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2)
2023(18305)
2022(15838)
2021(14508)
2020(12458)
2019(28024)
2018(27502)
2017(52930)
2016(28595)
2015(31943)
2014(31602)
2013(31231)
2012(28792)
2011(25861)
2010(25553)
2009(23426)
2008(22531)
2007(19597)
2006(17175)
2005(14862)
作者
(84715)
(70678)
(70122)
(66753)
(44992)
(34029)
(31801)
(27834)
(26925)
(24838)
(24029)
(23768)
(22499)
(22193)
(21897)
(21788)
(21190)
(21158)
(20222)
(20166)
(17746)
(17215)
(17122)
(16260)
(15947)
(15597)
(15542)
(15380)
(14288)
(13967)
学科
(128165)
经济(128035)
管理(82464)
(77283)
(65033)
企业(65033)
方法(56430)
数学(48766)
数学方法(48177)
中国(29979)
(29894)
(29442)
(28159)
业经(26867)
地方(26127)
农业(20514)
(20405)
贸易(20396)
(19800)
(19710)
理论(19620)
(18900)
(18702)
财务(18630)
财务管理(18594)
环境(18277)
企业财务(17699)
技术(17503)
(16720)
金融(16718)
机构
大学(412202)
学院(409526)
(168401)
经济(165042)
管理(159956)
理学(139778)
研究(139720)
理学院(138187)
管理学(135491)
管理学院(134781)
中国(101659)
科学(88907)
(86681)
(73590)
(72067)
(70682)
业大(65686)
研究所(65075)
中心(62461)
财经(60190)
(58015)
农业(57065)
(54865)
北京(54069)
(52460)
师范(51792)
经济学(51463)
(50643)
(46699)
经济学院(46185)
基金
项目(287188)
科学(224951)
基金(209739)
研究(201629)
(185779)
国家(184264)
科学基金(157417)
社会(128711)
社会科(121979)
社会科学(121945)
(111752)
基金项目(111224)
自然(105111)
自然科(102678)
自然科学(102647)
自然科学基金(100824)
(94694)
教育(92560)
资助(86643)
编号(79823)
重点(64529)
成果(62950)
(62682)
(60938)
(59444)
科研(55669)
创新(55478)
课题(54748)
计划(53713)
教育部(53444)
期刊
(182458)
经济(182458)
研究(117432)
学报(73093)
中国(72356)
科学(64380)
(64168)
管理(58922)
(55434)
大学(54908)
学学(52314)
农业(44020)
教育(39276)
技术(34583)
(31945)
金融(31945)
经济研究(30777)
财经(29996)
业经(28550)
(25817)
问题(23145)
(22633)
技术经济(20560)
(20274)
科技(20238)
业大(19205)
图书(18965)
商业(18740)
统计(18643)
理论(18163)
共检索到586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宋晓兵  段采薇  王迪  
社会心理学将自豪情绪分为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两个不同的维度,营销领域将地位消费分为品味消费和奢侈消费两种不同的行为,本文在细分维度的层次上通过三个实验研究深入探讨自豪情绪对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与营销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真实自豪对品位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大自豪正向影响奢侈消费;文化资本是真实自豪与品位消费的中介变量,经济资本是自大自豪与奢侈消费的中介变量;在品位产品中真实自豪的广告诉求会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购买意向,而在奢侈产品中自大自豪的广告诉求会激发消费者更高的购买意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升成   卫海英   刘福  
基于资源补偿理论,我们探讨了情绪广告诉求和社会排斥对消费者品牌购买意愿的交互效应、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具体而言,通过三个实验,我们发现凸显自豪诉求的广告更能促使遭受忽视的消费者对相关品牌产品产生购买意愿,而展示感恩诉求的广告更能引发遭受拒绝的消费者对相关品牌产品的购买意愿,该效应机制是消费者的独特性感知和亲密性感知。此外,品牌形象会对情绪广告诉求和社会排斥的交互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即强势品牌可以增强自豪诉求为遭受忽视的消费者提供的独特性感知,弱势品牌能够强化感恩诉求为被拒绝的消费者提供的亲密性感知。这些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社会排斥和情绪诉求的研究,还为企业利用情绪广告诉求赢得特定消费者购买意愿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管理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菲  李东贤  
敬畏情绪是当消费者面临超越自身理解范围的事物或者场景时,所引发的混合了惊奇和服从等感受的情绪体验。敬畏情绪很常见,但关注敬畏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却十分有限。基于现有研究,参考前人的分析框架,文章系统梳理了敬畏情绪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具体来说,敬畏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包括八个方面,比如敬畏可以延长消费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另外,敬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包含七个方面,比如敬畏能够促进消费者的体验型创造行为。最后指出了一些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比如未来有关敬畏情绪的实证研究可以探索敬畏是否能够提升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类型的支付意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圣亮  吕俊  
