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0)
- 2023(16891)
- 2022(14680)
- 2021(13856)
- 2020(11586)
- 2019(26742)
- 2018(26282)
- 2017(51392)
- 2016(27281)
- 2015(30409)
- 2014(30202)
- 2013(29607)
- 2012(27280)
- 2011(24430)
- 2010(24369)
- 2009(22025)
- 2008(21445)
- 2007(18613)
- 2006(16219)
- 2005(13886)
- 学科
- 济(111156)
- 经济(111042)
- 管理(78706)
- 业(75523)
- 企(62006)
- 企业(62006)
- 方法(51809)
- 数学(45059)
- 数学方法(44450)
- 农(31075)
- 财(28367)
- 中国(27684)
- 贸(26960)
- 贸易(26948)
- 易(26138)
- 业经(24942)
- 地方(24716)
- 学(22456)
- 农业(20407)
- 制(19482)
- 理论(18087)
- 务(18061)
- 财务(17984)
- 财务管理(17948)
- 技术(17654)
- 环境(17281)
- 企业财务(16957)
- 和(16746)
- 银(15565)
- 银行(15522)
- 机构
- 学院(383493)
- 大学(382337)
- 济(158195)
- 经济(154916)
- 管理(154172)
- 理学(134259)
- 理学院(132855)
- 管理学(130489)
- 管理学院(129807)
- 研究(126698)
- 中国(92335)
- 京(79516)
- 科学(77635)
- 财(70839)
- 所(62016)
- 农(59536)
- 中心(57670)
- 财经(57286)
- 业大(56716)
- 研究所(56642)
- 江(54949)
- 经(52192)
- 范(49968)
- 北京(49661)
- 师范(49426)
- 经济学(47547)
- 院(47292)
- 农业(46478)
- 州(44305)
- 经济学院(43219)
- 基金
- 项目(268569)
- 科学(211582)
- 研究(196678)
- 基金(195075)
- 家(169588)
- 国家(168230)
- 科学基金(145359)
- 社会(123831)
- 社会科(117564)
- 社会科学(117538)
- 省(104218)
- 基金项目(103593)
- 自然(95184)
- 自然科(92850)
- 自然科学(92827)
- 自然科学基金(91142)
- 教育(90556)
- 划(87542)
- 资助(80919)
- 编号(79891)
- 成果(63514)
- 重点(60137)
- 部(59428)
- 发(57804)
- 创(55652)
- 课题(54810)
- 创新(51932)
- 科研(51291)
- 教育部(51182)
- 国家社会(50945)
- 期刊
- 济(166060)
- 经济(166060)
- 研究(111064)
- 中国(65017)
- 学报(58004)
- 管理(56703)
- 科学(53863)
- 农(53118)
- 财(52731)
- 大学(44909)
- 学学(42527)
- 教育(39661)
- 农业(37262)
- 技术(34957)
- 融(31371)
- 金融(31371)
- 业经(28718)
- 经济研究(27759)
- 财经(26976)
- 经(23177)
- 问题(22837)
- 贸(20954)
- 业(18714)
- 技术经济(18319)
- 科技(18143)
- 图书(18137)
- 商业(17821)
- 理论(17506)
- 国际(17256)
- 版(17085)
共检索到548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瑞栋 薄凡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设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引进来"和国内资本"走出去",国际资本双向流动效应明显;整体上,自贸区对ODI的影响效应大于FDI;具体而言,由于各自贸区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自贸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完善金融监管、分类管理对外投资、深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内市场衔接等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维护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秉镰 王钺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地区创新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2003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自贸区显著提高了地区GDP增长率,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明显滞后。利用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检验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发现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明显,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天津和福建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不明显,但对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明显;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上都有体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叶昕
基于2005~2019年的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自贸试验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自贸试验区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反之,自贸试验区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较弱。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自贸试验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都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洁 滕倩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的试验田。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该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与PSMDID等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化有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三条路径,且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融资困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制度创新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因此,要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晨曦 牛志伟 董启琛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下企业融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外部融资总额,主要表现为权益融资,其原因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改善了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缓解了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效果更为明显,并最终使得企业间同行借贷规模有所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春杨 张佳睿 毛艳华
相较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将是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佳、辐射能力更强的对外窗口。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推动部分现有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将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战略的重要实施途径。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年多来,基本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目的的金融服务制度、以服务市场为目标的政府管理制度,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创新与协调效率不高、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和要素流动尚不通畅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突破相关障碍,是自贸试验区升级为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和关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炳良
虽然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弊端日趋明显。三次产业中,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多依赖以及制造生产技术创新乏力,根本上决定了其粗放型增长的格局。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国际比较入手,通过服务业、外商投资(即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实践,阐述了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及其经验的复制推广,将对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可馨 耿松涛
本文选取2010-2020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制度创新能否驱动居民消费活力释放。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建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能够有效发挥对居民消费活力释放的驱动效应,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二,区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自贸区政策对沿海省份城市居民消费活力的驱动效应更大并且显著性更强,制度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政策对居民消费活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制度创新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新 邢双美 韩承斌
跨境电商既是全球数字贸易时代加速到来的内在驱动,又是中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还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能促进本地跨境电商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跨境电商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与信息集聚、贸易成本、市场开放和创新驱动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提升了本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上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背景下,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提供理论支撑,又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提供启示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潇 陈刚 贾雁岭
随着自贸试验区的持续扩围,我国目前已形成"1+3+7+1+6"的自贸试验区新格局。如何评价自贸试验区已有税收政策并以之为新试验区提供经验借鉴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在分析其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政策效应评估法及合成控制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带来正向税收收入效应;"办税一网通"10项税收创新也起到了同样效果,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办税一网通"能够通过影响税收征管水平有效提升税收收入。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税收政策 政策评估 上海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剑 谢伟
运用最新发展的HCW法和排序检验法,从多指标视角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时间安慰剂法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虽然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相关经济指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省市相比,在所考察的16个自贸试验区经济指标中,仅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广东和福建进出口总额、福建经济增长4个指标的政策效应估计量达到显著有效水平,这一情况表明:当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并未得以充分释放,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设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创新时,既要考虑其制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所具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同时也要兼顾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所在省市已有政策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旗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无论是从其建立的背景还是从目的来看,都应体现为投资、贸易、金融的高水平自由化及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这也意味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水平和公平竞争水平不仅不能低于中国在国际经贸条约中承诺的水平,而且还应该高于中国现有国际义务的水平。可是,适用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些产业补贴政策与WTO义务存在现实或潜在冲突。这种情形若不改变,就会导致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价值大打折扣。对于各个自贸试验区有违规风险的产业补贴,本着保护受补贴企业信赖利益的考虑,可允许有期限的补贴合同继续执行完毕,无期限的补贴合同可设定过渡期并执行至过渡期满。我国要杜绝有违规风险的新补贴措施出台,新出台的补贴措施应具有非专向性特征,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与WTO义务冲突的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冠凤 郭羽诞
资源总是有限的,贸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效率。如何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更好地为何国家利益,进而在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选择是适应形势需要的结果。上海以自由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为坐标,正在为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做"趋近式"努力,争取一些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进而向着完全的自由贸易园区靠拢。通过打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提供国际可以信赖的贸易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中国在边境管理问题上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自由贸易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研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
制度创新对中国省际出口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改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管理政策比较——基于上海、天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证分析
高水平开放政策改善了环境质量么——基于自贸试验区准自然实验的实证检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资市场准入研究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生了“制度红利”效应吗?——来自上海自贸区的证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