结论凸显了统筹调配水资源要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推进实施要素调配工程时,政府部门应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适度向要素短缺程度更高的城市倾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常裕琦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政策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第二,在影响机制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区域创新提升效应、市场环境改善效应和数字产业集聚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更能体现在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且随着设立批次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提升的政策效应逐渐减弱。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自由贸易试验区 多期双重差分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蒋瑛 刘琳 刘寒绮
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包括27个智慧旅游城市在内的我国53个旅游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城市的智慧旅游建设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旅游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文章通过PSM-DID模型、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作用机制分析与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与城市等级相关,均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特征。在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及优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从智慧旅游政策出发,证明了我国旅游业加快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丰富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视域,也为中国城市抓住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及大力提高旅游发展质量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旭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在多维度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0371%-0.0516%;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强化经济增长、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互联网普及等途径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种机制下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分别为0.0814%、0.0140%和0.0514%。据此,本文提出应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到全国的推广,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智慧流通、清洁流通和高效流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江伟
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在探究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114个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生态发展、兼顾小城市利益和政策推广拓展了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科选 余林徽
利用2009—2018年间250个城市层面的数据,并运用双重差分法,全面分析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论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能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均获得了显著提升,东部地区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不同类型的城市均获得了显著改善,且随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其提升效果也依次增强;不同财政实力和金融实力的城市均获得了显著改善,但高财政实力和高金融实力的城市提升效果则更为显著。最后,通过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等途径来促进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源序 雷娜 刘晓倩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第二,经济发展效应、就业优化效应和社会保障提升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生产力布局,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完善配套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区域差距,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毛霞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自然实验,结合1990—2015年中国295个地级市数据以及成立的184家城市商业银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地方金融机构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显著促进了城市FDI的流入;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估计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结合企业数据证实城商行的设立提升了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而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对城商行兼并和异地扩张行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商行经营规模的扩张,无论是对属地还是异地城市FDI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而城商行资金规模的扩张对FDI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些发现将为我国完善金融体系和升级银行业结构、吸引FDI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实施的“快进键”,已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释放互联网发展效应、城市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规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促进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吗?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促进了产业数字化发展吗——基于数据交易平台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化改革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能源效率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能否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基于9所高校改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监管执法公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