本文采用情景模拟法和以美发服务失误为例,测评了服务失误归因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服务失误归因于服务供应商时,消费者外在负面情绪、抱怨行为和转换行为最高;当归因于顾客时,消费者内在负面情绪最高;当归因于第三方时,消费者内在负面情绪、外在负面情绪、抱怨行为和转换行为皆处于以上两类归因之间。这一结论填补了理论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不足,并能有效指导服务企业制定补救策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圣亮  高欢  
本文采用情景模拟方法,以饭店服务失误和补救为例,分别测评了主动补救和被动补救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补救方式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其中主动补救对消费者正面情绪、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的影响显著高于被动补救,而对消费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显著低于被动补救;获得服务补救消费者的正面情绪与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正相关,而消费者负面情绪与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洁梅  孔维铮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网络负面口碑会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为了解释其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本文借助心理学实验方法,探究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人品牌联结与冲动性购买特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了网络负面口碑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双路径模型,通过操纵变量的组间实验来检验本研究提出的各项假设。研究表明:高强度负面情绪与冲动性购买意愿正相关,低强度负面情绪与冲动性购买意愿负相关,冲动性购买特质只调节了高强度负面情绪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当高个人品牌联结的消费者接收到负面口碑时,其信息与原有认知发生冲突,出于"护犊子"的心理,负面口碑越强,高强度负面情绪也就越强,并随之激发其冲动性购买意愿;当低个人品牌联结的消费者接收到该品牌的负面口碑时,消费者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反应,负面口碑越强,低强度负面情绪也就越强,并会抑制其冲动性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人品牌联结的高低采取不同的网络负面口碑管理对策和有效管理消费者的负面情绪等措施来实现对网络消费者的高效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君茹  王小丽  
服务失败后如何实施补救以使消费者重获满意是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服务失败后的消费者情绪层面,建立了服务补救与消费者情绪及消费者重购意愿、正面口碑传播关系的理论研究模型,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的服务失败情形下,不同的补救措施对消费者情绪影响程度不同。结果失败情境下有形补偿更为有效,过程失败情境下心理补偿更为有效,并且消费者的情绪和积极行为有正相关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军红  刘虹秀  李仲香  李甫  
研究消费者情绪及购买行为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NVivo软件,借助环境心理学模型识别影响移动购物中消费情绪(愉悦、唤起与支配)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对消费情绪影响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社会层面因素包括移动技术、移动购物情景特征、移动朋友圈等;组织层面因素(移动营销设计)包括移动销售端促销方式、移动销售端界面质量、移动销售端诚信行为等以上因素均对移动购物消费情绪产生影响。基于此,应加强移动技术环境建设,开发出更多消费者可以移动购物的智能居家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加强移动端的营销创新及诚信管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军红   吴津华   周杨   李甫  
数据智能有助于移动销售端企业开展消费者行为分析、进行库存管理、提升消费者体验,其在方便消费者进行移动购物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情绪产生不同影响。了解数据智能对移动购物中消费者情绪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数智营销策略。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及NVivo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借助环境心理学模型探讨数据智能对移动购物中消费者情绪(愉悦、唤起与支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图。结果表明:影响消费情绪的数据智能因素包括智能出价、智能搜索(智能输入、智能筛选、智能排序)、智能推荐(商品推荐、关键词推荐)、智能支付与智能服务(智能客服、智能物流)等。其中,智能出价、智能推荐、智能服务对消费者情绪影响较强,智能搜索与智能支付对消费者情绪的影响较弱;就消费者情绪各维度而言,数据智能因素对负向愉悦、正向唤起及负向支配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应优化智能物流、智能客服及智能推荐系统,并杜绝“大数据杀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银成钺  
