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1)
- 2023(15311)
- 2022(13209)
- 2021(12222)
- 2020(10375)
- 2019(23770)
- 2018(23714)
- 2017(46088)
- 2016(24798)
- 2015(27762)
- 2014(27756)
- 2013(27788)
- 2012(25767)
- 2011(23654)
- 2010(23662)
- 2009(21964)
- 2008(21326)
- 2007(18779)
- 2006(16883)
- 2005(15000)
- 学科
- 济(116587)
- 经济(116475)
- 管理(68885)
- 业(64750)
- 企(51104)
- 企业(51104)
- 方法(47939)
- 数学(41720)
- 数学方法(41373)
- 中国(28723)
- 农(28392)
- 贸(26668)
- 贸易(26654)
- 易(25826)
- 地方(25817)
- 学(24787)
- 财(24327)
- 业经(22925)
- 制(19373)
- 农业(19126)
- 环境(16982)
- 银(16193)
- 银行(16124)
- 和(16098)
- 行(15432)
- 融(15355)
- 金融(15353)
- 理论(15352)
- 地方经济(15325)
- 技术(15015)
- 机构
- 大学(369102)
- 学院(366889)
- 济(157651)
- 经济(154548)
- 管理(141355)
- 研究(129169)
- 理学(122447)
- 理学院(121055)
- 管理学(119066)
- 管理学院(118429)
- 中国(94288)
- 科学(80199)
- 京(78300)
- 财(69301)
- 所(66301)
- 农(64441)
- 研究所(60575)
- 业大(57786)
- 中心(56105)
- 财经(56042)
- 江(52264)
- 农业(50925)
- 经(50841)
- 北京(49659)
- 经济学(48246)
- 院(46460)
- 范(46210)
- 师范(45689)
- 经济学院(43460)
- 州(42253)
- 基金
- 项目(247240)
- 科学(191905)
- 基金(179089)
- 研究(175507)
- 家(158401)
- 国家(157143)
- 科学基金(132506)
- 社会(111438)
- 社会科(105653)
- 社会科学(105624)
- 基金项目(95602)
- 省(95385)
- 自然(87011)
- 自然科(84849)
- 自然科学(84822)
- 自然科学基金(83289)
- 划(80948)
- 教育(78614)
- 资助(73886)
- 编号(70252)
- 成果(56307)
- 重点(55407)
- 部(54160)
- 发(53771)
- 创(50725)
- 课题(47971)
- 创新(47476)
- 科研(47427)
- 国家社会(46006)
- 教育部(45808)
- 期刊
- 济(175042)
- 经济(175042)
- 研究(111232)
- 学报(63025)
- 中国(62906)
- 农(57807)
- 科学(55577)
- 管理(51400)
- 财(49564)
- 大学(46386)
- 学学(44324)
- 农业(39656)
- 教育(31689)
- 融(31005)
- 金融(31005)
- 经济研究(29858)
- 技术(29110)
- 财经(27627)
- 业经(27414)
- 问题(24127)
- 经(23685)
- 贸(21882)
- 业(19797)
- 技术经济(18994)
- 国际(18749)
- 科技(17835)
- 理论(17736)
- 商业(17626)
- 现代(16511)
- 版(16488)
共检索到538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我国经济规模赶超意大利,位居世界经济规模第六位,2007年赶超德国,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三的国家,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然而,在新常态发展态势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不能强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发掘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刻不容缓。自贸区的成立,可以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然后以开放促改革,进而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自贸区的成立,对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自贸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亮
该文对我国自贸区发展整体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联系经历了从设立特区促开放、复"关"入"世"和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等历程,目前已达成、在谈和在研自贸区的谈判数量和合作水平均稳步提高,体现出一些显著发展特征:自贸区已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和贸易投资地位,而且"自贸区驱动"比"出口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入,自贸区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耦合关系。我国需重视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促进自贸区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效能。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自贸区驱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颖 逯宇铎
自贸区建设对地区的影响效应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与以往注重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不同,本文在研究经济效应的同时,更多关注自贸区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刺激作用。本文利用建设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事件作为实验对象,引入政策效果评价最新发展的合成控制方法,客观评价自贸区建设对辽宁省经济及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为辽宁省自贸区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自贸区对辽宁省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与其他产业相比,对工业产业的影响效果相对较为平缓;(2)自贸区建设对辽宁省创新能力的促增作用十分显著,政策效应要大于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果;(3)通过路径分析发现,自贸区对辽宁省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分段式特征,即初期促增作用明显,后期影响效果逐渐趋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亮 陈淑梅
现阶段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寻找和释放新的驱动力以促进经济"回暖"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周边的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大自贸区建成后对各经济体尤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大自贸区都会驱动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同时对非成员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对我国来讲,每个自贸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大小不一,但都能有效驱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总量及福利水平的增长,而且成员越多、市场规模越大的自贸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就越大,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越明显。最后就如何能让自贸区建设更好地驱动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度比较和深度比较可知,自贸区数量和市场总规模与其效能大小之间具备耦合效应特征,而新建设自贸区开放水平和提高已达成自贸区合作水平与其效能大小存在着交叉联动性;通过自贸区驱动力的大小对比发现,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并非一定大于同一情景下的其他成员,引致一定的不确定性,故需重视自贸区带来的贸易转移和冲击弱势产业等消极作用。因此,政府应"谋子"与"谋势"相结合,做好自贸区驱动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其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效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逐年增大,在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和出口驱动等传统驱动不能强有力地驱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我国经济增长发掘新型的创新驱动力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从自贸区驱动视角出发,在构建"3×3×2"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GTAP模拟。通过对代表性自贸区谈判达成与否和不同合作水准进行各类情景设定后的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可通过对外贸易增长、经济总量扩大和社会福利提高三方面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驱动力,其具有显著的定位外向性和作用复合性特征;根据对自贸区驱动力的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亮
