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0)
- 2023(16379)
- 2022(13991)
- 2021(12897)
- 2020(11097)
- 2019(25529)
- 2018(25355)
- 2017(48952)
- 2016(26430)
- 2015(29939)
- 2014(29834)
- 2013(29450)
- 2012(27442)
- 2011(24845)
- 2010(24791)
- 2009(23124)
- 2008(22969)
- 2007(20625)
- 2006(17978)
- 2005(15573)
- 学科
- 济(110673)
- 经济(110554)
- 管理(77348)
- 业(71301)
- 企(57325)
- 企业(57325)
- 方法(54292)
- 数学(48040)
- 数学方法(47548)
- 中国(31192)
- 农(29793)
- 财(29214)
- 贸(27689)
- 贸易(27675)
- 易(26846)
- 地方(23371)
- 学(22466)
- 业经(22302)
- 制(20273)
- 环境(19966)
- 农业(19266)
- 务(18388)
- 财务(18335)
- 财务管理(18293)
- 企业财务(17301)
- 银(17020)
- 银行(16959)
- 和(16336)
- 融(16241)
- 金融(16238)
- 机构
- 大学(387032)
- 学院(386093)
- 济(159080)
- 经济(155791)
- 管理(148174)
- 研究(128518)
- 理学(128361)
- 理学院(126918)
- 管理学(124755)
- 管理学院(124051)
- 中国(95926)
- 京(81053)
- 科学(80424)
- 财(72996)
- 农(69168)
- 所(64985)
- 业大(61074)
- 中心(60001)
- 研究所(59191)
- 财经(58921)
- 江(56845)
- 农业(55006)
- 经(53539)
- 北京(50217)
- 经济学(49116)
- 范(48417)
- 师范(47783)
- 院(46810)
- 州(45592)
- 经济学院(44832)
- 基金
- 项目(262786)
- 科学(205533)
- 基金(191511)
- 研究(184516)
- 家(169563)
- 国家(168223)
- 科学基金(143172)
- 社会(117709)
- 社会科(111644)
- 社会科学(111612)
- 省(102509)
- 基金项目(102117)
- 自然(95431)
- 自然科(93172)
- 自然科学(93143)
- 自然科学基金(91453)
- 划(87319)
- 教育(85200)
- 资助(78730)
- 编号(73174)
- 重点(59769)
- 部(58120)
- 成果(57918)
- 发(56330)
- 创(54319)
- 科研(51586)
- 创新(50924)
- 课题(50466)
- 计划(49636)
- 教育部(49418)
- 期刊
- 济(165822)
- 经济(165822)
- 研究(106870)
- 中国(68042)
- 学报(65370)
- 农(60674)
- 科学(57669)
- 财(55937)
- 管理(51584)
- 大学(48518)
- 学学(46106)
- 农业(40858)
- 教育(33762)
- 融(33198)
- 金融(33198)
- 技术(32330)
- 财经(28893)
- 业经(27622)
- 经济研究(27244)
- 问题(25054)
- 经(24738)
- 贸(22685)
- 业(21777)
- 统计(19171)
- 版(18777)
- 国际(18615)
- 技术经济(18512)
- 商业(18326)
- 理论(17708)
- 图书(17553)
共检索到556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艳 陈张婷 李彦
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自贸区建设为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选取2008—2019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显示,总体上,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自贸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自贸区建设带来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对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效果更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自贸区建设的空间辐射力,发现自贸区建设对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有改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贸区区位以及资源禀赋进行合理的分工,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实现城市和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出台特色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差异化政策以促进资源型城市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整合校企力量,以产学研融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实现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飞宇 赵爱清
近年来,"雾霾"等污染现象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文选取了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全面回归分析了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在城市间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60%以上的城市处于"高—高"型和"低—低"型的空间集群中。在此基础上,空间自相关模型表明FDI的引入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污染光环"和"污染天堂"的双重效应。不同地区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在种类和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上需及时加强对某些新污染源的关注,同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培材 王忠
以2003-2010年中国261个地级市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官员更替对地区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官员更替对地区环境有短期的负面影响;更替发生当年,地区污染加重;在接任官员的任期内,官员对辖区环境有积极影响。同时,地区环境状况也受官员特征的影响,如异地调任的市长对地区环境的消极影响更大;地区污染程度随着官员任期的延续先下降后上升,呈U形变化。因此,在我国城市污染的治理中,应合理调整官员的调任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官员考核指标,应是治理城市污染的重要治本措施之一。
关键词:
官员更替 环境污染 更替类型 激励扭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德凤 彭飞 刘华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环境污染 双边随机前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勇 钟茂初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递增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的;环境规制对脱钩状态的影响既与自身规制强度有关,也受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需综合权衡规制强度和绿色科技投入强度,以实现最有利于脱钩的影响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脱钩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环境规制政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来制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王璇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利用2004-2008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反U型曲线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从城镇人口、产业结构、环保技术和意识、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惠珍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7-2013年中国287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通过结构效应和替代效应降低了中国环境污染,而通过增长效应提高了环境污染;地方财政支出中提高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增加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而提高社会服务性支出占比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最后,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改革目前地方政府单一型的激励机制,将生态效...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支出 环境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逯进 赵亚楠 陈阳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讨论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可以显著降低环境污染;(2)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在人力资本的影响下,技术创新显现出明确的减污效应,同时在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人力资本也显现出明确的减污效应;(3)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后,二者的协同效应会增强,减污效果更明显;(4)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通过"产业清洁效应"、"外资清洁效应"和"金融清洁效应"3类中介途径实现的。研究结论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 机制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莺 曾穗平 刘大漳 曾坚 张晨 焦姣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其防控治理仍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以城市形态为切入点,基于我国288个城市2010、2015、2020三个年份的面板数据,应用静态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城市形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从所有样本的总体建模结果来看,紧凑度指数、Boyce-Clark形状指数对PM2.5浓度的影响为负,分形维数的影响为正,延伸率的影响不显著;2)紧凑度指数和分形维数对PM2.5污染影响的地域分布异质性格局都表现为东北、华北、西南地区较高而东南、西北地区较低或不显著,Boyce-Clark形状指数则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3)紧凑度指数、Boyce-Clark形状指数、分形维数对PM2.5污染影响的城市规模异质性和地理环境异质性均不显著,而延伸率表现出在平原城市中为正、山地城市中为负、滨海城市中不显著的地理环境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大气污染 影响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博琼 陈建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FDI大量流入东道国。东道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这两者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FDI的进入会最终导致东道国环境恶化吗?FDI对一国的影响是复杂的。一般认为FDI是通过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污染密度三个方面影响污染物排放。依据以上结论和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得到结论认为:如果不考虑国内引致投资,FDI降低了我国污染物的排放。如果考虑到对国内资本的带动作用,FDI的进入增加了我国污染物的排放。
关键词:
FDI 污染物排放 东道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贸易开放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的经验分析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外包对于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
政府规制、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模式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基于中国283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机制——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加工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基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