基于情绪感染理论和拉塞尔刺激反应模型,探讨了一线员工的情绪展示对顾客感知功能性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顾客情绪易感性在情绪感染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测量。通过神秘顾客的方式在零售、金融、餐饮等服务业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一线员工的情绪展示不会直接影响感知功能性质量,而是通过正向影响顾客情绪中的愉悦,由愉悦情绪对感知质量产生正向影响,而且这种情绪感染的效果还要受到顾客情绪易感性的调节。另一方面,一线员工的情绪展示会负向影响顾客情绪中的唤醒,并通过唤醒程度负向影响其感知服务质量,但这种情绪感染的效果不受情绪易感性的调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爱梅  李连奇  凌文辁  
文章首先介绍了积极情绪影响决策的心理机制,接着着重从风险决策、多样化寻求行为和体验性决策三方面介绍了积极情绪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在风险决策情境下,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对高风险表现出规避倾向,而对低风险表现出偏好倾向;在多样化寻求行为情境下,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对安全、愉悦的产品表现出更多的多样化寻求行为;在体验性决策情境下,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做出体验性决策。最后提出了积极情绪研究对现实的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燚  李冰鑫  
已有研究集中于检验消费者年龄、收入等表层个体特征对国货意识的调节作用,忽视了社会情绪等深层个体特质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证实,正面社会情绪对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国家集体自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程度、本土品牌认同度以及国货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对民族经济忧患意识与"大我"动机之间,以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与国货意识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这表明,社会情绪是影响国货意识的重要调节变量;高国货意识消费者存在显著的正面社会情绪,相反,国货偏见消费者存在显著的负面社会情绪。因此,应引导和提高消费者正面社会情绪,增强个体的积极主观体验、营造积极社会环境,促进消费者形成国货意识和自主品牌情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燚  李冰鑫  
已有研究集中于检验消费者年龄、收入等表层个体特征对国货意识的调节作用,忽视了社会情绪等深层个体特质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证实,正面社会情绪对国家自豪感、民族经济忧患意识、国家集体自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程度、本土品牌认同度以及国货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对民族经济忧患意识与"大我"动机之间,以及"大我"动机、自我肯定与国货意识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这表明,社会情绪是影响国货意识的重要调节变量;高国货意识消费者存在显著的正面社会情绪,相反,国货偏见消费者存在显著的负面社会情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莹  杜建刚  李文忠  苏萱  
本文以汽车产品召回为研究背景,将严重程度和召回策略作为自变量,构建了产品召回中消费者心理反应机制的概念模型,分析了不同召回情境对消费者的负面情绪、感知风险、产品态度及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缺陷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的召回策略对消费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发生严重的缺陷召回时,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和感知风险会更高,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会更低;在发生不严重的产品召回时,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和感知风险会相对较低,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会比严重召回时要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锐  花海燕  杨洋  伍勇强  
国际差别定价是跨国企业常用的定价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国际条件。随着国际价格透明度逐渐提升,消费者更容易进行价格比较,进而影响购买意愿。然而,面对相同的国际差别定价,消费者的反应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笔者引入感知公平理论和来源国理论,揭示其中的原理。通过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Bootstrap检验法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公平中介差别定价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来源国会调节差别定价对购买意愿的相对影响强度。对于本国品牌而言,高价策略、同价策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大,而低价策略、同价策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对于外国品牌而言,低价策略、同价策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大;来源国通过改变感知公平的影响强度,进而影响购买意愿。据此,笔者认为企业在进行差别定价之前,需提前预判消费者对差别定价的反应,进而确定合适的定价策略。此外,还应预先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弱化差别定价导致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