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4)
- 2023(17700)
- 2022(15305)
- 2021(14163)
- 2020(11983)
- 2019(26893)
- 2018(26392)
- 2017(50169)
- 2016(26983)
- 2015(30011)
- 2014(29099)
- 2013(28691)
- 2012(26356)
- 2011(23862)
- 2010(23614)
- 2009(21437)
- 2008(21026)
- 2007(18422)
- 2006(15976)
- 2005(13651)
- 学科
- 济(108055)
- 经济(107944)
- 管理(78331)
- 业(75253)
- 企(62227)
- 企业(62227)
- 方法(51155)
- 数学(44282)
- 数学方法(43850)
- 农(28313)
- 中国(27821)
- 贸(26850)
- 贸易(26834)
- 财(26718)
- 易(25969)
- 地方(25707)
- 业经(23765)
- 学(23300)
- 技术(21273)
- 农业(19459)
- 理论(18014)
- 制(17664)
- 环境(17135)
- 务(17075)
- 财务(17005)
- 财务管理(16979)
- 企业财务(16076)
- 和(16052)
- 融(15890)
- 金融(15888)
- 机构
- 大学(381451)
- 学院(379778)
- 济(152173)
- 管理(149506)
- 经济(149072)
- 理学(130864)
- 理学院(129384)
- 研究(127879)
- 管理学(127077)
- 管理学院(126402)
- 中国(92217)
- 科学(81711)
- 京(79653)
- 财(67069)
- 农(66229)
- 所(64137)
- 业大(61088)
- 研究所(59022)
- 中心(57628)
- 财经(54911)
- 江(54226)
- 农业(52417)
- 经(50173)
- 北京(49568)
- 范(49229)
- 师范(48548)
- 院(47006)
- 经济学(46153)
- 州(43929)
- 经济学院(42087)
- 基金
- 项目(271755)
- 科学(212696)
- 基金(197066)
- 研究(192911)
- 家(174747)
- 国家(173330)
- 科学基金(147969)
- 社会(122193)
- 社会科(115957)
- 社会科学(115931)
- 省(106502)
- 基金项目(105434)
- 自然(98302)
- 自然科(96018)
- 自然科学(95989)
- 自然科学基金(94293)
- 划(90004)
- 教育(88763)
- 资助(80260)
- 编号(76177)
- 重点(61531)
- 成果(60004)
- 创(59542)
- 部(59264)
- 发(58184)
- 创新(55104)
- 课题(53161)
- 科研(52240)
- 大学(50846)
- 国家社会(50718)
- 期刊
- 济(155883)
- 经济(155883)
- 研究(107026)
- 中国(68802)
- 学报(66641)
- 科学(58427)
- 农(58147)
- 管理(54894)
- 大学(49633)
- 财(48978)
- 学学(47173)
- 教育(40660)
- 农业(40341)
- 技术(32590)
- 融(30300)
- 金融(30300)
- 经济研究(26675)
- 财经(26258)
- 业经(26097)
- 经(22483)
- 业(21703)
- 问题(21372)
- 科技(20512)
- 贸(20186)
- 版(18335)
- 技术经济(18048)
- 图书(17817)
- 商业(17679)
- 业大(17443)
- 资源(16814)
共检索到540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钺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地区创新 合成控制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改革,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济绩效,为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完善和复制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唐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关键词:
自贸区 金融创新 资金池 OTC市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王军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基于200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但不同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或设立批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集聚和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变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和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而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功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柳钦 李建生 孙伟增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能否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创业和提升经济活力,是政府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9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实证分析了自贸区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能显著促进本城市创业活力提升约16.5%,同时还可以辐射带动邻近城市的创业发展,且对于园区周围经济活动不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第二,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制度性协调成本越低、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强以及治理模式越专业化,其所带来的创业效应就越大。第三,在机制上,自贸区建设加快了城市的市场制度变迁,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从而激发了城市创业活力。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正式制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而市场一体化能够增强自贸区对周边地区创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自贸区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力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制度创新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新 邢双美 韩承斌
跨境电商既是全球数字贸易时代加速到来的内在驱动,又是中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还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能促进本地跨境电商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跨境电商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与信息集聚、贸易成本、市场开放和创新驱动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提升了本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上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背景下,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提供理论支撑,又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提供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瑞栋 薄凡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设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引进来"和国内资本"走出去",国际资本双向流动效应明显;整体上,自贸区对ODI的影响效应大于FDI;具体而言,由于各自贸区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自贸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完善金融监管、分类管理对外投资、深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内市场衔接等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维护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玉桢 冀康孟
本文以中国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PSM-DID模型,实证研究了自贸试验区建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析了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推动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资源禀赋下自贸试验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由东向西效应逐渐减弱。知识产权保护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内外资进入;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玲 车立强
自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轴国家不断推出制度创新举措,制度创新红利为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对所在省域产生的辐射效应则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口额有正效应,对出口额有负效应。应充分发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开放高地作用,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省域经济效应 回归控制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钟坚 冯峥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肩负推动区域数字技术发展的使命。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2009~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中国专利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制度创新对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其所在城市的数字企业集聚程度。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机制路径,提升企业数字创新动机,激励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行动,进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异质性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对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拥有头部数字企业的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的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其周边城市的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发挥联动作用,共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企业集聚。文章结论为加快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海涛 陈健生 孙海波
文章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并测度其带动效应大小、持续时间及其空间溢出距离。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带动其所在地区年均GDP,增速约2.29个百分点,且考察期内其设立后持续4年均显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其周边250~400公里范围内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带动效应,对其周边250公里范围内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对距离超过400公里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带动效应;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改变地区经济增长初始条件、要素生产率、市场化改革途径带动该地区经济增长。政策应优先支持核心城市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合理控制其规划地理空间距离,主动对接并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旭平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主要涉及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政府治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领域,这些改革措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旦实施成熟,将在国内其他城市相继推广。作为紧邻上海的港口型城市,常熟必将受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虹吸效应"影响,其部分高级人力资源、资本、企业等资源可能会向上海转移。但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将给常熟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常熟承接新一波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港口经济、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等。据此提出常熟做好与上海自贸区部门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东亚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挡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基于创业活跃度的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287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创业活跃度的视角,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检验了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平均作用力度达到25.18%。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跃度是自贸区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激活自贸区建设的创业效应,探寻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创新吗?——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资吸引效应——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制度型开放对城市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来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证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吗?:来自沪津粤闽四大自贸区的经验证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影响机理分析
制度创新对居民消费活力释放的驱动效应——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
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