基于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共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合成控制的反事实方法,从纵向个体和横向整体二维层面考察了第三批七大自贸试验区驱动各自所在省份工业增长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在政策干预期内,辽宁、浙江、河南、陕西、湖北、重庆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分别平均提升了各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17.22、0、1.84、1.11、0.38、-3.26、2.37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驱动"的工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驱动方向存在正向驱动、负向驱动和不显著驱动,积极集聚效应和消极挤出效应并存;驱动力度有极大驱动、一般驱动和近似零驱动;驱动路径有波动上升型、倒W型、波浪型;在驱动响应方面,政策干预后的前不同几期都存在响应迟缓的时滞特征。
关键词:
工业增长 自贸试验区 经济效应 反事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2)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3)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江艳 高志刚
文章通过静态的"贸易效应"、"福利效应"以及动态的"规模经济效应"、"投资效应"构建自贸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利用GTAP模型实证验证中巴自贸区建立的经济效应及能否促进双边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发现:中巴自贸区的建立对双边的经济增长效应是非对称的,其中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效应高于巴基斯坦;更高市场准入条件能显著促进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效应及纺织业、建筑业的产出效应,有助于缓解中巴双边的贸易逆差;改变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两个参数设置时,经济效应的促进作用较降低关税壁垒更为显著。对此,提出中巴自贸区第二阶段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第二阶段深化发展的关注点应从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尤其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是中巴双边仍要重点关注两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优势的产品;三是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自贸协定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经济增长 影响机制 经济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玲 杨月涛
采用城市层面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政策可以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同时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设立自贸区主要通过贸易效应、金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机制促进本地和邻近地区经济增长。应在各大区域经济中心加强自贸区建设,以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军 闫东升 冯宗宪 李诚
自贸区的设立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目前我国共设立了三批11个自贸区。本文重点关注自贸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采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自贸区设立的经济增长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这一效应在严格稳健条件下依然成立;(2)对自贸区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随着设立的自贸区数量与时间增加时,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呈现"U"型态势,如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在设立当年最高;(3)对沿海与内陆型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对比发现,内陆型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高于沿海型自贸区。本文研究证明了自贸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也对后续自贸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及破解区域不平衡发展难题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陈永胜 李丹
自贸区试验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对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高度战略地位。本文运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拉动了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剔除国家级新区政策、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样本与离群值等一系列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空间带动效应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除了能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对其周围城市经济增长亦能产生影响。(3)动力机制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可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批次异质性表现出随着批次往后,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递减的特征。内陆与沿海异质性表现为沿海自贸试验区显著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而内陆自贸试验区不显著。本文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全力提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唐李伟 刘亦文
基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废水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对GDP、进出口、FDI与废水排放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DP、进出口和FDI都是废水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其中,GDP和进出口促进了我国的废水排放量,即GDP和进出噁化了我国的环境。而FDI抑制了我国的废水排放量,即FDI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叶霖莉
为考察中国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结合199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自贸区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合成控制法检验了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持续的推动作用,且设立时间越久,推动作用逐渐增强;第二,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主要是通过扩大贸易水平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还未得以充分发挥;第三,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上海、广东、福建的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显著,天津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对不明显。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效应 双重差分法 合成控制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亮
周边自贸区建成后能给我国带来怎样的经济增长效应尚无定论。本文以CAFTA升级版、RCEP和FTAAP为例进行探究,得出这三大自贸区建成后都能驱动我国经济增长。三大自贸区同时也会驱动其他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并且在CAFTA升级版、RCEP建成后,从它们驱动各成员经济增长的力度来看,我国较其他成员一直偏弱,但FTAAP建成后其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力度已居前列,最后提出"自贸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