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5)
2023(7223)
2022(6036)
2021(5352)
2020(4307)
2019(10017)
2018(9702)
2017(19427)
2016(9998)
2015(11125)
2014(11373)
2013(11188)
2012(10804)
2011(10023)
2010(10521)
2009(9936)
2008(9591)
2007(8737)
2006(8314)
2005(7731)
作者
(28383)
(24079)
(23950)
(22899)
(15567)
(11240)
(10911)
(9294)
(9070)
(8705)
(8422)
(7999)
(7809)
(7729)
(7638)
(7459)
(7158)
(6944)
(6890)
(6619)
(6241)
(5855)
(5791)
(5615)
(5510)
(5471)
(5134)
(5098)
(4841)
(4717)
学科
(67313)
经济(67278)
管理(27876)
(24390)
方法(19941)
(19614)
贸易(19603)
(18983)
地方(18734)
(18031)
企业(18031)
数学(17599)
数学方法(17442)
中国(14187)
(14052)
地方经济(12786)
业经(11381)
(11002)
(10096)
(9450)
农业(9219)
(9127)
关系(8436)
环境(8346)
(8087)
(8000)
金融(8000)
(7730)
(7693)
银行(7688)
机构
学院(154025)
大学(150522)
(84562)
经济(83144)
研究(57828)
管理(55902)
理学(46901)
理学院(46438)
管理学(45875)
管理学院(45584)
中国(44140)
(36638)
(30098)
科学(29304)
(28550)
财经(28156)
经济学(27788)
(25376)
研究所(25253)
中心(25044)
经济学院(24753)
(24439)
(20661)
财经大学(20295)
(20028)
北京(19371)
(18790)
(18731)
(18714)
师范(18635)
基金
项目(90075)
科学(71432)
研究(70271)
基金(65671)
(55233)
国家(54799)
社会(47473)
科学基金(46811)
社会科(45232)
社会科学(45225)
(34145)
基金项目(32756)
教育(30917)
资助(28225)
编号(28105)
(27722)
自然(26605)
自然科(25947)
自然科学(25942)
自然科学基金(25470)
成果(23670)
(22132)
(20770)
重点(20218)
国家社会(20119)
课题(20026)
发展(19239)
(18960)
(18705)
(18690)
期刊
(103641)
经济(103641)
研究(55963)
中国(28338)
(26547)
管理(22732)
经济研究(19362)
(18915)
(18141)
金融(18141)
科学(16494)
(16486)
学报(16019)
业经(14965)
国际(14781)
财经(14760)
问题(14248)
技术(13695)
大学(13217)
(12975)
农业(12799)
学学(12713)
教育(11765)
世界(10760)
技术经济(9735)
统计(8686)
商业(8613)
经济问题(8252)
经济管理(7617)
(7526)
共检索到253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玲  杨月涛  
采用城市层面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政策可以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同时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设立自贸区主要通过贸易效应、金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机制促进本地和邻近地区经济增长。应在各大区域经济中心加强自贸区建设,以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2)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3)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盈盈  王雪纯  王晨  韦祖民  
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其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多地也纷纷效仿。现今,我国已有21个省份成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但其产生的政策效应需要客观验证。本文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进行估计,分析数据中包含了2009—2017年中国1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第一,自贸区政策的颁布提高了地区实际GDP。第二,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种创造效应而非虹吸效应。同时,在多次安慰剂检验和不同角度的稳健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具有一定可靠性。这种因果分析下的政策评价对后续政策制定及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谌莹  张捷  石柳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但在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客观事实是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扩展形式构建实证模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优化、重点开发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主体功能区划之间的经济差距。发现两类地区的真实生产总值差距悬殊,主要是由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地区差异、投入要素产出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差异所造成。随后,从两类地区分别选取中等人均真实生产总值样本进行平行趋势检验,进而展开双重差分实证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实施扩大了两组样本的经济增长差距。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我国经济规模赶超意大利,位居世界经济规模第六位,2007年赶超德国,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三的国家,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然而,在新常态发展态势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不能强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发掘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刻不容缓。自贸区的成立,可以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然后以开放促改革,进而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自贸区的成立,对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自贸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亮  
该文对我国自贸区发展整体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联系经历了从设立特区促开放、复"关"入"世"和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等历程,目前已达成、在谈和在研自贸区的谈判数量和合作水平均稳步提高,体现出一些显著发展特征:自贸区已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和贸易投资地位,而且"自贸区驱动"比"出口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入,自贸区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耦合关系。我国需重视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促进自贸区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效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亮  陈淑梅  
现阶段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寻找和释放新的驱动力以促进经济"回暖"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周边的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大自贸区建成后对各经济体尤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大自贸区都会驱动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同时对非成员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对我国来讲,每个自贸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大小不一,但都能有效驱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总量及福利水平的增长,而且成员越多、市场规模越大的自贸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就越大,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越明显。最后就如何能让自贸区建设更好地驱动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红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政策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国 1982-2002年的年度数据,采用新增长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度对FDI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贸易开放并没有提高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外贸体制仍是保护贸易体制,主要是在体制外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即对“三资企业”的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实行优惠政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度比较和深度比较可知,自贸区数量和市场总规模与其效能大小之间具备耦合效应特征,而新建设自贸区开放水平和提高已达成自贸区合作水平与其效能大小存在着交叉联动性;通过自贸区驱动力的大小对比发现,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并非一定大于同一情景下的其他成员,引致一定的不确定性,故需重视自贸区带来的贸易转移和冲击弱势产业等消极作用。因此,政府应"谋子"与"谋势"相结合,做好自贸区驱动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其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效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祖玄  
中央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政策的目标之一在于促进FDI流入中国,并且带来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中央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却会越来越受制于引进技术部门凸性生产函数的限制,从而使得汇率政策的作用下降。因此,中央货币当局应当审慎考虑自己的汇率政策,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状态和生产函数的具体特征而重新估计汇率政策的作用和代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晓薇  
本文认为,主要依据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所提供的解决发达国家增长问题的政策,来解决现在处于发展时期的我国经济问题,形成“政策悖论”。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同样的政策、效果自然相悖,由此应从解决宏观总量政策转移到从微观层面着手,创造出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德海  
权力在政治科学中是一个核心概念。在最近的十几年当中 ,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释与改革有关的经济秩序问题 ,因而逐渐成了政治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一国经济发展的总政策决定着该国的经济增长秩序 ,而在总政策的背后 ,则有立基于权力之上的政府。对权力来源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权力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于此 ,本文不仅将分析的视野扩展至卡尔多—希克斯补偿检验规则 ,同时还沿此逻辑思路建立了检验改革开放总政策的一个简单模型 ,提出了政府政策的效率曲线并总结了其变动规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子云  
第一,抓好制度顶层设计。在产业政策取向上,要更加鼓励和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业、资源消耗低和产出回报高产业、清洁生产和负面影响低产业。在税务政策取向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业、资源消耗低和产出回报高产业、清洁生产和负面影响低产业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与财政资金支持。在信贷政策取向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业、资源消耗低和产出回报高产业、清洁生产和负面影响低产业给予更加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在考评制度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  杨瑞龙  毛振华  朱克敏  王晋斌  阎衍  朱戎  
协同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是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具备长期动力和短期动力相互交织、"多空"力量相互对冲的特征。要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步入"黄金律"增长路径,必须寻求到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协同的政策组合来破解"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局面,以更加积极的民生财政政策来对冲短期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